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总成及具有该座椅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后排乘客休息及办公使用要求,前排座椅的靠背上通常布置有可打开的小桌板。在需要的时候,乘客可以打开小桌板进行使用。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前排靠背小桌板需要手动操作,不够便捷,且经常因意外操作而打开解锁装置,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还伴随当桌板意外打开后倾倒碰到乘员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别是进行整椅后撞实验中,现有技术中的座椅小桌板经常发生解锁情况,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座椅总成,仅通过按压按钮机构打开小桌板,提高便捷性,且提高小桌板的结构刚度,使得整个机构受力更为稳定以解决安全隐患。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包括: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设有第一弹性件;桌板机构,所述桌板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桌板机构设有第一卡接部;按钮机构,所述按钮机构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按钮机构包括按压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按压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离,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离时将所述桌板机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弹开。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以实现对桌板机构的固定,可解决因乘员失误打开解锁装置而发生磕碰乘员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以及,通过设置按钮机构实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分离,解除桌板机构的限制,并通过第一弹性件施加给桌板机构的弹性力以实现打开桌板机构。由此,可提高开闭桌板机构的便捷性,使整个结构更为紧凑,且成本不高,提高了性价比。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按钮机构还包括按钮基座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按钮基座与所述座椅靠背相连,所述按压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均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按钮基座,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压于所述按压部与所述按钮基座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向所述按压部施加背离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弹性力。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按钮基座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构造为长圆形槽,所述导向槽沿靠近所述座椅靠背的方向朝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设有导向柱,所述第二卡接部滑动安装于所述按钮基座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槽导向配合。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卡接部构造为朝上敞开的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底部形成有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适于伸至所述卡接槽内。
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按压部设有导向板,所述按钮基座设有
导向口,所述导向板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口,且所述导向板的自由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适于限位抵压于所述导向口的边沿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弹性件构造为弹,所述弹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一端相连且均与所述座椅靠背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二端贴合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二端间隔开可相对活动以形成弹性开口,且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二端适于与所述桌板机构弹性抵压。
1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两个且间隔开分布,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开口朝背离彼此的方向敞开。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座椅靠背设有弹性件衬板,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一端插接安装于所述弹性件衬板内,所述座椅靠背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桌板机构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配合口,所述第一弹片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片的第二端均伸至所述配合口且至少部分从所述配合口伸出以与所述桌板机构弹性抵压。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所述桌板机构包括主板体和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主板体,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和所述主板体且与所述第一连杆间隔开。
1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
