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spHZ3及用其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方法


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及用其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及用其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纳米结构铜硒化物,具有非常强的导电性,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广泛应用在太阳能电池,气体传感器,电池和热电转换器等领域。同时,硒化铜在近红外区表现出很强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性,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在近红外区表现出良好的光热转换效率,从而在光热(ptt)和光动力学(pdt)等微创肿瘤技术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3.常规纳米硒化铜合成方法包括模板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热注法、超声合成法和微波合成法等。这些方法要么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制备过程繁琐,且耗能高,要么涉及有毒化学还原剂、稳定剂及分散剂的添加,在水中的分散性较差,难以修饰,限制了纳米硒化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传统方法制备的纳米硒化铜在粒径较小或浓度很高时,很容易发生“团聚”,影响其理化性能,更限制了其后续开发利用。因此,开发研究硒化铜高效的制备方法并拓宽硒化铜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4.生物法合成纳米材料,不仅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而且合成的纳米材料比常规方法合成的纳米材料稳定性更强,生物活性更高,因此成为目前纳米材料合成的研究热点。其中,细菌因其繁殖迅速,便于通过遗传工程操作改造,在合成制备纳米材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5.然而目前细菌还原制备纳米硒化铜的研究非常少,目前只在奥奈达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等少数菌种中有报道。同时,关于硒化铜的生物合成特性和最佳培养条件等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因此,寻能在生长过程中持续合成纳米硒化铜的细菌菌株,研究其最优合成条件并应用于纳米硒化铜连续生产,对于提高纳米硒化铜产量,降低纳米硒化铜生产成本,拓宽硒化铜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6.公布号为cn104911214a的中国专利,一种利用亚硒酸盐还原菌(pantoea agglomerans)制备硒化铜纳米材料的方法,并通过调节溶液中化学还原剂nabh4的量制备了三种不同化学计量比的硒化铜纳米材料。当在工作培养基溶液中n(edta-cu):n(nabh4)≤4-8:1时,产物为cu2se纳米球,属于四方晶系,一次沉积粒径为20nm,二次沉积粒径为50-100nm;当溶液中n(edta-cu):n(nabh4)>4-8:1时,产物为cuse纳米球,属于六方晶系,粒径在100-200nm;当溶液中不含nabh4时,产物为cu
2-xse纳米球,属于立方晶系,粒径均匀约为80nm。该专利解决了现有硒化铜材料制备方法存在的成本高、能耗大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该专利制备硒化铜纳米材料过程中,用到了nabh4。而nabh4已经被国家列入《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并按照《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管控,因此该方法存在原材料来源受限、容易引发安全和环境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纳米硒化铜制备过程繁琐,耗能高,效率低、环境友好性差等问题。
8.菌株说明:该细菌为发明人选育的可以在生长过程中持续合成硒化铜的细菌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1472,保藏日期:2022年9月21日,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珞珈山。利用该菌株,用包含诱导剂的液体培养基为发酵培养基,可将2.5mm的亚硒酸钠和2.5mm的氯化亚铜全部转化生成纳米硒化铜cuse。
9.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10.本发明第一方面提出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1472,保藏日期:2022年9月21日。
1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采用上述菌株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1)制备菌种培养液:挑取bacillus.sp hz3单菌落,加入至ymp培养基中培养,获得菌种培养液;
13.(2)发酵培养:将步骤(1)获得的菌种培养液加入到ynp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7cfu/ml;
14.(3)添加诱导剂:向步骤(2)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剂,继续培养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8cfu/ml;
15.(4)添加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向步骤(3)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氯化亚铜溶液,继续培养2-8h后,再加入亚硒酸钠溶液;
16.(5)诱导合成生物纳米硒化铜: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全部添加完成后,先采用常温培养,再转入低温培养,随后再次转入常温培养,培养至培养液颜由浅黄变为深褐,且颜不再继续变化时,纳米硒化铜完全生成;
