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置换、放散煤气绿环保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煤气加热炉在生产过程中,因工艺需要,会产生如下煤气外排点:
3.(1)置换煤气外排:煤气加热炉在加热转燃烧过程中,因炉内充满了高热值煤气(co),在燃烧初期会有大量的空气(o2)进入炉内,为了避免o2遇到co产生爆炸事故,故需要将氮气(n2)吹入炉内,将炉内的co用n2置换掉,保证煤气加热炉的各工序生产安全,这部分置换的煤气需要排出炉外。
4.(2)冷煤气管道输送煤气结束后的吹扫煤气外排:冷煤气管道在输送煤气阀门关闭后,还残留部分煤气(co),为避免残留的co与烧炉时的o2发生爆炸事故,需要对加热炉前的一定长度范围的输送管道进行n2吹扫,保证o2含量低于爆炸极限值,这部分煤气经过吹扫排出管道外部。
5.(3)冷煤气管道检修吹扫煤气外排;在加热炉装置年检时,需要对冷煤气输送管道进行n2吹扫,赶走管内的残留煤气(co),防止工作人员煤气中毒,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这部分煤气经过吹扫排出管道外部。
6.对于传统炼铁高炉的热风炉,这几部分煤气都是直接排向大气,造成了能源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7.因此,如何对放散的煤气进行回收利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以对放散煤气进行回收利用。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用于回收煤气加热炉的放散煤气,所述煤气加热炉连接有冷煤气支管和烟气支管,所述冷煤气支管连通于冷煤气主管上,所述煤气加热炉的燃烧器设置有拱顶及环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氮气吹扫装置,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所述冷煤气支管、所述烟气支管及所述拱顶及环道,对所述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烟气支管及所述拱顶及环道吹扫氮气;
12.放散煤气收集装置,包括放散煤气收集管、放散煤气回收管和放散塔放散煤气管,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和烟气支管,用于收集放散煤气;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烧炉煤气管;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放散塔燃烧。
13.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放散
煤气收集管包括:
14.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和所述烟气支管,用于收集放散煤气,所述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和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
15.阀间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所述冷煤气支管,用于收集所述冷煤气支管上设置的阀门之间的放散的废煤气,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
16.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并联设置的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和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
17.所述冷煤气主管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蝶阀和盲板阀,所述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上且位于所述蝶阀和盲板阀之间,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
18.所述烟气支管上设置有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所述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一端连通于所述烟气支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的上游,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
19.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冷煤气支管上设置的阀门为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和液压切断蝶阀,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所述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支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和所述液压切断蝶阀之间,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
20.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氮气吹扫装置包括氮气吹扫主管和并联设置的三条氮气吹扫支管,所述三条氮气吹扫支管分别为第一氮气吹扫支管、第二氮气吹扫支管和第三氮气吹扫支管;
21.所述第一氮气吹扫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氮气吹扫主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上,且位于所述蝶阀和所述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之间;
22.所述第二氮气吹扫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氮气吹扫主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支管上,且位于所述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和所述液压切断蝶阀之间;
23.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氮气吹扫主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烟气支管和煤气加热炉的拱顶及环道上。
24.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包括并联设置的第四氮气吹扫支管和第五氮气吹扫支管;
25.所述第四氮气吹扫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烟气支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与所述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之间;
26.所述第五氮气吹扫支管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拱顶及环道。
27.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放散废煤气管的下游设置有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
28.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所述放散废煤气管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
的连通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放散废煤气管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的连通管路处于切断状态;
29.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所述放散废煤气管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的连通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放散废煤气管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处于的连通管路处于切断状态。
30.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放散废煤气管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的连通管路上沿所述放散煤气流动反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闸阀、第一液压快切蝶阀、第一液压盲板阀、止回阀和第二手动闸阀;
31.所述放散废煤气管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的连通管路上沿所述放散煤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手动闸阀、第二液压快切蝶阀和第二液压盲板阀,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连通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盲板阀的下游。
