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门体上设置有制冰间室的冰箱,大都是将冷冻间室的冷量通过风道导入门体的制冰间室,不仅风道结构复杂、箱体与门体风道对接位置处容易产生凝露、制冰时间长,而且必须同时对制冰间室和冷冻间室制冷,造成冷量浪费,制冰间室还容易与冷冻间室串味、影响制成冰块的洁净度。然而,在门体进行直冷制冰也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不仅冷媒管路连接复杂困难、传输距离过长,必然会有一部分冷媒管路直接暴露在门体和箱体的保温层外侧,容易产生凝露,而且,新增加的门体冷媒管路的运行控制需与箱体原有的冷媒管路的运行实现良好的兼容。
3.综合考虑,在设计上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具有门体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可提高对制冰间室和储物间室的制冷效率,并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
5.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对制冰间室和储物间室的制冷效率。
6.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减轻保温层外侧的冷媒管路的凝露问题。
7.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门体制冰单元的冷藏冷冻装置。
8.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设置有制冰间室和至少一个储物间室,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9.在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控制制冷系统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
10.在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并开始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
11.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以大于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的冷凝风机的占空比,开始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
12.可选地,所述制冰间室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冰模式和储冰模式;
13.所述制冷系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冷凝风机的占空比在所述制冰模式时小于在所述储冰模式时、和向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供冷时;
14.其中,所述冷凝风机的占空比在所述储冰模式时大于向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供
冷时。
15.可选地,在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首先按照所述储冰模式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
16.在获得制冰指令时,按照所述制冰模式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
17.可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制冷系统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时压缩机按照最低转速运行。
18.可选地,所述制冷系统向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供冷时,停止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和/或
19.所述制冷系统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时,停止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
20.可选地,在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化霜时,关闭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
21.可选地,所述制冰间室设置于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媒管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内的蒸发部、以及与所述蒸发部连通并部分设置于所述门体的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或所述冷媒出管设置有加热器,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22.获取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加热器下游的预设位置的温度;
23.当所述预设位置的温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时,启动所述加热器或维持所述加热器的工作。
24.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25.箱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
26.至少一个门体,用于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且一个所述门体设置有制冰间室;
27.制冷系统,包括用于向所述制冰间室提供冷量的冷媒管;以及
28.控制器,配置为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媒管包括:
29.门体部分,设置于所述门体内,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制冰间室内;
30.连接部分,设置为与所述门体部分连通,并延伸至所述门体的保温层外侧,且所述连接部分具有柔性;和
31.箱体部分,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连接部分连通。
32.可选地,所述门体部分包括:
33.蒸发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内,以为所述制冰间室提供冷量;以及
34.传输部,设置于所述门体的保温层内,并连接所述蒸发部和所述连接部分,所述传输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分别包括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其中
35.所述传输部的冷媒进管作为节流元件对流经其的冷媒进行节流;且
36.所述传输部的冷媒进管的内径为0.5mm~1mm;和/或
37.所述传输部的冷媒进管的长度大于等于2m。
38.本发明在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先向储物间室供冷再向制冰间室供冷,不仅可缩短首次向储物间室供冷的总时间,减小压缩机的最大工作负荷,降低压缩机的选型要求,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冷媒管路内向储物间室供冷的剩余能量用于向制冰间室供冷,以低制冷参数实现制冰程序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进而提高了向制冰间室供冷的效率,使冷藏冷冻装置快速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39.进一步地,本发明根据制冰间室的工作模式确定冷凝风机的占空比,使得冷量供给与冷量需求相适配,避免冷量过剩,提高了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温度,进而减轻了该部分冷媒管路(特别是冷媒进管)的凝露问题,并减少了冷量浪费。
