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木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木制品生产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竹木成型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类一次性竹木制餐具需求也日益增加,其相较于塑料类餐具,更加环保,因此提高一次性竹木制餐具的生产效率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现有技术中的成型机上料、下料都需要人工来完成,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工劳动强度大的同时,还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竹木成型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木成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有蒸汽软化装置、成型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所述蒸汽软化装置相对于成型装置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未成型物料的上料仓,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未成型物料的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沿上料仓、成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出料装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后的物料从成型装置位置取放至出料装置位置的夹料装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通过取料装置将放置在上料仓上未成型的物料取出并移动至蒸汽软化装置,通过蒸汽软化装置将物料所需软化的位置进行软化,避免成型加工时,造成物料断裂,所述蒸汽软化装置通过外接软管对物料进行喷气软化,所述软化后的未成型物料通过取料装置从蒸汽软化装置位置移动至成型装置,通过成型装置对未成型的物料进行成型加工,此时取料装置复位进行下一次取料,效率高,通过成型装置加工后的成型物料通过夹料装置从成型装置位置取出并将成型后的物料移动至出料装置,完成出料,机械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料仓包括料架,所述料架上设置有用于堆叠未成型物料的容料槽,所述容料槽顶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容料槽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移动板可朝向或背向出料口方向移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堆叠在容料槽内最上方的物料被取出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移动板的配合,将堆叠在移动板上的物料整体沿容料槽的出料口方向移动,使得原先堆叠在第二位置的物料到达最上方物料的出料位置,便于后续上料,结构合理、提高效率。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料仓上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分别设置在上料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安装架与上料仓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上料仓高度的调节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当上料仓的放置位置不平整
时,通过调节机构分别调整上料仓长度方向两端的高度,使其两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便于后续上料。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下模上方一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朝向或背向下模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杆,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连接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对应丝杆位置设置有与第一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丝杆穿过第二伞齿轮并与第二伞齿轮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所述丝杆的下端与上模相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机构的设置,当物料置于下模位置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相啮合传动,所述与上模相连接的丝杆,通过第二齿轮转动可带动上模沿下模方向移动,对物料进行成型加工,效率高,通过第二电机控制丝杆带动上模上下移动,能精准控制上模移动,精度高。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夹料架、夹料组件,所述夹料组件设置在夹料架上,所述夹料架一端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夹料组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夹料架沿成型装置、出料装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夹料组件包括第一夹料板、第二夹料板,所述第一夹料板设置在第二夹料板一侧,所述第一夹料板相对于夹料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料槽,所述第二夹料板相对于夹料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料槽,所述第一夹料槽、第二夹料槽之间形成用于夹取物料的夹料通道,所述第一夹料板上连接设置有第一移动架,所述夹料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架,使其带动第一夹料板以控制夹料通道大小的第二驱动机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夹料组件的设置,使得夹取物料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使得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移动架带动所述第一夹料板移动,使得第一夹料板与第二夹料板之间形成的夹料通道夹取固定物料,并通过控制夹料通道的大小来取放物料,夹取方便、结构稳定,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的设置,使得当物料夹取成型装置位置上的物料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物料沿出料方向移动,当物料移动至出料装置位置后,所述夹料组件释放物料,使得物料置入出料装置位置,完成出料。