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稳态弹簧的支撑件和包括该支撑件的锻炼辅助设备的制作方法



1.以下描述涉及一种具有双稳态弹簧的支撑件和包括该支撑件的锻炼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锻炼辅助设备是指帮助由于各种疾病、事故等而不能自行行走的患者进行用于康复的锻炼的机构或装置。随着最近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由于紊乱的关节问题而在锻炼中感到不便或难以进行正常锻炼,因此,对锻炼辅助设备的兴趣日益增加。锻炼辅助设备被穿戴在用户的身体上以辅助用户锻炼所需的肌肉力量并引导用户行走以进行正常锻炼。
3.一般而言,具有身体残疾的人穿戴锻炼辅助设备。不幸的是,他们可能发现难以进行穿戴辅助锻炼设备的过程。因此,需要一种允许身体活动能力有限的用户在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戴上锻炼辅助设备的技术。
4.以上描述是发明人在构思本公开的过程期间获取的或者当时已经拥有的信息,并且在提交本技术之前不一定是本领域公知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技术方案
6.一种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包括:主体;一对主框架,连接到所述主体;一对束带,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主框架;以及双稳态弹簧,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一个的内部,并且通过恢复力保持处于两个稳定状态中的一个稳定状态。所述两个稳定状态可包括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并且束带的形状可根据所述双稳态弹簧的形状来确定,其中,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直线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
7.在所述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个束带可保持从所述主框架向前延伸的形状。
8.在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内部的所述两个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二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每个束带可与另一束带重叠。
9.当所述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时,所述双稳态弹簧可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突出形状,并且所述突出形状的曲率可在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向所述第二稳定状态转变期间减小。
10.所述双稳态弹簧的位置可基于束带的纵向方向固定。
11.束带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双稳态弹簧的容纳空间,并且基于与束带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可大于束带的宽度。
12.所述双稳态弹簧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下的宽度可大于所述双稳态弹簧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下的宽度,并且可小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
13.所述支撑件还可包括衬垫,其中,所述衬垫设置在束带的内侧并且被构造为相对
于与束带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与所述双稳态弹簧重叠。
14.所述衬垫可从束带拆卸下来。
15.所述支撑件还可包括一对辅助束带,其中,所述一对辅助束带被连接到所述一对束带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被构造为缠绕在另一束带周围。
16.所述支撑件还可包括设置在每个辅助束带内部的辅助双稳态弹簧。
17.所述支撑件还可包括内框架,其中,所述内框架设置在束带的内部并且包括比束带的材料相对更硬的材料。
18.所述内框架可包括第一内框架和第二内框架,其中,所述第一内框架从所述主框架延伸并连接到所述双稳态弹簧,所述第二内框架从所述双稳态弹簧朝向束带的端部延伸。
19.所述双稳态弹簧可设置为多个,并且所述双稳态弹簧可在束带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隔开。
20.一种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支撑件包括:主框架;一对束带,分别连接到所述主框架的两个端部;以及双稳态弹簧,被设置在每个束带内部并且被构造为通过恢复力保持处于两个稳定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稳定状态。所述两个稳定状态可包括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并且束带的形状可根据所述双稳态弹簧的形状来确定,其中,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直线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
21.一种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锻炼辅助设备包括:主体;一对主框架,被连接到所述主体;一对束带,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主框架;双稳态弹簧,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个束带的内部,并且通过恢复力保持处于两个稳定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稳定状态;致动器,被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中;以及驱动框架,被构造为能够通过从所述致动器接收动力而旋转。
