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铁路货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


背景技术:



2.铁路运输广泛应用于目前大重量的集装箱运输,为了提高集装箱的装载效率,会先将集装箱将在集装箱内,集装箱的体积相对较大,在将集装箱运输至火车的车厢上时,通常需要打开车厢的箱门,然而相关技术中在装卸集装箱的过程中,需要手动开启火车的箱门,增加的工作时间,并增大了人工的工作量,同时由于集装箱体积较大,在装载集装箱的过程中会出现与厢门干涉的情况,影响装卸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集装箱的装卸效率。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包括:
5.厢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装载集装箱,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
6.厢门,与所述厢体的上方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厢门上设置有导向槽;
7.驱动机构,与所述厢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厢门相对于所述厢体转动至与所述厢体重叠,使所述开口敞开;
8.导向机构,一端与所述厢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9.驱动机构与厢门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厢门相对于厢体转动,并且厢门可以转动至厢体的上方,与厢体重合,能够全部让开开口的位置,减少对开口处的遮挡,从而减少在装卸集装箱时,与集装箱出现的干涉的问题。另外,驱动机构与厢门连接,驱动厢门转动,使厢门可以自动开关门,减少了人工的操作,提高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
10.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厢体为矩形,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厢门封闭所述开口的条件下,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厢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所述厢门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
11.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敞开的条件下,所述厢门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侧板重叠。
12.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厢门的形状与所述第五侧板的形状相同。
13.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厢门的两侧,一个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第四侧板转动连接。
14.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靠近所述厢门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15.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弹性轴套,所述弹性轴套套设于所述导向轴,并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16.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厢门的延伸方向延伸。
17.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槽呈长条状。
18.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厢体上还设置有卡扣件,在所述厢门封闭所述开口的条件下,所述卡扣件扣住所述厢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在图1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23.附图标记:100-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110-厢体,112-容置腔,113-开口,114-第一侧板,115-第二侧板,116-第三侧板,117-第四侧板,118-第五侧板,120-厢门,122-导向槽,140-导向机构,142-导向轴,144-弹性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
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8.铁路运输广泛应用于目前大重量的集装箱运输,为了提高集装箱的装载效率,会先将集装箱将在集装箱内,集装箱的体积相对较大,在将集装箱运输至火车的车厢上时,通常需要打开车厢的箱门,然而相关技术中在装卸集装箱的过程中,需要手动开启火车的箱门,增加的工作时间,并增大了人工的工作量,同时由于集装箱体积较大,在装载集装箱的过程中会出现与厢门干涉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能够自动打开厢门,并且厢门与厢体重叠设置,减少在装载集装箱过程中厢门与集装箱之间出现干涉的问题,提高了装载的效率。
29.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技术:
30.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1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100能够减少在装载集装箱过程中厢门120与集装箱之间出现干涉的情况,提高了装载的效率。
31.在本实施例中,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100包括:
32.厢体110,具有容置腔112,容置腔112用于装载集装箱,容置腔112具有开口113;
33.厢门120,与厢体110的上方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封闭开口113,厢门120上设置有导向槽122;
34.驱动机构,与厢门120连接,用于驱动厢门120相对于厢体110转动至与厢体110重叠,使开口113敞开;
35.导向机构140,一端与厢体110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导向槽122内。
36.驱动机构与厢门12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厢门120相对于厢体110转动,并且厢门120可以转动至厢体110的上方,与厢体110重合,能够全部让开开口113的位置,减少对开口113处的遮挡,从而减少在装卸集装箱时,与集装箱出现的干涉的问题。另外,驱动机构与厢门120连接,驱动厢门120转动,使厢门120可以自动开关门,减少了人工的操作,提高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
37.驱动机构可以安装在厢体110上,也可以安装在厢门120上,能够驱动厢门120相对于厢体110转动即可。
38.厢门120与厢体110的上方转动连接,最终厢门120转动至与厢体110重合后,厢门120设置在厢体110的上方不会占用装卸集装箱的位置,而且厢体110能够支撑住厢门120,减少厢门120的破损。
39.厢门120和厢体110通过转轴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厢体110内部,并驱动转轴转动,使厢门120相对于厢体110转动。