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夹料板上连接设置有第二移动架,所述夹料架上并对应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之间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铰接设置有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相对于转动盘另一端与第一移动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于转动盘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料板、第二夹料板相同步反向移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盘的设置,使得当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移动架带动第一夹料板移动时,所述设置在第一移动架上的第一驱动杆带动转动盘转动,使得与转动盘相连接的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相反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杆移动时,所述与第二驱动杆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架带动第二夹料板移动,此时第一夹料板、第二夹料板相同步反向移动取放物料,提高取放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一致性。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架,所述出料架上设置有由链轮带动其转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上设置有若干个推块,各个推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物料的料槽,所述链条一侧设置有用于翻转物料的翻转机构,所述出料架上并靠近翻转机构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物料正反面是否合格的检测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置入料槽位置后,所述链条带动物料沿出料方向移动出料,所述翻转机构以及检测机构的设置,使得当物料通过链条传送至翻转机构时,通过翻转机构翻转物料,使得物料从正面翻转为反面,并通过检测机构检测加工后的物料正反面是否合格,筛选出不合格物料,提高物料质量。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翻转盘,所述翻转盘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具有开口的卡槽,所述翻转盘对应链条出料方向一侧设置有出料工位,所述翻转盘相对于出料工位另一侧设置有进料工位,所述物料通过链条传送沿进料工位方向置入卡槽,使翻转盘带动其从正面翻转为反面后通过链条传送至出卡槽并沿出料工位方向出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翻转盘的设置,当物料通过链条传送至进料工位时,通过链条上的推块,链条传送过程中将物料推送置入卡槽位置,通过翻转盘翻转,将物料沿出料工位方向翻转,物料翻转后,链条上的推块通过传送将置入在卡槽位置内的物料沿出料工位方向推出卡槽,物料通过链条沿出料方向移动,完成出料。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架、第二检测架,所述第一检测架设置在进料工位位置,所述第二检测架设置在出料工位位置,所述第一检测架、第二检测架上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检测器,所述安装座与第一检测架、第二检测架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检测器左右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检测架设置在进料工位位置,所述第二检测架设置在出料工位位置的设置,物料通过链条传送至翻转机构进行翻转时,先通过第一检测架上的检测器对物料的正面进行检测是否合格,检测后,通过翻转机构从正面翻转为后面的物料,通过第二检测架上的检测器对物料反面进行检测,提高产品质量。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架,所述取料架上设置有气动吸盘,所述取料架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取料架带动气动吸盘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气动吸盘通过第二移动机构驱动取料架沿上料仓、成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气动吸盘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带动沿上料仓方向移动并吸取物料,吸取后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物料沿蒸汽软化装置方向移动,当移动至蒸汽软化装置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带动气动吸盘沿蒸汽软化装置位置移动并释放,物料软化后,再次通过第二升降组件驱动气动吸盘沿蒸汽软化装置方向移动并吸取物料,并通过第二移动机构带动物料沿成型装置方向移动,当移动至成型装置上方时,所述气动吸盘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带动向下移动并释放物料,物料置入成型装置后,各装置复位进行下一次的取料传送。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结构图一;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型装置结构图二;
27.图4为图2的a部结构放大图;
28.图5为图3的b部结构放大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爆炸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仓结构图一;
31.图8为图7的c部结构放大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仓结构图二;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料仓局部结构图;
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架结构图;
35.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料装置结构图;
36.图13为图12的d部结构放大图;
37.图14为图12的e部结构放大图;
38.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料装置局部结构图一;
39.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料装置局部结构图二;
40.图17为图15的f部结构放大图;
41.图18为图16的g部结构放大图;
