可见光与热红外遥感原理与应用

1000w逆变器电路图
可见光与热红外遥感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遥感基本原理
1.1电磁波及电磁波谱
电磁波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它周围引起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的磁场又在较远的区域内引起新的变化电场,并在更远的地方引起新的变化磁场。这种变化的电场和磁场交替产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远在空间传播的过程称为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能量的传递过程。
电磁波遥感:一切物体,由于种类、特征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具有完全不同的电磁波的反射或者发射特征。遥感技术是建立在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上。电磁波的存在是获取遥感图像的物理前提。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者频率,按照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成谱,就得到了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的范围表示方法:波长/频率
电磁波谱
黑体辐射
    黑体(基尔霍夫1806年)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对所有波长的电磁辐射都能够完全吸收,同时能够在热力学定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把热能变成辐射能的理想辐射体。
它是作为研究物体发射的计量标准。(黑烟煤)
电磁辐射的度量
    电磁辐射是具有能量的。
辐射能量(Q的单位是焦耳(J)
机械制图模型辐射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辐射能量,单位是瓦特=焦耳/秒(W=J/S)
辐射出射度(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是瓦/米²(W/m²)
物理定律
电磁波发射遵循三个物理定律:普朗克定律、斯特潘-波尔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
普朗克辐射(plank)定律
对于黑体辐射源,普朗克成功给出了辐射通量密度Wλ与温度T、波长λ的关系:
式中: W λ 为辐射出射度(辐射通量密度),λ是以m为单位的波长,T绝对温度(K),h为普朗克常数,k为波尔兹曼常数,c是光速。
在给定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能力随波长而变化。
温度愈高,Wλ愈大,即光谱辐射能力越强。
斯特潘-玻尔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将普朗克公式从零到无穷大的波长范围内积分,得到从单位面积的黑体上辐射到半球空间里的总辐射出射度w。
式中:σ称为斯-波常数。
黑体的发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
热红外遥感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识别地物的。
维恩位移(wiens)定律
磁力搅拌罐
微分普朗克公式,并求极值,可得到黑体光谱出射率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及峰值波长λmax
式中,λmax的单位为μm。T的为绝对温度。
黑体的分支波长λmax与其绝对温度成反比。
当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黑体出射率的极大值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人、地面和大气辐射  是长波辐射。
遥感上常用这种方法来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物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
太阳辐射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太阳是被动遥感最主要的辐射源。
太阳辐射的光谱是连续的,它的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的辐射特性基本一致。
能量分布:
大部分能量集中于近紫外-中红外区内,占全部能量的97.5%,其中可见光占43.5%,近红外占36.8%,中红外12%,近紫外5.32%。在这个区段内,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很小,可以当作稳定的光源。
而X射线、y射线、远紫外线、微波波段的太阳辐射能小于1%。受到黑子以及耀斑的影响,强度变化大。
1.2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
大气对电磁波的辐射影响:地球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作用,大气窗口及透射分析,大气衰减。
地球大气
它既是遥感的对象,又是从空间遥感地面时电磁辐射必须通过的介质。
大气成分:有氮、氧(99%)和各种微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氢、臭氧等。
大气结构:大气在垂直地表方向上的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外大气层。
空中摄影——二次通过大气层;红外辐射仪——一次通过大气层;低空飞机——几乎可忽略大气影响;星载遥感器——需通过整个大气层;
    路径长度、电磁辐射能量信号的强弱、大气条件、以及波长等,对遥感图像和数据质量均有重要影响。
大气散射
    大气散射是电磁辐射能受到大气中微粒(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等)的影响,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散射的强度依赖于微粒的大小、含量、辐射波长、和能量传播穿过大气的厚度。
散射的结果是改变辐射方向,产生天空散射光,其中一部分上行被空中的遥感器接收,下行的部分到达地表
散射的方式随主要有米氏散射、瑞丽散射、和均匀散射。
a. 当 λ = r 时,发生的散射称米氏散射 ;
b. 当 r >> λ时,发生的散射称均匀散射;
钼精粉c.  当r <<  λ时,发生的散射称瑞利散射 。
(其中,r为引起散射的大气粒子的直径,λ为入射电磁波的波长。)
A .瑞丽散射(r <<  λ)
散射强度I与波长λ的四次方成反比。大气中的气体分子氧气、氮气等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此类。
在一般大气条件下,瑞丽散射起主导作用。
大气分子引起的瑞丽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对红外的影响很小,对微波基本没有多大影响。
瑞丽散射是造成遥感影像辐射畸变、图像模糊的主要原因,它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应用举例: (1)天空呈现蓝(2)日出出落时太阳呈现红 (3)红光作指示灯
    B. 均匀散射( r >> λ
大气中的云、雾、水滴、尘埃等散射属于此类,直径一般为5-100μm
其反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大约同等的散射所有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因而,云、雾成白、灰白
    为什么阴天不利于可见光进行遥感探测呢?
