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一种能够对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的设备,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处理空气,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指定的要求,已广泛用于各种生活、工作场景中以提高环境舒适度。随着家电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与舒适性、美观性相关的产品细节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3.现有室内机通常在面板上设置转轴、框体设有适配于转轴的连接孔,通过二者配合以实现面板的转动装配。但由于框体会干涉到面板上边缘的转动角度,导致面板的翻转角度有限,不便于检修操作;若通过在面板上设置一体的转动件,会导致面板和框体之间出现较大间隙,影响空调的美观度。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空调的面板与框体之间存在较大间隙且翻转角度较小。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侧端盖,所述面板、侧端盖之间设置转动件,所述侧端盖与所述转动件相对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容腔结构,所述容腔结构靠近所述侧端盖的边沿设置,所述转动件限位装配至所述容腔结构内并与所述面板转动连接。该设置在确保面板与侧端盖之间的间隙小的情况下实现面板的大角度翻转;面板与侧端盖通过活动设置的转动件装配,外形美观且便于拆装、维修。
7.优选的,所述容腔结构的一端设置通孔,所述侧端盖设置抵接件,所述抵接件位于所述容腔结构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所述转动件的端部设置与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能够与所述通孔的边沿卡接,所述转动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抵接件进行限位固定。该设置能够对转动件与侧端盖进行限位固定;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8.所述转动件在靠近所述侧端板的一侧设置加强肋,所述容腔结构上与所述加强肋的相对应位置设置限位槽,所述加强肋能够限位装配至所述限位槽内。该设置能够增加转动件的机械强度,同时进一步对侧端盖、转动件之间进行限位,确保二者之间装配紧固、可靠。
9.优选的,所述侧端盖设置斜孔,所述斜孔位于所述通孔远离所述抵接件的一侧且向所述通孔一侧倾斜,用于拆卸所述转动件。该设置使转动件与侧端盖装配位置处于隐藏状态,通过斜孔施力能够快速拆卸转动件,结构简单、外型美观。
10.优选的,所述通孔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至少部分的与所述第二卡扣的侧壁相贴合。该设置可防止第二卡扣的一侧受力变形从通孔内脱出;拆卸时只能通过通孔的前侧也就是通过斜孔施力才能使第二卡扣脱出以完成拆卸,确保装配稳定、可靠。
11.优选的,所述抵接件包括沿所述侧端盖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筋,所述转动件上与所述第一筋相对位置向下凹陷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筋进行抵接限位。该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12.优选的,所述抵接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筋平行设置的第二筋,所述第一筋、第二筋的高度为h1、h2,且h1>h2设置,所述第二筋与所述转动件的外壁面抵接。该设置能够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对转动件的进行限位,防止转动件从侧端盖上脱出。
13.优选的,所述面板设置转动部,所述限位部、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转动件的两侧,所述转动件在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置支撑板,用于对所述转动部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板位于所示限位部、连接孔之间且所述支撑板与连接孔之间存在间隙。该设置能够对所述转轴形成支撑,同时降低转动部与转动件的拆装难度。
14.优选的,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倾斜设置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远离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容腔结构内且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装配。装配时,所述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与所述转动件的侧壁紧密贴合,占空空间小。