42.图中标号含义:1-机架,2-蒸汽软化装置,3-成型装置,301-机座,302-上模,303-下模,4-出料装置,401-出料架,5-上料仓,501-料架,6-取料装置,601-取料架,7-夹料装置,701-夹料架,702-夹料组件,7021-第一夹料板,7022-第二夹料板,8-容料槽,801-第一料板,802-第二料板,9-出料口,10-移动板,11-第一驱动机构,1101-第一电机,1102-第一螺杆,12-容置腔,13-主动轮组,14-第二螺杆,15-被动轮,16-同步带,17-料框,1701-第一料框,1702-第二料框,18-第一调节组件,1801-调节杆,1802-锁紧手柄,19-安装板,20-铰接座,21-调节座,22-第一调节长孔,23-安装架,24-调节机构,2401-驱动组件,2402-连接座,2403-连接件,25-开口槽,26-安装部,27-连接部,28-缺口,29-升降机构,2901-第二电机,2902-丝杆,30-第一伞齿轮,31-第二伞齿轮,32-第一导向组件,3201-导向套,3202-导向杆,33-感应器,34-连接板,35-第一接近开关,36-第二接近开关,37-安装件,3701-连接块,38-安装孔,39-安装槽,40-第一移动机构,41-第一夹料槽,42-第二夹料槽,43-夹料通道,44-第一移动架,45-第二驱动机构,4501-气缸架,4502-气缸,46-第二移动架,47-转动盘,48-第一驱动杆,49-第二驱动杆,50-第二导向组件,5001-第一导轨,5002-第一导块,51-第三导向组件,5101-第二导轨,5102-第二导块,52-第一升降组件,53-第一固定块,54-链条,55-推块,56-料槽,57-翻转机构,5701-翻转盘,58-检测机构,5801-第一检测架,5802-第二检测架,59-卡槽,5901-置入部,5902-卡部,60-出料工位,61-进料工位,62-安装座,6201-安装块,6202-连接杆,63-检测器,64-第二调节组件,6401-第二调节长孔,65-气动吸盘,66-第二升降组件,67-第二固定块,68-第二移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44.参见附图1-1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有蒸汽软化装置2、成型装置3以及出料装置4,所述蒸汽软化装置2相对于成
型装置3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未成型物料的上料仓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未成型物料的取料装置6,所述取料装置6沿上料仓5、成型装置3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出料装置4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后的物料从成型装置3位置取放至出料装置4位置的夹料装置7。工作时,通过取料装置6将放置在上料仓5上未成型的物料取出并移动至蒸汽软化装置2,通过蒸汽软化装置2将物料所需软化的位置进行软化,避免成型加工时,造成物料断裂,所述蒸汽软化装置2通过外接软管对物料进行喷气软化,所述软化后的未成型物料通过取料装置6从蒸汽软化装置2位置移动至成型装置3,通过成型装置3对未成型的物料进行成型加工,此时取料装置6复位进行下一次取料,效率高,通过成型装置3加工后的成型物料通过夹料装置7从成型装置3位置取出并将成型后的物料移动至出料装置4,完成出料,机械化程度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45.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料仓5包括料架501,所述料架501上设置有用于堆叠未成型物料的容料槽8,所述容料槽8顶端设置有出料口9,所述容料槽8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10,所述移动板10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1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带动移动板10可朝向或背向出料口9方向移动。所述堆叠在容料槽8内最上方的物料被取出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以及移动板10的配合,将堆叠在移动板10上的物料整体沿容料槽8的出料口9方向移动,使得原先堆叠在第二位置的物料到达最上方物料的出料位置,便于后续上料,结构合理、提高效率。
46.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包括第一电机1101、第一螺杆1102,所述第一电机1101一端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1102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102相对于第一电机1101另一端与料架501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移动板10与第一螺杆1102螺纹连接设置,所述第一电机1101驱动第一螺杆1102带动移动板10上下移动。当需要调整堆叠物料的位置时,通过第一电机1101带动第一螺杆1102转动,使得与第一螺杆1102相螺纹配合的连接板34随着第一螺杆1102的转动而调整其在第一螺杆1102上的位置,使得堆叠在移动板10上的物料也随着移动板10的移动而朝向容料槽8的出料口9方向移动,便于后续上料。
47.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容料槽8包括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所述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相对设置并构成若干个容置腔12,所述移动板10设置在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之间并对应容置腔12的底部位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1设置在移动板10一端,所述第一螺杆1102与第一电机1101之间设置有主动轮组13,所述第一螺杆1102与主动轮组13同步转动,所述移动板10相对于第一驱动机构11另一端螺纹连接设置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一端与料架501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杆14另一端设置有被动轮15,所述主动轮组13与被动轮15通过同步带16相连接,所述第一螺杆1102、第二螺杆14通过同步带16相同步转动。所述容料腔设置有若干个,各个容料腔通过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相对设置构成,并且所述移动板10设置在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之间的底部位置,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也简化了装置的结构,所述移动板1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螺杆1102、第二螺杆14转动调整位置,结构更加稳定,所述第一螺杆1102通过第一电机1101驱动转动时,所述第二螺杆14通过主动轮组13、被动轮15以及同步带16相配合,使其与第一螺杆1102相同步转动,增强结构的一致性。
48.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料架501上设置有料框17,所述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设置在料框17上,所述料框17上设置有用于调整容置腔12大小的第一调节组件18。所述
