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



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光伏数据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2.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重要利用方式,近年来光伏发电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普及。光伏发电随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而变化,对天气的依赖非常大。因此,光伏发电必须通过蓄电发电或者其他发电方式进行补充,以保证供电稳定。如何在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伏发电功率显得尤为重要。准确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技术是提高其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3.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可以认为是时空预测问题,时空预测问题是指对未知系统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预测。时空预测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众多应用中,如天气预测、交通流预测、地震预测等等。时空预测的区域不仅限于地理空间,还可以是社会空间和虚拟空间。相比传统的时间序列预测和空间插值,时空预测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时空依赖关系进行建模并开展预测。现有的时空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时空统计、人工智能和物理模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时空预测系统越来越智能化。智能时空预测系统应能够实时自动收集用于模型训练的各种数据集、知识和规则,可以自动从已知数据中学习,具有灵活的模型结构和即时训练能力,能够实时或接近实时地预测。
4.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如下技术问题:由于时空数据具有很强的系统不确定特点,包括偶然不确定性和随机不确定性,并且由于系统高噪声,空间角度上相邻节点数据相似性极高,短时间数据关联不明显的特点,进而导致预测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由于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预测精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6.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包括: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其中a为光伏邻接矩阵中元素, n为光伏邻接矩阵的行数或者列数;根据所述传感器在t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t时刻的传感器属性,并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生成特征张量,其中是序列的长度, 是节点的个数,是节点的特征数;将所述特征张量输入初始卷积预处理层,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分别沿张量的三个维度进行降维,分别得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将所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分别输入相应的交叉注意力模块,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用于捕捉张量的跨纬度信息,并输出与输入的两维度交互的张量相同形状的张量;
将每个交叉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相同形状的张量输入至u卷积层,所述u卷积层用于利用输入数据本身作为监督,利用高维的特征向量建立潜在联系,所述u卷积层输出每个张量对应的映射张量;将所述映射张量输入至交叉注意力时空层,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用于将所有映射张量利用所述u卷积层中的激活函数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结果;将所述融合结果y输入至图卷积模块,所述图卷积模块基于空间域的角度构建,且能够学习来自不同邻域顺序的节点变换的信息,所述图卷积模块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是图的邻接矩阵,是邻接矩阵的参数矩阵,表示输入信号,表示输出,表示模型参数矩阵,表示转移矩阵的幂级数,在无向图的情况下,,k为所述图卷积模块中卷积层的层数;将所述图卷积模块的输出结果输入至全连接层,通过所述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
7.进一步的,所述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包括:将监测点作为节点,基于监测点位置构建集合表示,其中是节点集,是边集;根据所述集合生成光伏邻接矩阵。
8.进一步的,所述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包括:将传感器数据对应嵌入所述光伏邻接矩阵中相应的节点中。
9.进一步的,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包括:第一分支,用于输入沿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时间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第二分支,用于输入沿时间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特征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第三分支,用于输入沿节点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特征维度和时间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其中m为张量的隐藏特征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支采如下方式进行卷积运算:,为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结果,为线性整流单元,为沿特征维度一维卷积操作单元,为输入张量;所述第二分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卷积运算:,为特征维度t进行卷积操作结果;所述第三分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卷积运算:,为特征s进行卷积操作结果。
10.进一步的,所述u卷积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其中是高维隐变量,、是参数权重矩阵,和为偏置参数。
11.进一步的,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包括:第一分支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第二分支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第三分支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实现:;表示学习的时空注意力权重,是权重矩阵,是线性整流单元,是全局平均池化函数公式如下,,表示全局最大池化函数,有如下表述,。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分支处理单元,在层在全局平均池化,全局最大池化,全局最小池化三种池化方式中,两两组合,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是进行池化操作的隐藏维度。