17.(6)分离提取硒化铜纳米颗粒:将步骤(5)获得的培养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初步离心操作,弃去菌体沉淀,收集上清液;再将上清液置于干净的离心管中,进行二次离心操作,获得的沉淀重悬于双蒸水中,采用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即为制得的纳米硒化铜。
18.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的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生物法合成纳米材料,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提高了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效率。
19.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ymp液体培养基由蛋白胨5-10g,牛肉粉3-5g,酵母粉5-10g,d-甘露醇5-10g,纯水1000ml制成。
20.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将步骤(1)获得的菌种培养液按照1-3%(v/v)加入到ynp发酵培养基中。
21.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ynp发酵培养基由蛋白胨5-10g,牛肉粉3-5g,酵母粉5-10g,氯化钠1-3g,维生素b
2 1-3mg,d-甘露醇5-10g,纯水1000ml制成。
22.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诱导剂为苯丙氨酸、谷胱甘肽(gsh)、硝酸钠、磷脂化合物中一种或多种。
23.优选的,所述磷脂化合物为磷脂酰乙醇胺或心磷脂。
24.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诱导剂的浓度为1-15mg/l。
25.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氯化亚铜溶液的浓度为150-250mm,亚硒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5-1.5mol/l,所述氯化亚铜溶液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5):100;所述亚硒酸钠溶液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0.2-1):100。
26.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常温均指30-37℃,低温是指15-20℃。
27.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先采用30-37℃、150-200rpm振荡培养8-14h,随后转入低温培养,15-20℃、150-200rpm继续振荡培养8-14h,随后再次转入30-37℃、150-200rpm振荡培养。
28.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初步离心的转速为6000-10000r/min,时间3-8min。
29.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二次离心的转速为20000-30000r/min,时间10-20min。
30.优选的,所述步骤(6)中滤膜为0.22μm的微孔滤膜。
31.优选的,所述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中培养的条件均为30-37℃、150-200rpm振荡培养。
32.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培养的时间为12-14h;步骤(2)中培养的时间为6-8h;步骤(3)中培养的时间为4-6h。
33.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34.(1)本发明通过采用特殊的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生物法合成纳米材料,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操作简便,提高了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效率。
35.(2)本发明选育的纳米硒化铜合成菌株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对铜(cu)和硒(se)具有非常强的耐受性和还原能力,可以耐受10mm的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且可以在生长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合成纳米硒化铜,从而大大降低纳米硒化铜的生产成本。
36.(3)本发明针对bacillus.sp hz3合成纳米硒化铜的特点,在合成过程中添加了专用诱导剂,并采用常温培养-低温诱导-常温培养三种培养方式顺次培养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最佳培养条件下,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可将cucl和na2seo3全部转化为纳米硒化铜,大大提高了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纳米硒化铜扫描电镜图;
3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的纳米硒化铜颗粒元素组成的eds能谱分析图;
3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的纳米硒化铜原位显微拉曼光谱结果图;
4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的纳米硒化铜颗粒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图;
41.图5为添加不同诱导剂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纳米硒化铜的影响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