15.优选的,所述转动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在所述第一支座的至少一侧;所述转动件在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扣,所述第一限位块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扣进行卡接配合。该设置可增加所述转动部的机械强度,同时在面板闭合后对所述转动件进行卡接限位,避免面板相对于中框来回晃动。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在确保面板与侧端盖之间的间隙小的情况下实现面板的大角度翻转;2)所述转动件与面板、侧端盖之间可拆卸连接,生产成本低且便于装配;3)所述转动件与侧端盖的装配位处于隐藏状态,通过斜孔实现拆卸,装配稳定、可靠;通过容腔结构能够对所述转动件、面板之间的装配进行限位。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器具有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室内机的整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室内机处于打开状态的整体示意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侧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容纳结构的另一视角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转动件的另一视角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面板;11-凹槽;12-第二进风口;13-凸筋;14-加强筋;15-转动部;151-第一支座;152-转轴;153-第一限位块;154-第二限位块;155-第二支座;2-侧端盖;21-容腔结构;211-限位槽;212-通孔;213-限位板;214-加强板;22-抵接件;221-第一筋;222-第二筋;
223-第三筋;23-斜孔;3-转动件;31-第一板体;311-第一卡扣;312-第二卡扣;313-加强肋;32-第二板体;321-连接孔;322-限位部;33-第三板体;34-支撑板;35-支板;4-第一进风口;5-导风板;6-换热器;7-中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3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日益重视居住、办公的环境舒适度,空调作为调温设备已被广泛使用。现有室内机的面板1通常通过转动轴、装配孔配合以转动的设在所述框体上;若设置转动件3则会增加面板1与框体之间的间隙;若将转动件3嵌入框体内,虽然能够有效控制面板1与框体的间隙,但注塑以及装配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为此,申请人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32.如图1-3所示,一种室内机,包括面板1、侧端盖2、中框7,所述侧端盖2设在所述中框7的至少一侧,所述面板1与侧端盖2之间设置转动件3,所述转动件3与所述面板1转动装配,所述转动件3与所述侧端盖2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动装配。
33.所述中框7的上侧设置第一进风口4,所述中框7的下侧设置可转动的导风板5,所述导风板5用于打开或闭合出风口(图中未示出),所述中框7内设置换热器6,所述换热器6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4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进风口4和所述换热器6之间设置滤网(图中未示出),用于对经过换热器6的气流进行过滤。所述中框7、导风板5、换热器6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
34.如图4-5所示,所述面板1的外壁面设置凹槽11,所述凹槽11沿所述面板1的长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凹槽11的下侧壁设置第二进风口12。该设置使第二进风口12在空调安装后处于视觉盲区,外型美观、结构简单。优选的,所述前面板1呈平板状设置,所述凹槽11的纵向截面呈长方形;该设置使空调外观上棱角分明,颜值高且便于生产加工。
35.优选的,所述面板1的宽度为l2,所述凹槽11沿所述面板1的长轴线对称的设置且宽度为l1,其中l1=(0.2-0.4)*l2。该设置可使第二进风口12的气流方向与换热器6内气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一致,进风阻力和风燥均较小。
36.所述面板1在远离所述凹槽11的一侧设置凸筋13,所述凸筋13沿所述面板1的长轴线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槽11相对设置。该设置能够加强面板1的机械强度,同时使第二进风口12的宽度尺寸有更多选择,进风更顺畅。优选的,所述凸筋13的宽度大于凹槽11的宽度设置。
37.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设置多个加强筋14,所述加强筋14沿所述面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凸筋13相交设置。该设置可进一步增加面板1的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优选的,所述加强筋14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称的设在所述凹槽11的上下两侧。该设置能够对第二进风口12形成支撑,同时提高空调器的整体美观度。
38.所述面板1与所述转动件3相对应位置设置转动部15,用于与所述转动件3转动装配。优选的,所述转动部15包括第一支座151,所述第一支座151上倾斜设置第二支座155,所述第二支座155远离所述第一支座151的一端设置转轴152,所述转轴152位于所述第二支座155的一侧。装配时,所述第一支座151、第二支座155与所述转动件3贴合,占空空间小。
3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座155在纵向截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支座151在纵向截面的投影之间形成夹角α1,其中α1取值为120-150