第一调节组件18的设置,使得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18来调整容料腔的大小,方便对物料的放置。
49.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上均设置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料框17上。所述安装板19通过螺栓连接的设置,使得可替换不同结构的第一料板801、第二料板802,用于容置不同形状的物料,适用性强、更换方便。
50.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料框17包括第一料框1701、第二料框1702,所述第一料板801设置在第一料框1701上、所述第二料板802设置在第二料框1702上,所述第一料框1701固定设置在料架501上,所述料架501对应第二料框1702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铰接座20,所述铰接座20与第二料框1702相铰接,所述料架501对应第二料框1702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调节座21,所述第一调节组件18包括调节杆1801、锁紧手柄1802,所述调节座21上横向设置有第一调节长孔22,所述调节杆1801一端与第二料框1702相连接,所述调节杆1801另一端穿过第一调节长孔22位置与锁紧手柄1802通过螺纹连接。当调整容料腔大小时,操作者通过旋松锁紧手柄1802,使得与锁紧手柄1802相连接的调节杆1801可沿第一调节长孔22位置朝向或背向第一料框1701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料框1702底部的两端通过铰接座20与料架501相铰接,当调节杆1801背向第一料框1701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料框1702也可通过铰接座20背向第一料框1701方向翻动,实现对容料腔大小的调整,调节简单、便于放料。
51.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料仓5上方设置有安装架23,所述安装架23分别设置在上料仓5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安装架23与上料仓5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上料仓5高度的调节机构24。所述调节机构24的设置,使得当上料仓5的放置位置不平整时,通过调节机构24分别调整上料仓5长度方向两端的高度,使其两端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便于后续上料。
52.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机构24包括驱动组件2401、连接座2402、连接件2403,所述驱动组件2401设置在安装架23上,所述连接座2402设置在上料仓5上并对应驱动组件2401位置,所述驱动组件2401、连接座2402通过连接件2403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401通过连接件2403带动连接座2402使上料仓5可朝向或背向安装架23方向移动。所述驱动组件2401、连接座2402、连接件2403的设置,当需要调节上料仓5高度位置时,可通过驱动组件2401驱动连接件2403并带动连接座2402上下移动,分别调整上料仓5两端的水平高度,结构简单,所述驱动组件2401优选为气缸,通过气缸伸缩带动安装座62上下移动,调整上料仓5的高度位置,便于维护、结构简单。
53.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座2402上开设有开口朝向驱动组件2401方向设置的开口槽25,所述连接件2403包括安装部26、连接部27,所述安装部26一端与驱动组件2401相连接,所述连接部27设置在安装部26相对于驱动组件2401另一端并置入开口槽25内,所述开口槽25的开口口径小于连接部27的外径并且大于安装部26的外径,所述连接座2402外侧壁设置有与开口槽25相通的缺口28。所述安装部26、连接部27的设置,并且所述开口槽25的开口口径小于连接部27的外径并且大于安装部26的外径的设置,使得当驱动组件2401带动安装座62向上移动时,所述连接部27卡设在开口槽25内并与开口槽25相固定,使得上料仓5随着驱动组件2401的驱动向上调整高度,所述缺口28的设置,使得所述连接块3701可沿缺口28位置脱离开口槽25,便于上料仓5的拆装。
54.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成型装置3包括机座301以及设置在机座301上的上模302、下模303,所述上模302设置在下模303上方一侧,所述机座30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
302朝向或背向下模303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29,所述升降机构29包括第二电机2901、丝杆2902,所述第二电机2901的主轴连接设置有第一伞齿轮30,所述第一伞齿轮30对应丝杆2902位置设置有与第一伞齿轮30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31,所述丝杆2902穿过第二伞齿轮31并与第二伞齿轮31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所述丝杆2902的下端与上模302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9的设置,当物料置于下模303位置时,通过第二电机2901驱动第一伞齿轮30与第二伞齿轮31相啮合传动,所述与上模302相连接的丝杆2902,通过第二齿轮转动可带动上模302沿下模303方向移动,对物料进行成型加工,效率高,通过第二电机2901控制丝杆2902带动上模302上下移动,能精准控制上模302移动,精度高。
55.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机构29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32,所述第一导向组件32包括导向套3201以及与导向套3201相适配的导向杆3202,所述导向杆3202一端穿过导向套3201与上模302相连接。所述第一导向组件32的设置,使得丝杆2902带动上模302沿下模303方向上下移动时,所述与上模302连接的导向杆3202也随着丝杆2902移动方向沿导向套3201位置上下移动,起到导向移动的作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32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各个第一导向组件32沿丝杆2902周向均匀分布,结构更加稳定。
56.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杆3202上套设有感应器33,所述导向杆3202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4,所述连接板34上设置有与感应器33相配合的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所述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用于感应导向杆3202升降位置,并驱动第二电机2901控制导向杆3202停滞与机座301上。所述感应器33的设置,使得其与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相感应时,便于精准控制上模302的升降位置,进一步提高结构的精确性。