32.可选地,在上述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中,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上设置有手动阀。
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用于回收煤气加热炉的放散煤气。煤气加热炉连接有冷煤气支管和烟气支管,冷煤气支管连通于冷煤气主管上,煤气加热炉的燃烧器设置有拱顶及环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包括氮气吹扫装置和放散煤气收集装置,氮气吹扫装置连通于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烟气支管及拱顶及环道,对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烟气支管及拱顶及环道吹扫氮气。放散煤气收集装置包括放散煤气收集管、放散煤气回收管和放散塔放散煤气管,放散煤气收集管连通于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和烟气支管,用于收集氮气吹扫之后排出的放散煤气;放散煤气回收管连通于放散煤气收集管,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烧炉煤气管回收利用;放散塔放散煤气管连通于放散煤气收集管,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放散塔燃烧,进行点火放散无害化处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对放散煤气回收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同时保护了环境,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的各项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37.100为煤气加热炉,110为烟气支管,111为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
38.200为冷煤气主管,201为蝶阀,202为盲板阀,210为冷煤气支管,211为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2为液压切断蝶阀;
39.300为氮气吹扫主管,310为第一氮气吹扫支管,320为第二氮气吹扫支管,330为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1为第四氮气吹扫支管,332为第五氮气吹扫支管;
40.400为放散煤气收集管,410为放散废煤气管,411为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20为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1为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2为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放散管,423为第一手动球阀,424为气动放散球阀424,425为第二手动球阀,426为液动废气球阀,427为气动废气调节阀,428为第三手动球阀;
41.500为放散煤气回收管,510为第一手动闸阀,520为第一液压快切蝶阀,530为第一液压盲板阀,540为止回阀,550为第二手动闸阀;
42.600为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10为第三手动闸阀,620为第二液压快切蝶阀,630为第二液压盲板阀,640为手动阀;
43.700为烧炉煤气管;
44.800为放散塔;
45.900为一氧化碳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以对放散煤气进行回收利用。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用于回收煤气加热炉100的放散煤气,包括氮气吹扫装置和放散煤气收集装置。
49.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煤气加热炉100通常设置为多台,为了方便说明,下文中以其中一台煤气加热炉100为例进行说明。煤气加热炉100上连接有冷煤气支管210和烟气支管110,其中冷煤气支管210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上,煤气加热炉100的燃烧器设置有拱顶及环道。煤气加热炉100包括烧炉过程和送风过程,烧炉过程是指烧炉煤气管700输送的烧炉煤气和助燃空气在煤气加热炉100的燃烧器内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加热格子砖,产生的废气通过烟气支管110排入烟囱;送风过程指的是冷煤气主管200输送的冷煤气进入煤气加热炉100内,格子转加热冷煤气,加热之后的冷煤气被送往高炉中。
50.其中,氮气吹扫装置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冷煤气支管210、烟气支管110及拱顶及环道,对冷煤气主管200、冷煤气支管210、烟气支管110及拱顶及环道吹扫氮气。放散煤气收集装置包括放散煤气收集管400、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和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其中,放散煤气收集管400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冷煤气支管210和烟气支管110,用于收集被氮气置换后的放散煤气;放散煤气回收管500连通于放散煤气收集管400,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烧炉煤气管700回收利用;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连通于放散煤气收集管400,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放散塔800燃烧。
51.当煤气加热炉100处于烧炉过程和送风过程转换期间,为了避免发生爆炸事故,需要对煤气加热炉100、冷煤气支管210、烟气支管110、燃烧器的拱顶及环道进行氮气置换吹扫;当煤气加热炉100需要检修时,需要对冷煤气主管200、冷煤气支管210和烟气支管110进
行氮气置换吹扫。被氮气置换排出的放散煤气进入放散煤气收集管400,当放散煤气的浓度适合回收利用时,放散煤气进入放散煤气回收管500,进而输送至烧炉煤气管700内随烧炉煤气进入燃烧器燃烧,重新被利用。当放散煤气的浓度不适合回收利用时,放散煤气进入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被输送至放散塔800,进行点火放散无害化处理。
5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对放散煤气回收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同时保护了环境,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53.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放散煤气收集管400包括放散废煤气管410和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其中,放散废煤气管410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和烟气支管110上,用于收集冷煤气主管200和烟气支管110中的放散煤气,放散废煤气管410连通于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和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当放散煤气的浓度适合回收利用时,放散的煤气通过放散煤气回收管500进入烧炉煤气管700回收利用,当放散煤气的浓度不适合回收利用时,放散的煤气通过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进入放散塔800燃烧,进行点火放散无害化处理。
54.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冷煤气支管210,用于收集冷煤气支管上设置的阀门之间的放散煤气,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需要说明的是,冷煤气支管上阀门之间放散煤气量较少,因此这部分放散煤气不再回收利用,直接通过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进入放散塔800燃烧。
55.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放散废煤气管410连通于并联设置的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和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其中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用于排出冷煤气主管200上设置的阀门之间排出的放散煤气,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用于排出燃烧器的拱顶及环道排出的放散煤气及烟气支管110排出的放散煤气。