22.所述两个稳定状态可包括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并且束带的形状可根据所述双稳态弹簧的形状来确定,其中,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直线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
23.在所述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每个束带可保持从所述主框架向前延伸的形状。
24.所述锻炼辅助设备还可包括衬垫,其中,所述衬垫被设置在束带的内侧并且被构造为相对于与束带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与所述双稳态弹簧重叠。
25.所述锻炼辅助设备还可包括内框架,其中,所述内框架被设置在束带的内部并且包括比束带的材料相对更硬的材料。
附图说明
26.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锻炼辅助设备的前视图。
27.图2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锻炼辅助设备的侧视图。
28.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当双稳态弹簧处于第一稳定状态时的支撑件的平面图。
29.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当双稳态弹簧处于第二稳定状态时的支撑件的平面图。
30.图5是示出处于第一稳定状态的双稳态弹簧的透视图。
31.图6是示出处于第二稳定状态的双稳态弹簧的透视图。
32.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双稳态弹簧的位移角的势能的曲线图。
33.图8是沿着图3的线
ⅷ‑ⅷ
截取的横截面图。
34.图9是沿着图4的线
ⅸ‑ⅸ
截取的横截面图。
35.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主框架、束带和双稳态弹簧的横截面图。
36.图11是示出第二束带接近第一束带的视图的横截面图。
37.图12是示出通过紧固构件固定一对束带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38.图13和图14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平面图。
39.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平面图。
40.图16和图17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主框架、束带、双稳态弹簧和内框架的横截面图。
41.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被穿戴在身体上的视图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示例的以下结构或功能描述仅旨在用于描述示例的目的,并且示例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这里,示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公开,并且应当理解为包括本公开的构思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改变、等同物和替换物。
43.本文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这些术语中的每一个不用于定义对应组件的本质、顺序或序列,而是仅用于将对应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开。例如,第一组件可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类似地,第二组件也可被称为第一组件。
44.应当注意,如果描述一个组件被“连接”、“联接”或“接合”到另一组件,则尽管第一组件可被直接连接、联接或接合到第二组件,但第三组件可被“连接”、“联接”和“接合”在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之间。
45.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将进一步理解,术语“包含/包含......的”和/或“包括/包括......的”在本文中使用时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46.相同的名称可用于描述包括在上述示例实施例中的元件和具有共同功能的元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对示例实施例的描述可适用于以下示例实施例,因此,为了简洁起见,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47.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诸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意义来解释,除非本文明确地如此定义。
48.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例。当参照附图描述示例实施例时,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组成元件,并且将省略与其相关的重复描述。
49.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锻炼辅助设备的正视图,并且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锻炼辅助设备的侧视图。
50.参照图1和图2,锻炼辅助设备100可由用户穿戴以辅助用户的运动。用户可以是人、动物或机器人,但不限于此。另外,尽管图1示出锻炼辅助设备100辅助用户的大腿锻炼的情况,但是锻炼辅助设备100可辅助上身的其他部分(诸如用户的手、上臂和下臂)或者下身的其他部分(诸如用户的脚和小腿)(参见图18)。也就是说,锻炼辅助设备100可辅助用户身体的一部分的运动。在下文中,作为示例描述了锻炼辅助设备100辅助人的大腿的运动的情况。
51.锻炼辅助设备100可包括主体10、一对主框架20、一对束带11、以及连接到所述一对束带11中的任意一个束带的辅助束带15、致动器21、接合构件22和驱动框架23。
52.主体10可在其中容纳用于控制致动器21的控制器(未示出)和用于向致动器21供电的电源(未示出)。例如,基于锻炼辅助设备100被穿戴在用户身体上的状态,主体10可位于用户的背侧。
53.所述一对主框架20可连接到主体10。主框架20可固定在用户身上。主框架20可接触用户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主框架20可具有围绕用户的外表面的形状。主框架20可以以与用户的接触部分相对应的形状弯曲。也就是说,主框架20可包括与用户接触的弯曲表面。例如,主框架20可被固定到用户腰部的一侧。