40.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冷媒进管采用特定的长度和内径,不仅可更加灵活地控制蒸发部的冷媒流量,进而更加灵活、精确地控制制冰速度和冰块质量,而且可减轻凝露问题,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室内环境,并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4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4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43.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轴测图;
44.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45.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门体的示意性轴测图,其中,门体的部分外壳被去除,以示出内部结构;
46.图4是图1中安装盒的盒体及固定于该盒体的部分冷媒管的示意性轴测图;
47.图5是图1中制冰间室的示意性剖视图;
48.图6是图5中制冰单元的示意性剖视图;
49.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50.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详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1.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100的示意性轴测图。参见图1,冷藏冷冻装置100可包括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箱体110、用于开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的至少一个门体、制冷系统130、以及控制器(未示出)。在本发明中,至少一个为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更多个。
52.在图示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储物间室可包括冷藏间室111和位于冷藏间室111下方的冷冻间室112。冷藏间室111的保藏温度可小于冷冻间室112的保藏温度。
53.一个门体120可设置有制冰间室122,用于制成冰块。制冷系统130可配置为向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
54.门体120可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制冰内胆121、以及设置于外壳与制冰内胆121之间的保温层。其中,制冰间室122由制冰内胆121限定出,并通过间室盖板123实现制冰间室122的密封。
55.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30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2,制冷系统130可包括压缩机131,冷凝器132,为冷凝器132散热的冷凝风机137,分别用于为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供冷的冷藏蒸发器133和冷冻蒸发器134(冷藏蒸发器133的出口可与冷
冻蒸发器134的入口连通),分别连接冷凝器132与冷藏蒸发器133和冷冻蒸发器134的冷藏毛细管135和冷冻毛细管136,用于向制冰间室122供冷的制冰冷媒管,以及用于选择地导通冷凝器132与冷藏毛细管135、冷冻毛细管136、和制冰冷媒管中的至少一个的电磁阀138。
56.制冰冷媒管可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箱体110的箱体部分143、设置于一个门体120的门体部分、以及连接箱体部分143和门体部分的连接部分144。其中,至少门体部分的一部分可延伸至制冰间室122内,以向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
57.连接部分144可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防止管路在门体120转动的过程中损坏,提高管路连接的可靠性。
58.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门体120的示意性轴测图,其中,门体120的部分外壳被去除,以示出内部结构。参见图1至图3,门体部分可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制冰间室122内的蒸发部141、和设置于门体120的保温层内并连接蒸发部141和连接部分144的传输部142,以为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
59.连接部分144和传输部142可分别包括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连接部分144的冷媒进管与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连接,连接部分144的冷媒出管与传输部142的冷媒出管连接。
60.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可作为节流元件对流经其的冷媒进行节流。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的内径可为0.5mm~1mm,例如0.5mm、0.7mm或1mm。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的长度可大于等于2m,例如2m、2.5m或3m。
61.本发明的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具有特定的长度和内径,可作为节流元件使用,更加灵活地控制蒸发部141的冷媒流量,进而更加灵活、精确地控制制冰速度和冰块质量,而且可减轻连接部分144位于门体120外侧的部分的凝露问题,防止冷凝水滴落污染室内环境,并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62.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可在门体120内蛇形弯折延伸,以在相同门体120空间内布置更长的管路。
63.传输部142的冷媒进管至少靠近蒸发部141的部分可贴附于传输部142的冷媒出管,以提高换热效率。
64.门体120的保温层内可设置有多个固定块125,传输部142可通过与多个固定块125卡固固定在门体120内。
65.连接部分144与传输部142连接的端部可与传输部142一同预置在门体120的保温层内,另一端延伸至门体120的保温层的外侧并与箱体部分143连接。
66.门体120的保温层内还可设置有预埋套管124,预埋套管124的出口可与门体120的转动轴线同轴。连接部分144可部分设置于预埋套管124内并经由预埋套管124的出口延伸的门体120的外侧,以减小连接部分144在门体120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拉力和扭矩。
67.预埋套管124的入口处可设置有密封件,以防止发泡材料进入预埋套管124内。
68.连接传输部142与连接部分144的门体120端接头可设置于预埋套管124内,通过预埋套管124和密封件实现密封。连接传输部142与连接部分144的门体120端接头也可设置于预埋套管124的外侧,由罩壳包覆实现固定和密封。
69.图4是图1中安装盒150的盒体151及固定于该盒体151的部分冷媒管的示意性轴测图。参见图1、图3和图4,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安装盒150。安装盒150可设置于箱体110,用于固定连接部分144、箱体部分143、以及连接箱体部分143和连接部分144的箱体端
接头145中的至少一个。安装盒150可固定于箱体110的顶部。
70.安装盒150可包括设置于箱体110的盒体151、和设置于盒体151远离箱体110的一侧的盖板。盒体151可在保温层形成前预先与箱体110的外箱固定,以便于箱体部分143的连接端部的定位、固定。
71.图5是图1中制冰间室122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图5中制冰单元160的示意性剖视图。参见图5和图6,制冰间室122可设置有制冰单元160,用于制成冰块。
72.具体地,制冰单元160可包括制冰盒161、换热翅片162和循环风机163。
73.制冰盒161可限定有至少一个制冰槽,用于容置水或冰块。制冰槽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制冰盒161的纵向方向分布。
74.换热翅片162可设置于制冰盒161的下方,并与制冰盒161固定连接,以增大换热面积。
