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


背景技术:



2.八联管是带有按压塞入式盖子且并排连接有八个样本管的并排管,主要用途是pcr反应中作反应管。管和盖子都是并排连接在一起的,每个盖子在密封状态时连接紧密,传统的打开的方式是用手指逐个打开,盖子较小,打开难度较大,还存在污染的风险。
3.现有技术中的开盖装置,例如申请号:cn201620418981.6,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pcr多联管的开盖装置的已公开专利,公开了“所述pcr多联管包括管盖和管体,所述管盖上有呈一字排列的多个密封圈,所述管体包括与密封圈对应个数的倒锥形管,该对应个数的倒锥形通过连接板一体相连的倒锥形管,所述管体与所述管盖相卡接,且所述多个密封圈分别密封所述对应个数的倒锥形管的开口;所述开盖装置包括本体和导向滑块;所述本体的底侧凹槽设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二侧壁分别向所述凹槽的内侧延伸有二个卡接部,所述二个卡接部各自配合卡接于所述管盖与所述管体二侧的接缝处,并使所述管盖与管体互相分离;所述导向滑块锁接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导向滑块设有用于与所述管盖配合的导向面”。该方案中打开过程无盖子的保护装置,盖子容易受力飞出,容易对样本造成交叉污染,且无法实现对开盖程度进行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开盖过程中可以对盖子进行保护泛指盖子飞出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包括固定单元、推进单元和装置外壳,所述固定单元固定设置在装置外壳,所述推进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内,所述推进单元可沿所述固定单元移动,所述固定单元用于固定八联管;
5.所述推进单元包括推进件、开盖组件和后推进凸块,所述推进件端部固定有开盖组件,所述推进件远离所述开盖组件的端部固定有后推进凸块,所述后推进凸块穿过所述装置外壳并伸出所述装置外壳外部。
6.进一步地,所述开盖组件包括抓手件和楔形块,所述抓手件与所述楔形块之间形成有一个可容纳盖体的通道,所述通道自下向上倾斜设置。
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底座和用于固定八联管的管架,所述管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前固定凸块,所述前固定凸块穿过所述装置外壳并伸出所述装置外壳外部。
8.进一步地,所述管架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管体容纳座,相邻的两个所述管体容纳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八联管的定位豁口。
9.进一步地,所述前固定凸块与所述后推进凸块沿同一直线设置,所述前固定凸块靠近所述后推进凸块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旋钮。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自动复位单元,所述自动复位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
和拉簧,所述推进件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底座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安装有拉簧。
11.进一步地,沿所述推进件端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形块,每个所述楔形块的长度相同。
12.可选择地,沿所述推进件端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长度逐渐增加。
13.可选择地,所述楔形块沿其轴线向两侧延伸有凸缘。
14.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5.(1)通过设置有多组相互配合的抓手件和楔形块,可将多个盖体同时打开,每个盖体上的受力几乎一致,而且有上保护抓手件,与下部的楔形块协同夹住打开的盖子,可有效防止盖体因推开导致不受控脱离开盖装置或飞出而造成样本或工作台污染的风险;
16.(2)通过改变限位调节旋钮旋入或旋出前固定凸块的距离,来可调节前固定凸块和后推进凸块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盖子打开的程度,对不同风险要求的场合都可很好地适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17.(3)多个楔形块设置为长度相同,可实现同时对多个盖体开盖作业,提高开盖速度;
18.(4)多个楔形块设置为长度依次增加的,可实现多个盖体逐渐依次打开,适用于每个单独的pcr管打开时间有要求的场合;
19.(5)楔形块两侧设置有凸缘,减小与八联管管口的接触面积,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的俯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推进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推进单元与八联管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推进单元与八联管的俯视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八联管与凸缘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9.图中,1、固定单元;11、管架;111、管体容纳座;112、定位豁口;12、底座;13、前固定凸块;2、推进单元;21、推进件;22、开盖组件;221、抓手件;222、楔形块;223、通道;224、凸缘;23、后推进凸块;3、自动复位单元;31、第一固定杆;32、第二固定杆;33、拉簧;4、装置外壳;5、限位调节旋钮;6、八联管;7、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一:
31.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单元1、推进单元2和装置外壳4,所述固定单元1固定设置在装置外壳4,所述推进单元2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4内,所述推
进单元可沿所述固定单元1移动,所述固定单元1用于固定八联管6。在进行对八联管6开盖时,向推进单元2施加外力,推进单元2沿固定单元1移动,推进单元2端部的开盖组件22便将盖体7打开。
3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单元1包括底座12和用于固定八联管6的管架11,所述管架11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2上固定有前固定凸块13,所述前固定凸块13穿过所述装置外壳4并伸出所述装置外壳4外部。管架11用于对八联管6进行定位,所述管架11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管体容纳座111,相邻的两个所述管体容纳座111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八联管6的定位豁口112。八联管6的管体置于管体容纳座111中,八联管6的盖体7为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盖子,八联管6的每个单个pcr管之间连接在一起,定位豁口112用于对八联管6的不同连接位置定位,起到稳定八联管6的作用,同时,利于确定盖体7的位置进而推进单元2可进行精确开盖作业。
33.如图4-图6所示,所述推进单元2包括推进件21、开盖组件22和后推进凸块23,所述推进件21端部固定有开盖组件22,所述推进件21远离所述开盖组件22的端部固定有后推进凸块23,所述后推进凸块23穿过所述装置外壳4并伸出所述装置外壳4外部。所述开盖组件22包括抓手件221和楔形块222,所述抓手件221与所述楔形块222之间形成有一个可容纳盖体7的通道223,所述通道223自下向上呈倾斜设置。初始状态时,后推进凸块23于前固定凸块1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开盖组件22与八联管6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距离,装置外壳4上开设有贯穿槽,向后推进凸块23施加外力,后推进凸块23沿贯穿槽移动,逐渐靠近前固定凸块13,在后推进凸块23移动的过程中,推进件21也不断缩短与八联管6之间的距离,楔形块222与抓手件221形成的通道223沿盖体7侧部穿过,楔形块222与八联管的管壁相互接触,抓手件221覆盖在盖体7上方,由于通道223倾斜设置,楔形块222移动的过程中逐渐将盖体7提起,盖体7便被打开。采用上述方案,对每个单独的盖子施加的作用力是一致的,不会出现其中对一个或几个盖子施加的作用力过大而使得多个管子之间受到影响。抓手件221和楔形块222相互配合将打开的盖子容纳在通道223内,盖子不会由于打开时受力弹出。
34.所述前固定凸块13与所述后推进凸块23沿同一直线设置,所述前固定凸块13靠近所述后推进凸块23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旋钮5。限位调节旋钮5可通过旋进和旋出而调节前固定凸块13与后推进凸块23可接近的距离,进而限制楔形块222顶开盖体7的程度。沿所述推进件21端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形块222,每个所述楔形块222的长度相同。多个长度相同的楔形块222同时抵达八联管6的盖体7处,可以同时将八联管6的盖体7移开,每个管体对应的盖子所受力是相同的。
35.还包括自动复位单元3,所述自动复位单元3包括第一固定杆31、第二固定杆32和拉簧33,所述推进件21固定有第一固定杆31,所述底座12固定有第二固定杆32,所述第一固定杆3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32之间安装有拉簧33。后推进凸块23运动至前固定凸块13后可通过自动复位单元3回到初始位置,无需手动将后推进凸块23移动回原位。由于拉簧33安装在第一固定杆31和第二固定杆32之间,初始状态时,拉簧33处于伸长状态,随着后推进凸块23朝向靠近前固定凸块13的方向移动时,拉簧33逐渐压缩,八联管6盖体7被打开后,撤去施加在后推进凸块23上的作用力,拉簧33将恢复伸长状态同时带动推进件21回到初始位置,进而实现自动复位。
36.实施例二:
37.如图7和图8所示,沿所述推进件21端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形块222,所述楔形块222的长度逐渐增加。楔形块222的长度设置为不一致的,并且相邻的两个楔形块222的长度差值保持一致,该技术方案可以将八联管6的每个单独的盖子逐渐依次打开,依次打开时楔形块222依次作用于盖体7处,同一时间作用在八联管6上的力无需很大。同时可以通过调节限位调节旋钮5旋入或旋出的长度,来改变后推进凸块23的运动距离,进而改变八联管6打开盖子的数量,适用于无需将八联管6盖子都打开的情形,或者八联管6盖子需要按照先后顺序打开以防止八联管6内的物质提早暴露在空气中而污染的情形。
38.实施例三:
39.如图7-图9所示,所述楔形块222沿其轴线向两侧延伸有凸缘224。楔形块222两侧设置的凸缘224可以使楔形块222打开盖体7时减小与八联管管口之间的接触面积,与管口完全隔离,降低污染的概率。如不设置该凸缘224,楔形块222的侧壁大面积与八联管6管口接触,楔形块222容易对八联管6内的物质造成污染,设置有凸缘224后,由于凸缘的面积较小,并且凸缘224设置在楔形块224的下部,凸缘224与管口几乎不接触,对八联管6内的物质污染概率降低。