56.具体的,冷煤气主管200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蝶阀201和盲板阀202,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一端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上且位于蝶阀201和盲板阀202之间,另一端连通于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球阀423、气动放散球阀424和第二手动球阀425。
57.烟气支管110上设置有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111,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一端连通于烟气支管110上且位于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111的上游,另一端连通于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液动废气球阀426、气动废气调节阀427和第三手动球阀428,其中液动废气球阀426和第三手动球阀428起关断作用,气动废气调节阀427起调节作用。
58.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冷煤气支管210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1和液压切断蝶阀212,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一端连通于冷煤气支管210上且位于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1和液压切断蝶阀212之间,另一端连通于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用于排出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1和液压切断蝶阀212之间的放散煤气。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上设置的阀门类型与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上设置的阀门类型相同。
59.如图1所示,氮气吹扫装置包括氮气吹扫主管300和并联设置的三条氮气吹扫支
管,三条氮气吹扫支管分别为第一氮气吹扫支管310、第二氮气吹扫支管320和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其中,第一氮气吹扫支管310一端连通于氮气吹扫主管300,另一端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上,且位于蝶阀201和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之间,当第一氮气吹扫支管310对冷煤气主管200进行氮气吹扫时,吹扫出来的放散煤气进入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排放到放散废煤气管410中。
60.第二氮气吹扫支管320一端连通于氮气吹扫主管300,另一端连通于冷煤气支管210上,且位于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和液压切断蝶阀212之间。当第二氮气吹扫支管320对冷煤气支管210进行氮气吹扫时,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1和液压切断蝶阀212之间的放散煤气进入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中。
61.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一端连通于氮气吹扫主管300,另一端连通于烟气支管110和煤气加热炉100的拱顶及环道上。当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对烟气支管110和煤气加热炉100的拱顶及环道进行氮气吹扫时,被氮气置换出的放散煤气进入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中。
6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四氮气吹扫支管331和第五氮气吹扫支管332。其中,第四氮气吹扫支管331一端连通于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另一端连通于烟气支管110上且位于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111与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之间;
63.第五氮气吹扫支管332一端连通于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另一端连通于拱顶及环道。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四氮气吹扫支管331和第五氮气吹扫支管332上沿气流流动方向设置的阀门类型与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上设置的阀门类型相同。
6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在放散废煤气管410的下游设置有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需要说明的是,放散废煤气管410的下游指的是烟气支管110及拱顶及环道排出的放散煤气与冷煤气主管200排出的放散煤气混合后的管段上。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用于检测混合后的放散煤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检测的浓度,确定是否进行回收利用。
6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放散煤气回收管500的连通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的连通管路处于切断状态,放散煤气通过放散煤气回收管500进入烧炉煤气管700回收利用。
66.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的连通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处于的连通管路处于切断状态,放散煤气通过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进入放散塔800进行点火放散无害化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预设浓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即可,比如预设浓度可以为20%。
67.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放散煤气回收管500的连通管路上沿放散煤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闸阀510、第一液压快切蝶阀520、第一液压盲板阀530、止回阀540和第二手动闸阀550;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的连通管路上沿放散煤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手动闸阀610、第二液压快切蝶阀620和第二液压盲板阀630,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上且位于第二液压盲板阀630的下
游。
68.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第一手动闸阀510、第一液压快切蝶阀520、第一液压盲板阀530、止回阀540和第二手动闸阀550处于开启状态,第三手动闸阀610、第二液压快切蝶阀620和第二液压盲板阀630处于关断状态,放散煤气通过放散煤气回收管500进入烧炉煤气管700回收利用。
69.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第一手动闸阀510、第一液压快切蝶阀520、第一液压盲板阀530、止回阀540和第二手动闸阀550处于关闭状态,第三手动闸阀610、第二液压快切蝶阀620和第二液压盲板阀630处于开启状态,放散煤气通过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进入放散塔800进行点火放散无害化处理。
70.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上设置有手动阀640,在氮气吹扫置换阶段,手动阀640处于常开状态。