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3.实施例1:
44.生物纳米硒化铜合成菌株的分离纯化,包括以下步骤:
45.a.土壤采集及土壤悬液制作:从安徽淮南市西部,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附近区域采集表层(1-20cm)土壤,带回实验室后,过200目筛,取0.2g土壤,放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三角瓶(底部盛有灭菌玻璃珠),180rpm震荡1h,制成土壤悬液;
46.b.制备含氯化亚铜cucl的ysp筛选培养基:ysp筛选培养基由蛋白胨10g,牛肉粉5g,酵母粉5g,维生素b2 2mg,琼脂粉12g,纯水1000ml制成,121℃灭菌20min,随后每升筛选培养基中加入5ml摩尔浓度为200mm的氯化亚铜cucl溶液,至氯化亚铜cucl终浓度为10mm,倒平板,锡箔纸包裹遮光放置,冷却;
47.c.涂布:吸取1ml土壤悬液,采用灭菌水梯度稀释101-109倍,分别吸取各稀释度土悬液0.1ml,均匀涂布于氯化亚铜cucl终浓度为10mm的ysp培养基固体平板,锡箔纸包裹,28℃恒温培养3d,至长出肉眼可见菌落;
48.d.挑取单菌落,进一步划线于含有氯化亚铜cucl(终浓度10mm)和na2seo3(终浓度10mm)的ysp培养基固体平板,挑选菌落为褐的菌株作为目标菌株。
49.e.目标菌株继续在含有氯化亚铜cucl(终浓度10mm)和na2seo3(终浓度10mm)的ysp培养基固体平板划线3-4次,直到获得纯菌。
50.f.获得的纯菌,送交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鉴定,命名为bacillus.sp hz3。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1472,保藏日期:2022年9月21日。
51.实施例2:
52.一种利用芽孢杆菌hz3(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3.(1)制备菌种培养液:挑取bacillus.sp hz3单菌落,加入至含有100ml的ymp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0℃、150rpm振荡培养14h,获得菌种培养液;ymp液体培养基由蛋白胨10g,牛肉粉5g,酵母粉10g,d-甘露醇10g,纯水1000ml制成;
54.(2)发酵培养:将步骤(1)获得的菌种培养液按照1%(v/v)加入到ynp发酵培养基中,30℃、150rpm振荡培养8h,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7cfu/ml;ynp发酵培养基由蛋白胨5g,牛肉粉3g,酵母粉5g,氯化钠1g,维生素b
2 1mg,d-甘露醇5g,纯水1000ml制成;
55.(3)添加诱导剂:向步骤(2)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剂1(谷胱甘肽和硝酸钠,使得两种诱导剂终浓度分别为1mg/l和15mg/l),继续30℃、150rpm振荡培养6h,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8cfu/ml;
56.(4)添加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向步骤(3)获得的100ml培养液中,加入1ml浓度为250mm的氯化亚铜溶液,继续30℃、150rpm振荡培养2h后,再加入0.2ml浓度为1mol/l亚硒酸钠溶液;
57.(5)诱导合成生物纳米硒化铜: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全部添加完成后,先采用30℃、150rpm振荡培养14h,随后转入低温培养(15℃、150rpm振荡培养14h),随后再次转入30℃、150rpm振荡培养,培养至培养液颜由浅黄变为深褐,且颜不再继
续变化时,纳米硒化铜完全生成;
58.(6)分离提取硒化铜纳米颗粒:将步骤(5)获得的培养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初步离心6000r/min,8min,弃去菌体沉淀,收集上清液;再将上清液置于干净的离心管中,进行二次离心20000r/min,20min,获得的沉淀重悬于双蒸水中,采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即为制得的纳米硒化铜。
59.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纳米硒化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x)进行观察,结果观察到粒径为80-110nm的纳米颗粒,edx能谱显示出cu和se的特征峰,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为纳米硒化铜颗粒。
60.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测定:
61.取1ml本实施例步骤(6)中的上清液,hno3过夜消化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上清液中残留的cu和se含量,计算生物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icp-aes测定结果表明,加入的氯化亚铜cucl和na2seo3有81.3%被转化成硒化铜cuse。
62.实施例3:
63.一种利用芽孢杆菌hz3(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4.(1)制备菌种培养液:挑取bacillus.sp hz3单菌落,加入至含有100ml的ymp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2℃、180rpm振荡培养13h,获得菌种培养液;ymp液体培养基由蛋白胨8g,牛肉粉4g,酵母粉8g,d-甘露醇7g,纯水1000ml制成;
65.(2)发酵培养:将步骤(1)获得的菌种培养液按照2%(v/v)加入到ynp发酵培养基中,32℃、180rpm振荡培养7h,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7cfu/ml;ynp发酵培养基由蛋白胨8g,牛肉粉4g,酵母粉8g,氯化钠2g,维生素b
2 2mg,d-甘露醇8g,纯水1000ml制成;
66.(3)添加诱导剂:向步骤(2)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剂2(苯丙氨酸、谷胱甘肽和硝酸钠,使得三种诱导剂终浓度分别为5mg/l,2mg/l和1mg/l),继续32℃、180rpm振荡培养5h,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8cfu/ml;
