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加工技术进展_张伟清

2012年第29卷
第4期
根据调查结果整理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脱毒苗定植后第2年就有明显的柑橘黄龙病症状表现,第4年发展很快,发病株率达到1.10%,第5年较稳定,发病率为1.19%,5年总计有2.65%的树发生柑橘黄龙病。这可能一是脱毒苗脱毒不彻底,从脱毒苗定植后第2年表现症状就可以看出。二是种植区有柑橘木虱,尽管每次抽梢都进行了喷药保护,但是柑橘木虱不可能彻底消灭,仍有存活的柑橘木虱进行病菌传播。
从表1中结果还说明,尽管采用了脱毒
苗进行定植,也会发生柑橘黄龙病,所以也要加强栽培管理,防治柑橘木虱,加强冬季清园,及早挖除病树。生产上统一措施,技术上统一指导,管理上统一规程,才能有效控制发病率。3
小结
调查结果显示,脐橙脱毒苗定植后早期仍会发生柑橘黄龙病。因此定植脐橙脱毒苗后,仍要加强管理,
增强树势,提高脐橙抵抗力,同时防治柑橘木虱,发现病树及时挖除烧毁,以达到有效控制发病的目的。
杨梅的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加工技术进展
张伟清1林媚1冯先桔1罗丽娟2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台州黄岩318020;  2.台州市黄岩区食品和农产品检测中心)收稿日期:2012-08-10
杨梅(MyricarubraSieb.etZucc)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是原产中国的亚热带果树之一。野生种生长史已有7000多年,人工栽培也有2000多年[1]。目前,在全国栽培面积超过23×104hm2[2],占全世界杨梅栽培面积的99%以上,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浙、苏、闽、粤、滇等省区,其中栽培面积、产量、品种
及品质等均以浙江为最[3]。
杨梅果实呈球形,直径约2~3cm,果肉由无数充满汁液的囊状体组成,从果心呈放射状排列[4]。杨梅成熟期正是梅雨高温多湿季节,极易腐烂落果,极不耐贮藏,有“一日味变,二日变,三日味皆变”之说。由于杨梅果实极不耐贮运,造成采后损耗非常严重,
表1杨梅果实的营养成分(每100g果肉)
项目水分蛋白脂肪灰分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
含量9191..4%0.6g0.2g0.3g1.0g5.7g4040μgμg
项目视黄醇硫胺素维生素镁铁锰锌
含量7μg0.0101mgmg1.3232mgmg4mg2.1mg0.0303mgmg0.3535mgmg
项目钾钠钙铜磷硒
含量3636mgmg2222..3mg6mg0.0404mgmg8mg4.1313mgmg
·
·26
因此对杨梅加工势在必行。
1营养价值
杨梅果汁含量高,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保健价值高。杨梅堪称“百果之王”[5],除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铁等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及维生素外(表1),还含有丰富的花素和类黄酮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6,7]。
2医疗保健
杨梅的医疗保健作用,古已载之。《本草纲目》载:杨梅“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溃恶气”。《开宝本草》中载:杨梅“主去痰、止呕、断下痢,清食解酒”。杨梅果实、仁、叶、皮均可入药,药用价值极高。
2.1杨梅果实
现代医学发现,杨梅中的果酸既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可抑制糖向脂肪转化,有助于减肥。杨梅鲜食有止渴、活血、涤肠胃的作用[8],果实经白酒浸渍,可消痧开胃。杨梅酱能消肿止痛,可扁桃体炎、牙痛、牙龈红肿、眼热痛、体外损伤、蜂蛰虫咬及身体其它部位红肿化脓等[9]。杨梅果汁中的花苷、黄酮及多酚类物质均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调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具有积极的作用[10]。杨震峰研究表明不同品种杨梅果实1,1-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
离子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果实中总花苷、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当饮酒过量,头涨目赤、脸红、恶心欲吐时,多吃几颗杨梅,有助于醒酒。不仅如此,杨梅中还含有一定的抗癌物质,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11]。
2.2杨梅树叶
叶片中含挥发油及揉质,可感冒,咳嗽痰血。研究表明,杨梅叶总黄酮对缺糖缺氧所致皮质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2],其提取物可肝损伤,抑制体内黑素的合成,可用作皮肤增白剂[13]。近年来,还从杨梅叶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香豆素衍生物[14]。莫开菊等研究表明杨梅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青霉、根霉、黑曲霉有抑制作用,不仅可用于食品的抑菌,也可开发成药物[15]。
