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的合成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的合成
                      C11H12Cl2N2O5     323.13
本品化学名为D-苏式-(-)-N-[α-(羟基甲基)-β-羟基-对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酰胺];
[D–threo-(-)-N[α-(hydroxymethyl)-β-hydroxy-p-nitrophenthyl]-2,2-dichloro acetamine]
本品为白或微带黄绿针状、长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味苦。易溶于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在水中微溶。mp.149~153℃;〔α〕D25  18.5°~21.5°(无水乙醇,50mg/mL)。本品性质稳定,能耐热。但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可引起水解。
本品对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都有作用,但对前者效力强于后者,也用于支原体,衣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和一些厌氧菌感染。临床主要用于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沙门菌、脆弱拟杆菌感染。但长期和多次应用可损害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氯霉素的制备和光学异构体的拆分方法(诱导结晶法)
2. 熟悉氯霉素的性质和鉴别反应
二、实验原理
氯霉素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有四个旋光异构体,其中仅1R,2R(-)或D(-)苏阿糖型(threoo)有抗菌活性,为临床使用的氯霉素。含等量右旋体(1R,2R(-))和无效左旋体(1S,2S(+))的混旋体为合霉素,已经淘汰不用。
  光学异构体的结构为:
          D-(-)-threp(苏阿糖型)      L-(+)-threp(苏阿糖型)
D-(+)-erythro(赤藓糖型)  L-(-)-erythro(赤藓糖型)
氯霉素的合成是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经溴化生成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环六亚甲基
四胺成盐后,以盐酸水解得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用醋酐乙酰化再与甲醛缩合,羟甲基化得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再以异丙醇铝还原得(±)- 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α-乙酰胺基丙二醇,经盐酸水解脱去乙酰基,以碱中和得(±)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α氨基丙二醇(氨基物),用诱导结晶法进行拆分得D-(-)苏阿糖型氨基物,最后用二氯代乙酸甲酯进行二氯乙酰化即得。
合成路线如下:
三、实验材料
药品:对硝基苯乙酮、氯苯、溴、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精制食盐、盐酸、醋酸钠、醋酐、乙醇、甲醛、碳酸钠、铝片、无水异丙醇、无水三氯化铝、活性炭、氢氧化钠
仪器: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100mL滴液漏斗、250 mL四颈瓶、250 mL三颈瓶、球型冷凝器、减压过滤装置(水泵、吸滤瓶、布氏漏斗、滤纸、玻璃塞、剪刀、玻璃棒)、称量纸、红外灯、表面皿、熔点测定仪、天平、50 mL量筒、100 mL量筒、50 mL烧杯、100mL 烧杯、200mL烧杯、滴管  真空泵
四、实验方法
(一)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 250 mL四颈瓶中,加入对硝基苯乙酮10 g,氯苯75 mL,于25~28℃搅拌使溶解。从滴液漏斗中滴加溴9.7 g 。首先滴加溴2~3滴,反应液即呈棕红,10 min内褪成橙表示反应开始;继续滴加剩余的溴,约1~1.5 h加完,继续搅拌1.5 h,反应温度保持在25~28℃。反应完毕,水泵减压抽去溴化氢约30 min,得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氯苯溶液,备用。
注释:
1. 制备氯霉素实验原理除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外,还有成肟法、苯乙烯法、肉桂醇法、溴苯乙烯法以及苯丝氨酸法等。
2. 冷凝管口上端装有气体吸收装置,吸收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
3. 所用仪器应干燥,试剂均需无水。少量水分将使反应诱导期延长,较多水分甚至导致反应不能进行。
4. 若滴加溴后较长时间不反应,可适当提高温度,但不能超过50℃,当反应开始后要立即降低到规定温度。
5. 滴加溴的速度不宜太快,滴加速度太快及反应温度过高,不仅使溴积聚易逸出,而且还导致二溴化合物的生成。
6. 溴化氢应尽可能除去,以免下步消耗六亚甲基四胺。
思考题:
1. 溴化反应开始时有一段诱导期,使用溴化反应机理说明原因?操作上如何缩短诱导期?
2. 本溴化反应不能遇铁,铁的存在对反应有何影响?
(二)对硝基α-溴化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 250 mL三颈瓶中,依次加入上步制备好的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和氯苯20 mL,冷却至15℃以下,在搅拌下加入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粉末8.5 g,温度控制在28℃以下,加毕,加热至35~36℃,保温反应1 h,测定终点。如反应已到终点,继续在35~36℃反应20 min,即得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简称成盐物),然后冷至16~18℃,备用。
注释:
1. 此反应需无水条件,所用仪器及原料需经干燥,若有水分带入,易导致产物分解,生成胶状物。
2. 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过滤,取滤液1 mL,加入等量4% 六亚甲基四胺氯仿溶液,温热片刻,如不呈混浊,表示反应已经完全。
3.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六亚甲基四胺盐在空气中及干燥时极易分解,因此制成的复盐应立即进行下步反应,不宜超过12 h。
4. 复盐成品:mp.118~120℃(分解)。
思考题:
1.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生成的复盐性质如何?
2. 成盐反应终点如何控制?根据是什么?
