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绿建筑评价标准》雨水控制利用评价指标介绍

2014版《绿建筑评价标准》雨水控制利用评价指标介绍
杜晓亮曾捷李建琳吕石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北京100013)
0前言
绿建筑关注水环境改善与水资源利用,雨水控制利用也因此在绿建筑中得到更多更深层次的关注。即将实施的《绿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以下简称“新标准”)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在“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两个章节对雨水控制利用提出了系统性的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评价指标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绿建筑在雨水控制利用方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低影响开发与绿建筑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机制和设计技术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
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开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从其技术理念和宗旨可以看出,低影响开发注重雨水管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实践运用,该方法在美国、西欧等地得到广泛运用,并有众多代表性案例。
绿建筑的理念之一是要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节水、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其中就包含了雨水控制利用的要求,与低影响开发理念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将低影响开发的理念融入绿建筑的雨水控制利用,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水环境及水资源难题。
2低影响开发原则下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
与传统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相比,低影响开发推崇的措施更注重因地制宜,追求实现接近于自然状况下的水文循环、低耗能且生态化。我们将此类措施称为绿雨水基础设施,它是由诸如林荫街道、湿地、公园、林地、自然植被区等开放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网络,此类设施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
绿雨水基础设施有别于传统的“灰”雨水设施(雨水口、雨水管道等),能够以自然的方式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保护水环境。例如雨水花园,它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收集来自屋面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或补给景观用水、冲厕用水;又如下凹式绿地(也称低势绿地),它低于周围路面,可承接和储存雨水,达到调节径流、补充地下水以及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
组合应用这些设施可实现削减径流、调蓄利用雨水资源、控制径流污染、降低市政管网的压力、保证安全输送、保护河道、营造生态化景观等多种功能。此外,绿雨水基础设施还有助于净化空气、减少能耗、缓解热岛效应、土地增值、节约投资、降低雨水设施运行费用,提供具有美学和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和宜居环境。
3两版标准中雨水控制利用评价指标对比
“新标准”及“原标准”(GB/T50378-2006)中,均有雨水控制利用的相关评价指标,其内容见表1。
合理开发利用场地空间不仅是地面空间利用的问题,还应该包括合理的整体规划布局,如合理利用植被缓冲带和前处理塘连接,引导硬质铺装上的雨水进入场地开放空间;合理引导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等,保证雨水排放和滞蓄过程中有良好的衔接关系,并有效保障自然水体和景观水体的水质、水量安全。
利用场地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低洼地、设计景观(如景观绿地和景观水体)作为雨水调蓄设施,以减少采用人工池体进行调蓄,可达到有限土地资源多功能开发的目标,并避免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沟通导致多套系统进行单独设计,浪费大量资金和土地。能调
蓄雨水的景观绿地包括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树池、干塘等绿雨水基础设施。据此,本条第一款提出该类景观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需达到30%。
屋面雨水和道路雨水是建筑场地径流的重要源头,易被污染并形成污染源,给下游地区带来水质、水量威胁,故本条第二款要求合理引导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进行调蓄、下渗和利用,并在雨水进入生态设施前后采取相应截污措施,保证雨水在滞蓄和排放过程中有良好的衔接关系,保障自然水体和景观水体的水质、水量安全。条文中的地面生态设施通常是指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树池等,即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种植植物,通过植物截流、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目的。具体实践中,还应考虑在截留屋面雨水时做好消能措施,防止其对地面生态设施造成冲击破坏。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9:1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3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雨水   控制   利用   设施   径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