°
;所述第二支座155所在平面与所述面板1之间形成夹角α2,其中α2取值为30-60
°

40.优选的,所述转动部15还包括第一限位块153,所述第一限位块153设在所述第一支座151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限位块153部分的与所述第二支座155相连设置。该设置可增加所述转动部15的机械强度,同时在面板1闭合后对所述转动件3进行卡接限位,避免面板1相对于中框7来回晃动。所述转动部15还包括第二限位块154,所述第二限位块154设在所述第一支座151远离所述面板1的一侧,用于对转动件3进行支撑,装配精度高。
41.如图6-7所示,所述侧端盖2部分向下凹陷形成容腔结构21,所述容腔结构21的端部设置抵接件22,所述抵接件22与所述容腔结构21相互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转动件3的限位装配。该设置能够使转动件3嵌入侧端盖2使面板1与侧端盖2之间的间隙小同时能够实现面板1的大角度翻转,外形美观且便于拆装、维修。
42.所述容腔结构21与所述抵接件22贴合设置,所述容腔结构21在远离所述抵接件22的一侧部分向下凹陷形成限位槽211,所述转动件3的相应位置设置加强肋313,所述加强肋313能够限位装配至所述限位槽211内。
43.所述限位槽211在远离所述抵接件22的一侧设置通孔212,所述转动件3的端部设置第二卡扣312,所述第二卡扣312与所述通孔212的边沿卡接装配。该设置能够实现对转动件3的一端与侧端盖2进行限位固定,同时方便转动件3的拆装。
44.优选的,所述通孔212的至少一侧设置加强板214,所述加强板214沿所述限位槽211的长轴方向延伸,用于提高所述容腔结构21的机械强度,确保转动件3与侧端盖2的连接紧固性、可靠性。优选的,所述通孔212的一侧设置限位板213,所述限位板213位于所述第二卡扣312的至少一侧。该设置可防止第二卡扣312的一侧受力变形从通孔212内脱出;而是通孔212的前侧也就是通过斜孔23施力才能使第二卡扣312脱出以完成拆卸,确保装配稳定、可靠。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抵接件22设在所述侧端盖2的侧壁上且沿所述侧端盖2的高度方向延伸。该设置可增加与转动件3的接触面积,防止转动件3松动脱出,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抵接件22与所述容腔结构2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抵接件22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筋221、第二筋222,所述第一筋221、第二筋222的高度为h1、h2,且h1>h2设置,所述转动件3上与所述第一筋221相对位置向下凹陷形成限位部322,所述限位部322与所述第一筋221相抵接,所述第二筋222与所述转动件3的外壁面抵接。该设置能够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对转动件3的另一端进行限位,防止转动件3从侧端盖2上脱出。优选的,所述抵接件22还包括第三筋223,所述第三筋223位于所述第二筋222远离所述第一筋221的一侧,用于与所述第二板体32抵接。该设置可进一步增加与第二板体32的接触面积,确保装配稳定、可靠。
47.优选的,所述侧端盖2设置斜孔23,所述斜孔23位于所述通孔212远离所述抵接件22的一侧,所述斜孔23向所述通孔212一侧倾斜。该设置使转动件3的与侧端盖2装配的卡接结构处于隐藏状态,通过斜孔23施力能够快速拆卸转动件3,结构简单、外型美观。
48.如图8-9所示,一种转动件3,包括相连设置的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第三板体33,所述第一板体31、第三板体33之间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板体31的端部设置第二卡扣312,所述第三板体33与所述抵接件22抵接限位,所述第二板体32设置连接孔321,用于与所述转轴152转动连接。通过将转动件3限位装配至所述容腔结构21内,能够使面板1与侧端盖2之间贴合紧密且面板1的转动角度大。
49.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31设置第一卡扣311,所述第一卡扣311向所述连接孔321一侧延伸,所述转动部15的一侧设置第一限位块153,所述第一卡扣311能够与所述第一限位块153卡接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311有两个,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31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卡扣311与第一限位块153卡接,可确保面板1与侧端盖2之间贴合紧密,装配精度高,用户体验佳;结构简单,外形美观。
50.优选的,所述第一板体31在远离所述第一卡扣311的一侧设置加强肋313,所述侧端盖2的相应位置设置限位槽211,所述加强肋313能够限位装配至所述限位槽211内。该设置能够增加转动件3的机械强度,同时进一步对侧端盖2、转动件3之间进行限位,确保二者之间装配紧固、可靠。优选的,所述加强肋313向所述第二板体32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板体32部分的连接。该设置可提高第一板体31、第二板体32之间的连接强度,装配可靠性好、稳定性强。
51.所述第二板体32设置支撑板34,所述支撑板34位于所述连接孔321、限位部322之间,所述支撑板34与所述连接孔321之间存在间隙。该设置能够用于对所述转轴152形成支撑,同时降低转动部15与转动件3的拆装难度。优选的,所述转动件3还包括支板35,所述支板3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31连接,所述支板35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321连接。该设置能够对连接孔321形成有利支撑,进一步提高转动件3的机械强度。