40.工作原理:
41.前固定凸块13和后推进凸块23在不受外力时,两者处于远离状态,拉簧33处于伸长状态,当后推进凸块23受外力使得其靠近前固定凸块13时,拉簧33受力压缩,推进件21以及楔形块222向八联管6前进,同时向上顶开八联管6盖体7,盖体7打开时盖体7沿楔形块222与抓手件221之间的通道223向后向上移动。当调节限位调节旋钮5使推进件21向前移动距离较短,盖体7只能半开,去掉后推进凸块23所受外力,拉簧33拉动推进件21向后方移动,楔形块222与抓手件221移开八联管6盖体7向后移动;当调节限位调节旋钮5使推进件21向前移动距离较大,盖体7可全部打开,可直接把开启的盖体7移开,然后去掉后推进凸块23所受外力,拉簧33拉动推进件21向后方移动回到初始位置。
42.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打开八联管(6)的盖体(7),包括固定单元(1)、推进单元(2)和装置外壳(4),所述固定单元(1)固定设置在装置外壳(4),所述推进单元(2)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4)内,所述推进单元(2)可沿所述固定单元(1)移动,所述固定单元(1)用于固定八联管(6);所述推进单元(2)包括推进件(21)、开盖组件(22)和后推进凸块(23),所述推进件(21)端部固定有开盖组件(22),所述推进件(21)远离所述开盖组件(22)的端部固定有后推进凸块(23),所述后推进凸块(23)穿过所述装置外壳(4)并伸出所述装置外壳(4)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盖组件(22)包括抓手件(221)和楔形块(222),所述抓手件(221)与所述楔形块(222)之间形成有一个可容纳盖体(7)的通道(223),所述通道(223)自下向上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1)包括底座(12)和用于固定八联管(6)的管架(11),所述管架(11)与所述底座(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2)上固定有前固定凸块(13),所述前固定凸块(13)穿过所述装置外壳(4)并伸出所述装置外壳(4)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架(11)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管体容纳座(111),相邻的两个所述管体容纳座(111)之间设置有用于放置八联管(6)的定位豁口(1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固定凸块(13)与所述后推进凸块(23)沿同一直线设置,所述前固定凸块(13)靠近所述后推进凸块(23)的一侧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旋钮(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复位单元(3),所述自动复位单元(3)包括第一固定杆(31)、第二固定杆(32)和拉簧(33),所述推进件(21)固定有第一固定杆(31),所述底座(12)固定有第二固定杆(32),所述第一固定杆(31)与所述第二固定杆(32)之间安装有拉簧(3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推进件(21)端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形块(222),每个所述楔形块(222)的长度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推进件(21)端部依次设有多个楔形块(222),所述楔形块(222)的长度逐渐增加。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222)沿其轴线向两侧延伸有凸缘(22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八联管开盖装置,包括固定单元、推进单元和装置外壳,固定单元固定设置在装置外壳,所述推进单元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内,所述推进单元可沿所述固定单元移动,所述推进单元包括推进件、开盖组件和后推进凸块,所述推进件固定有后推进凸块,所述开盖组件包括抓手件和楔形块,所述抓手件与所述楔形块之间形成有一个可容纳盖体的通道,所述通道自下向上倾斜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有多组相互配合的抓手件和楔形块,可将多个盖体同时打开,每个盖体上的受力几乎一致,而且有上保护抓手件,与下部的楔形块协同夹住打开的盖子,可有效防止盖体因推开导致不受控脱离开盖装置或飞出而造成样本或工作台污染的风险。工作台污染的风险。工作台污染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

刘洪洲 常燕强 陈建春 贾晓冬 李行 汲珊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4

技术公布日:

2023/3/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4: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807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楔形   单元   装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