67.(4)添加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向步骤(3)获得的100ml培养液中,加入1.25ml浓度为200mm的氯化亚铜溶液,继续32℃、180rpm振荡培养4h后,再加入0.25ml浓度为1mol/l亚硒酸钠溶液;
68.(5)诱导合成生物纳米硒化铜: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全部添加完成后,先采用32℃、180rpm振荡培养12h,随后转入低温培养(18℃、180rpm振荡培养12h),随后再次转入32℃、180rpm振荡培养,培养至培养液颜由浅黄变为深褐,且颜不再继续变化时,纳米硒化铜完全生成;
69.(6)分离提取硒化铜纳米颗粒:将步骤(5)获得的培养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初步离心8000r/min,5min,弃去菌体沉淀,收集上清液;再将上清液置于干净的离心管中,进行二次离心25000r/min,15min,获得的沉淀重悬于双蒸水中,采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即为制得的纳米硒化铜。
70.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纳米硒化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x)进行观察,结果观察到粒径为80-120nm的纳米颗粒,edx能谱显示出cu和se的特征峰,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为纳米硒化铜颗粒。
71.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测定:
72.取1ml本实施例步骤(6)中的上清液,hno3过夜消化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上清液中残留的cu和se含量,计算生物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icp-aes测定结果表明,加入的氯化亚铜cucl和na2seo3全部被转化成硒化铜cuse,合成效率100%。
73.实施例4:
74.一种利用芽孢杆菌hz3(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5.(1)制备菌种培养液:挑取bacillus.sp hz3单菌落,加入至含有100ml的ymp培养基的三角瓶中,37℃、200rpm振荡培养12h,获得菌种培养液;ymp液体培养基由蛋白胨5g,牛肉粉3g,酵母粉5g,d-甘露醇5g,纯水1000ml制成;
76.(2)发酵培养:将步骤(1)获得的菌种培养液按照3%(v/v)加入到ynp发酵培养基中,37℃、200rpm振荡培养12h,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7cfu/ml;ynp发酵培养基由蛋白胨10g,牛肉粉5g,酵母粉10g,氯化钠3g,维生素b
2 3mg,d-甘露醇10g,纯水1000ml制成;
77.(3)添加诱导剂:向步骤(2)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剂(谷胱甘肽、硝酸钠、磷脂化合物,使得三种诱导剂终浓度分别为3mg/l,5mg/l和7mg/l),继续37℃、200rpm振荡培养4h,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8cfu/ml;
78.(4)添加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向步骤(3)获得的100ml培养液中,加入5ml浓度为200mm的氯化亚铜溶液,继续37℃、200rpm振荡培养8h后,再加入1ml浓度为1mol/l亚硒酸钠溶液;
79.(5)诱导合成生物纳米硒化铜: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全部添加完成后,先采用37℃、200rpm振荡培养8h,随后转入低温培养(20℃、200rpm振荡培养8h),随后再次转入37℃、200rpm振荡培养,培养至培养液颜由浅黄变为深褐,且颜不再继续变化时,纳米硒化铜完全生成;
80.(6)分离提取硒化铜纳米颗粒:将步骤(5)获得的培养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初步离心10000r/min,3min,弃去菌体沉淀,收集上清液;再将上清液置于干净的离心管中,进行二次离心30000r/min,10min,获得的沉淀重悬于双蒸水中,采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即为制得的纳米硒化铜。
81.将本实施例制得的纳米硒化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x)进行观察,结果观察到粒径为90-140nm的纳米颗粒,edx能谱显示出cu和se的特征峰,表明制备的纳米颗粒为纳米硒化铜颗粒。
82.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测定:
83.取1ml本实施例步骤(6)中的上清液,hno3过夜消化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上清液中残留的cu和se含量,计算生物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icp-aes测定结果表明,加入的氯化亚铜cucl和na2seo3有52.3%被转化成硒化铜cuse。
8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纳米硒化铜扫描电镜图(白箭头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已经合成纳米硒化铜物质;
8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的纳米硒化铜颗粒元素组成
的eds能谱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具有se和cu的特征峰;
8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的纳米硒化铜原位显微拉曼光谱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的纳米硒化铜在260cm-1
处有特征峰;
