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论文

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作用
林琴琴,林蓉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系,西安(710061)
E-mai:*****************.
摘要:表观遗传修饰的作用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质重塑等。组蛋白修饰主要以共价键形式发生,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组蛋白甲基化与乙酰化作为共价修饰的两种不同方式,参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并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组蛋白甲基化、去乙酰化以及二者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认识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最近有关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组蛋白甲基化;去乙酰化;心血管
0. 引言
在真核细胞中,DNA 以染质的形式存在,染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核小体,每个核小体由146 bp 的D
NA 围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组蛋白八聚体由两个H2A、H2B、H3 和H4 亚基组成。每个核心组蛋白有一个折叠区和一个氨基末端结构域组成,显著特征易于被共价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继而对染质结构以及转录过程发生影响。组蛋白乙酰化与基因活化及DNA复制相关,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和基因失活相关,通过组蛋白的乙酰化与去乙酰化,使与组蛋白结合的基因表达受到精确的调控。甲基化修饰可使染体结构发生变化,亦可通过其他转录因子调控基因的表达。
关于表观遗传修饰在遗传、肿瘤等领域中的作用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较多的为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知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都与其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修饰有关。研究发现,组蛋白甲基化可引发DNA的甲基化,而DNA甲基化可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而起作用,说明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组蛋白修饰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引起人们关注。本文根据近年来有关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的作用以及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组蛋白甲基化
1.1组蛋白甲基化
组蛋白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范畴,由不同的特异性组蛋白甲基转移酶(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HMT)催化形成。甲基化位点多位于H3、H4 的赖氨酸(K)和精氨酸(R)残基上,赖
氨酸残基易于单、二或三甲基化,而精氨酸残基上可以单或二甲基化(对称或非对称),催化这些位点残基的甲基转移酶也被识别。
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主要由PRMT( 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家族的部分成员催化完成,一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CARM1 ( cofactor associated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以及PRMT1可催化产生单甲基化和非对称的二甲基化,与基因的激活相关;二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5 可催化产生单甲基化以及对称的二甲基化,与基因的抑制有关。CARM1 主要引起H3R2、H3R17、H3R26 以及H2A 的甲基化,PRMT1 主要引起H4R3 的甲基化,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0201110050)。
而PRMT5 可引起H3R8 及H4R3 的甲基化[1]。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主要发生在组蛋白H3和H4上。目前研究较多的有6个位点,分别为H3K4(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残基,以下同)、H3K9、H3K27、H3K36、H3K79 和H4K20。
这些位点的甲基化有不同的特异性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histone lysine methyltransferases, HKMTs)催化完成。根据每一位点甲基化程度的不同他,赖氨酸残基分别被单甲基化(me1 ) 、双甲基化(me2) 和三甲基化(me3)[2]。目前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异染质形成、基因印记
、X染体失活和转录调控方面。一般认为,H3K9和H3K27甲基化与基因转录抑制相关,而H3K4,H3K36和H3K79与基因转录激活相关。近年认为,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发挥基因抑制或激活功能,不仅取决于其甲基化位点的不同,还与甲基化的程度和在基因的不同区域有关。
近年来研究发现,H3K9甲基化具有多重作用。目前已知的H3K9甲基转移酶包括果蝇属中Su(var) 3-9,酵母属中Clr4,哺乳动物中Suv39h1,Suv39h2,G9a,G9a相关蛋白(G9a-related protein,GLP)和SETDB1 /ESET。Suv39h1 和Suv39h2 使H3K9在异染质上发生甲基化如近着丝粒异染质,且与定位在常染质里的特异基因沉默有一定的联系,甲基化的H3K9募集HP1α和HP1β(同源酵母Swi6),从而诱导常染质区域的基因沉默。G9a是常染质主要的H3K9 甲基转移酶,主要催化H3K9的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G9a 或GLP基因破坏,可导致H3K9甲基化减少,特别是常染质区的H3K9甲基化显著减少。研究证实,SETDB1是不依赖Suv39h1 /h2 的HKMTs,在鼠Suv39h1 和Suv39h2 基因双重敲除的情况下诱导常染质的H3K9甲基化。ESET主要存在于常染质,催化H3K9甲基化。但ESET失活不影响总体的H3K9三甲基化或基因组DNA甲基化[3,4]。
1.2组蛋白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
