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丝绸的工艺之织造

【中国记忆项目】蚕丝织绣-丝绸的工艺之织造
一、丝织品的分类
中国古代丝织品是以天然长丝——蚕丝为原料织成的制品,也是我们常说的“丝绸”。古代的大部分丝织品种流传至今,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丝和合纤丝等人造纤维也应用到丝绸生产中,所以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不再局限于纯蚕丝织物,而是将以蚕丝、人造丝、合纤丝等天然或化学长丝为原料的纯纺或交织成的织物称为丝织品。虽然现在大部分丝织品仍然沿用古时的名称,但其所代表的物质已有差异。为规范和统一中国的丝织品种,1965年国家纺织工业部制订了《丝织品分类定名及编号》,根据丝织品的组织结构、生产工艺、材料、外观特征以及用途综合分类,将其分为14大类:纺、绫、缎、绉、绡、绢、绒、绸、纱、罗、锦、绨、葛、呢,其中每一大类中根据原料可分为桑蚕丝织物、人造丝织物、合成纤维丝织物、柞蚕丝织物与交织织物;根据用途可分为服装用绸、装饰用绸、工业用绸等等,共有将近2000个品种。
平纹组织,质地轻薄,平整细洁,手感滑爽,较为耐磨,又称纺绸。原料可为桑蚕丝、涤纶丝、人造丝等,也可以是以长丝为经,人造棉、绢纺纱为纬交织而成。品种有电力纺、杭纺等。
斜纹单层织物,质地细薄,光泽较好,种类有提花和不提花两大类。绫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汉代散花绫是丝织品中花纹最多的,可与刺绣比美。唐代有双丝绫、镜花绫、吴绫、交梭绫、缭绫等,宋代有白花绫、莲绫、水波绫、越州寺绫等。现代有素绫、花绫、采芝绫、美丽绫等。
缎纹组织,缎纹是基础组织中出现最迟的一种,至今尚未发现宋代以前的缎织物实物。缎织物表面光滑明亮,精致细腻,织物正反面有明显差别,因织物表面浮长线多而长,故易擦伤、起毛、勾丝。缎可熟织也可生织,按其织造和外观可分锦缎(如织锦缎、古香缎)、花缎(如花软缎)、素缎三种。两宋辽金时期有五枚缎、条纹缎、销金彩缎等,元代有正、反五枚暗花缎,明清有妆花缎、宋锦缎、闪缎、摹本缎等。
绉组织(即以原组织或变化组织为基础,以增减、调移、结合组织点的方式,在织物表面形成错综排列、无明显规律、凹凸起皱外观的组织),有肌理感,质地轻薄,光泽柔和,手感糯爽,富有弹性,抗皱性较好。如中薄型的双绉、轻薄透明的乔其纱等。
平纹组织或透孔组织(透孔组织即由于经纬线浮长不同,在交织作用下,经纱相互靠拢集合成束,束间出现均匀分布的纱孔),表面有方正清晰的孔眼,经纬密度较低,轻薄透明,却不柔软,有一定的爽挺度。品种有真丝绡、闪光绡、建春绡等。
平纹组织或重平组织(重平组织即在平纹组织基础上,沿着经向或纬向延长组织点所构成的组织,织物表面呈现出纵向或横向的凸条纹),由经纬线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先染后织造,没有花纹。表面细密平整,挺括坚韧,质地轻薄,可用以题诗作画或装裱。品种有素绢、织金绢、丛花绢、天香绢等。明代规定四民之末的商贾不能穿贵重的丝织品,
只能穿绢和布(棉布、麻布)。
表面有耸立或平排的紧密绒圈或绒毛的丝织品,质地丰腴柔软,泽鲜明柔和,悬垂性很好。丝绒是高级丝织品,费工费时,价格昂贵。明代宫廷中用天鹅绒作冬季的烟墩帽。
平纹组织或平纹变化组织(平纹变化组织即以平纹组织为基础,沿经纬其中某一方向或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使组织循环扩大、演化而来的组织),经纬交错紧密,所以质地一般较为密实,耐用性较好。西汉前,绸主要是用各种粗乱丝条纺纱织成的平纹丝织物,较耐磨,六朝时开始有粗、细之分,唐代将绸作为贡品,品种较多;宋代后,常用精练丝在平纹地上起本花,称暗花绸。明清以来绸成为最常用的丝织物,人们常以“丝绸”指代丝织物。品种有绵绸、双宫绸、鸭江绸、塔夫绸等。
纱组织(即每织入一根纬纱,绞经扭绞一次),表面具有透明的纱孔,密度低,质地轻薄。品种有绉纱、香云纱、庐山纱、织金纱等。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1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包括领和两袖镶边在内仅重49克。
罗组织(即每织入三根或三根以上奇数根纬纱,绞经扭绞一次),质地非常轻薄,挺括而凉爽透气。有方孔的叫纱罗,有花纹的叫花罗。中国罗织物历史悠久,出土丝织物中已有商代的罗残片,战国楚墓中也发现大量花罗。明洪武三年(1370年),规定庶人、农人、商贾不得穿罗。罗织物品种有云罗、杭罗、帘锦罗、软烟罗等。
用彩丝线织成的有花纹的丝织物。锦采用精练、染的桑蚕丝为主要原料。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相花鸟锦鞋、云头锦鞋在一双鞋上就用了三种锦,是目前所见的最精湛的唐锦。锦织物的代表品种有:宋锦、蜀锦、云锦。锦织物外观绚丽多彩,质地厚实丰满,古代有“织彩为文”、“其价如金”之说,人们常以锦形容美好事物,如成语中的“锦上添花”、“前程似锦”、“衣锦还乡”等。
