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方法及其救援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救援方法及其救援系统。


背景技术:



2.水陆两用车又名水陆两栖船,水陆两栖船,水陆两用车,水陆两用艇; 它是结合了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可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由于其具备卓越的水陆通行性能,可从行进中渡越江河湖海而不受桥或船的限制,因而在交通运输上,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可提供一种安全的运输方式和可靠的运载平台,产品可以在山地环境、湿地环境、沼泽环境、水面环境、丛林环境等多种工作环境下,实现全天候连续作业。并且可以在灾害现场巡逻勘察、运送受伤人员、并有效实施援救。
3.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水陆两栖全地形车;该车具备在极端恶劣的地面的通过能力,具备极佳的水上通过能力。部署在抢险救援、火灾现场、巡逻勘查现场时,可提供较大的承载能力和牵引能力。该车辆在携带或运输应急救援及消防救援所需的必要设备和装置的情况下,提供了最高效率的应急处理能力和一流的极端路面行驶性能。可用于部署消防队员,克服了各种地形下运输人员和设备进入和撤离灾难现场。
4.随着洪涝等水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然而传统的涉水救援不能够快速响应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我司长期从事涉水无人机以及其他涉水救援装备的研发和生产,经过长时间的研发,创造性提出了一种救援方法及其救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涉水救援不能够快速响应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救援方法,水陆两栖移动救援,内涝时,水陆两栖装置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移动至内涝区域;检测,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处理,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执行,飞行救援装置从水陆两栖装置上起飞、并快速飞行至落水生命附近进行应急救援;落水生命使用飞行救援装置应急脱险,随后由水陆两栖装置进行救援。
6.优选的,当城市内涝发生时人员或车辆困于涵洞或洼地,人员落水危急情况下,水陆两栖装置在接报后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快速涉水行驶至内涝区域进行应急救援。
7.优选的,当水陆两栖装置移动至内涝区域时,至少一飞行救援装置起飞巡察,用于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其周围环境特征;落水生命的特征包括性别以及体重,落水生命的周围环境特征包括位置以及附近构筑物。
8.优选的,根据落水生命的特征以及落水生命周围环境特征,匹配足够浮力荷载能
力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救援。
9.优选的,当飞行救援装置进行飞行应急救援时,水陆两栖装置根据需要移动配合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救援。
10.优选的,还包括通信中继,利用无人机或水陆两栖装置上搭载的通信中继设备进行内涝区域的通信中继;照明,利用无人机卓水陆两栖装置上搭载的照明设备在内涝区域提供照明;食物、水以及药物提供,利用水陆两栖装置上存储的食物、水以及药物进行应急食药救援。
11.一种应用上述救援方法的救援系统,包括水陆两栖装置、飞行救援装置以及检测与控制系统;所述水陆两栖装置为水陆两栖救援车,该水陆两栖救援车能够在路面以及水面行驶;所述飞行救援装置包括飞行救生圈、飞行救生担架以及水上无人机;所述检测与控制系统置于水陆两栖装置上或远程服务器上,能够接收、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并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
12.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的车仓前侧搭载有四个机场,四个机场上分别容置飞行救援装置;车仓后侧形成落水人员获救后的容置空间。
13.优选的,还包括系留无人机,系留无人机通过线缆系留在水陆两栖救援车上,系留无人机上搭载有通信中继设备以及照明设备,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上搭载有食物、水以及药物。
14.优选的,还包括水上救援装置,水上救援装置搭载在水陆两栖救援车上,所述水上救援装置包括通用救生圈、救生衣、u型艇以及救援绳。
15.优选的,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上设置的机场对应飞行救生圈配置为救生圈机场,所述救生圈机场包括机仓,救生圈机仓顶部开口,并设有滑动开合式机盖,所述机仓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机仓内底部,升降机构顶部安装有缓冲起降机构;所述缓冲起降结构包括起降支撑板、起降平台以及若干缓冲弹簧;起降支撑板与升降机构顶部固定连接,起降平台底部通过若干缓冲弹簧与起降支撑板固定连接;起降平台上设有h型起降标识;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起降平台上设有导正机构,导正机构由纵横设置的四个移动导正杆组成;四个移动导正杆将起降平台上的无人机底部脚架夹持、推动至起降平台的导正位置;优选的,导正机构上设置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充电触座,充电触座安装在移动导正杆上,无人机的脚架上适配充电触头,移动导正杆导正无人机,无人机的充电触头与移动导正杆的充电触座接触,并保持锁定,实现导正即充电;机仓内安装有换电机械手,用于无人机的电池换电作业。
16.优选的,所述机仓内顶部对应起降平台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为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连接的吹风管;吹风管呈环形,内嵌于起降平台中部,吹风管底部通过若干导管与风机连接,吹风管顶部均匀设有吹风孔,吹风孔朝向起降平台中部;优选的,针对飞行救生圈和飞行救生担架设计集成多功能起降机构,所述集成多