表观遗传改变与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发展有关,但少有人知道那一个表观遗传改变在这其中发挥作用。Kaneda等采用高盐摄入建立系统性高血压和心肌肥厚,后发展成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
研究全基因组蛋白甲基化对心力衰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3K4或H3K9三甲基化(histone H3 trimethylated on lysine-4, K4TM, K9TM相同)显著影响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细胞。运用高通量焦磷酸染质免疫共沉淀测序用芯片对人类左心室组织中的K4TM或K9TM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蛋白编码基因定位于K4TM附近,不同于功能和能力丧失的肌细胞,但具有对心脏功能相同信号转导通路的两组基因编码蛋白质,揭示在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不同的K4TM印记。然而,K9TM印记较少依赖于疾病状态,同K4TM相比。提示,心力衰竭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全基因组发生改变,直接参与了对心肌细胞收缩调控[5]。
2.组蛋白去乙酰化
组蛋白乙酰化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s , HATs)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 HDACs) 催化完成,HATs 通过在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激活基因转录,而HDACs 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基因转录。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与基因的表达调控密切相关,HATs和HDACs 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组蛋白乙酰化状态的失衡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2.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目前已知的HDACs有三类。Ⅰ类和Ⅱ类HDAC的活性可以被共同的抑制剂如曲古抑菌素A和n-丁酸等所
抑制;Ⅲ类HDAC对这些抑制剂不敏感,但其活性可以被烟酰胺( nicotinamide,NAM)抑制。酵母染质沉默因子2-相关酶类(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related enzymes, sirtuins)是近年来发现的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其活性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 + )。Sirtuins是一种从细菌到人类广泛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去乙酰化蛋白。哺乳动物的Sirtuins家族中已发现7个同源蛋白(Sirt1- Sirt7),且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在Sirtuins家族中,Sirt1与酵母Sir2 的同源性最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也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个成员。
Frye 等在1999 年获得了编码人类Sir2-类似基因,命名为Sirt1-Sirt5[7]。Sirt1由50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编码基因位于染体10q21.3,包含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全长33 kb,5’及3’端各有一个分别为53bp及1793bp的非翻译区。X线晶体衍射显示,Sirt1由几个基本结构组成: 一个大的结构域,主要由Rossmann 折叠构成,其保守性较高;一个小的结构域,包含一个锌带结构和一个螺旋构件,其保守性比大结构域要低很多。在大小结构域之间形成一个裂隙,底物就结合与此并发生催化反应。
Sirt1是Sir2的哺乳动物同源体,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研究发现,Sirt1在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除组蛋白外,还有许多非组蛋白的转录因子作为底物,如p53、叉头蛋白O ( Forkhead box class O,FOXO)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活物  1 (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gamma,coactivator 1,PGC1) 等,调节细胞的增殖、
分化、衰老、凋亡和代谢。近年来研究发现,Sirt1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生理意义。
2.2 Sirt1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证实,Sirt1在心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其通过FOXO依赖机制保护细胞的氧化应激,参与心肌细胞的应激抵抗[8]。Sirt1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诱导Sirt1核转运导致的细胞死亡,参与心力衰竭的内源性保护[9]。植物衍生物水飞蓟素可通过阻断Bax到线粒体的易位,上调Sirt1,从而防止心肌损伤[10]。另有研究表明,Sirt1对心血管疾病具有保护作用。众所周知,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成反比,因为高密度脂蛋白介导的胆固醇逆向运输可以通过清除动脉细胞中多余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Sirt1可激活肝X受体的转录,其靶基因编码ATP结合盒转运体A1,介导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逆转胆固醇运输,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1]。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细胞生长和死亡两者之间的平衡在调节心力衰竭病人长期心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12]。Sirt1在维持心脏功能的心脏发育和心肌细胞生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Sirt1缺失的胚胎心脏发育异常, 而在野生型胚胎中,Sirt1蛋白和mRNA高表达在胚胎发育心脏发生过程中。在分离的新生心肌细胞中,Sirt1活性抑制剂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的适度增加,肥大相关基因和心房利钠因子的表达上调,细胞萎缩。相反,Sirt1水平增加可以减少心肌细胞死亡,增加整体细胞尺寸。另有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犬心脏中,Sirt1表达可以保护心肌,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提示,内源