答:晴天时,可见光通过大气时发生瑞丽散射,蓝光比红光散射的多;当天空有云或者雨
层时,满足均匀散射的条件,各个波长的可见光散射强度相同,此时散射比较大,可见光难以通过云层。
C. 米氏散射( λ = r
大气中的悬浮颗粒——霾、水滴、尘埃、烟等气溶胶的散射属于此类。 水泥胶砂试模
米氏散射的影响到比瑞丽散射更长的波段,从近紫外到红外波段都有影响。
米氏散射与大气中微粒的结构、数量有关系,其强度受到气候影响较大。在大气层的0-5km,微粒更大数量更多,散射最强。
米氏散射能叠加与瑞利散射之上,使天空变得阴暗。
散射对遥感的影响:降低了太阳光直射的方向,削弱了到达地面或地面向外的辐射。大气散射对遥感、遥感数据传输的影响极大。降低了遥感影像的反差,降低了图像的质量以及图像上空间信息的表达能力。
大气对电磁辐射的作用
    吸收作用
    吸收电磁辐射是物质的普通性质,是指电磁辐射与物体作用后,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根据吸收的强弱和随波长的变化,吸收分为两种:
a.一般吸收。在电磁辐射的整个波段内都有吸收.且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几乎不变的吸收。
b.选择吸收。在一些波段上吸收很大.而一些波段上吸收很少,即吸收率随波长的变化有急剧变化的吸收。
例如:石英在可见光范围内为一般吸收,在红外波段为选择吸收。
吸收类型:
a. 水汽(H2O)吸收。水汽对电磁辐射的吸收最为显著,其吸收带集中在中红外波段。水汽吸收带很多,归纳起来为:
.2个宽的强吸收带:波长为2.27~3.57μm和4.9~7.8μm。
.2个窄的强吸收带:其中心波长分别为1.38μm、1.86μm。
.1个弱的窄吸收带:波长0.7~1.23μm。
b. 臭氧(O3 )吸收。臭氧吸收集中在紫外波段,对波长0.3μm以下的波段全部吸收.在9.6μm 附近有一很窄的弱吸收收带。
c. 氧气(O2)吸收。氧气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发生在小于0.2μm、0.69μm、0.76μm几处,但都很弱。
d. 二氧化碳(CO2 )吸收。CO2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大于2μm的红外波段。
.1个宽的吸收带:波长大于13μm的超远红外线几乎全被吸收受。
.2个窄的强吸收带:2.6~2.8μm和4.1~4.45μm。
透射作用
当电磁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部份入射能穿越两介质的分界面的现象称为透射。
自然界中,人们最熟悉的是水体的透射能力。这是因为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可见光谱段辐射能的透射现象。
然而,可见光以外的透射,虽人眼看不见,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如植物叶子,对于可见光辐射是不透明的,但它能透射一定量的红外辐射。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4:4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8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辐射   大气   吸收   散射   波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