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

「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
1、飞廉 古人认为整个宇宙有一个总的主宰的同时,又认为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主持者,而且把它们人格化,并赋予一定的名字。飞廉即“风伯”,是古代传说中主风之神,如《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2、荓翳 古代传说中的云雨雷电之神,因云雨雷电有时同时,有时交错,有时先后发生,统称荓翳,亦作蓱、蓱翳、屏翳。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上说:“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荓翳(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其实,古人也以荓翳兼指云雨雷电的主宰者。
3、丰隆 古代传说中的云师,亦称云中君、云神。《楚辞·离骚》:“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王逸注:“丰隆,云师。”丰隆,一说指雷神,俗称雷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穆天子传》曰:‘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丰隆,雷公也。”
4、羲和 古代传说中和太阳有关的神,见“荓翳”条。一说“羲和”为驾日车的神,传说太阳每天
要乘六龙驾的车从东方而来,《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意思是说我要命令羲和不要急于驾日车向西山。一说“羲和”为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羲和者,帝俊之妻(帝俊,中国古代东方部族所传之帝),生十日。”一说“羲和”为掌天文历法的官吏,《史记·历书》“索隐”引《系本》:“黄帝命羲和占日。”《尚书·尧典》:“乃命羲和,敬授人时。”也有说“羲和”为主日月之神。
5、二十八宿 也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古人为了准确地观测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往往是以恒星为背景的,以相对固定的位置作为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经过长期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以北斗斗柄所指的角宿为起点,由西向东排列,与“四象”(我国古代表示天空东、南、西、北四大区星象的四组动物)的关系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6、十二次 即“十二星次”。古人为了说明日、月及五大行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
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个等分,叫做“十二次”。每次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如星纪有斗、牛二宿,玄枵有女、虚、危三宿等。不过,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是广狭不一的,因此,十二次诸次的起讫界限不能和宿与宿的分界一致,也就是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星次的。古代的十二次主要有两种用途:第一,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如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第二,说明岁星运行位置据以纪年,如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则“岁在玄枵”,等等。
7、分野 这是古书上常见的古人占星术的概念。古人观测天象时,把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又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由西向东分十二个星次(详见“二十八宿”“十二星次”诸条),又认为天上的星宿分域与地上的州郡邦国相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互称“分野”,即称某星为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为某某州国的分野,也可反过来称之。《汉书·地理志》:“齐地,虚危之分野也。”古人往往认为某天区发生的天象预兆着各对应地方的吉凶,因而可以观天之变,占卜地上之祸福。一般认为分野源于春秋战国,最早见于《左传》《国语》等书。分野只是古人的想象,但了解它有助于古籍阅读。
8、三光 指日、月、星。《白虎通·封公侯》:“天有三光,日、月、星。”又指房、心、尾三颗星宿。《礼记·乡饮酒义》:“立三宾以象三光。”
9、三星 明亮而距离较近的三颗星,一般指“参宿三星”“心宿三星”和“河鼓三星”。据近人朱文鑫研究,《诗·唐风·绸缪》首章“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指参宿三星;二章“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
10、五行 古人认为的万物之源,指金、木、水、火、土。这种看法在战国时已颇为流行,出现了“五行相生相胜”的论述。“相生”是说两者互相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也就是“相克”,是说两者互相排斥,如“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等。
11、四时 指春、夏、秋、冬四季或朝、暮、昼、夜。《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12、五车 星官名。属毕宿,共五星。《晋书·天文志》:“五车五星,三柱九星,在毕北。五车者,五帝车舍也,五帝坐也。”“五车”又指五种兵车。
13、四象 古人在观测天象时,将“二十八宿”按东、北、西、南分为四组,在殷代前后,把春天黄昏时出现在东方的一组想象为一条龙形,把北方的一组想象为龟蛇形,把西方的一组想象为一只虎形,把南方的一组想象为一只鸟形,这种把各方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动物形象以示星象称为“四象”。春秋战国时五方配五说法流行,“四象”除形外,又添了颜,后有“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之说。这与古代外国把某些星座想象为某些动物的形状(如大熊、狮子、天蝎等)相似。另说,四象指春、夏、秋、冬四时,或指水、木、火、金,布于四方,或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其说不一。
14、七曜 古人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曜”,也作“耀”。“七耀”又称为“七纬”,北齐刘昼《刘子》:“七纬顺度,以光天象。”
15、九天 古人传说天有九重,称为“九天”。《淮南子·天文训》云:“天有九重。”后指“九”为约数,“九天”极言天之高。“九天”又指中央及四方四隅、九方之天。《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王逸注:“九天,东方曰皞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九天”又称作“九野”。
16、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跟地球最接近的一颗,它在天空中的亮度仅次于日、月,最亮时白天都可以看见,夜里能使被照物体生影子。因其光银白,亮度很强,故古人又称作“明星”“太白”。金星早晨出现在东方,叫做“启明”,黄昏出现在西方,叫做“长庚”。《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17、北斗 也称“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排列在北天成斗(或杓)形组成,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古曰魁、斗魁,又名璇玑;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古人极重视北斗,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的距离,便可以到北极星,又名“指极星”,因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的不同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的柄又称为天罡。
18、玉兔 月亮的代称。因古代传说月亮中有白兔,故名。
19、牛郎 即“牛郎星”,是星座“河鼓二”的俗称,又叫“牵牛”或“大将军”,是夏秋夜空中著名的亮星,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古人据二星名敷衍成神话故事,相传织女为天帝孙女,故织女星亦称天孙,长年织造云锦,自嫁与河西牛郎后,织乃中断。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离,只准每年七夕(阴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古诗十九首》衍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至《荆楚岁时记》,内容有所发展。《风俗通》佚文又记织女会牛郎时,乌鹊于河上为之搭桥,名为“鹊桥”。
20、文曲星 即“文星”,也称“文昌星”“文昌”“文昌帝君”,旧时传说是上天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
21、彗星 “彗”旧读suì,“彗星”俗称“扫帚星”,古人叫做“妖星”“搀”,是绕行太阳的一种天体,形状很特别,远离太阳时,是一个发光的云雾状小斑点,接近太阳时,由彗核、彗发和彗尾三部分组成,形似扫帚。因彗星少见,又有一种朦胧神秘感,古人误认为它的出现是灾祸的预兆,往往会发生兵乱。《战国策·魏策·唐睢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3:2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903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古人   想象   太阳   传说   星宿   认为   斗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