71.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2.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3.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74.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用于回收煤气加热炉(100)的放散煤气,所述煤气加热炉(100)连接有冷煤气支管(210)和烟气支管(110),所述冷煤气支管(210)连通于冷煤气主管(200)上,所述煤气加热炉(100)的燃烧器设置有拱顶及环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吹扫装置,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200)、所述冷煤气支管(210)、所述烟气支管(110)及所述拱顶及环道,对所述冷煤气主管(200)、冷煤气支管(210)、烟气支管(110)及所述拱顶及环道吹扫氮气;放散煤气收集装置,包括放散煤气收集管(400)、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和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400)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200)、冷煤气支管(210)和烟气支管(110),用于收集放散煤气;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400),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烧炉煤气管(700);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400),用于输送放散煤气至放散塔(800)燃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煤气收集管(400)包括:放散废煤气管(410),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200)和所述烟气支管(110),用于收集放散煤气,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和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所述冷煤气支管(210),用于收集所述冷煤气支管(210)上设置的阀门之间的放散煤气,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连通于并联设置的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和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所述冷煤气主管(200)上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蝶阀(201)和盲板阀(202),所述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主管(200)上且位于所述蝶阀(201)和盲板阀(202)之间,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所述烟气支管(110)上设置有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111),所述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一端连通于所述烟气支管(1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111)的上游,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煤气支管(210)上设置的阀门为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1)和液压切断蝶阀(212),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所述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支管(21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液动化工双闸板阀(211)和所述液压切断蝶阀(212)之间,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吹扫装置包括氮气吹扫主管(300)和并联设置的三条氮气吹扫支管,所述三条氮气吹扫支管分别为第一氮气吹扫支管(310)、第二氮气吹扫支管(320)和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所述第一氮气吹扫支管(310)一端连通于所述氮气吹扫主管(30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
冷煤气主管(200)上,且位于所述蝶阀(201)和所述冷煤气主管煤气放散管(421)之间;所述第二氮气吹扫支管(320)一端连通于所述氮气吹扫主管(30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煤气支管(210)上,且位于所述冷煤气支管煤气放散管(411)和所述液压切断蝶阀(212)之间;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一端连通于所述氮气吹扫主管(30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烟气支管(110)和煤气加热炉(100)的拱顶及环道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四氮气吹扫支管(331)和第五氮气吹扫支管(332);所述第四氮气吹扫支管(331)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烟气支管(110)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液动化工双闸板阀(111)与所述炉本体置换煤气及烟气支管放散煤气管(422)之间;所述第五氮气吹扫支管(332)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氮气吹扫支管(330),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拱顶及环道。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的下游设置有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的连通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的连通管路处于切断状态;当所述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900)检测的浓度<预设浓度时,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的连通管路处于连通状态,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处于的连通管路处于切断状态。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所述放散煤气回收管(500)的连通管路上沿所述放散煤气流动反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手动闸阀(510)、第一液压快切蝶阀(520)、第一液压盲板阀(530)、止回阀(540)和第二手动闸阀(550);所述放散废煤气管(410)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的连通管路上沿所述放散煤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三手动闸阀(610)、第二液压快切蝶阀(620)和第二液压盲板阀(630),所述阀间放散废煤气管(420)连通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液压盲板阀(630)的下游。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塔放散煤气管(600)上设置有手动阀(64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包括氮气吹扫装置和放散煤气收集装置,用于回收煤气加热炉的放散煤气,煤气加热炉连接有冷煤气支管和烟气支管,冷煤气支管连通于冷煤气主管上,煤气加热炉的燃烧器设置有拱顶及环道,氮气吹扫装置连通于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烟气支管及拱顶及环道,对冷煤气主管、冷煤气支管、烟气支管及拱顶及环道吹扫氮气;放散煤气收集装置用于收集放散煤气至烧炉煤气管回收利用,或者输送放散煤气至放散塔燃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富氢碳循环高炉配套煤气加热炉放散煤气回收系统,对放散煤气回收利用,避免了能源浪费,同时保护了环境,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

欧阳龙 张开钧 魏翠萍 刘颖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22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0:21: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39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煤气   所述   氮气   加热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