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火盖、燃烧器以及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以及灶具。


背景技术:



2.在烹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锅中液体溢出,溢出液体会汇流至锅底区域,并滴落至燃烧器的内环火盖上的情况。长此以往,溢液挥发后产生的杂质会堵塞内环火盖上的火孔,导致燃烧器出现出火不畅,意外熄火等问题。
3.为克服以上的缺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1625250u公开了一种内环火盖,该内环火盖具有覆盖在火盖本体顶部的盖体,该盖体边缘延伸至火盖本体外形成盖檐,由此避免从锅底滴落的液体直接落在火盖上,减低了火盖火孔堵塞的风险。
4.但是,以上方案以及存在以下不足:该盖檐用于引流的下表面为一水平面,由此一来,沿盖檐滴落的溢液可能会在附壁效应的影响下沿盖檐下表面流动至内环火盖上,造成内环火盖的火孔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滴到顶盖上的水在沿盖檐下滴时容易因附壁效应沿着盖檐下表面流动至内环火盖,导致火孔堵塞的缺陷,提供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以及灶具。
6.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
7.一种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的上表面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具有延伸至所述内环火盖外的盖檐,所述顶盖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分水棱,在相邻的所述分水棱之间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延伸至所述盖檐末端,所述盖檐末端具有衔接所述集水槽的引流表面,所述引流表面沿所述盖檐的下表面延伸设置,所述引流表面上至少设有一处阻挡于水流路径处的曲率变化区域,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的曲率具有大于所述引流表面其余部分的曲率。
8.烹饪时,锅底滴落的溢液落在顶盖上,随后在分水棱的作用下汇集至水槽中,并沿水槽自盖檐末端流出,此时,部分水流会在附壁效应的作用下沿盖檐的底面流动,当这部分水流流至该曲率变化区域处时,由于此处的曲率出现急剧变化,导致水流的附壁效应被破坏,由此避免水流在附壁效应作用下沿盖檐的下表面流动至内环火盖致使出火孔被堵塞。
9.优选的,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相对所述引流表面向下突出,或者,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相对所述引流表面向上凹陷。
10.优选的,所述引流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衔接所述集水槽并下倾延伸,所述第二表面衔接所述第一表面并上倾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衔接处构成所述曲率变化区域。
11.使用时,水沿第一表面向下流动,当流至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处时,由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处具有一陡峭的转折,致使水流的附壁作用被破坏而自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交界位置处滴落。
12.优选的,所述曲率变化区域呈条状且沿其延伸方向至少具有一处低点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流动至该曲率变化区域的水流会进一步汇流至该低点位置滴落。由此能够使液体能够集中在一个更小的滴落区域,后续清理会更为方便。
13.优选的,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的低点位置位于其外侧端点处。由此可使汇集在低点位置的水流远离该内环火盖,进一步降低内环火盖进水的几率。
14.优选的,在所述盖檐末端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具有尖形的底部边缘,所述底部边缘构成具有一处低点位置的曲率变化区域。
15.优选的,所述内环火盖包括上倾延伸设置的出火孔以及位于所述出火孔上方的稳焰孔,所述稳焰孔的出射路径与所述出火孔相交。该稳焰孔具有引流和导向的作用,使火焰燃烧更为充分稳定。
16.优选的,在所述盖檐末端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引流板,所述稳焰孔位于所述引流板的正下方。由此能够防止
17.优选的,所述顶盖呈自其中心下倾向外延伸的伞状,由此使落在该顶盖上的水能够朝四周边缘处流动。
18.优选的,多个所述分水棱自所述顶盖的中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并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于所述顶盖上。由此使落到顶盖中心处的水流能够均匀分散至位于两个分水棱之间的集水槽中。
19.优选的,所述分水棱为突出于所述顶盖表面的圆柱形。采用这样形状具有造型美观,加工方便的优点。
2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文所述的内环火盖。采用该内环火盖的燃烧器同样具有防止锅底滴液堵塞内环火盖出火孔的效果。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燃烧器,采用该燃烧器的灶具能够防止锅底滴液堵塞内环火盖的出火孔,使用可靠性高。
22.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3.能够避免水流在附壁效应作用下沿盖檐的下表面流动至内环火盖致使出火孔被堵塞。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环火盖的立体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环火盖的俯视立体图;
26.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内环火盖100
29.出火孔110
30.稳焰孔111
31.顶盖200
32.盖檐210
33.分水棱220
34.集水槽230
35.引流表面240
36.第一表面241
37.第二表面242
38.曲率变化区域250
39.低点位置251
40.引流板260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内环火盖,该内环火盖100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出火的出火孔110。在该内环火盖100的上表面设有伞形的顶盖200,此处所指的伞形为类圆锥的形状。其中间为高点,并沿周向下倾延伸。由此使落到顶盖200上的液体能够流动至其周缘位置。该顶盖200的周缘延伸至内环火盖100外形成盖檐210,且该盖檐210在竖向上的投影将内环火盖100的主体部分完全遮盖。由此使锅底滴落的水不会直接滴到内环火盖100上。
43.该顶盖200上布置有多个分水棱220,多个分水棱220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其始于顶盖200中心处的高点位置,并沿径向向外延伸至顶盖200周缘处。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分水棱220为半埋设于顶盖200表面的圆柱状。当然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诸如凸棱,凸条等形状。
44.在相邻两个分水棱220之间具有集水槽230,该集水槽230的底面低于该分水棱220由此可接收被分水棱220分流的水。该集水槽230径向延伸至盖檐210的末端位置。该盖檐210末端具有衔接集水槽230的引流表面240,该引流表面240沿盖檐210的下表面延伸设置,该引流表面240上至少设有一处阻挡于水流路径处的曲率变化区域250,该曲率变化区域250的曲率大于该引流表面240其余部分的曲率。