16.所述车辆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相同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钮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钮机构的侧面剖视图;
26.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9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29.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机构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座椅总成100,
32.座椅靠背1,第一弹性件11,第一弹片111,第二弹片112,弹性件衬板12,安装支架13,配合口131,
33.桌板机构2,第一卡接部21,主体板22,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桌板骨架中连接板222,桌板骨架加强板223,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连杆组件23,第一连杆231,避让槽2311,第二连杆232,阻尼器24,阻尼器挡板241,
34.按钮机构3,按压部31,抵压板311,导向板312,限位凸起3121,第二卡接部32,导向柱321,倒圆角3211,卡接凸起322,按钮基座33,第一子板331,第一安装孔3311,第二子板332,连接子板333,第二安装孔3331,第二弹性件34,导向槽35,导向口36。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如无特殊的说明,本技术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37.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100,包括:座椅靠背1、桌板机构2以及按钮机构3。可通过座椅靠背1、桌板机构2以及按钮机构3之间的配合以实现稳定打开或关闭桌板机构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座椅靠背1上设有第一弹性件11,且第一弹性件11靠近桌板机构2的一侧设置。当桌板机构2在收起时抵压第一弹性件11,使得第一弹性件11积蓄弹性势能,从而可对桌板机构2施加弹性力。
38.以及,桌板机构2可转动地安装于座椅靠背1的后侧,也就是说,桌板机构2可相对于座椅靠背1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运动以实现桌板机构2的抬升或下降。其中,在桌板机构2上设有第一卡接部21,第一卡接部21可与座椅靠背1卡接配合。也就是说,当桌板机构2旋转至极限位置时将与座椅靠背1贴合,此时可通过第一卡接部21与座椅靠背1卡接配合以将桌板机构2固定,从而限定桌板机构2的运动以达到收起桌板机构2的目的。
39.以及,按钮机构3安装于座椅靠背1上。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可将按钮机构3包括按压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将按钮部设置于座椅靠背1的后侧,以使后排乘员可通过按压按钮部实现解锁桌板机构2的功能。具体地,将第二卡接部32与桌板机构2上的第一卡接部21卡接配合,从而通过第一卡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32的配合以限定桌板机构2的运动。以及,按压部31可用于驱动第二卡接部32相对于第一卡接部21分离,即驱动第二卡接部32相对于第一卡接部21进行运动,以使第二卡接部32脱离第一卡接部21。由此,第一弹性件11可在第二卡接部32与第一卡接部21分离时将桌板机构2相对于座椅靠背1弹开。
40.可以理解的是,在安装好的情况下,结合图1-图11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100的工作过程为:
41.当乘员需要打开桌板机构2时:乘员坐在车厢内的某排座椅上,视线前侧设置有前排座椅总成100。乘员按压布置于座椅靠背1上的按钮机构3,使得按钮机构3的按压部31受
到水平向前的驱动力以向第二卡接部32施加水平向前的驱动力,第二卡接部32受力可相对于第一卡接部21向上运动。继续的,当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32分离时,设置在座椅靠背1上的第一弹性件11积蓄的弹性势能将弹开桌板机构2。
42.当乘员需要关闭桌板机构2时:乘员通过施加给桌板机构2驱动力,使得桌板机构2可相对于座椅靠背1进行转动,当桌板机构2运动至极限位置以与座椅靠背1贴合时,桌板机构2上的第一卡接部21将逐渐抵压座椅靠背1上的第二卡接部32,继续的,当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32卡接配合后可固定桌板机构2,且桌板机构2同时压住第一弹性件11,使得第一弹性件11发生弹性形变以积蓄弹性势能,从而可为下一次打开桌板机构2做准备。
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100,通过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32的卡接配合以实现对桌板机构2的固定,可解决因乘员失误打开解锁装置而发生磕碰乘员的情况,从而提高安全性。以及,通过设置按钮机构3实现第一卡接部21与第二卡接部32的分离,解除桌板机构2的限制,并通过第一弹性件11施加给桌板机构2的弹性力以实现打开桌板机构2。由此,可提高开闭桌板机构2的便捷性,使整个结构更为紧凑,且成本不高,提高了性价比。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钮机构3还包括按钮基座3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按钮基座33包括第一子板331、第二子板332和连接子板333,第一子板331与第二子板332垂直相连,第二子板332与连接子板333弯折相连,使得连接子板333可与座椅靠背1贴合设置。其中,在第一子板33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安装孔3311,两个第一安装孔3311对称设置在第一子板331的两端。在连接子板333上设置有两个水平间隔的第二安装孔3331。由此,可利用盘头螺钉穿设第一安装孔3311、第二安装孔3331以与座椅靠背1进行可拆卸地连接,保证按钮基座33的安装稳定性。
45.以及,按压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均可活动地安装于按钮基座33。也就是说,按压部31沿x向插入按钮基座33的第一子板331,使得按压部31可相对于按钮基座33在x向上进行滑动。其中,第二卡接部32安装于按钮基座33的内部,且与按压部31配合连接。由此,当按压部31运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二卡接部32受到来自按压部31的驱动力而发生运动。