1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表示激活函数,,和分别表示每个分支中综合参数,和是控制三个分支间的权重参数。
14.更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实际采集到的数据和对应的预测结果采用如下方式计算损失函数:,其中,是模型从时间步到时间步的预测值,是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损失函数的计算结果调整所述各个分支中综合参数。
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通过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根据所述传感器在t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t时刻的传感器属性,并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生成特征张量, 将所述特征张量输入初始卷积预处理层,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分别沿张量的三个维度进行降维,分别得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将所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分别输入相应的交叉注意力模块,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用于捕捉张量的跨纬度信息,并输出与
输入的两维度交互的张量相同形状的张量;将每个交叉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相同形状的张量输入至u卷积层,所述u卷积用于利用输入数据本身作为监督,利用高维的特征向量建立潜在联系,所述u卷积层输出每个张量对应的映射张量;将所述映射张量输入至交叉注意力时空层,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用于将所有映射张量利用所述u卷积层中的激活函数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结果;将所述融合结果y输入至图卷积模块,所述图卷积模块基于空间域的角度构建,且能够学习来自不同邻域顺序的节点变换的信息, 将所述图卷积模块的输出结果输入至全连接层,通过所述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对于输入张量,三分支注意力通过卷积操作和残差变换来构建维度间的依赖关系,三个分支分别捕捉时空数据中的时间依赖,空间依赖和外部依赖信息,并以极低的计算开销对通道间和空间信息进行编码。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时空数据信息去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时空数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光伏数据预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1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发电数据进行精准预测的情况,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0、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
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汇流系统、市政路灯供配电系统、交通信号灯供配电系统等市政设施的供配电、发电系统。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可以根据传感器历史数据学习到数据特征,模型通过预测出当前时间到未来一段时间的发电功率等信息,与实时传感器采集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两者差异过大,则认为当前发电状态产生异常,光伏板可能有异常状况发生。将光伏电网视作一个图,将单个光伏板或光伏板阵列或者电流交汇处视作节点,这样监测点位置就可以用g = (v,e) 表示,其中 v 是节点集,e 是边集。由光伏板位置形成的数据可以用一个邻接矩阵表示a∈r^(n
×
n)。如果且,则为 1。
20.步骤120、根据所述传感器在t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t时刻的传感器属性,并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生成特征张量。
21.假设有s个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可以采集电流,电压,发电功率等数据,以及外部数据,例如该时刻的温度,天气状况等信息,这些数据作为节点的属性,假设该节点有c个属性,每t时刻采集一次数据,总共采集t次数据,那么可以得到一个(t
×s×
c)的张量。
22.假设每个节点有个属性,对于一个节点可以得到,其中,则对应个节点的传感器网络可以得到张量:。
23.步骤130、将所述特征张量输入初始卷积预处理层,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分别沿张量的三个维度进行降维,分别得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
2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给定输入张量,利用注意力机制来捕获维度间的依赖关系。给定一个序列及其历史步信息,模型即为学习一个函数,它能够预测其下一个 步信息。 映射关系表示为:。同时利用三分支交叉注意力,每个分支负责捕获输入的空间维度和通道维度之间的交叉维度。例如:给定形状为的输入张量,每个分支负责聚合空间维度或与通道维度之间的跨维交互特征。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包括:第一分支,用于输入沿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时间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第二分支,用于输入沿时间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特征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第三分支,用于输入沿节点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特征维度和时间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
26.给定一个输入张量首先将它分别传递给所提出的预处理卷积层中的三个分支,分别沿张量的三个维度进行降维,经由卷积的作用,在第一个分支中,在时间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因此,输入沿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即:,为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结果,得到的张量。同理可得,在第二个分支中,在特征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通过卷积操作,得到的张量。
27.第三个分支中,通过在特征维度和时间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可以得到的张量。