75.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部141可夹置于制冰盒161与换热翅片162之间,以便于同时向制冰盒161和换热翅片162提供冷量。
76.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蒸发部141可设置于换热翅片162远离制冰盒161的一侧,并至少部分嵌入于换热翅片162,以降低冷量由蒸发部141向制冰盒161传递的速度,提高制成冰块的透明度和均匀性。
77.循环风机163可设置为促使制冰间室122内的空气围绕制冰盒161循环流动,以将制冰盒161的冷量传递至制冰间室122的各处,便于冰块的保温存储。
78.循环风机163可具体设置为沿换热翅片162吸入空气,并促使换热后的冷空气向制冰盒161的上方吹出,以使空气与换热翅片162充分换热。
79.特别地,控制器可配置为在冷藏冷冻装置100接收电能时(例如冷藏冷冻装置100的首次通电、断电后的重新通电),控制制冷系统130向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供冷,在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例如间室温度达到用户设定温度),控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供冷并开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
80.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100在开始接收电能时,先向储物间室供冷再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不仅可缩短首次向储物间室供冷的总时间,减小压缩机131的最大工作负荷,降低压缩机131的选型要求,延长压缩机131的使用寿命,而且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冷媒管路内向储物间室供冷的剩余能量用于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以低制冷参数实现制冰程序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进而提高了向制冰间室122供冷的效率,使冷藏冷冻装置100快速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8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进一步配置为在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向制冰间室122供冷时压缩机131按照最低转速运行,以节约能源,并减轻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凝露问题。
8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满足停止供冷条件,制冷系统130以大于向储物间室供冷的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开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以减少门体部分的冷媒流量,使得冷量供给与冷量需求(热负荷)相适配,减轻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凝露问题。
83.在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制冰间室122的工作模式可包括制冰模式和储冰模式。其中,制冰模式配置为将制冰槽内的水冷冻为冰块;储冰模式配置为维持制冰间室122的温
度,以便于冰块的保温存储。
8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制冷系统130的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在制冰模式时小于在储冰模式时和向储物间室(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供冷时。其中,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在储冰模式时大于向储物间室供冷时,以进一步提高冷量供给的适配性,减轻凝露现象并避免冷量浪费。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可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85.控制器可进一步配置为在冷藏冷冻装置100开始接收电能后,首先按照储冰模式向制冰间室122供冷,在获得制冰指令时,再按照制冰模式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以充分利用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进一步减轻凝露问题。
8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冰模式下,控制器可配置为在该模式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供冷时间、且制冰间室122的间室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终止温度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以完成制冰并存储冰块。
87.在储冰模式下,控制器可配置为在该模式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至制冰间室122的间室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终止温度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以存储冰块。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30向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中的一个供冷时,停止向另一个供冷。即,制冷系统130不同时向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供冷,制冷系统130向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供冷时,停止向制冰间室122供冷;制冷系统130向制冰间室122供冷时,停止向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供冷,以降低制冷系统130的工作负荷。当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同时需要制冷时,控制器可根据预设的优先级控制制冷系统130先向优先级高的一个供冷。
89.冷藏冷冻装置100还可包括加热器152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152可设置于连接部分144或传输部142,用于加热对应的冷媒管。
90.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冷媒出管位于加热器152下游的预设位置,用于感测预设位置的冷媒温度。
9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配置为获取预设位置的温度,当预设位置的温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时,启动加热器152或维持加热器152的工作,以预防凝露问题的产生。
92.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门体120的保温层内,用于感测传输部142的冷媒出管或连接部分144的冷媒出管的温度。
93.加热器152可设置于箱体部分143靠近连接部分144的端部、和/或连接部分144靠近箱体部分143的端部,用于加热该端部对应位置的冷媒进管,减轻凝露现象。
94.加热器152可设置于箱体部分143靠近连接部分144的端部,用于加热箱体部分143的端部和连接部分144,以在有效减轻箱体部分143和连接部分144的连接端部的凝露现象的同时,避免连接部分144因被较高温度直接加热而加速老化、失去柔性,延长连接部分144的使用寿命。
95.在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配置为在储冰模式下,在开始对制冰间室122供冷的同时控制加热器152开始对冷媒进管进行加热,以预防冷媒进管产生凝露,并通过加热对冷媒进管中的冷媒的温度、压力进行控制,提高制冷效率。