性Sirt1在调节细胞存活和维持适度肥大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3]。因此,Sirt1表达的增加可能对病理心脏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Pillai 等研究表明 Sirt1对心力衰竭具有保护作用。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 PARP)是一个多功能DNA结合酶,位于各种细胞细胞核中,包括心肌细胞。研究证实,被氧化应激和其他因素强烈激活的PARP 是心肌细胞死亡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在培养的心肌细胞和衰竭的心脏中, PARP活性增加与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且当Sirt1完整时,PARP激活诱导的心肌细胞死亡被完全阻止,这表明Sirt1是心力衰竭中心肌细胞保护的一个有益因素[14]。
然而,相反结果报道,高水平的Sirt1能诱发心肌病,甚至心力衰竭,其可能是通过诱导体内心脏中线粒体功能紊乱实现的[8]。其机制可能与NAD+缺乏有关。高水平的Sirt1引起线粒体呼吸所必需的NAD+耗竭。 NAD+缺失导致ATP缺乏,由此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心脏细胞死亡。由此,虽然Sirt1活化被视为心脏的抗衰老,但是认真评估相关剂量使Sirt1潜力能更好的得到善用。
研究证实,Sirt1通过调节内皮细胞基因表达、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活性和血管内皮发展负性转录调节因子FOXO1在血管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15-17]。研究证实,在血管发展过程中,Sirt1表达升高,但其活性丧失会导致血管萌芽受限,血管形成异常,减弱缺血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15]。另外,Sirt1通过
促使与血压密切相关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去乙酰化,促进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物利用度增加[17]。内皮细胞缺乏Sirt1将无法向化学诱导物迁移,从而表明,Sirt1是血管生长和成熟所必需的。此外,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是募集炎症细胞的重要因子,特别是在心脏,且MCP-1减少引起抗炎活性。白藜芦醇,Sirt1的激活剂,能够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b诱导的MCP-1,且通过NO依赖机制,抑制内皮MCP-1分泌[18]。因此,减少MCP-1表达可能具有抗炎活性和心肌保护功能。
Zhang等研究结果证实,内皮Sirt1是体内一种真正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19]。Sirt1是氧化应激反应下细胞存活的关键调节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和H2O2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Sirt1水平,推测,这可能是一种补偿作用,防止氧化诱导的细胞凋亡。内皮细胞转染腺病毒Sirt1抵抗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证实了上述结果。进一步研究证实,高脂饮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降低主动脉Sirt1表达水平,但内皮特异过表达Sirt1能够促进高胆固醇状况下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推测,Sirt1可能是通过介导eNOS的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证据表明,Sirt1调节eNOS的体内外表达。在培养的HUVECs,用NAM抑制Sirt1增加ox-LDL 诱导的细胞凋亡。利用NAM,sirtinol或RNAi抑制Sirt1能有效地减少eNOS的表达,提示,Sirt1在eNO
S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Ota等研究结果与其相似[20]。内皮特异过表达Sirt1上调eNOS的表达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主动脉舒张功能[19]。结果表明,Sirt1抗凋亡作用与eNOS的表达相关,eNOS增加内皮细胞NO,提高内皮细胞存活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由此推测,内皮Sirt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的机制可能与抑制ox-LDL诱导的细胞凋亡,上调eNOS表达,改善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有关。
2. 小结及展望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修饰怎样作用于调控转录、表观遗传及其影响下游事件的发生,尚不十分清楚。随着对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更好的了解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和去乙酰化酶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
生机理,特别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将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了解组蛋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一系列动态过程对表观遗传研究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Wysocka J, Allis CD, Coonrod S. Histone arginine methylation and its dynamic regulation[J]. Front Biosci, 2006, 11: 344- 355.
[2] Klose RJ, Zhang Y. Regulation of histone methylation by demethylimination and demethylation[J].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07, 8(4): 307-318.
[3] Schultz DC, Ayyanathan K, Negorev D, et al. SETDB1: a novel KAP-1-associated histone H3, lysine 9-specific methyltransferase that contributes to HP1-mediated silencing of euchromatic genes by KRAB zinc-finger proteins[J]. Genes Dev, 2002, 16(8): 919-932.