28.步骤140、将所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分别输入相应的交叉注意力模块,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用于捕捉张量的跨纬度信息,并输出与输入的两维度交互的张量相同形状的张量。
29.交叉注意力模块由三个并行分支组成,它接收一个输入张量并输出一个相同形状的张量。其中每个分支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特征维度三个维度之间两两建立交互,用于捕捉张量的跨纬度信息,设是预处理层的第一个分支的输出和后续交叉注意力模块的输入,其中t表示张量的时间长度,表示张量的节点数,表示张量的隐藏特征数或者空间特征图,那么对于第一个交叉注意力分支,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对于第二个交叉注意力分支,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对于第三个分支,可以表示为。
30.其中,表示学习的时空注意力权重,是权重矩阵,是线性整流单元,是全局平均池化函数公式如下,,表示全局最大池化函数,有如下表述,。
31.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池化函数实现交叉注意力机制中的时间空间特征聚合。
32.所述第三分支处理单元,在层在全局平均池化,全局最大池化,全局最小池化三种池化方式中,两两组合,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是进行池化操作的隐藏维度。
33.池化方法通过层,层,层进行池化操作,其中层和层通过连接该隐藏特征维度上的平均池化和最大池化特征,将张量的隐藏特征减少到两个维度。而层在全局平均池化,全局最大池化,全局最小池化三种池化方式中,两两组合,这样做可以在扩大感受野的同时,对特征进行压缩,减少计算量,对于层,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达为:,,,,其中是进行池化操作的隐藏维度,例如,形状为的张量经过池化后会产生形状为的张量。结合最小池化和最大池化,减少张量维度的同时,并且使得该池化层能保留张量丰富的信息,同时缩小张量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计算的开支。
34.步骤150、将每个交叉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相同形状的张量输入至u卷积层,所述u卷积用于利用输入数据本身作为监督,利用高维的特征向量建立潜在联系,所述u卷积层输出每个张量对应的映射张量。
35.假设是分支一中交叉注意力模块的输出与u卷积模块的输入,u卷积模块利用输入数据本身作为监督,通过卷积运算方式先将映射为一个高维隐变量h,然后可以利用高维的特征向量建立潜在联系,最后再将高维隐变量h还原到初始维度,得到。这样通过非线性升维再降维的方式可以使得神经网络学习到隐藏的信息,相当于输入数据被投影到一个高维空间,然后再将它们映射回来,因此u卷积模块可以表述为,
,;其中是高维隐变量,是参数权重矩阵。
36.步骤160、将所述映射张量输入至交叉注意力时空层,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用于将所有映射张量利用所述u卷积层中的激活函数进行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结果。
37.鉴于以上各个模块的定义,可以将交叉注意力时空层定义为一个三分支的融合模块,给定一个输入张量,在第一个分支的预处理中,得到,然后通过交叉注意力模块池化,得到,其形状为,然后通过u卷积层激活函数生成注意力权重,并将权重融合到,融合方式为哈达玛积。
38.同样的,在第二个分支中,经过预处理层,得到,然后通过交叉注意力模块,最大池化,最小池化,平均池化融合层,得到,其形状为,同第一个分支一样,通过u卷积层和激活函数,生成注意力权重,并融合到经过tanh激活的。
39.对于最后一个分支,数据经过预处理层的处理,得到,首先通过图卷积层,提取空间信息,再而经过池化操作得到,其形状为,同前两个分支一样,通过u卷积层和激活函数,生成注意力权重,并融合到经过tanh激活的。最后,融合三个分支的输出结果,加入两个超参数来调整每个分支的权重。总的来说,输入张量经过交叉注意力时空层的过程,可以用以下数学公式表达,,其中,表示激活函数,,和分别表示每个分支中的综合参数,和是控制三个分支间的权重参数。
40.步骤170、将所述融合结果y输入至图卷积模块,所述图卷积模块基于空间域的角度构建,且能够学习来自不同邻域顺序的节点变换的信息。
41.图卷积层的输入
ꢀꢀ
是大小为的三维张量,其中是节点数,是隐藏维度,是序列长度。 沿时间轴方向进行切片并在图卷积层中完成计算,即。
42.图卷积是根据节点的结构信息提取节点特征的基本操作。设表示具有自环的归一化邻接矩阵,表示输入信号,表示输出,表示模型参数矩阵,则图卷积层定义为:。本发明使用扩散图卷积对图信号的扩散过程进行建模,即,其中表示转移矩阵的幂级数,在无向图的情况下,。
43.在图卷积层,通过预先知道的空间先验知识,使得模型可以自己学习到预定义的空间依赖,因此需要考虑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的空间依赖权重,使用relu激活函数和softmax函数对图的邻接矩阵信息进行归一化并且融入图卷积模块中,因此以上公式将写为,其中是图的邻接矩阵,是邻接矩阵的参数矩阵。这样图卷积的模块的构建是基于空间域的角度构建,图卷积模块可以学习来自不同邻域顺序的节点变换的信
息。
44.步骤180、将所述图卷积模块的输出结果输入至全连接层,通过所述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
45.全连接层可以包括:线性变换层和激活函数层,可以将前述提取到的特征综合起来,充分体现时间依赖,空间依赖和外部依赖。并通过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
46.本实施例通过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根据所述传感器在t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t时刻的传感器属性,并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生成特征张量, 将所述特征张量输入初始卷积预处理层,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分别沿张量的三个维度进行降维,分别得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将所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分别输入相应的交叉注意力模块,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用于捕捉张量的跨纬度信息,并输出与输入的两维度交互的张量相同形状的张量;将每个交叉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相同形状的张量输入至u卷积层,所述u卷积用于利用输入数据本身作为监督,利用高维的特征向量建立潜在联系,所述u卷积层输出每个张量对应的映射张量;将所述映射张量输入至交叉注意力时空层,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用于将所有映射张量利用所述u卷积层中的激活函数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结果;将所述融合结果y输入至图卷积模块,所述图卷积模块基于空间域的角度构建,且能够学习来自不同邻域顺序的节点变换的信息, 将所述图卷积模块的输出结果输入至全连接层,通过所述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对于输入张量,三分支注意力通过卷积操作和残差变换来构建维度间的依赖关系,三个分支分别捕捉时空数据中的时间依赖,空间依赖和外部依赖信息,并以极低的计算开销对通道间和空间信息进行编码。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时空数据信息去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时空数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光伏数据预测的准确性。