52.装配时,首先将面板1的转轴152插入转动件3的连接孔321内,此时转动件3与面板1转动连接;再将转动件3置入侧端盖2的容腔结构21内,转动件3的加强肋313限位装配至限位槽211内,确保第一筋221与限位部322抵接,第二筋222、第三筋223与第三板体33的外壁面抵接,之后对所述转动件3向下施力,第二卡扣312受力变形后与通孔212的外边沿卡接,所述限位板213从所述第二卡扣312的两侧进行限位以确保装配紧固、可靠,从而完成转动件3与侧端盖2的限位固定;在面板1闭合后,转动件3的第一卡扣311与面板1上的第一限位块153卡接配合以提高二者之间的装配紧固性;拆卸时打开空调面板1,通过斜孔23向第二卡扣312施力,使转动件3从侧端盖2上脱出,再将转动件3从面板1的转动部15卸下以完成拆卸。
5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的具体结构以及与空调室内机的连接关系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空调器可以是壁挂式、柜式、吸顶式等。优选的,所述空调器为壁挂式空调器。
54.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侧端盖(2),所述面板(1)、侧端盖(2)之间设置转动件(3),所述侧端盖(2)与所述转动件(3)相对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容腔结构(21),所述容腔结构(21)靠近所述侧端盖(2)的边沿设置,所述转动件(3)限位装配至所述容腔结构(21)内并与所述面板(1)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结构(21)的一端设置通孔(212),所述侧端盖(2)设置抵接件(22),所述抵接件(22)位于所述容腔结构(21)远离所述通孔(212)的一端,所述转动件(3)的端部设置第二卡扣(312),所述第二卡扣(312)能够与所述通孔(212)的边沿卡接,所述转动件(3)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抵接件(22)进行限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在靠近所述侧端盖(2)的一侧设置加强肋(313),所述容腔结构(21)上与所述加强肋(313)的相对应位置设置限位槽(211),所述加强肋(313)能够限位装配至所述限位槽(2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盖(2)设置斜孔(23),所述斜孔(23)位于所述通孔(212)远离所述抵接件(22)的一侧且向所述通孔(212)一侧倾斜,用于拆卸所述转动件(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12)的两侧分别设置限位板(213),所述限位板(213)至少部分的与所述第二卡扣(312)的侧壁相贴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件(22)包括沿所述侧端盖(2)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筋(221),所述转动件(3)上与所述第一筋(221)相对位置向下凹陷形成限位部(322),所述限位部(322)能够与所述第一筋(221)进行抵接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设置转动部(15),所述限位部(322)、连接孔(321)分别位于所述转动件(3)的左右两侧,所述转动件(3)在靠近所述面板(1)的一侧设置支撑板(34),用于对所述转动部(15)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板(34)位于所述限位部(322)、连接孔(321)之间且所述支撑板(34)与连接孔(321)之间存在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5)包括第一支座(151),所述第一支座(151)上倾斜设置第二支座(155),所述第二支座(155)远离所述第一支座(151)的一端设置转轴(152),所述转轴(152)位于所述容腔结构(21)内并与所述转动件(3)转动装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15)还包括第一限位块(153),所述第一限位块(153)设在所述第一支座(151)的至少一侧;所述转动件(3)在靠近所述面板(1)的一侧设置第一卡扣(311),所述第一限位块(153)能够与所述第一卡扣(311)进行卡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侧端盖,所述面板、侧端盖之间设置转动件,所述侧端盖与所述转动件相对位置向下凹陷形成容腔结构,所述容腔结构靠近所述侧端盖的边沿设置,所述转动件限位装配至所述容腔结构内并与所述面板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室内机能够在确保面板与侧端盖之间的间隙小的情况下实现面板的大角度翻转;面板与侧端盖通过活动设置的转动件装配,外形美观且便于拆装、维修。维修。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

梁濮 姜丽蓉 寇晖 吕森 谭志凯 王妍 徐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9

技术公布日:

2023/3/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3:2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7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面板   支座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