96.更进一步地,控制器可配置为在开始对冷媒进管加热的预设加热时间后,判断冷媒出管的温度是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若小于露点温度,继续对冷媒进管进行加热,
以预防冷媒进管产生凝露;若大于等于露点温度,停止对冷媒进管进行加热,并重新对冷媒出管的温度是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进行判断、控制加热器152的启停,以提高防凝露的稳定性。
97.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配置为在储物间室(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化霜时,关闭压缩机131,以防止冷媒过多的积聚在门体部分。
98.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100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7,本发明的由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控制器执行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99.步骤s702:在冷藏冷冻装置100开始接收电能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向储物间室供冷;
100.步骤s704:在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储物间室供冷并开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
101.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在冷藏冷冻装置100开始接收电能时,先向储物间室供冷再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不仅可缩短首次向储物间室供冷的总时间,减小压缩机131的最大工作负荷,降低压缩机131的选型要求,延长压缩机131的使用寿命,而且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冷媒管路内向储物间室供冷的剩余能量用于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以低制冷参数实现制冰程序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进而提高了向制冰间室122供冷的效率,使冷藏冷冻装置100快速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04中,制冷系统130向制冰间室122供冷时压缩机131按照最低转速运行,以节约能源,并减轻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凝露问题。
10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704中,制冷系统130以大于向储物间室(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供冷的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开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以减少门体部分的冷媒流量,使得冷量供给与冷量需求(热负荷)相适配,减轻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的凝露问题。
104.在一些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制冰间室122的工作模式可包括制冰模式和储冰模式。其中,制冰模式配置为将制冰槽内的水冷冻为冰块;储冰模式配置为维持制冰间室122的温度,以便于冰块的保温存储。
10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制冷系统130的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在制冰模式时小于在储冰模式时和向储物间室(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供冷时。其中,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在储冰模式时大于向储物间室供冷时,以进一步提高冷量供给的适配性,减轻凝露现象并避免冷量浪费。冷凝风机137的占空比可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106.冷藏冷冻装置100开始接收电能后,可首先按照储冰模式向制冰间室122供冷,在获得制冰指令时,再按照制冰模式向制冰间室122供冷,以充分利用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进一步减轻凝露问题。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制冰模式下,在向制冰间室122供冷的时间大于等于预设供冷时间、且制冰间室122的间室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终止温度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以完成制冰并存储冰块。
108.在储冰模式下,在向制冰间室122供冷至制冰间室122的间室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终止温度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以存储冰块。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30向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中的一个供冷时,停止向另一个供冷。即,制冷系统130不同时向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供冷,制冷系统130向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供冷时,停止向制冰间室122供冷;制冷系统130向制冰间室122供冷时,停止向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供冷,以降低制冷系统130的工作负荷。当储物间室和制冰间室122同时需要制冷时,可根据预设的优先级控制制冷系统130先向优先级高的一个供冷。
110.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防凝露步骤。防凝露步骤可包括:获取预设位置的温度,当预设位置的温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时,启动加热器152或维持加热器152的工作,以预防凝露问题的产生。
111.具体地,在储冰模式,在间室供冷步骤运行的同时开始对冷媒进管进行加热,以预防冷媒进管产生凝露,并通过加热对冷媒进管中的冷媒的温度、压力进行控制,提高制冷效率。
112.防凝露步骤还可进一步包括:若预设加热时间后,冷媒出管的温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继续对冷媒进管进行加热,以预防冷媒进管产生凝露;若预设加热时间后,冷媒出管的温度大于等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停止对冷媒进管进行加热,并重新对冷媒出管的温度是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进行判断、控制加热器152的启停,以提高防凝露的稳定性。
113.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在储物间室(冷藏间室111和冷冻间室112中的至少一个)化霜时,关闭压缩机131,以防止冷媒过多的积聚在门体部分。
114.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100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详细流程图(其中,“y”表示“是”;“n”表示“否”)。参见图8,本发明的用于冷藏冷冻装置100的控制方法可包括如下详细步骤:
115.步骤s802:在冷藏冷冻装置100开始接收电能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向储物间室供冷。
