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320课程第二章

2  反应堆结构
反应堆是产生、维持和控制链式核裂变反应的装置,它以一定功率释放出能量,并由冷却剂导出,再通过蒸汽发生器将堆芯产生的热量传给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给水,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型是压水堆,用加压轻水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位于安全壳的中央。图2.1是压水堆的结构简图,它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反应堆堆芯
堆内构件
反应堆压力容器和顶盖
控制棒驱动机构
反应堆结构部件除了在机械强度、刚度、加工精度和耐腐蚀等方面应满足比一般机械设备更高的要求外,还要满足核性能和抗辐照方面的要求。结构材料在反应堆内受到核裂变放出的
高能量γ射线和各种能量的中子的轰击后,材料性能发生变化,同时还带有很强的放射性。因此,对反应堆主要部件在设计、制造、安装和在役检查的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反应堆安全可靠地运行。
2.1  反应堆纵剖面图
2.1  反应堆堆芯
堆芯是反应堆的核心部件,核燃料在堆芯内实现核裂变反应,释放出核能,同时将核能转变成热能,因而它是一个高温热源和强辐射源。
2.1.1  堆芯的组成和布置
如图2.2,堆芯由157个尺寸相同、截面为正方形的燃料组件排列而成,其当量直径为304cm。堆芯首次装料时,有三种不同富集度(即235U在铀中所占的份额,又称浓缩度)的燃料组件,分别是1.8%、2.4%和3.1% 。因为堆芯沿径向中子通量的分布是中间高外侧低,为了提高堆芯平均功率密度和充分利用核燃料,采取按富集度不同分区装料和局部倒料的燃料循环方式,即堆芯的四周由52个富集度为3.1%的燃料组件组成第3区,内区则混
合交错布置52个富集度为2.4%和53个富集度为1.8%的燃料组件,组成第2区和第1区。换料时卸出第1区的乏燃料组件,外围的组件向内部区域倒换,新加入的燃料组件放在第3区(最外围)。采用这样的燃料分布方式可以展平堆芯功率,获得较高的燃耗深度,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目前每年更换约1/3燃料组件(更换组件的具体数目要根据本年度发电计划及上一循环燃耗情况确定),称为一个燃料循环。
2.2  堆芯燃料组件布置(第一循环)
从第二个循环开始,新装入的燃料组件的富集度为3.25%,高于首次装料,这是因为运行一段时间后堆芯内积累了一些吸收中子的裂变产物,需要增加正反应性储备。
需要指出的是,从第七循环开始,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发电需求,大亚湾核电站新换燃料的富集度改为3.7% 。按照规划,今后还将采用长燃耗循环,即18个月换料方式,届时新换燃料的富集度将提高到4.45% 。
根据燃料组件在堆芯中的不同位置,在其中分别放置了控制棒组件、可燃毒物组件、中子源组件和阻力塞组件。
2.1.2  燃料组件
大亚湾核电站目前使用AFA-2G型燃料组件。燃料组件由燃料元件棒和组件骨架组成,如图2.3所示。控制棒导向管、中子通量测量管与定位格架焊接在一起,上、下管座用螺钉与控制棒导向管连接起来,构成可拆式骨架。燃料元件棒插入定位格架内,由弹夹持着。
2.3  燃料组件