46.以及,按钮机构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34,第二弹性件34弹性抵压于按压部31与按钮基座33之间,且第二弹性件34用于向按压部31施加背离第二卡接部32的弹性力。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第二弹性件34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按压部31的两侧。以及。第二弹性件34构造为弹簧结构,且将第二弹性件34的两端分别插入按钮基座33和按压部31,使得按压部31在受力时靠近按钮基座33时,可挤压第二弹性件34以使第二弹性件34积蓄弹性势能。当乘员停止推动按压部31时,第二弹性件34将推动按压部31恢复至初始位置,从而保证按压部31始终处于顶起状态以提高座椅总成100的精致性。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钮基座33设有导向槽35,导向槽35构造为长圆形槽,导向槽35沿靠近座椅靠背1的方向朝上倾斜设置。第二卡接部32设有导向柱321,第二卡接部32滑动安装于按钮基座33且导向柱321与导向槽35导向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按钮基座33内部的两个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导向槽35,两个导向槽35对称分布,且两个导向槽35均构造为长圆形槽且从按钮基座33的底部倾斜延伸至按钮基座33的中部。以及,导向柱321沿y向穿设第二卡接部32且与导向槽35滑动配合。其中,在按压部31中设置有抵压板311,抵压板311的前端位置同样设置有导向槽35且与导向柱321滑动配合。
48.可以理解的是,按钮基座33上的导向槽35可保证第二卡接部32与按钮基座33进行滑动连接,且限定第二卡接部32的运动轨迹以及保证第二卡接部32与按钮基座33的连接稳定性。当按压部31受力并朝向按钮基座33的方向移动时,抵压板311可驱动导向柱321在抵压板311上的导向槽35内进行滑动,从而当抵压板311在移动的过程中将驱动第二卡接部32在按钮基座33上的导向槽35内滑动,使得第二卡接部32向上移动以与第一卡接部21分离。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21构造为朝上敞开的卡接槽,第二卡接部32的底部形成有卡接凸起322,卡接凸起322适于伸至卡接槽内。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所示,卡接槽构造v字槽,卡接凸起322构造为三角形的凸起结构,卡接槽与卡接凸起322配合以将第一卡接部21限位固定。也就是说,当第二卡接部32受到驱动力并向上运动以脱离第一卡接部21时,可使得桌板机构2受到第一弹性件11的弹性力相对于座椅靠背1进行转动。当乘员推动桌板机构2以收起桌板机构2时,桌板机构2将推动第二卡接部32的卡接凸起322,使得卡接槽可与卡接凸起322再次实现卡接配合,从而实现对桌板机构2的限位固定。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柱321上还设置有倒圆角321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倒圆角3211在顶部形成右倒圆角,从而可增加机构导向作用,进而便于第二卡接部32的安装以及第二卡接部32受力时的运动。
51.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31设有导向板312,按钮基座33设有导向口36,导向板312可活动地穿设于导向口3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及图5所示,导向板312构造为条形板,且导向板312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板312沿x向对称设置在按压部31的两侧。其中,按钮基座33设置有两个导向口36,两个导向口36沿x向对称设置在按钮基座33的两侧,且导向口36在按钮基座33上的位置与导向板312在按压部31上的位置相同,使得导向板312能够穿设导向口36,从而保证按压部31可相对于按钮基座33进行活动。
52.以及,在导向板312的自由端设有限位凸起3121,限位凸起3121适于限位抵压于导向口36的边沿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及图3所示,限位凸起3121构造为导向板312端部的三角形结构,限位凸起3121的两端可抵压导向口36的两侧,可起到限位导向板312的x向滑动且保证导向板312与按钮基座33的连接。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构造为弹,弹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弹片111和第二弹片11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第一弹性件11和第二弹性件34构造为条形件,且将第一弹片111的第一端和第二弹片112的第一端相连且均与座椅靠背1相对固定,将第一弹片111的第二端贴合于座椅靠背1,第二弹片112的第二端与第一弹片111的第二端间隔开可相对活动以形成弹性开口,且第二弹片112的第二端适于与桌板机构2弹性抵压。
54.可以理解的是,桌板机构2在转动的过程中将抵压第二弹片112朝向第一弹片111的方向进行移动,弹性开口将闭合以积蓄弹性势能,从而可对桌板机构2提供弹性力。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为两个且间隔开分布,两个第一弹性件11的弹性开口朝背离彼此的方向敞开。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两个第一弹性件11对称分布于座椅靠背1的两侧,可保证桌板机构2的受力均匀性,且设置两个第一弹性件11还可提高桌板机构2受到的弹性力,使得桌板机构2在解锁时能够快速且稳定的弹出。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靠背1设有弹性件衬板12。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弹性件衬板12构造为方形板,弹性件衬板12设置有两个,两个弹性件衬板12对称设置在两个第一弹性件11之间,弹性件衬板12可通过螺钉以与座椅靠背1连接固定。其中,将两个第一弹
性件11中的第一弹片111的第一端和第二弹片112的第一端插接于弹性件衬板12内以固定第一弹性件11的一端。
57.以及,在座椅靠背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桌板机构2的安装支架13,安装支架13构造为l形板,且安装支架13构造有两个,两个安装支架13沿竖向对称设置在座椅靠背1的两侧,两个安装支架13均通过螺钉以与座椅靠背1连接固定。其中,在安装支架13中设有配合口131,第一弹片111的第二端和第二弹片112的第二端均伸至配合口131且至少部分从配合口131伸出以与桌板机构2弹性抵压,从而可起到对第一弹性件11的限位作用。