功能起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起降支撑板、起降窝台、归正筛动机构、若干缓冲弹簧以及充电触座;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机仓内底部,起降支撑板安装在升降机构顶部;所述起降窝台上设锥槽,锥槽底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与飞行救生圈或飞行救生担架外壳匹配;起降窝台底部通过若干缓冲弹簧安装现在起降支撑板上;所述归正筛动机构包括竖向升降杆以及横向伸缩杆,竖向升降杆和横向伸缩杆安装在起降支撑板上,分别竖向以及横向铰接起降窝台;所述充电触座设有4个,且一一对应安装在容置槽侧边中部,飞行救生圈侧边设有充电触头。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救援方法及其救援系统,以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本发明利用两栖救援装置携带飞行救生装置快速行驶至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应急救援,获得救援的人员转移至两栖救援装置上,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尤其涉及城市内涝、船只翻沉,洪涝、电力抢修等等涉水救援;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飞行救生装置或涉水无人机进行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实现涉水救援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18.本发明进一步创造性地以两栖救援装置为载体,搭载水上救援装置如通用救生圈、救生衣、u型艇以及救援绳,同时可以搭载系留无人机进行通信中继和照明,进一步方便救援。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救援系统中水陆两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一种救援系统中机场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一种救援系统中机场的起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一种救援系统中机场的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一种救援系统中机场的清理机构的立体图。
24.图6为一种救援系统中集成多功能起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一种救援系统中起降窝台的立体图。
26.图8为一种救援系统中起降窝台的俯视图。
27.图9为一种救援系统的原理框图。
28.图10为一种救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3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请参阅图1-10,一种救援系统,包括水陆两栖装置1’、飞行救援装置10’以及检测与控制系统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栖装置1’为水陆两栖救援车11’,该水陆两栖救援车11’能够在路面以及水面行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11’的车仓12’前侧搭载有四个机场2’,四个机场2’上分别容置飞行救援装置10’;车仓12’后侧形成落水人员获救后的容置空间13’。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救援系统还包括系留无人机4’,系留无人机4’通过线缆系留在水陆两栖救援车1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水陆两栖救援车11’上设有系留机座41’,系留无人机4’通过线缆连接在系留机座41’上,系留无人机4’上搭载有通信中继设备以及照明设备(图未示出),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11’上搭载有食物、水以及药物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救援系统还包括水上救援装置15’,水上救援装置15’搭载在水陆两栖救援车11’上,所述水上救援装置15’包括通用救生圈151’、救生衣、u型艇以及救援绳。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救援装置10’为飞行救生圈20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救援装置10’为飞行救生担架20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飞行救援装置10’为水上无人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与控制系统3’包括检测单元模组31’以及控制单元32’;所述检测单元模组31’包括落水生命检测模组311’以及环境检测模组312’;所述检测单元模组311’安装在飞行救生装置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32’置于水陆两栖装置1’上,该控制单元32’能够接收、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并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10’进行水面飞行救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32’配置在远程服务器5’上,水陆两栖装置1’以及飞行救援装置10’与远程服务器5’无线网络连接。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11’上设置的机场2’对应飞行救生装置10’配置为存储机场,该存储机场包括机仓2,机仓2顶部开口,并设有滑动开合式机盖20,所述机仓2内设有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安装在机仓2内底部,升降机构3顶部安装有缓冲起降机构4;所述缓冲起降结构4包括起降支撑板41、起降平台42以及若干缓冲弹簧43;起降支撑板41与升降机构3顶部固定连接,起降平台42底部通过若干缓冲弹簧43与起降支撑板41固定连接;起降平台42上设有h型起降标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3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降平台42上设有导正机构5,导正机构5由纵横设置的四个移动导正杆51组成;四个移动导正杆51将起降平台42上的无人机底部脚架夹持、推动至起降平台42的导正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正机构5上设置充电机构6,充电机构6包括充电触座61,充电触座61安装在移动导正杆51上,无人机的脚架上适配充电触头60,移动导正杆51导正无人机10’,无人机10’的充电触头60与移动导正杆41的充电触座61接触,并保持锁定,实现导正即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机仓2内安装有换电机械手(图未示出),用于无人机10’的电池换电作业。