每个燃料组件共有264根燃料元件棒、24根控制棒导向管和一根堆内测量导管,它们按17×17排列成正方形栅格,共有289个棒位。整个棒束沿高度方向设有8个定位格架。264根燃料元件棒插入定位格架内,由定位格架支撑,并保持燃料棒的间距。燃料组件的上、下管座均设有定位销孔,燃料组件装入堆芯时用这些定位销孔与堆芯上、下栅格板上的定位销相配合,使组件在堆芯中按一定间距定位。上管座装有压紧弹簧,使燃料组件承受轴向压紧力,防止冷却剂自下向上流动的冲力引起组件窜动,同时可以补偿热态下各种结构材料的热膨胀,并减少在突然的外来载荷(包括地震)作用下燃料组件所承受的冲击载荷。
下面分别介绍燃料组件各部件的结构。
1.燃料元件棒
燃料元件棒由燃料芯块、燃料包壳、压紧弹簧、上端塞和下端塞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2.4所示。
2.4  燃料元件棒
每根燃料元件棒装有271块UO2燃料芯块,这些芯块叠放在壁厚0.57mm的Zr-4合金管(包壳)中,两端焊封端塞,构成长3852mm、外径9.5mm的燃料元件,其中芯块区(即活性区)长度为3657.6mm。燃料元件包壳的上端塞上有一个气孔,制造时通过它向燃料包壳内充以3.0MPa压力的氦气,然后将这个气孔焊死。充氦气是为了减小燃料元件放入堆芯后冷却剂压力对包壳形成的压应力。
燃料元件内预留有足够容纳燃料释放出的裂变气体的容积。在包壳与燃料芯块之间的间隙为0.17mm,这个间隙允许包壳和燃料芯块的不同热膨胀和辐照肿胀,减少包壳超应力的风险。
在燃料芯块的上部有一个不锈钢压紧弹簧,它防止燃料装卸操作或运输过程中燃料芯块在
包壳内窜动,以及允许芯块高温辐照后沿轴向的肿胀。
(1) 燃料芯块
燃料芯块由低富集度的UO2粉末经冷压,在1700℃高温下烧结成圆柱形陶瓷体,其直径为8.19mm,高13.5mm。燃料芯块最高工作温度应低于UO2的熔点(2800℃,设计中取2590℃)。
芯块的密度对导热系数有很大影响。为了使芯块的温度降低,要求密度高;为了减小高燃耗时燃料的肿胀,又需要预留气孔,即降低密度。综合两者的需求,取理论密度的95%。大亚湾核电站的燃料芯块密度为10.04g/cm3,平均燃耗可达33000MWd/tU。
燃料芯块经辐照后发生如下变化:
① 热膨胀
在正常运行时,燃料芯块中心温度在热点处可达1670℃,芯块中心与外径的温度梯度大于1000℃/cm。在这么大的温度梯度作用下,圆柱形的芯块将出现所谓“扯铃”变形,如图2.5(
a)所示。它导致芯块端部与包壳接触,产生芯块—包壳相互作用(PCI),使包壳的局部应力增加,从而导致包壳出现裂缝甚至破裂。
为了消除这个缺陷,在芯块压制成型时,在芯块端部加工出一个圆形倒角;为了限制燃料芯块由于轴向膨胀引起的长度增加,将每个芯块的两端加工成蝶形面。如图2.5(b)所示。
2.5  燃料芯块受辐照后外形的变化
② 致密化
由于采用粉末压制芯块的制造方法并加入了造孔剂,在芯块中存在很多细孔。在运行时这些细孔逐渐消失,芯块密度增加,称为芯块的致密化。
致密化使芯块直径减小,即燃料芯块与包壳之间的间隙增大,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可能使包壳局部压坏而破裂。
③ 肿胀
芯块的肿胀是由于固体和气体裂变产物的滞留引起的。肿胀使得芯块的直径随着辐照量增
加而增加,而包壳受外部压力产生蠕变使包壳直径减小,这两种现象使得包壳和芯块之间的间隙减小,它在燃料寿期末引起燃料-包壳的相互作用,并还可能导致包壳破裂。
④ 裂缝
UO2的拉伸性能很差,它在径向温度梯度的影响下,使芯块产生径向裂缝。在功率连续变化的影响下,这些裂缝将张开或闭合,使得包壳上已经具有很高应力的地方出现材料疲劳而导致裂开。
⑤ 释放裂变气体
燃料芯块在裂变反应中产生氪、氙等裂变气体,这些气体的大部分停留在芯块内,一小部分释放到包壳与芯块之间,引起燃料包壳内压的升高。
裂变气体的释放量随温度和燃耗而变大,在寿期末由释放出的裂变气体产生的内压高达15.0MPa。必须使运行时燃料包壳的内压小于冷却剂的压力,否则将引起包壳向外蠕变导致包壳损坏。为限制这种现象,要在设计时考虑降低燃料中心温度,所采取的措施是使用直径小的燃料棒,并在燃料包壳上部预留空间以容纳这些裂变气体。
(2) 燃料包壳
