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


背景技术:



2.现有多叶离心通风机的效率一般在50%左右,效率较低经济性不高,不能满足现有风机越来越高的能效要求;但因多叶离心通风机的压力系数高,能够在较小的尺寸要求上满足性能要求,因此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仍有较广泛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能够提高多叶离心通风机的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驱动电机,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多叶轮,所述多叶轮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轴伸端连接,所述机壳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角度设置为7
°
~10
°

5.进一步,所述机壳的宽度为叶轮直径的0.7倍,机壳蜗舌的圆角为叶轮直径的0.05~0.1倍之间。
6.进一步,所述多叶轮的入口角度设置在55
°
~80
°
之间,出口角度设置在150
°
~165
°
之间,叶片角度设计在24
°
~30
°
之间,弯曲角设计在70
°
~90
°
之间,叶片进出口角度公差在
±2°
之间,叶片的数量设置为24~44张之间;叶片的高度设置为叶轮直径的0.3-0.5倍之间。
7.进一步,所述多叶轮的叶片两端设计成凸台型式。
8.进一步,所述进风口设计成锥形,角度在25
°
~30
°
之间。
9.进一步,所述机壳的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为叶轮直径的0.1~0.12倍之间。
10.进一步,所述进风口与多叶轮之间的轴向间隙在3mm~5mm之间。
11.进一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进风口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板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处以及驱动电机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
12.通过cfd分析、试验研究及优化,本实用新型发现以下与风机性能相关的特征结构及其参数范围:
13.1、扩张式出风口: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扩张式出口有利于提高风机的静压和效率;
14.2、机壳宽度:机壳的宽度会影响气体在机壳内流道中的运动状态和速度,从而使气流的流动损失发生变化。机壳宽度过大时,虽然运动速度变小会使得摩擦损失也变小,但气体进入机壳后的突然扩张,可能会形成涡流区,造成局部流动损失;机壳宽度过小时气流速度变大导致摩擦损失变大;
15.3、蜗舌结构:机壳蜗舌圆角半径的变化对风机的性能变化不大,但对效率有一定
的影响;同时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变小时风机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但噪声也会随之变大。
16.4、叶片结构:选择合理的入口角度、出口角度、叶片弯曲角、叶片数量、叶片高度等叶轮设计参数;入口角度、出口角度、叶片弯曲角的合理设计能够减少叶片流道内蜗区的产生,从而提高风机效率;叶片高度的增加可以提高一定的流量系数,但过高的高度会在叶轮前盘处产生涡流,从而降低风机效率;叶片数量的增多会增加叶轮通道内的摩擦损失,从而降低效率。
17.5、轴向间隙:进风口与多叶轮之间的轴向间隙会产生气流泄漏,因此可综合工艺条件,尽可能的减少间隙以提高效率。
18.结合上述分析优化及产品生产试验过程中的经验,通过上述措施后,本技术多叶离心通风机的最高效率能够达到70%。
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实现多叶轮离心通风机的高效率要求。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多叶离心通风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放大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示意图(主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壳示意图(侧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多叶轮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叶轮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27.图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叶片结构示意图。
28.标注说明:1、机壳;1.1、蜗舌;2、进风口;3、多叶轮;3.1、前盘;3.2、后盘;3.3、叶片; 4、连接板;5、密封垫;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30.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2和驱动电机6,所述机壳1的内部安装有多叶轮3,所述多叶轮3和所述驱动电机6的轴伸端连接,所述机壳1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角度设置为7
°
~10
°

31.驱动电机1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板4上,多叶轮3通过螺栓固定在驱动电机6轴伸端,安装板4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壳1一侧,进风口2通过螺栓连接在机壳1另一侧;并在进风口2与机壳1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板4与机壳1之间的连接处以及驱动电机6与连接板4之间的连接处各添加一张密封垫5。
32.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机壳1弧线按附图2进行设计,通过激光下料,保证机壳弧线与设计一致;机壳出风口角度θ在7
°
~10
°
之间;机壳宽度k按0.7*d进行设计;蜗舌1.1的圆角r为(0.05~0.1)*d之间(d为叶轮直径(mm))。
33.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多叶轮3入口角度β
1a
设计在55
°
~80
°
之间,出口角度β
2a
设计在150
°
~165
°
之间,叶片角度γ设计在24
°
~30
°
之间,弯曲角δ设计在70
°
~90
°
之间,叶片3.3进出口角度公差在
±2°
之间;叶片3.3的数量设计在24~44张之间;叶片3.3的高度h设计在(0.3~0.5)*d之间(d为叶轮直径(mm))。
34.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多叶轮3的前盘3.1及后盘3.2通过激光下料,并在前盘3.1及后盘3.2上按图纸要求进行割槽,叶片3.3两端设计成凸台型式,保证叶片进出口角度在设计误差范围内。
35.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进风口2设计成锥形,角度在25
°
~30
°
之间,并在进风口2上设置连接法兰。
36.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机壳1蜗舌与叶轮3之间的间隙t在(0.1~0.12)*d(d为叶轮直径(mm))之间。
37.本实施例优选地,所述进风口2与多叶轮3之间的轴向间隙t1保证在3mm~5mm之间。
38.通过上述措施后,多叶离心通风机的最高效率能够达到70%。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驱动电机,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多叶轮,所述多叶轮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轴伸端连接,所述机壳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角度设置为7
°
~1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宽度为叶轮直径的0.7倍,机壳蜗舌的圆角为叶轮直径的0.05~0.1倍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叶轮的入口角度设置在55
°
~80
°
之间,出口角度设置在150
°
~165
°
之间,叶片角度设计在24
°
~30
°
之间,弯曲角设计在70
°
~90
°
之间,叶片进出口角度公差在
±2°
之间,叶片的数量设置为24~44张之间;叶片的高度设置为叶轮直径的0.3-0.5倍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叶轮的叶片两端设计成凸台型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计成锥形,角度在25
°
~30
°
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为叶轮直径的0.1~0.12倍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多叶轮之间的轴向间隙在3mm~5mm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进风口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处、连接板与机壳之间的连接处以及驱动电机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多叶离心通风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驱动电机,所述机壳的内部安装有多叶轮,所述多叶轮和所述驱动电机的轴伸端连接,所述机壳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角度设置为7


技术研发人员:

李谍钢 周毅 王力 王炜 王洪厅 朱涛涛 赵圣 邢泊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金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6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5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25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机壳   叶轮   所述   叶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