58.在一些实施例中,桌板机构2包括主板体和连杆组件2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连杆组件23包括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均构造为l形杆。主体板22包括一个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两个桌板骨架中连接板222、两个桌板骨架加强板223、以及一个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将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以及两个桌板骨架中连接板222首尾连接以形成框架结构的主体板22。具体地,将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与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布置于主体板22的y向两侧,将两个桌板骨架中连接板222布置于主体板22的x向两侧,将两个桌板骨架加强板223沿x向间隔焊接于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与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之间。其中,上述通过非焊接连接的骨架板之间的连接均通过螺钉实现紧固连接,且主体板22可通过桌板骨架加强板223以提高主体板22的结构强度。
59.以及,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均设置有两个,且每个安装支架13上均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杆231和一个第二连杆232。也就是说,如图10所示,将第一连杆231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靠背1的安装支架13和主板体的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或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第二连杆232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座椅靠背1的安装支架13和主板体的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或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且与第一连杆231间隔开。
60.具体地,将第一连杆231的一端利用台阶铆钉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13的上端,将第一连杆231的另一端利用螺钉固定连接于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或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的中部,将第二连杆232的一端利用台阶铆钉转动连接于安装支架13的下端,且将第二连杆232的另一端利用螺钉固定连接于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或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的下端。
61.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打开桌板机构2时,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均围绕座椅靠背1做逆时针运动,且当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运动至一定角度时,第一连杆231的中部杆壁和第二连杆232的端部杆壁将发生接触。此时,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发生自锁而停止运动。
62.其中,如图10所示,第一连杆231在接触位置处设置有避让槽2311,使得第二连杆232的端部螺钉可与避让槽2311进行卡接配合以限定连杆组件23的运动。也就是说,避让槽2311可防止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脱落且可使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实现快速定位以达到桌板机构2的使用位置。以及,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的杆壁发生平面接触能够将力传递至座椅靠背1上,从而保证整个受力机构的稳定性,且此时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与座椅靠背1之间可形成三角形状,从而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增强整个桌板机构2的稳定性。
63.以及,在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以及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的中部均设置有阻尼器24,两个阻尼器24可通过螺钉与连接板固定,从而可通过阻尼器24以分散主体板22转动时
的能量以保护乘员。其中,在每个阻尼器24的一旁还设置有阻尼器挡板241,阻尼器挡板241可焊接在桌板骨架左连接板221或桌板骨架右连接板224上,从而可通过阻尼器挡板241快速到阻尼器24的位置,同时可加强结合点的强度。
6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
6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中任一项的座椅总成100。通过设置按钮机构3和第一弹性件11以与桌板机构2配合,从而对桌板机构2进行加解锁功能。即乘员只能通过按压按钮机构3实现一键解锁,从而提高打开桌板的便捷性以及解决桌板机构2的安全隐患,进而避免误操打开桌板机构2导致其磕碰乘员造成的伤害。以及,将连杆组件23与座椅靠背1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以及当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在主体板22打开时可相互接触从而起到传递力的作用,进而提升整个座椅总成100的稳定性。
6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68.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9.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70.