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学业水平调研试卷(定稿)

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
文                  2021.1
学校            魔磁    姓名                  准考证号         
1本调研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调研卷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 答题上,选择题2B铅笔作答,其他用黑abs-131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小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同学们学习了小说单元后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期班级召开了以“走进小说世界”为主题的班会。让我们一起走进班会,来完成下面的任务吧。
1.“小说探源”小组首先分享了他们的探究成果。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共6分)
桥壳
中国古代小说多源共生。笔法多样的诸子散文、叙事灵活的史传文学、想象丰富的神话传说,都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神话传说是后世小说的源头,它瑰丽奇特的想象力,给后世文学以巨大启迪。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鬼狐精怪、唐传奇中的精魅故事、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奇幻世界,无不受到上古神话灵感的启发。先秦诸子散文也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为了说服君王接受本学派的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学人策士,十分讲究说理技巧。他们巧借神话,多用寓言,设譬取喻,不拘一格,这无疑对后世小说的笔法有启迪作用。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则对古代小说的叙事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左传》叙事,极富故事性、戏剧性。《史记》则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命运,其叙写历史事件 摹写历史人物的卓越技巧,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因此,晚清人邱炜萲称:“千古小说祖庭,应归司马
(1)一位同学对上面文段中设譬取喻”的“字不太理解。读了下面这则材料后,推断出了的意思是:         ;运用这种方法,你推断出“不偏不倚”中的“倚”的意思是:        (2分)
有一类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中含有同义或者近义的词,这种构词方法能帮助我们由熟悉的意思推断出陌生词的意思。比如“三年五载”,可借用推断出是“年;岁”的意思。
【材料】
(2)在文段两处方框内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          B.、  。”          C.、  ”。        D., 。”
(3)画线句作为文段的总领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
修改:                                                   
2.许多同学在关于“小说之魅力”的演讲活动中做了发言。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发言片段,请你完成(1)—(4)题。(共7分)
小茗同学发言稿片段
    ①    ,矛盾冲突在小说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圣
僧恨逐美猴王”章回中,孙悟空与妖魔的决然对立、白骨精的、八戒的伞齿轮传动引发了师徒间强烈的矛盾冲突,使得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三国演义》“空城计”这一节中,诸葛亮不愧是(shì)奇才,他利用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不曾弄险”的特点,顺势“造险”,让自认为对诸葛亮了如指掌的司马懿面对空城时疑虑重重,不敢贸然行动,最后引军而退。这场心理博弈,制造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使得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小度同学发言稿片段
虚构想象是小说的灵魂。正是张开了虚构想象的翅膀,玄奘身边冒出了神异灵怪的三个徒弟,海底两万里的航程中才有了集不凡智慧、仁爱道义、冷血暴戾于一身的尼摩船长……小说借此才得以  ②  ,从而  ③  。作家阎连科曾说:“想象力,是最能穿透现实和历史的利刃。”的确如此,借助这把“利刃”, 【甲】 代文学家【乙】才能创造出梦与神话之境,在实实虚虚、似真似梦中展现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出社会的腐朽和衰败,让读者在满纸荒唐言中去深味作者的那一把辛酸泪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根据拼音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诓(kuàng)骗     中(zhōng)伤       经事奇才  
B诓(kuàng)骗     中(zhòng)伤       经世奇才  
C诓(kuāng)骗     中(zhòng)伤       经世奇才  
D诓(kuāng)骗     中(zhōng)伤       经事奇才  
2)在上面文段的【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  曹雪芹    B 吴敬梓    C 吴敬梓    D 曹雪芹
3)结合文意,在文段的横线处填入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 ②更自由地塑造人物 ③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B.①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 ②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③更自由地
塑造人物 
C.①小说离不开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离不开情节 ②更自由地塑造人物 ③更深刻地反映社
会现实 
D①小说离不开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离不开情节 更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 ③更自由地塑造人物 
4)听完两位同学的演讲后,某同学想用一副对联进行总结。他拟出了上联,请你帮他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上联:矛盾冲突时缓时急,情节发展起伏跌宕
下联:                            
A虚构想象亦真亦幻,主题表达鲜明深刻  B.虚构想象亦真亦幻,主题表达深刻鲜明
C.故事内容亦真亦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故事内容亦真亦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3.班会即将结束时,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感受。对其中词语运用和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难怪我读《三国演义》时,总觉得它有《史记》的影子,原来史传文学也是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呀!这让我顿开茅塞。
分析:“顿开茅塞”一词写出了自己经过长期的阅读,不断地积淀,逐渐明白了史传文学和古典小说之间的联系。
B车门铰链抓住了小说的矛盾冲突,就是抓住了小说的“牛鼻子”。
分析:要牛跟着走,就要牵着牛鼻子。运用比喻,把矛盾冲突比作“牛鼻子”,形象地指出抓住矛盾冲突是阅读小说的关键。
C没有虚构想象,就没有跌宕起伏的“智取生辰纲”,就没有惟妙惟肖的刘姥姥,就没有丑毕现的病态社会。
分析:这句话运用排比手法,以具体内容为例,句式整齐,集中展现了虚构想象在小说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D法国小说家司汤达说:“小说犹如一面在大街上行走的镜子。”这次班会让我体会到这个评价真是入木三分!
    分析:“入木三分”形容议论、见解深刻。该词表示自己认为司汤达所说的小说能够反映社会百态这一见解很深刻。
二、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默写。(共4分)
4.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1分)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1分)
6.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常用的创作手法,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           ”一句就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语句。(1分)
7.《答谢中书书》一文描绘在夕阳余晖中鱼儿争相嬉戏的语句是:          。(1分)
(二)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和《万里桥江上习射》,完成89题。(共5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肖秀丹万里桥江上习射
  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注:①淳熙四年孝宗下诏,要求沿江诸军再习水战。②[野迥]旷远的原野。③[欃(chán)]彗星的别名,这里代指金兵。④[狐兔]比喻小盗小贼。[一笴()他年下百城]出自《战国策·齐策》。当时燕军所占的齐地聊城被齐人所围,齐人鲁仲连写信劝燕将投降,并
用箭将信射入城内,燕将读信后投降。笴,箭杆。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与《万里桥江上习射》中“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         的宏图大志。(1分)
9. 苏词中描绘了狩猎的场面,陆诗中展现了射箭演习的情景,都表现出了豪迈雄健之气。结合画线诗句,从用词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三)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0-12题。(共7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4:31: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64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小说   冲突   社会   情节   离不开   同学   想象   文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