57.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对应连接板34位置分别设置有安装件37,所述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通过安装件37与连接板34可拆卸连接设置。所述安装件37的设置,使得可调整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的位置,从而调整上模302的升降位置,使其满足不同物料的成型加工,适用性强。
58.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件37包括连接块3701,所述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分别设置在各连接块3701上,所述连接块3701上设置有安装孔38,所述连接板34对应安装孔38位置设置有与安装孔38通过螺栓连接的安装槽39。
5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整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的位置时,通过旋松螺栓,使得连接块3701可沿连接板34位置移动,当调整好第一接近开关35、第二接近开关36的位置后,通过螺栓固定即可,安装方便。
60.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料装置7包括夹料架701、夹料组件702,所述夹料组件702设置在夹料架701上,所述夹料架701一端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40,所述夹料组件702通过第一移动机构40带动夹料架701沿成型装置3、出料装置4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夹料组件702包括第一夹料板7021、第二夹料板7022,所述第一夹料板7021设置在第二夹料板7022一侧,所述第一夹料板7021相对于夹料架701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料槽41,所述第二夹料板7022相对于夹料架70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料槽42,所述第一夹料槽41、第二夹料槽42之间形成用于夹取物料的夹料通道43,所述第一夹料板7021上连接设置有第一移动架44,所述夹料架70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架44,使其带动第一夹料板7021以控制夹料通道43大小的第二驱动机构45。所述夹料组件702的设置,使得夹取物料时,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
构45驱动,使得与第二驱动机构45连接的第一移动架44带动所述第一夹料板7021移动,使得第一夹料板7021与第二夹料板7022之间形成的夹料通道43夹取固定物料,并通过控制夹料通道43的大小来取放物料,夹取方便、结构稳定,所述第一移动机构40的设置,使得当物料夹取成型装置3位置上的物料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40带动物料沿出料方向移动,当物料移动至出料装置4位置后,所述夹料组件702释放物料,使得物料置入出料装置4位置,完成出料。
61.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夹料板7022上连接设置有第二移动架46,所述夹料架701上并对应第一移动架44、第二移动架46之间设置有转动盘47,所述转动盘47上铰接设置有第一驱动杆48、第二驱动杆49,所述第一驱动杆48相对于转动盘47另一端与第一移动架44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49相对于转动盘47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架46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5驱动第一夹料板7021、第二夹料板7022相同步反向移动。所述转动盘47的设置,使得当第二驱动机构45驱动第一移动架44带动第一夹料板7021移动时,所述设置在第一移动架44上的第一驱动杆48带动转动盘47转动,使得与转动盘47相连接的第二驱动杆49与第一驱动杆48相反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杆49移动时,所述与第二驱动杆49相连接的第二移动架46带动第二夹料板7022移动,此时第一夹料板7021、第二夹料板7022相同步反向移动取放物料,提高取放效率,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一致性。
62.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料架701与第一夹料板702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向组件50,所述第二导向组件50包括第一导轨5001以及与第一导轨5001相适配的第一导块5002,所述第一导块5002设置在第一夹料板7021上,所述第一移动架44与第一导块5002相连接,所述第一导轨5001设置在夹料架701上并对应第一导轨5001位置,所述夹料架701与第二夹料板7022之间设置有第三导向组件51,所述第三导向组件51包括第二导轨5101以及与第二导轨5101相适配的第二导块5102,所述第二导块5102设置在第二夹料板7022上,所述第二移动架46与第二导块5102相连接,所述第二导轨5101设置在夹料架701上并对应第二导轨5101位置。所述第二导向组件50、第三导向组件51的设置,使得当第一驱动机构11带动第一夹料板7021、第二夹料板7022移动时,所述第一夹料板7021、第二夹料板7022分别通过第一导块5002、第二导块5102与第一导轨5001、第二导轨5101的滑动配合,起到导向移动的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63.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5包括气缸架4501以及设置在气缸架4501上的气缸4502,所述气缸架4501固定设置在夹料架701上,所述气缸4502一端的输出轴与第一移动架44相连接。所述气缸4502的设置,使得通过气缸4502伸缩驱动第一移动架44、第二移动架46反向移动夹放物料,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64.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夹料架701上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52,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2驱动夹料架701带动夹料组件70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3,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2通过第一固定块53与第一移动机构40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53的设置,通过第一固定块53与第一移动机构40连接,使得第一升降组件52连同夹料组件702通过第一移动机构40驱动移动至成型装置3位置,当移动至成型装置3位置后,通过第一升降组件52驱动夹料组件702沿成型装置3方向移动并夹取物料,夹取后通过第一移动机构40将夹料组件702沿出料装置4方向移动,当移动至出料装置4位置时,通过第一升降组件52驱动夹料组件702沿出料装置4方向移动并释放物料,使物料置入出料装置4内,完成物料的出