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7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7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靠背(1),所述座椅靠背(1)设有第一弹性件(11);桌板机构(2),所述桌板机构(2)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1),所述桌板机构(2)设有第一卡接部(21);按钮机构(3),所述按钮机构(3)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1),所述按钮机构(3)包括按压部(31)和第二卡接部(32),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1)卡接配合,所述按压部(3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接部(32)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分离,所述第一弹性件(11)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卡接部(32)与所述第一卡接部(21)分离时将所述桌板机构(2)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1)弹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机构(3)还包括按钮基座(33)和第二弹性件(34),所述按钮基座(33)与所述座椅靠背(1)相连,所述按压部(31)和所述第二卡接部(32)均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按钮基座(33),所述第二弹性件(34)弹性抵压于所述按压部(31)与所述按钮基座(33)之间,且所述第二弹性件(34)用于向所述按压部(31)施加背离所述第二卡接部(32)的弹性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基座(33)设有导向槽(35),所述导向槽(35)构造为长圆形槽,所述导向槽(35)沿靠近所述座椅靠背(1)的方向朝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32)设有导向柱(321),所述第二卡接部(32)滑动安装于所述按钮基座(33)且所述导向柱(321)与所述导向槽(35)导向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21)构造为朝上敞开的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部(32)的底部形成有卡接凸起(322),所述卡接凸起(322)适于伸至所述卡接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31)设有导向板(312),所述按钮基座(33)设有导向口(36),所述导向板(312)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导向口(36),且所述导向板(312)的自由端设有限位凸起(3121),所述限位凸起(3121)适于限位抵压于所述导向口(36)的边沿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1)构造为弹,所述弹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弹片(111)和第二弹片(112),所述第一弹片(1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片(112)的第一端相连且均与所述座椅靠背(1)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弹片(111)的第二端贴合于所述座椅靠背(1),所述第二弹片(1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弹片(111)的第二端间隔开可相对活动以形成弹性开口,且所述第二弹片(112)的第二端适于与所述桌板机构(2)弹性抵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1)为两个且间隔开分布,两个所述第一弹性件(11)的弹性开口朝背离彼此的方向敞开。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靠背(1)设有弹性件衬板(12),所述第一弹片(1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弹片(112)的第一端插接安装于所述弹性件衬板(12)内,所述座椅靠背(1)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桌板机构(2)的安装支架(13),所述安装支架(13)设有配合口(131),所述第一弹片(11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片(112)的第二端均伸至所述配合口(131)且至少部分从所述配合口(131)伸出以与所述桌板机构(2)弹性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机构(2)包括主板体和连杆组件(23),所述连杆组件(23)包括第一连杆(231)和第二连杆(232),所述第一连杆(231)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1)和所述主板体,所述第二连杆(232)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靠背(1)和所述主板体且与所述第一连杆(231)间隔开。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总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总成及车辆,包括: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设有第一弹性件;桌板机构,所述桌板机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桌板机构设有第一卡接部;按钮机构,所述按钮机构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所述按钮机构包括按压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按压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离,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为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分离时将所述桌板机构相对于所述座椅靠背弹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总成,通过按压按钮机构打开小桌板,提高便捷性,且提高小桌板的结构刚度,使得整个机构受力更为稳定以解决安全隐患。为稳定以解决安全隐患。为稳定以解决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

余珍珍 李勋 毛钧霆 赵磊 冀建伯 李威 门贺平 陈亚静 张好 王泽鑫 武叶楠 李会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5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1:59: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0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座椅   靠背   弹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