2.3杨梅树皮与根
杨梅树皮味苦、性温,具有散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当食物中毒、心腹纹痛时,服用杨梅树皮的水煎汤,有较好的效果。廖华卫等鉴定了杨梅树皮中的主要成分为具有降血糖、酪氨酸酶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肝脏保护等作用的杨梅素[16]。从杨梅根皮中提取的杨梅多酚,其制剂对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有较好效果。同时,杨梅多酚对血细胞和造血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17]。杨梅树皮的水溶性乙醇提取液在体外表现出睾丸激素5α还原酶抑制活性,在体内具有抗
雄性激素活性的作用[18],其50%乙醇提取液可用作护发、生发剂的原料[13]。
2.4杨梅种子和仁
杨梅种子可汗脚、牙龈发炎和红肿痛、各种损伤的止血生肌,可作为医疗上的收敛剂。近年来研究发现杨梅仁具有防治肿瘤的功效。杨梅仁油中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以上,是一种质量很好的保健油[19]。
3加工技术
杨梅经过加工,可以提高其经济价值。我国杨梅仍以鲜销为主,加工比例约为40%[20]。目前,我国的杨梅果汁、杨梅果酒、杨梅罐头、果脯蜜饯、果醋等产品均已经进行了工业化生产。
·
·27
2012年第29卷
第4期
3.1杨梅果汁
陈永安等研究了一种天然杨梅汁的生产工艺,由于采用二次杀菌方法,大大降低了杨梅的独特风味[21]。张永康等采用超高温瞬时灭菌取代巴氏灭菌,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口感风味[22]。此外还有研究者比较了糖液、盐液和水在加热条件下浸渍杨梅对产品风味和质量的影响,从中得到最佳生产工艺[23]。钟瑞敏等采用果胶酶酶解杨梅汁中所含的大量果胶,再用明胶沉淀法,然后用酶净化,制备了澄清度超过95%的果汁[24]。
孙云飞等研究表明壳聚糖是一种有效的杨梅果汁澄清剂[25],此外有研究发现膜处理除菌效果与巴氏杀菌相同,但其澄清效果较优,是杨梅果汁生产中一种理想的澄清除菌方式[26]。在杨梅果汁泽稳定性方面,叶兴乾等鉴定了荸荠种杨梅的花苷主要组分为矢车菊花花苷-3-葡萄苷(Gy-3-Gl),约占花苷总量的90%以上[27],并研究发现铝、铁等离子对杨梅花苷和泽稳定性无显著影响,而抗坏血酸可降低花苷稳定性[28,29]。励建荣研究表明辅素单宁可以显著提高花苷的稳定性[30]。方忠祥等研究发现十二烷硫酸钠(SDS)、乙醛和桑葚红素在杨梅汁贮藏中具有明显的护作用[31]。3.2杨梅果酒
杨梅酒主要经历了2个发展阶段,起初是杨梅果实的浸泡酒,将鲜采摘的杨梅浸泡于一定酒精度的白
酒中,经过一段时间,杨梅酒和果实均可以食用。随着食品工业以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发酵型杨梅酒逐渐走向了前台,开始被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行成了一些工业化的产品。
陈敏[32]等、姚茂军[33]等分别研究了用安琪活性干酵母、补糖、加SO2等方法进行杨梅汁发酵,酿制杨梅果酒。蒋益虹等人研究红
曲杨梅果酒的酿制工艺,用糯米糖化得到葡萄糖液补充糖分,通过添加红曲以增进酒,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药理保健功能[34]。刘锋等利用固定化发酵液可达到与传统发酵法同样的酒精度,但发酵中残糖含量更低,泽更好,果酒更澄清[35]。张卫国等研究了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果酒的过程中,乙醇浓度、SO2浓度、初始糖度、初始pH值和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从中得到最佳生产工艺[36]。杨梅果实含酸量高,酿制的果酒一般需要进行降酸处理。林晓姿等比较了K2CO3、CaCO3和K2C2H4O6等几种降酸剂在杨梅果酒中的降酸效果,结果表明CaCO3不适用于杨梅降酸,而K2CO3和K2C2H4O6混合降酸效果较好[37]。目前,大多采用澄清剂如皂土、硅藻土、明胶、单宁等或组合使用来澄清果酒,也有研究使用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澄清速度快,酒体稳定,对果酒的主要理化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小[38]。超滤膜澄清技术具有无相变、不带入化学物质、工艺操作简便、能耗低等诸多优点,产品质量较好,在果酒生产中已有应用。此外,有研究发现采用组合式的中空纤维膜澄清果酒,其澄清度达96%[39]。3.3杨梅果脯
生产完杨梅酒后的杨梅渣加工成杨梅果脯,可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陈根洪等通过实验研究,将杨梅酒渣盐坯清洗浸泡3~4h,然后以浓度1.5%CaCl2溶液浸泡硬化1h,再用40%的糖液真空渗糖35min,浸糖12h,期间分3~4次加糖浓缩,提高杨梅脯糖度至60%,浓缩结束后加入1.8%的柠檬酸调节酸度,最后在50~60℃的温度下烘箱干燥12h,所得产品风味口感都较好,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产品采用真空渗糖、低温糖制和冲气包装等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新鲜杨梅制成的杨梅脯风味、泽及口感[40]。