[4] Dodge JE, Kang YK, Beppu H, et al. Histone H3-K9 methyltransferase ESET is essential for early development[J]. Mol Cell Biol, 2004, 24(6): 2478-2486.
[5]Kaneda R, Takada S, Yamashita Y, et al. Genome-wide histone methylation profile for heart failure. Genes Cells[J], 2009, 14(1): 69-77.
[6] Strahl BD, Allis CD. The language of covalent histone modifications[J]. Nature, 2000, 403(6765): 41- 45.
[7] Frye RA. Characterization of five human cDNAs with homology to the yeast SIR2 gene : Sir2-like proteins (sirtuins) metabolize NAD and may have protein ADP-ribosyltransferase activity[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9, 260(1): 273-279.
[8] Alcendor RR, Gao S, Zhai P, et al. Sirt1 regulates aging and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heart[J]. Circ Res, 2007, 100(10): 1512-1521.
[9] Tanno M, Sakamoto J, Miura T, et al. Nucleocytoplasmic shuttling of the NAD+-dependent histone deacetylase SIRT1[J]. J Biol Chem, 2007, 282(9): 6823-6832.
[10] Zhou B, Wu LJ, Li LH, et al. Silibinin protects against isoproterenol-induced rat cardiac myocyte injury through mitochondrial pathway after upregulation of SIRT1[J]. J Pharmacol Sci, 2006, 102(4): 387-395.
[11] Li X, Zhang S, Blander G, et al. SIRT1 deacetylates and positively regulates the nuclear receptor LXR[J]. Mol Cell, 2007, 28(1): 91-106.
[12] Nadal-Ginard B, Kajstura J, Anversa P, et al.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cardiac myocyte apoptosis and regeneration[J]. J Clin Invest, 2003, 111(10): 1457-1459.
[13] Alcendor RR, Kirshenbaum LA, Imai S, et al. 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alpha, a longevity factor and class III histone deacetylase, is an essential endogenous apoptosis inhibitor in cardiac myocytes[J]. Circ Res, 2004, 95(10): 971-980.
[14] Pillai JB, Isbatan A, Imai S, et al.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1-dependent cardiac myocyte cell death during heart failure is mediated by NAD+ depletion and reduced Sir2alpha deacetylase activity[J]. J Biol Chem, 2005, 280(52): 43121-43130.
[15] Potente M, Ghaeni L, Baldessari D, et al. SIRT1 controls endothelial angiogenic functions during vascular growth[J]. Genes Dev, 2007, 21(20): 2644-2658.
[16] Vahtola E, Louhelainen M, Merasto S, et al. Forkhead class O transcription factor 3a activation and Sirtuin1 overexpression in the hypertrophied myocardium of the diabetic Goto-Kakizaki rat[J]. J Hypertens, 2008, 26(2): 334-344.
[17] Mattagajasingh I, Kim CS, Naqvi A, et al. SIRT1 promotes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cular relaxation by activating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7, 104(37): 14855-14860.
[18] Cullen JP, Morrow D, Jin Y, et al. Resveratrol, a polyphenolic phytostilbene, inhibits endothelial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synthesis and secretion[J]. J Vasc Res, 2007, 44(1): 75-84.
[19] Zhang QJ, Wang Z, Chen HZ, et al. Endothelium-specific overexpression of class III deacetylas
e SIRT1 decreases atherosclerosis in 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 mice[J].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08, 80(2): 191-199.
[20] Ota H, Akishita M, Eto M, et al. Sirt1 modulates premature senescence-like phenotype in human endothelial cells[J]. J Mol Cell Cardiol, 2007, 43(5): 571-579.
The Role of Histone Methylation and Deacetylatio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in Qinqin, Lin Ron g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Xi’an (710061)
Abstract
Background—Epigenetic mechanisms include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modification and chromatin remodeling. Histone modifications mainly in the form of covalent bond occur, including acetylation, methylation, phosphorylation and ubiquitination and so on. As the two different ways of covalent modification, histone methylation and acetylation were involved in many biological processess and took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9:38: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1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基因   表达   作用   血管   心肌细胞   细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