47.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增加如下步骤:根据实际采集到的数据和对应的预测结果采用如下方式计算损失函数:,其中,是模型从时间步到时间步的预测值,是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损失函数的计算结果调整所述个分支中综合参数。由于交叉注意力时空层中每个分支中对应的综合参数是多种需要训练的参数的集合,为提高预测的精度,因此,需要利用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对上述各种参数进行调整优化。示例性的,可设定相应的损失函数,并利用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48.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49.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
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其中a为光伏邻接矩阵中元素, n为光伏邻接矩阵的行数或者列数;根据传感器在t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t时刻的传感器属性,并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生成特征张量,其中是序列的长度, 是节点的个数,是节点的特征数;将所述特征张量输入初始卷积预处理层,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分别沿张量的三个维度进行降维,分别得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将所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分别输入相应的交叉注意力模块,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用于捕捉张量的跨纬度信息,并输出与输入的两维度交互的张量相同形状的张量;将每个交叉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相同形状的张量输入至u卷积层,所述u卷积层用于利用输入数据本身作为监督,利用高维的特征向量建立潜在联系,所述u卷积层输出每个张量对应的映射张量;将所述映射张量输入至交叉注意力时空层,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用于将所有映射张量利用所述u卷积层中的激活函数进行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结果;将所述融合结果y输入至图卷积模块,所述图卷积模块基于空间域的角度构建,且能够学习来自不同邻域顺序的节点变换的信息,所述图卷积模块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是图的邻接矩阵,是邻接矩阵的参数矩阵,表示输入信号,表示输出,表示模型参数矩阵,表示转移矩阵的幂级数,在无向图的情况下,,k为所述图卷积模块中卷积层的层数;将所述图卷积模块的输出结果输入至全连接层,通过所述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阵包括:将监测点作为节点,基于监测点位置构建集合表示,其中是节点集,是边集;根据所述集合生成光伏邻接矩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包括:将传感器数据对应嵌入所述光伏邻接矩阵中相应的节点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包括:第一分支,用于输入沿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时间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第二分支,用于输入沿时间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特征维度和节点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第三分支,用于输入沿节点维度进行卷积操作,在特征维度和时间维度之间建立交互,得到的张量;
其中m为张量的隐藏特征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卷积运算:,为特征维度进行卷积操作结果,为线性整流单元,为沿特征维度一维卷积操作单元,为输入张量;所述第二分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卷积运算:,为特征维度t进行卷积操作结果;所述第三分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卷积运算:,为特征s进行卷积操作结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卷积层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其中是高维隐变量,、是参数权重矩阵,和为偏置参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注意力模块,包括:第一分支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第二分支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实现:;第三分支处理单元,采用如下方式实现:;表示学习的时空注意力权重,是权重矩阵,是线性整流单元,是全局平均池化函数公式如下,,表示全局最大池化函数,有如下表述,。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分支处理单元, 层在全局平均池化,全局最大池化,全局最小池化三种池化方式中,两两组合,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是进行池化操作的隐藏维度。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注意力时空层,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其中,表示激活函数,,和分别表示每个分支中综合参数,和是控制三个分支
间的权重参数。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实际采集到的数据和对应的预测结果采用如下方式计算损失函数:,其中,是模型从时间步到时间步的预测值,是模型的参数;根据所述损失函数的计算结果调整各个分支中综合参数。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度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数据预测方法,包括:基于光伏电网的分布情况构建光伏邻接矩;根据传感器在t时刻采集的数据生成t时刻的传感器属性,并将传感器属性嵌入光伏邻接矩阵,生成特征张量,将所述特征张量输入初始卷积预处理层;将所述两两维度交互的三个张量分别输入相应的交叉注意力模块,将每个交叉注意力模块输出的相同形状的张量输入至U卷积层,输出每个张量对应的映射张量;将所述映射张量输入至交叉注意力时空层,得到融合结果;将融合结果y输入至图卷积模块,将所述图卷积模块的输出结果输入至全连接层,通过所述全连接层输出光伏数据预测结果,提高了光伏数据预测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

王磊 郭得科 张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津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3:2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7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张量   卷积   所述   维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