8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3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的纳米硒化铜颗粒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的纳米硒化铜的xrd图谱显示出明显的特征峰,与标准cuse((pdf#27

0185)的峰图相吻合;
88.图5为添加不同诱导剂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合成纳米硒化铜的影响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添加诱导剂后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明显高于不加诱导剂。
8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其特征在于,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1472,保藏日期:2022年9月21日。2.一种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菌种培养液:挑取bacillus.sp hz3单菌落,加入至ymp培养基中培养,获得菌种培养液;(2)发酵培养:将步骤(1)获得的菌种培养液加入到ynp发酵培养基中,培养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7cfu/ml;(3)添加诱导剂:向步骤(2)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剂,继续培养至培养液中bacillus.sp hz3菌数量达到108cfu/ml;(4)添加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向步骤(3)获得的培养液中,加入氯化亚铜溶液,继续培养2-8h后,再加入亚硒酸钠溶液;(5)诱导合成生物纳米硒化铜:氯化亚铜(cucl)和亚硒酸钠(na2seo3)全部添加完成后,先采用常温培养,再转入低温培养,随后再次转入常温培养,培养至培养液颜由浅黄变为深褐,且颜不再继续变化时,纳米硒化铜完全生成;(6)分离提取硒化铜纳米颗粒:将步骤(5)获得的培养液置于离心管中,进行初步离心操作,弃去菌体沉淀,收集上清液;再将上清液置于干净的离心管中,进行二次离心操作,获得的沉淀重悬于双蒸水中,采用滤膜过滤,收集滤液,即为制得的纳米硒化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ymp液体培养基由蛋白胨5-10g,牛肉粉3-5g,酵母粉5-10g,d-甘露醇5-10g,纯水1000ml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ynp发酵培养基由蛋白胨5-10g,牛肉粉3-5g,酵母粉5-10g,氯化钠1-3g,维生素b
2 1-3mg,d-甘露醇5-10g,纯水1000ml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诱导剂为苯丙氨酸、谷胱甘肽(gsh)、硝酸钠、磷脂化合物中一种或多种;所述诱导剂的浓度为1-15mg/l。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氯化亚铜溶液的浓度为150-250mm,亚硒酸钠溶液的浓度为0.5-1.5mol/l,所述氯化亚铜溶液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5):100;所述亚硒酸钠溶液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0.2-1):100。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常温均指30-37℃,低温是指15-20℃。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初步离心的转速为6000-10000r/min,时间3-8min;所述二次离心的转速为20000-30000r/min,时间10-20min。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膜为0.22μm的微孔滤膜。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制备生物纳米硒化铜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中培养的条件均为30-37℃、150-200rpm振荡培养;所述步骤(1)中培养的时间为12-14h;步骤(2)中培养的时间为6-8h;步骤(3)中培养的时间为4-6h。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及用其制备纳米硒化铜的方法,具体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领域。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该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1472,保藏日期:2022年9月21日。该菌株可以高效转化培养基中的亚硒酸钠和氯化亚铜,合成纳米硒化铜CuSe。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菌种培养液;(2)发酵培养;(3)添加诱导剂;(4)添加氯化亚铜和亚硒酸钠;(5)诱导合成生物纳米硒化铜;(6)分离提取硒化铜纳米颗粒。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芽孢杆菌Bacillus.sp HZ3的生长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添加有助于增强纳米硒化铜合成效果的诱导剂,并通过常温培养-低温诱导-常温培养的复合培养法,最大程度提高纳米硒化铜的合成效率。成效率。成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黄胜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徽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1.29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3:2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69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纳米   培养液   芽孢   步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