40.在本实施例中,厢体110为矩形,具有第一侧板114、第二侧板115、第三侧板116、第四侧板117及第五侧板118,第一侧板114与第二侧板115相对设置,第三侧板116与第四侧板117相对设置,在厢门120封闭开口113的条件下,第五侧板118与厢门120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4设置在第二侧板115的上方,厢门120与第一侧板114转动连接,在开口113敞开的条件下,厢门120可转动至与第一侧板114重叠。
41.整个车厢大致呈矩形,为了方面描述,定义厢门120为前面,与厢门120相对的第五
侧板118为后面,第一侧板114与上面,第二侧板115为下面,第三侧板116为左面,第四侧板117为右面。厢门120与上方的第一侧板114转动连接,并转动至与第一侧板114重合。
42.在本实施例中,厢门120的形状与第五侧板118的形状相同。厢门120与第五侧板118相对设置,二者形状相同,可使整个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100呈矩形,集装箱也为矩形,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内部的空间,提高车厢的利用率。
43.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140为两个,两个导向机构140分别设置在厢门120的两侧,一个导向机构140与第三侧板116转动连接,另外一个导向机构140与第四侧板117转动连接。
44.两个导向机构140分别设置在厢门120的两侧,能够从厢门120的两侧对厢门120起到支撑作用。在厢门120相对于厢体110转动的过程中,导向机构140在导向槽122内滑动,在滑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厢门120起到支撑作用,减少厢门120的反向转动的风险,提高厢门120转动过程中运动的稳定性。
45.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140靠近厢门120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轴142,导向轴142设置在导向槽122内。
46.导向轴142设置在导向槽122内,在驱动机构带动厢门120转动的过程中,导向轴142与导向槽122的内壁之间抵持,从而对厢门120起到支撑作用。
47.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140还包括弹性轴套144,弹性轴套144套设于导向轴142,并设置在导向槽122内。弹性轴套144能够避免导向轴142与导向槽122之间的刚性接触,减少导向轴142的损坏。
48.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22沿着厢门120的延伸方向延伸。导向槽122呈长条状。导向槽122的延伸方向与厢门120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形状与厢门120的形状相同,呈长条状。
49.在本实施例中,厢体110上还设置有卡扣件,在厢门120封闭开口113的条件下,卡扣件扣住厢门120。卡扣件能够在运输的过程中锁紧厢门120,避免厢门120打开,导致集装箱箱容置腔112内滑出。
5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100,驱动机构与厢门12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厢门120相对于厢体110转动,并且厢门120可以转动至厢体110的上方,与厢体110重合,能够全部让开开口113的位置,减少对开口113处的遮挡,从而减少在装卸集装箱时,与集装箱出现的干涉的问题。另外,驱动机构与厢门120连接,驱动厢门120转动,使厢门120可以自动开关门,减少了人工的操作,提高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
5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装载集装箱,所述容置腔具有开口;厢门,与所述厢体的上方转动连接,用于打开或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厢门上设置有导向槽;驱动机构,与所述厢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厢门相对于所述厢体转动至与所述厢体重叠,使所述开口敞开;导向机构,一端与所述厢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为矩形,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及第五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在所述厢门封闭所述开口的条件下,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厢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上方,所述厢门与所述第一侧板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敞开的条件下,所述厢门可转动至与所述第一侧板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门的形状与所述第五侧板的形状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导向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厢门的两侧,一个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第三侧板转动连接,另外一个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第四侧板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靠近所述厢门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还包括弹性轴套,所述弹性轴套套设于所述导向轴,并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沿着所述厢门的延伸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呈长条状。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上还设置有卡扣件,在所述厢门封闭所述开口的条件下,所述卡扣件扣住所述厢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属于铁路货运的技术领域。便于装卸货的铁路货运车厢包括厢体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装载集装箱,容置腔具有开口;厢门与厢体的上方转动连接,厢门上设置有导向槽;驱动机构与厢门连接,用于驱动厢门相对于厢体转动至与厢体重叠,使开口敞开;导向机构一端与厢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导向槽内。厢门可以转动至厢体的上方与厢体重合,能够全部让开开口的位置,减少对开口处的遮挡,从而减少在装卸集装箱时,与集装箱出现的干涉的问题。另外,驱动机构与厢门连接,驱动厢门转动,使厢门可以自动开关门,减少了人工的操作,提高了集装箱的装卸效率。卸效率。卸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种鹏云 李林卿 刘伟达 尹惠 牟从凯 宫丹青 梁兴月 屈森 李京蔚 张旭宁 陈楠 李晓琳 郭胜杰 陈变宁 袁超 吴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8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22:3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3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导向   集装箱   车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