·
·28
3.4杨梅果醋
朱正军等以杨梅为原料,采用表面静止发酵方式,先后经过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制得杨梅醋。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醋酸发酵条件为:温度为26℃、接种量为6%、装液量为200ml/L,酒精度为5%,发酵周期为10d[41]。
有研究表明,杨梅醋中共有19种游离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量的38.79%;富
含Ca、Mg、Se等16种元素;Vc含量为9.74mg/Kg;富含乙酸、柠檬酸等8种以上有机酸成分,较好地保留了杨梅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和浓郁果香味[42]。
4展望
杨梅营养价值极高,又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但目前杨梅的开发性工作远远未体现其真正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杨梅加工业以及活性物质的提取方面将不断提高,无论国内国际市场,杨梅的市场前景都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ZaiL,ZhangSL,ChenDM.RedBayberry-AvaluableevergreenfruittreefortropicalandsubtropicareasActa[J].Horticulturae,1992,32(1):112~121
[2]何新华,陈力耕,陈怡等.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J].果树学报,2004,21(5):467~471
[3]李三玉.浙江效益农业百科全书-杨梅[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杨震峰.杨梅果实抗氧化特性及保鲜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5]龚洁强,王允镔,林媚等.杨梅果实品质与营养成分分析[J].浙江柑橘,2004,21(1):31~32
[6]钟瑞敏,张振明,肖仔君等.春夏两季杨梅树叶部精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696~1699
[7]夏其乐,程绍南.杨梅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6):21~22[8]黄红波,袁小红.杨梅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22~123
[9]胡子龙.用彝族杨梅酱消肿止痛[J].中国民族,2002,(2):72
[10]陈健初,夏其乐,潘向荣,徐斐燕.杨梅果汁的抗氧化特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4,30(6):657~661
[11]蔡健,华景清,金小花.杨梅食品的开发和利用[J].食品与药品,2005,7(2A):35~37
[12]吴书,王淑君,刘俏等.杨梅叶总黄酮对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缺糖缺氧损伤的影响[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10):767,830~833
[13]MatsudaH,HigashinoM,ChenW,etal.Studiesofcuticledrugsfromnaturalsources.III.InhibitoryeffectofMyricarubraonmelaninbiosynthsis[J].BiolPharmBull,1995(18):1148~1150
[14]YangL,ChangC,ChenH,etal.AntitumorprincipleconstituentsofMyricaVaracuminata[J].JAgrieFoodChem,2003(51):2974~2979
[15]莫开菊,秦恩华,王俊亮.杨梅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8,26(3):269~272
[16]廖华卫,刘桂恩,王定勇.杨梅树皮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南药学,2006,4(3):196~199
[17]迟文,徐静,郭凌燕等.杨梅多酚对血细胞与造血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2000,11(1):20~22
[18]何新华,陈力耕,陈怡等.中国杨梅资源及利用研究评述[J].果树学报,2004,21(5):467~477
[19]张永康,胡江宇,李辉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杨梅仁油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7,27:47~50