116.步骤s804:在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控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储物间室供冷、并按照储冰模式开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执行步骤s806和步骤s816。
117.步骤s806:判断制冰间室122的间室温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终止温度,以判断间室温度是否益于冰块的存储。若是,执行步骤s808;若否,重复步骤s806。
118.步骤s808:控制制冷系统130停止向制冰间室122提供冷量。待满足向制冰间室122供冷的条件时重新按照储冰模式或制冰模式向制冰间室122供冷。
119.步骤s810:判断是否获得用户输入的制冰指令。若是;执行步骤s812;若否,重复步骤s810。
120.步骤s812:控制制冷系统130按照制冰模式开始向制冰间室122供冷。
121.步骤s814:判断步骤s812的运行时间(供冷时间)是否大于等于预设供冷时间,以判断是否完成制冰。若是,返回步骤s806;若否,重复步骤s814。
122.步骤s816:获取冷媒出管位于加热器152下游的预设位置的温度。
123.步骤s818:判断预设位置的温度是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若是,执行步骤s820;若否,执行步骤s822。
124.步骤s820:控制加热器152继续或重新开始工作,以预防冷媒进管产生凝露,以提
高防凝露的稳定性。返回步骤s816。
125.步骤s822:控制加热器152停止工作。返回步骤s816。
126.此外,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同样适用于在箱体110设置单独的制冰间室122的冷藏冷冻装置100。
12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设置有制冰间室和至少一个储物间室,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控制制冷系统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在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控制所述制冷系统停止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并开始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系统以大于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的冷凝风机的占空比,开始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制冰间室的工作模式包括制冰模式和储冰模式;所述制冷系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冷凝风机的占空比在所述制冰模式时小于在所述储冰模式时、和向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供冷时;其中,所述冷凝风机的占空比在所述储冰模式时大于向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供冷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首先按照所述储冰模式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在获得制冰指令时,按照所述制冰模式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的情况下,所述制冷系统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时压缩机按照最低转速运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向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供冷时,停止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和/或所述制冷系统向所述制冰间室供冷时,停止向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至少一个所述储物间室化霜时,关闭所述制冷系统的压缩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冰间室设置于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门体,所述制冷系统的冷媒管包括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内的蒸发部、以及与所述蒸发部连通并部分设置于所述门体的保温层外侧的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所述冷媒进管或所述冷媒出管设置有加热器,其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冷媒出管位于所述加热器下游的预设位置的温度;当所述预设位置的温度小于室内环境的露点温度时,启动所述加热器或维持所述加热器的工作。9.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箱体,限定有至少一个储物间室;至少一个门体,用于开闭所述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且一个所述门体设置有制冰间室;制冷系统,包括用于向所述制冰间室提供冷量的冷媒管;以及控制器,配置为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冷媒管包括:门体部分,设置于所述门体内,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制冰间室内;连接部分,设置为与所述门体部分连通,并延伸至所述门体的保温层外侧,且所述连接
部分具有柔性;和箱体部分,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连接部分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所述门体部分包括:蒸发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制冰间室内,以为所述制冰间室提供冷量;以及传输部,设置于所述门体的保温层内,并连接所述蒸发部和所述连接部分,所述传输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分别包括冷媒进管和冷媒出管;其中所述传输部的冷媒进管作为节流元件对流经其的冷媒进行节流;且所述传输部的冷媒进管的内径为0.5mm~1mm;和/或所述传输部的冷媒进管的长度大于等于2m。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及冷藏冷冻装置。冷藏冷冻装置设置有制冰间室和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控制方法包括:在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控制制冷系统向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在至少一个储物间室满足停止供冷条件时,控制制冷系统停止向至少一个储物间室供冷并开始向制冰间室供冷。本发明在冷藏冷冻装置开始接收电能时,先向储物间室供冷再向制冰间室供冷,不仅可缩短首次向储物间室供冷的总时间,减小压缩机的最大工作负荷,降低压缩机的选型要求,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冷媒管路内向储物间室供冷的剩余能量用于向制冰间室供冷,以低制冷参数实现制冰程序的快速启动和高效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

孙永升 房雯雯 王爱民 陶瑞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9.22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5:24: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91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制冰   冷媒   制冷系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