平纹组织,质地较粗厚致密,织纹简洁清晰,手感平挺,秦汉以来常做袍料,引申为眷恋故旧。还有一种用丝线做经,用棉线做纬的纺织品,比绸粗糙厚实,表面较粗糙,叫线绨,又分为素线绨、花线绨、蜡线绨,其中大花纹的线绨常用于做被面,其他大多做衣料。
采用平纹、经重平或急斜纹组织织造,厚实并有明显横菱纹的丝织物。经纬采用相同或不同原料织制,经丝细而纬丝粗,经细纬粗,经密纬疏,地纹表面光泽弱,具有明显的横向凸条纹。葛类织物分为素花葛、提花葛两类,一般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葛类丝织物的精练、染、整理工艺流程与绨相似。品种有文尚葛、缎背葛、金星葛等。
斜纹组织或绉组织,经纬丝线较粗,经向为长丝,纬向为短纤维纱。表面光泽较弱、质感丰厚、具有轻微温和的茸毛感的丝织物。丝型呢是以桑蚕丝、人造丝为主要原料织造的,
有如西湖呢、康乐呢、四维呢、博士呢等。
二、织机
远古的人们是以“手经指挂”完成“织造”的,即将若干纱线的两端一根根的固定在两根木棍上,然后绷紧木棍,用手指一根隔一根地挑起纵向纱线(即经纱),将横向纱线(即纬纱)穿入,方法类似编结。但是这种方法易使纱线纠缠在一起,速度慢、效率低,织成的织物孔径大、面积有限,所以先民发明了织机以代替手指操作。
腰机
腰机是现代织机的始祖,它以人的身体作为机架,织轴用腰带系于织工腰上,故称腰机。织工制织时需席地而坐,故又称为踞织机。据研究,从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一批木制织机部件为水平式腰机的部件,这说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经出现腰机织造技术,该腰机的形式与云南石寨山出土的汉代贮贝器盖上少数民族妇女所用的织机铸像十分类似。
腰机的织造方法: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将经线两端分别成片卷在两根横木上,其中一
根相当于现代织机上的卷布棍,将其系在腰间,另一根相当于现代织机的经轴,用脚踏住,以腰背绷紧经线。分经棍与综杆分别把奇偶经线逐一交叉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以纡子引纬,以打纬刀打纬。织第二梭时,将综杆提起,使下层经线变为上层,形成第二梭口,立起打纬刀固定梭口,以纡子再次引纬,如此循环往复。待一定长度的经线织完后,卷动经轴放出若干长度的经线,卷布轴卷起相应长度的织物,继续织造。
原始腰机构造虽然简单,却包含开口、引纬、打纬等主要织造运动,可以织造简单的布帛,腰机的出现是原始织造技术的重大进步,它为后世陆续出现的各种织机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沿用腰机进行织造,如黎族、彝族、哈尼族、高山族、苗族等。
斜织机和立织机
综蹑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的纺织机的统称。其中,“综”是指织布机上使经线上下交错以投梭受纬的装置。若干经线按照设置穿过综丝,汇聚于片综上,提起综片,经线也随之抬起,形成开口。织造时,综片上下交错,一片提起,其他全部落下。而“蹑”则是指控制综片升降的踏板,一片综对应一根蹑。踩踏在蹑上,综片上下起伏,成语“错综复杂”
即是由此而来。织机采用脚踏板与综连动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反复提综的动作中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单综蹑织机按照经面角度一般可分为斜织机和立织机,主要用于织造平纹素织物。
斜织机是中国出现最早、应用最广的传统织机,因其机身倾斜、经面与水平机座成一定角度(50-60度)而得名。据史料推测斜织机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而目前发现最早关于斜织机的形象史料,则是江苏铜山县洪楼地区和江苏泗洪县曹庄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画像刻画曾母投杼断机的故事。画像中斜织机的机架、经面、脚踏提综板和系置提综杆的前大后小的形似“马头”的部件都刻画的十分清楚,学者据此复原了汉代斜织机。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0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组织   织物   织机   织造   经线   丝织品   表面   品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