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仓2内顶部对应起降平台42设有清理机构7,所述清理机构7为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风机71以及与风机71连接的吹风管72;吹风管72呈环形,内嵌于起降平台42中部,吹风管72底部通过若干导管711与风机连接,吹风管72顶部均匀设有吹风孔721,吹风孔朝向起降平台42中部;本实施例针对飞行救生圈201设计集成多功能起降机构400,所述集成多功能起降机构400包括升降机构3、起降支撑板41、起降窝台401、归正筛动机构402、若干缓冲弹簧43以及充电触座61;所述升降机构3安装在机仓2内底部,起降支撑板41安装在升降机构3顶部;所述起降窝台401上设锥槽4011,锥槽4011底部设有容置槽4012,容置槽4012与飞行救生圈201外壳匹配;起降窝台401底部通过若干缓冲弹簧43安装现在起降支撑板41上;所述归正筛动机构402包括竖向升降杆4021以及横向伸缩杆4022,竖向升降杆4021和横向伸缩杆4022安装在起降支撑板41上,分别竖向以及横向铰接起降窝台401;所述充电触座61设有4个,且一一对应安装在容置槽4012侧边中部,飞行救生圈201侧边设有充电触头60。
36.一种救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tep1、内涝时,水陆两栖装置1’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10’移动至内涝区域;step2、检测,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step3、处理,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200进行水面飞行救援;step4、执行,飞行救援装置10’从水陆两栖装置1’上起飞、并快速飞行至落水生命附近进行应急救援;落水生命使用飞行救援装置10’应急脱险,随后由水陆两栖装置1’进行救援。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城市内涝发生时人员或车辆困于涵洞或洼地,人员落水危急情况下,水陆两栖装置1’在接报后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10’,快速涉水行驶至内涝区域进行应急救援。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水陆两栖装置1’移动至内涝区域时,至少一飞行救援装置10’起飞巡察,用于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其周围环境特征;落水生命的特征包括性别以及体重,落水生命的周围环境特征包括位置以及附近构筑物。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落水生命的特征以及落水生命周围环境特征,匹配足够浮力荷载能力的飞行救援装置10’进行救援。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飞行救援装置10’进行飞行应急救援时,水陆两栖装置1’根据需要移动配合飞行救援装置10’进行救援。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通信中继,利用无人机或水陆两栖装置上搭载的通信中
继设备进行内涝区域的通信中继;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照明,利用无人机卓水陆两栖装置上搭载的照明设备在内涝区域提供照明;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食物、水以及药物提供,利用水陆两栖装置上存储的食物、水以及药物进行应急食药救援。
4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救援方法及其救援系统,以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本发明利用两栖救援装置携带飞行救生装置快速行驶至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应急救援,获得救援的人员转移至两栖救援装置上,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尤其涉及城市内涝、船只翻沉,洪涝、电力抢修等等涉水救援;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飞行救生装置或涉水无人机进行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实现涉水救援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本发明进一步创造性地以两栖救援装置为载体,搭载水上救援装置如通用救生圈、救生衣、u型艇以及救援绳,同时可以搭载系留无人机进行通信中继和照明,进一步方便救援。
43.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水陆两栖移动救援,内涝时,水陆两栖装置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移动至内涝区域;检测,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处理,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执行,飞行救援装置从水陆两栖装置上起飞、并快速飞行至落水生命附近进行应急救援;落水生命使用飞行救援装置应急脱险,随后由水陆两栖装置进行救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城市内涝发生时人员或车辆困于涵洞或洼地,人员落水危急情况下,水陆两栖装置在接报后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快速涉水行驶至内涝区域进行应急救