[20]谢唤雄,王海欧,胡志超等.我国杨梅生产与贮藏加工现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1,128(6):162~164
[21]陈永安,黎继烈,易经纶.天然杨梅果汁饮料的研制[J].林产化工通讯,1997,3:40~42
[22]张永康,廖美富,李加兴等.鲜杨梅汁饮料的绿生产工艺[J].吉首大学学报,2001,22(3):45~47
·
·29
2012年第29卷
第4期
[23]郑明锋,陈兴煌.杨梅果汁的浸提及其饮料的研制[J].福建轻纺,2000,3:9~12
[24]钟瑞敏,管文辉.高澄清度杨梅果汁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1997(6):13~14
[25]孙云飞,罗国向,许华娣等.壳聚糖对杨梅果汁的澄清作用[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2005,11(1):4~6
[26]何杰民,张拥军,蒋家新等.改性膜处理用于杨梅果汁澄清除菌效果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2):136~140
[27]叶兴乾.荸荠种杨梅的花苷组分的鉴定[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188~190[28]陈健初,苏平,叶兴乾.杨梅花苷及泽稳定性研究[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178~182
[29]陈健初,叶兴乾,席芳.抗坏血酸对杨梅花苷素稳定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5,31(3):298~300
[30]励建荣,岑沛霖,蒋志刚等.单宁对杨梅汁花苷稳定性的影响[J].科技通报,200
1,17(6):1~6[31]方忠祥,张敏,蔡本利等.辅助素对杨梅汁泽短期稳定性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3):61~65
[32]陈敏,梁新乐,励建荣.活性干酵母在杨梅酒酿
制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2):11~15
[33]姚茂军,刘洪,李军等.干红杨梅酒的生产工艺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11):70~72[34]蒋益虹,沈建福.红曲杨梅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21(1):72~73,80[35]刘锋,钟瑞敏,曾庆孝等.固定化细胞酿造杨梅果酒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05,21(1):7~9[36]张卫国,钟瑞敏,郭建恒.杨梅果酒发酵特性的研究[J].中国酿造,2006,(11):42~44
[37]林晓姿,何志刚,李维新.杨梅果酒降酸技术研究[J].酿酒科技,2004(1):89~90
[38]何志刚,李维新,林晓姿等.壳聚糖澄清杨梅果酒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199~202
[39]罗兰萍,肖凯军.组合式中空纤维膜澄清杨梅果酒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
33(5):208~210[40]陈根洪,周志.杨梅酒渣制杨梅脯加工工艺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5,6(3):47~49
[41]朱正军,孔国平,夏燕等.杨梅果醋发酵工艺研究[J].试验报告与理论研究,2008,11(10):28~31[42]朱正军,孔国平,黄琴等.杨梅醋的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酿造,2009,(1):155~157
枇杷果实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王平1
蒋天梅2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台州黄岩308020;2.象山县植物保护检疫站)收稿日期:2012-08-28
枇杷果实皮薄不耐贮运,容易产生机械伤,采收季节又常遇高温多雨,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果实采后常温贮藏下易失水皱缩,果肉组织褐变,风味变淡,黄肉类枇杷还表现出木质素含量增加,果实质地变硬[1]。低温贮藏可显著减轻上述衰老变化,但过低温度往
往导致果实冷害,黄肉类枇杷果实尤为明显。大多数的黄肉枇杷果实在0~1℃贮藏时均会表现出低
温失调现象,木质素含量的上升和果实硬度的增加趋势比常温更甚,并出现果皮难剥离,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脱氢酶(CAD)和
·
·30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6:49: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9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研究   果酒   具有   澄清   发酵   活性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