料,所述第一升降组件52优选为气缸,便于维护,结构简单。
65.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料装置4包括出料架401,所述出料架401上设置有由链轮带动其转动的链条54,所述链条54上设置有若干个推块55,各个推块55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物料的料槽56,所述链条54一侧设置有用于翻转物料的翻转机构57,所述出料架401上并靠近翻转机构57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物料正反面是否合格的检测机构58。当物料置入料槽56位置后,所述链条54带动物料沿出料方向移动出料,所述翻转机构57以及检测机构58的设置,使得当物料通过链条54传送至翻转机构57时,通过翻转机构57翻转物料,使得物料从正面翻转为反面,并通过检测机构58检测加工后的物料正反面是否合格,筛选出不合格物料,提高物料质量。
66.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翻转机构57包括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翻转盘5701,所述翻转盘5701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具有开口的卡槽59,所述翻转盘5701对应链条54出料方向一侧设置有出料工位60,所述翻转盘5701相对于出料工位60另一侧设置有进料工位61,所述物料通过链条54传送沿进料工位61方向置入卡槽59,使翻转盘5701带动其从正面翻转为反面后通过链条54传送至出卡槽59并沿出料工位60方向出料。所述翻转盘5701的设置,当物料通过链条54传送至进料工位61时,通过链条54上的推块55,链条54传送过程中将物料推送置入卡槽59位置,通过翻转盘5701翻转,将物料沿出料工位60方向翻转,物料翻转后,链条54上的推块55通过传送将置入在卡槽59位置内的物料沿出料工位60方向推出卡槽59,物料通过链条54沿出料方向移动,完成出料。
67.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卡槽59包括置入部5901、卡部5902,所述开口设置在置入部5901一端,所述卡部5902设置在置入部5901相对于开口方向另一端,所述置入部5901的宽度小于卡部5902的宽度,所述卡部5902的深度大于置入部5901的深度。当物料通过链条54传送至开口方向时,所述置入部5901的宽度小于卡部5902的宽度的设置,使得物料能更加方便的沿置入部5901位置置入卡部5902位置,所述卡部5902的深度大于置入部5901的深度,使得当物料置入卡部5902位置并通过翻转机构57带动翻转时,物料不容易沿置入部5901方向甩出,结构更加稳定。
68.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检测机构58包括第一检测架5801、第二检测架5802,所述第一检测架5801设置在进料工位61位置,所述第二检测架5802设置在出料工位60位置,所述第一检测架5801、第二检测架5802上均设置有安装座62,所述安装座62上设置有检测器63,所述安装座62与第一检测架5801、第二检测架5802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检测器63左右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64。所述第一检测架5801设置在进料工位61位置,所述第二检测架5802设置在出料工位60位置的设置,物料通过链条54传送至翻转机构57进行翻转时,先通过第一检测架5801上的检测器63对物料的正面进行检测是否合格,检测后,通过翻转机构57从正面翻转为后面的物料,通过第二检测架5802上的检测器63对物料反面进行检测,提高产品质量。
69.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4包括呈横向设置的第二调节长孔6401,所述安装座62包括安装块6201、连接杆6202,所述连接杆6202一端与安装块6201相连接,所述检测器63设置在连接杆6202相对于安装块6201另一端,所述安装块6201通过螺栓连接设置在第二调节长孔6401上。所述第二调节长孔6401的设置,可通过第二调节长孔6401调整检测器63在第一检测架5801、第二检测架5802的位置,便于对不同检测部位的检
测,当需要调整检测器63位置时,通过旋松螺栓,使得安装块6201可沿第一调节长孔22位置移动调整位置,调整后旋紧螺栓即可,调节方便,所述出料架401的宽度位置为横向方向。
70.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取料装置6包括取料架601,所述取料架601上设置有气动吸盘65,所述取料架601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取料架601带动气动吸盘65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66,所述第二升降组件66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67,所述第二固定块67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66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68,所述气动吸盘65通过第二移动机构68驱动取料架601沿上料仓5、成型装置3之间往复移动。所述气动吸盘65通过第二升降组件66带动沿上料仓5方向移动并吸取物料,吸取后通过第二移动机构68带动物料沿蒸汽软化装置2方向移动,当移动至蒸汽软化装置2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66带动气动吸盘65沿蒸汽软化装置2位置移动并释放,物料软化后,再次通过第二升降组件66驱动气动吸盘65沿蒸汽软化装置2方向移动并吸取物料,并通过第二移动机构68带动物料沿成型装置3方向移动,当移动至成型装置3上方时,所述气动吸盘65通过第二升降组件66带动向下移动并释放物料,物料置入成型装置3后,各装置复位进行下一次的取料传送。