燃料包壳容纳UO2燃料芯块,将燃料与环境隔离开,并包容裂变气体。它是防止放射性外逸的第一道屏障。
燃料包壳是Zr-4合金管,其外径9.5mm,厚度0.57mm。Zr-4合金材料成分为1.27~1.7%Sn、0.18~0.24%Fe、0.07~0.24%Cr,其优点是:
——几乎不吸收中子;
——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抗蠕变性和良好的延展性);
——只有很少的氚穿过Zr管被扩散出;
——正常运行时,与水不发生反应;
——熔点高(1800℃)。
但Zr-4合金导热性差,并且在温度达820℃后开始发生锆—水反应并产生氢气,其反应式为:
Zr+2H2O→ZrO2+2H2
Zr与水在950℃时反应显著,以后每升高50℃反应热增加一倍,在1200℃以上时包壳会完全烧毁,所以在失水事故时必须保证包壳温度低于1200℃,以免第一道防护屏障被破坏。
2.定位格架
定位格架是支撑燃料元件棒,确保燃料元件径向定位,以及加强元件棒刚性的一种弹性构件。它由许多Zr-4合金的条带相互插配经钎焊而组成17×17栅格,如图2.6所示。
2.6  定位格架(部分)
条带上做有弹、支承凸台和混流翼片。在定位格架每个栅元中,燃料棒由两边的弹簧顶在另两边的两个刚性凸台上,其共同作用力使燃料棒保持中心位置。格架对燃料棒的约束力要足以使其不能窜动,又不能对包壳产生过高的压力。定位格架也允许燃料棒的轴向热膨胀,其约束力不会大到使燃料棒发生弯曲或变形。
有两种类型的定位格架。组件中部的6个定位格架带有混流翼片,它从条带的边缘伸到冷却
剂通道中,促进冷却剂交混;组件两端的2个定位格架内部不带混流翼片。定位格架外围带有导向叶,在装卸料操作时防止相互钩连。
3.上、下管座
上、下管座是燃料组件骨架结构的顶部和底部连接构件。
上管座结构如图2.7所示,它由上孔板、侧板、顶板、4个板式弹簧和相配的零件所组成。上孔板是一块正方形不锈钢板,上面加工了许多长形流水孔和对应控制棒导向管的圆孔,控制棒导向管上端就固定在上孔板上。上孔板上的流水孔布置成能防止燃料棒从燃料组件中向上弹出。顶板是中心带孔的方板,以便控制棒束通过。顶板的两个对角上设有两个定位销孔,与堆芯上栅格板的定位销相配,以便燃料组件顶部与上栅格板定位和对中。另一个角上有一个识别孔,以确认燃料组件的方位。四个板式弹簧通过锁紧螺钉固定在顶板上,弹簧的一端向上突出燃料组件,其下部弯曲朝下,插入顶板的键槽内。在上部构件装入堆内时弹簧被堆芯上栅格板压下,产生足够的压紧弹力以抵消冷却剂的水流冲力。
2.7  上管座
下管座是一个正方形箱式结构,由四个支撑脚和一块方形多孔的下格板组成。在下格板钻有一些流水孔,冷却剂从下管座的水腔通过孔板向上流入燃料组件内部。下格板的下侧装了滤网,防止杂物进入堆芯,损坏燃料组件。下格板与控制棒导向管下端用螺钉连接并焊接。两个对角支撑脚上的销孔与下栅格板上的两个定位销相配合,使燃料组件定位。
4.控制棒导向管
每个燃料组件有24根控制棒导向管,它们为控制棒插入和提出提供了导向通道。导向管由一根Zr-4合金管制成,其下段在第一和第二格架之间直径缩小,在紧急停堆时,当控制棒在导向管内下落接近其行程底部时,它起缓冲作用。缓冲段的过渡区段呈现锥形,以避免管径过快地变化。离过渡段以上不远的管壁设有流水孔,以便正常运行时冷却剂流入管内冷却控制棒,以及控制棒紧急下落时水能够从管内排出。缓冲段下方在底层定位格架的高度处,管子扩径至正常管径,使管子与定位格架焊接相连。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6:3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4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燃料   芯块   组件   包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