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水陆两栖装置移动至内涝区域时,至少一飞行救援装置起飞巡察,用于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其周围环境特征;落水生命的特征包括性别以及体重,落水生命的周围环境特征包括位置以及附近构筑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落水生命的特征以及落水生命周围环境特征,匹配足够浮力荷载能力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救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飞行救援装置进行飞行应急救援时,水陆两栖装置根据需要移动配合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救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中继,利用无人机或水陆两栖装置上搭载的通信中继设备进行内涝区域的通信中继;照明,利用无人机卓水陆两栖装置上搭载的照明设备在内涝区域提供照明;食物、水以及药物提供,利用水陆两栖装置上存储的食物、水以及药物进行应急食药救援。7.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方法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陆两栖装置、飞行救援装置以及检测与控制系统;所述水陆两栖装置为水陆两栖救援车,该水陆两栖救援车能够在路面以及水面行驶;所述飞行救援装置包括飞行救生圈、飞行救生担架以及水上无人机;所述检测与控制系统置于水陆两栖装置上或远程服务器上,能够接收、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并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的车仓前侧搭载有四个机场,四个机场上分别容置飞行救援装置;车仓后侧形成落水人员获救后的容置空间。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系留无人机,系留无人机通过线缆系留在水陆两栖救援车上,系留无人机上搭载有通信中继设备以及照明设备,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上搭载有食物、水以及药物。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上救援装置,水上救援装置搭载在水陆两栖救援车上,所述水上救援装置包括通用救生圈、救生衣、u型艇以及救援绳。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救援车上设置的机场对应飞行救生圈配置为救生圈机场,所述救生圈机场包括机仓,救生圈机仓顶部开口,并设有滑动开合式机盖,所述机仓内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机仓内底部,升降机构
顶部安装有缓冲起降机构;所述缓冲起降结构包括起降支撑板、起降平台以及若干缓冲弹簧;起降支撑板与升降机构顶部固定连接,起降平台底部通过若干缓冲弹簧与起降支撑板固定连接;起降平台上设有h型起降标识。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剪刀叉式升降机构;起降平台上设有导正机构,导正机构由纵横设置的四个移动导正杆组成;四个移动导正杆将起降平台上的无人机底部脚架夹持、推动至起降平台的导正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机构上设置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充电触座,充电触座安装在移动导正杆上,无人机的脚架上适配充电触头,移动导正杆导正无人机,无人机的充电触头与移动导正杆的充电触座接触,并保持锁定,实现导正即充电;机仓内安装有换电机械手,用于无人机的电池换电作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仓内顶部对应起降平台设有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为吹风机构,吹风机构包括风机以及与风机连接的吹风管;吹风管呈环形,内嵌于起降平台中部,吹风管底部通过若干导管与风机连接,吹风管顶部均匀设有吹风孔,吹风孔朝向起降平台中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成多功能起降机构,集成多功能起降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起降支撑板、起降窝台、归正筛动机构、若干缓冲弹簧以及充电触座;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在机仓内底部,起降支撑板安装在升降机构顶部;所述起降窝台上设锥槽,锥槽底部设有容置槽,容置槽与飞行救生圈或飞行救生担架外壳匹配;起降窝台底部通过若干缓冲弹簧安装现在起降支撑板上;所述归正筛动机构包括竖向升降杆以及横向伸缩杆,竖向升降杆和横向伸缩杆安装在起降支撑板上,分别竖向以及横向铰接起降窝台;所述充电触座设有4个,且一一对应安装在容置槽侧边中部,飞行救生圈侧边设有充电触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救援方法及其救援系统,水陆两栖移动救援,内涝时,水陆两栖装置携带若干飞行救援装置移动至内涝区域;检测,发现落水生命,并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处理,分析检测落水生命以及环境的特征,匹配相应的飞行救援装置进行水面飞行救援;执行,飞行救援装置从水陆两栖装置上起飞、并快速飞行至落水生命附近进行应急救援;落水生命使用飞行救援装置应急脱险,随后由水陆两栖装置进行救援;本发明利用两栖救援装置携带飞行救生装置快速行驶至事故区域进行快速应急救援,获得救援的人员转移至两栖救援装置上,能够快速有效应对大型落水事故或其他涉水救援需求,尤其涉及城市内涝、船只翻沉,洪涝、电力抢修等等涉水救援。水救援。水救援。


技术研发人员:

陈冲 石晓雨 凌坤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3.03.03

技术公布日:

2023/3/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4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36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装置   水陆   所述   导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