7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有蒸汽软化装置、成型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所述蒸汽软化装置相对于成型装置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未成型物料的上料仓,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未成型物料的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沿上料仓、成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出料装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后的物料从成型装置位置取放至出料装置位置的夹料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仓包括料架,所述料架上设置有用于堆叠未成型物料的容料槽,所述容料槽顶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容料槽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带动移动板可朝向或背向出料口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仓上方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分别设置在上料仓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安装架与上料仓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上料仓高度的调节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上模、下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下模上方一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上模朝向或背向下模方向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杆,所述第二电机的主轴连接设置有第一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对应丝杆位置设置有与第一伞齿轮相啮合的第二伞齿轮,所述丝杆穿过第二伞齿轮并与第二伞齿轮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所述丝杆的下端与上模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料装置包括夹料架、夹料组件,所述夹料组件设置在夹料架上,所述夹料架一端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所述夹料组件通过第一移动机构带动夹料架沿成型装置、出料装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夹料组件包括第一夹料板、第二夹料板,所述第一夹料板设置在第二夹料板一侧,所述第一夹料板相对于夹料架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夹料槽,所述第二夹料板相对于夹料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夹料槽,所述第一夹料槽、第二夹料槽之间形成用于夹取物料的夹料通道,所述第一夹料板上连接设置有第一移动架,所述夹料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移动架,使其带动第一夹料板以控制夹料通道大小的第二驱动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料板上连接设置有第二移动架,所述夹料架上并对应第一移动架、第二移动架之间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上铰接设置有第一驱动杆、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相对于转动盘另一端与第一移动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于转动盘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架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料板、第二夹料板相同步反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架,所述出料架上设置有由链轮带动其转动的链条,所述链条上设置有若干个推块,各个推块之间形成用于放置物料的料槽,所述链条一侧设置有用于翻转物料的翻转机构,所述出料架上并靠近翻转机构位置设置有用于检测物料正反面是否合格的检测机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通过电机驱动转动的翻转盘,所述翻转盘外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具有开口的卡槽,所述翻转盘对应链条出料方向一侧设置有出料工位,所述翻转盘相对于出料工位另一侧设置有进料工位,所述物料通过链条传送沿进料工位方向置入卡槽,使翻转盘带动其从正面翻转为反面后通过
链条传送至出卡槽并沿出料工位方向出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架、第二检测架,所述第一检测架设置在进料工位位置,所述第二检测架设置在出料工位位置,所述第一检测架、第二检测架上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检测器,所述安装座与第一检测架、第二检测架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检测器左右位置的第二调节组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木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取料架,所述取料架上设置有气动吸盘,所述取料架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取料架带动气动吸盘上下移动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相对于第二升降组件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机构,所述气动吸盘通过第二移动机构驱动取料架沿上料仓、成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木成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沿加工方向依次设置有蒸汽软化装置、成型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所述蒸汽软化装置相对于成型装置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未成型物料的上料仓,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未成型物料的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沿上料仓、成型装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出料装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成型后的物料从成型装置位置取放至出料装置位置的夹料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

朱云锋 李吉财 王平超 郑汝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温州铭稳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5.18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0:2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11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物料   装置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