(三)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制备
在上步制备的成盐物氯苯溶液中加入精制食盐3 g,浓盐酸17.2 mL,冷至6~12℃,搅拌3~5 min,使成盐物呈颗粒状,待氯苯溶液澄清分层,分出氯苯。立即加入乙醇37.7 mL,搅拌,加热,0.5 h后升温到32~35℃,保温反应5 h。冷至5℃以下,过滤,滤饼转移到烧
杯中加水19 mL,在32~36℃搅拌30 min,再冷至-2℃,过滤,用预冷到2~3℃的6 mL乙醇洗涤,抽干,得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简称水解物),mp.250℃(分解),备用。
注释:
1. 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与六亚甲基四胺(乌洛托品)反应生成季铵盐,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该反应称Delepine反应。
加入精盐在于减小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的溶解度。
3. 成盐物水解要保持足够的酸度,所以与盐酸的摩尔比应在3以上。用量不仅导致生成醛等副反应(Sommolet反应),而且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游离碱本身亦不稳定,可发生双分子缩合,然后在空气中氧化成紫红吡嗪化合物。此外,为保持水解液有足够酸度,应先加盐酸后加乙醇,以免生成醛等副反应。
4. 温度过高也易发生副反应,增加醛等副产物的生成。
思考题:
1. 本实验中Delepine反应水解时为什么一定要先加盐酸后加乙醇,如果次序颠倒,结果会怎样?
2. 对硝基-α-氨基苯乙酮盐酸盐是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反应需保持足够的酸度,如果酸度不足对反应有何影响?
(四)对硝基-α-乙酰胺基苯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器、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 250 mL四颈瓶中,放入上步制得的水解物及水20 mL,搅拌均匀后冷至0~5℃。在搅拌下加入醋酐9 mL。另取40% 的醋酸钠溶液29 mL,用滴液漏斗在30 min内滴入反应液中,滴加时反应温度不超过15℃。滴毕,升温到14~15℃,搅拌1 h(反应液始终保持在pH 3.5~4.5),再补加醋酐1mL,搅拌10 min,测定终点。如反应已完全,立即过滤,滤饼用冰水搅成糊状,过滤,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和至pH 7.2~7.5,抽滤,再用冰水洗至中性,抽干,得淡黄结晶(简称乙酰化物),mp.161~163℃。
注释:
1. 该反应需在酸性条件下(pH 3.5~4.5)进行,因此必须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2. 反应终点测定:取反应液少许,加入NaHCO3中和至碱性,于40~45℃温热30 min,不应呈红。若反应未达终点,可补加适量的醋酐和醋酸钠继续酰化。
乙酰化物遇光易变红,应避光保存。
思考题:
1. 乙酰化反应为什么要先加醋酐后加醋酸钠溶液,次序不能颠倒 ?
2. 乙酰化反应终点怎样控制,根据是什么?
(五)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投入乙酰化物及乙醇15 mL,甲醛4.3 mL,搅拌均匀后用少量NaHCO3饱和溶液调pH 7.2~7.5。搅拌下缓慢升温,大约40 min达到32~35℃,再继续升温至36~37℃,直到反应完全。迅速冷却至0℃,过滤,用25
mL冰水分次洗涤,抽滤,干燥得对硝基-α-乙酰胺基-β-羟基苯丙酮(简称缩合物),mp.166~167℃。
注释:
1. 本反应碱性催化的pH值不宜太高,pH 7.2~7.5较适宜。pH过低反应不易进行,pH大于7.8时有可能与两分子甲醛形成双缩合物。
甲醛的用量对反应也有一定影响,如甲醛过量太多,亦有利于双缩合物的形成;用量过少,可导致一分子甲醛与两分子乙酰化物缩合。
为了减少上述副反应,甲醛用量控制在过量40%左右(摩尔比约为1 :1.4)为宜。
2. 反应温度过高也有双缩合物生成,甚至导致产物脱水形成烯烃。
3. 反应终点测定:用玻棒蘸取少许反应液于载玻片上,加水1滴稀释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如仅有羟甲基化合物的方晶而不到乙酰化物的针晶,即为反应终点(约需3 h)。
思考题:
1. 影响羟甲基化反应的因素有那些?如何控制?
2. 羟甲基化反应为何选用NaHCO3作为碱催化剂?能否用NaOH,为什么?
3. 羟甲基化反应终点如何控制?
(六)异丙醇铝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依次投入剪碎的铝片2.7 g,无水异丙醇63 mL和无水三氯化铝0.3 g。在油浴上回流加热至铝片全部溶解,冷却到室温,备用。
注释:
1. 所用仪器、试剂均应干燥无水。
2. 回流开始要密切注意反应情况,如反应太剧烈,需撤去油浴,必要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
3. 如果无水异丙醇、无水三氯化铝质量好,铝片剪得较细,反应很快进行,约需1-2 h,即可完成。
(七)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的制备
在上步制备异丙醇铝的三颈瓶中加入无水三氯化铝1.35 g,加热到44~46℃,搅拌30 min。降温到30℃,加入缩合物10 g。然后缓慢加热,约30 min内升温到58~60℃,继续反应4 h。冷却到10℃以下,滴加浓盐酸70 mL。滴毕,加热到70~75℃,水解2 h(最后0.5 h加入活性炭脱),趁热过滤,滤液冷至5℃以下,放置1 h。过滤析出的固体,用少量20% 盐酸(预冷至5℃以下)8 mL洗涤。然后将固体溶于12 mL水中,加热到45℃,滴加15% NaOH溶液到pH 6.5~7.6。过滤,滤液再用15% NaOH调节到pH 8.4~9.3,冷却至5℃以下,放置1 h。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干燥,得DL-苏阿糖型-1-对硝基苯基-2-氨基-1,3-丙二醇(DL-氨基物),mp.143~145℃。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00: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15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反应   生成   硝基   加入   溶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