45.采用这样的结构,锅底滴落的溢液落在顶盖200上,随后在分水棱220的作用下汇集至水槽中,并沿水槽自盖檐210末端流出,此时,部分水流会在附壁效应的作用下沿盖檐210的底面流动,当这部分水流流至该曲率变化区域250处时,由于此处的曲率出现急剧变大,导致水流的附壁效应被破坏,由此避免水流在附壁效应作用下沿盖檐210的下表面流动至内环火盖100致使出火孔110被堵塞。使内环火盖100具有更好的可靠性与寿命。
46.在本实施例中,曲率变化区域250相对引流表面240向下突出,由此形成一个能够破坏水流附壁效应的结构,当然,作为替代方案,该曲率变化区域250相对也可以是相对引流表面240向上凹陷的结构,同样也能够起到破坏附壁作用的效果。但是,相比来说,该下突结构还额外具有引导水流向下滴落的效果,因此优选采用该下突结构作为用于破坏附壁效应的曲率变化区域250。
47.结合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引流表面240包括第一表面241和第二表面242,该第一表面241衔接该集水槽230并下倾延伸,该第二表面242衔接该第一表面241并上倾延伸设置。该第一表面241和第二表面242的衔接处构成该曲率变化区域250。在烹饪过程中,自集水槽230处流出的水沿第一表面241向下流动,当流至第一表面241和第二表面242的衔
接处的曲率变化区域250时,由于此处具有一陡峭的转折,曲率急剧增加,致使水流的附壁作用被破坏而自第一表面241和第二表面242的交界位置处滴落。
48.在本实施例中,该曲率变化区域250呈条状并垂直于水流动方向延伸设置,该曲率变化区域250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至少一处低点位置251。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流至该曲率变化区域250处的水流能够进一步汇流至该低点位置251滴落,由此使滴落的液体能够集中在一个更小的区域中,能够更方便的设置用于承接滴落水流的配合结构,同时也更方便清理。
49.在本实施例中,该曲率变化区域250斜向下延伸设置,该低点位置251位于外侧且远离内环火盖。由此可使低点位置处滴落的水流远离内环火盖,降低内环火盖进水的几率。
50.在本实施例中,该曲率变化区域250具体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在盖檐210末端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引流板260,该引流板260的外侧表面构成该衔接集水槽230的第一表面241,该引流板260面朝内环火盖100的内侧表面构成该衔接第一表面241的第二表面242,该引流板260的底部边缘,即第一表面241和第二表面242的衔接处,成为该曲率急剧增大的条状曲率变化区域250。该引流板260的底部边缘优选为尖形,由此形成该位于曲率变化区域250处的低点。沿引流板260留下的液体可汇聚至其底部边缘的低点位置251并从此处滴落。
51.在本实施例中,该内环火盖100上具有斜向上延伸设置的出火孔110,在出火孔110的上方设有稳焰孔111,该稳焰孔111的出射路径与出火孔110相交以起到引流和稳焰的作用。该出火孔110以及稳焰孔111对应位于引流板260的下方位置。
5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如上文的内环火盖100。采用该内环火盖100的燃烧器同样具有防止锅底滴液堵塞内环火盖100上出火孔110以及稳焰孔111的效果。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灶具,该灶具包括如上文的燃烧器,采用该燃烧器的灶具能够防止锅底滴液堵塞内环火盖100的出火孔110,使用可靠性高。
54.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环火盖,所述内环火盖的上表面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具有延伸至所述内环火盖外的盖檐,所述顶盖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分水棱,在相邻的所述分水棱之间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延伸至所述盖檐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檐末端具有衔接所述集水槽的引流表面,所述引流表面沿所述盖檐的下表面延伸设置,所述引流表面上至少设有一处阻挡于水流路径处的曲率变化区域,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的曲率具有大于所述引流表面其余部分的曲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相对所述引流表面向下突出,或者,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相对所述引流表面向上凹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衔接所述集水槽并下倾延伸,所述第二表面衔接所述第一表面并上倾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衔接处构成所述曲率变化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变化区域呈条状且沿其延伸方向至少具有一处低点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的低点位置位于其外侧端点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檐末端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具有尖形的底部边缘,所述底部边缘构成具有一处低点位置的曲率变化区域。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呈自其中心下倾向外延伸的伞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水棱自所述顶盖的中心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并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于所述顶盖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棱为突出于所述顶盖表面的圆柱形。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包括上倾延伸设置的出火孔以及位于所述出火孔上方的稳焰孔,所述稳焰孔的出射路径与所述出火孔相交。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环火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檐末端处具有向下延伸的引流板,所述稳焰孔位于所述引流板的正下方。12.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环火盖。13.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烧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环火盖、燃烧器以及灶具。该内环火盖的内环火盖的上表面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具有延伸至所述内环火盖外的盖檐,所述顶盖上设有间隔布置的分水棱,在相邻的所述分水棱之间具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延伸至所述盖檐末端,所述盖檐末端具有衔接所述集水槽的引流表面,所述引流表面沿所述盖檐的下表面延伸设置,所述引流表面上至少设有一处能够隔断水流的曲率变化区域,所述曲率变化区域的曲率大于引流表面其余部分的曲率。当水流流至该曲率变化区域处时,由于此处的曲率出现急剧变化,导致水流的附壁效应被破坏,由此避免水流在附壁效应作用下沿盖檐的下表面流动至内环火盖致使出火孔被堵塞。内环火盖致使出火孔被堵塞。内环火盖致使出火孔被堵塞。


技术研发人员:

吴丽波 丁悦 郑军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9

技术公布日:

2022/8/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内环   曲率   表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