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
身份证号码:4107821989101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城市水资源已出现短缺的现象。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加大对水资源的重视力度。以往在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时,未充分考虑到利用雨水资源,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后,则有望彻底改变不利用雨水的缺陷。海绵城市建设是将城市建造成犹如海绵一样,降雨时则存蓄雨水、浸透、就地吸收;干旱时则将降雨时存储的雨水量吐出,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冲洗城市道路、灌溉绿化,达到降低水资源使用量。因此,相比传统城市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占据更大的优势,可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文章从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入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难点;技术要点
引言
我国很多城市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想要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在城市中加强海绵体建
设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如何突破城市管理的传统建设模式,并将绿环保的理念融入在其中,以及如何构建海绵体建设规划是当下比较热议的话题,一个城市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中,还存在着管理不足,技术不过关,工程质量不到位等诸多难题,本文通过对海绵体建设的技术进行分析,针对其在建设上的难点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构建海绵体城市的有效对策。
1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
1.1解决洪涝问题,补充地下水
城市洪涝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是:建设中水泥等硬性结构增加,不透水性增强;城市绿地覆盖面积缩小,吸水能力变差。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后,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在保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性的基础上,加大城市排水和吸水率,有效解决洪涝灾害造成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在降雨频繁阶段,可采用现有的内部蓄水系统将水源引入到周边公园、绿化带及湖泊内,解决洪涝问题。同时海绵城市还可对排水系统、蓄水系统实行优化调整,加大自然水源利用率,补充因地下水不足带来的威胁,避免地面沉降、塌陷、倒灌等问题的发生。
1.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重点是借助一系列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满足城市排水、蓄水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城市景观环境。低影响开发设施有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绿地、生态绿地等,其中生态绿地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在城市原有绿地基础上予以改进,发挥绿地作用优势,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优化城市蓄水功能。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城市内绿植物及绿地覆盖面积增加,土壤及生物净化功能提升,城市内部环境得到良好改善,资源利用率增加,最终为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居住空间。
1.3改善水循环系统
以往城市规划建设常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在海绵城市中,城市绿地面积不降反增,且在不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前提下,对生态环境系统展开最大程度的保护,使原有被破坏的水循环系统实行完善和优化,排水和净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维护城市的用水安全,避免出现环境污染。
2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
2.1观念落后
部分工作者认为只要正确排放雨水即可,不会牵扯到其他问题。但其实排水防涝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经济等方面。若排水系统落后在水净化等环节出现问题,势必会引发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此,就需要改良系统并积极运用更多新型技术。其次,对海绵城市和排水防涝认识不透彻。“海绵城市”属于新概念,其包括了吸纳、净化多项功能,旨在能解决城市化建设中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理念,人们普遍对其缺乏全面、透彻的认知,进而导致执行力不足,因此加大对此概念的宣传工作很关键。
2.2降水利用率低
排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水资源储备和应用水平。但在实际设计排水系统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不重视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持续生态系统的设计不够规范,导致雨水最终的净化和储蓄功能不足,严重浪费了水资源。
3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探析
3.1车行道设计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市政给排水系统建设方案设计中,需结合城市实际状况和设计内容,将设计位置整体质量做出进一步优化,才可将海绵城市理念所具备的优势发挥至最大。在优化设计车行道时,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有利于将城市建设中的给排水系统所具备的性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设计城市道路工程选择材料时均存在一定忽略性,而采用透水性较差的材料,则会造成补给地下水的效果不理想。而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后,可让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认识到此点缺陷,进而选择具有较好渗透性的材料,确保在降雨时,可更好地补充地下水。此外,在车行道施工时,需确保所选用的混凝土沥青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其目的在于避免此后降水量较大的状况下严重损害路面,对人们出行造成影响。此外,在建设车行道时,选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可提升雨水循环利用率,让雨水顺着排水系统或绿化带流入地下,避免直接浪费雨水。
3.2人行道设计
在进行人行道设计时,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提升市政给排水系统功能。同时在施工材料选择时,需加强监控施工质量,多次测验,确保施工材料质量达标,满足规范要求。传统人行道路面所采用的材料不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一旦出现暴雨天气,路面湿滑,安全隐患
问题突出。而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后,在设计人行道时,则选择较好渗透性的材料进行施工,在连续暴雨的状况下,也不会发生路面雨水聚集的状况,避免路面湿滑,雨水渗透至地下,有利于后期调整人行道的路面湿度和温度。一般来说,在设计人行道时,所采用的材料非常复杂,使用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可增强给排水功能。此外,也需对水泥混凝土配置加大重视度,需按照实际状况进行配置,合理添加骨料,确保内部空隙均匀,提升内部混凝土的孔隙率,发挥人行道排水系统的效果。现大部分道路均为灰间,具有硬化务实的效果,经多次测验,其基本不具有透水性能,下雨时,地表雨水出现径流,在最低处进行汇集,水流速快且水量大,若最低点部位的聚水能力较低,发生内涝的危险性非常大。大部分硬化路面均无法多余雨水做出后续处理,排放雨水的方式仍采用从一个地方流至另一个地方,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有效解决城市给排水问题,从现在实施项目、建设蓄水设施、降低地表径流、加大生态功能等,属于有效可行的方式。
3.3绿化带建设设计
城市道路绿化带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防止径流和雨水渗透破坏道路路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城市道路通过或穿越水源保护区时,应在道路两侧或优良
河渠下游设计雨水应急处理和储存设施。雨水应急处理和储存设施应具有进入污染和事故中会泄漏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水源保护区的功能。另外,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绿植物的建设重点是绿化带规划。绿化带存在于行车道路和行人道路的两侧,不仅是城市景观的一个方面,还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核心项目。在绿化带规划中,要确保绿化带具有雨水过滤性能。雨水具有高效利用的价值,因此相关人员应强调收集和处理雨水。相关人员可在绿化带上适当放入石子,还可以安设排水管,这样雨水在落入绿化带的过程中能被自动过滤,使其纯净度指数提高。绿化带还应具备一定的雨水收集作用,雨水落地后,依托植入土壤的模式梳理好雨水流通渠道,这样雨水可以均匀化呈现。
结语
综上所述,要构建新型城市,建设海绵体城市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要加强对海绵体城市的建设规划力度。海绵体城市的建设不仅能够缓解城市污染,美化城市,同时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都要加强对海绵体城市的建设指导,更应当加快城市海绵体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蓓蓓.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与技术要点探析[J].居业2022(04):50-52.
[2]薛竣.海绵城市建设与市政给排水策略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03):94-96.
[3]凌君德,张姝雅.海绵城市建设中问题和建议[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1):26-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3:2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34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建设   雨水   海绵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