54.所述一对束带11可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主框架20。所述一对束带11可在用户穿戴锻炼辅助设备100之前保持向前(+x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可不妨碍用户进入所述一对主框架20的内侧。另一方面,在用户进入所述一对主框架20的内侧的情况下,如图所示,所述一对束带11可变形,并且缠绕在用户的前部周围。主体10、所述一对主框架20和所述一对束带11可完全缠绕在用户的周围。
55.一对辅助束带15和所述一对束带11可彼此固定,其中,所述一对束带11彼此重叠。例如,所述一对束带11之一可与所述一对辅助束带15一起缠绕另一个束带。
56.致动器21可提供将被传递到接合构件22的动力。致动器21可包括通过从电源接收电压或电流来生成动力的电机。例如,致动器21可在接合构件22的横向方向上。也就是说,致动器21的旋转轴与接合构件22的旋转轴可彼此分离。在该情况下,与致动器21和接合构件22共用旋转轴的情况相比,致动器21的旋转轴与接合构件22的旋转轴分离的情况能够降低从用户突出的高度。另外,与示图不同,致动器21也可与接合构件22隔开。在该情况下,可设置用于从致动器21向接合构件22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模块。动力传递模块可以是诸如齿轮的旋转体,或者可以是诸如线、线缆、绳、橡皮筋、弹簧、皮带或链条的纵向构件。然而,在示例实施例中,致动器21的位置和动力传递结构可不受限制。
57.接合构件22可从致动器21接收动力以辅助用户关节的运动。接合构件22可位于与用户的关节对应的位置处。接合构件22可位于主框架20的一侧上。接合构件22的一侧可连接到致动器21,并且接合构件22的另一侧可连接到驱动框架23。接合构件22可通过从致动器21传递的动力而旋转。用于测量接合构件22的旋转角度的编码器可设置在接合构件22的一侧。
58.驱动框架23可部分地辅助用户的运动。驱动框架23可通过接合构件22的旋转力而旋转。驱动框架23可包括支撑框架231、动作构件232和支撑构件233。
59.支撑框架231可传递用于辅助用户身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的辅助力。这里,辅助力可被理解为在与用户身体的一部分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作用的力。也就是说,辅助力可
被理解为从作用在用户身体的该部分上的力中排除与用户身体的该部分的运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力的力。支撑框架231的一个端部可连接到接合构件22并与其相交。支撑框架231的另一端可连接到支撑构件233以将辅助力传递到用户身体的一部分。例如,支撑框架231可推动或拉动用户的大腿。支撑框架231可沿着用户大腿的纵向方向延伸。支撑框架231可弯曲以缠绕用户大腿的圆周的至少一部分。
60.动作构件232可向用户身体的一部分施加辅助力。动作构件232可位于支撑框架231的另一端部和支撑构件233之间。例如,动作构件232可在用户大腿的一侧上以推动或拉动用户的大腿。动作构件232可在用户大腿的前侧上。动作构件232可沿着用户大腿的圆周方向。动作构件232可围绕支撑框架231的另一端部延伸到两侧。动作构件232可包括与用户的大腿对应的弯曲表面。
61.支撑构件233可连接到动作构件232的一侧。例如,支撑构件233可围绕用户大腿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支撑构件233可防止用户的大腿与支撑框架231分离。
62.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当双稳态弹簧处于第一稳定状态时的支撑件的平面图,并且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当双稳态弹簧处于第二稳定状态时的支撑件的平面图。
63.参照图3和图4,锻炼辅助设备100可包括穿戴在用户身体上以支撑用户身体的一部分的支撑件a。这里,支撑件a可包括主体10、一对主框架20a和20b、一对束带111和112、双稳态弹簧12、衬垫14以及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
64.所述一对主框架20a和20b可包括连接到主体10的右侧的第一主框架20a和连接到主体10的左侧的第二主框架20b。所述一对主框架20a和20b可部分地围绕用户身体的一部分。
65.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可包括连接到第一主框架20a的第一束带111和连接到第二主框架20b的第二束带112。
66.第一束带111和第二束带112可各自具有如图3所示的“第一形状”或如图4所示的“第二形状”。例如,在第一束带111或第二束带112由于外力而暂时未能保持“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的情况下,第一束带111或第二束带112可通过双稳态弹簧12的恢复力恢复到“第一形状”或“第二形状”。
67.在用户没有进入所述一对主框架20a和20b的内侧的情况下,束带111和束带112中的每一个可保持“第一形状”和从所述一对主框架20a和20b向前延伸的形状。另一方面,当用户穿戴锻炼辅助设备100时,即,当用户进入所述一对主框架20a和20b的内侧时,束带111和束带112中的每一个可从“第一形状”转变为“第二形状”并且缠绕在用户的前部周围。例如,用户可用手向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施加外力,以将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从“第一形状”转换为“第二形状”。
68.双稳态弹簧12可设置在束带111和束带112中的每一个的内部,并且可通过恢复力保持处于两个稳定状态中的任意一个。所述两个稳定状态可包括“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其中,在“第一稳定状态”中,双稳态弹簧12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直线延伸的形状,在“第二稳定状态”中,双稳态弹簧12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
69.束带的形状可根据双稳态弹簧12的形状来确定。例如,当双稳态弹簧12处于“第一稳定状态”时,束带可保持“第一形状”,并且当双稳态弹簧12处于“第二稳定状态”时,束带
可保持“第二形状”。
70.在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内部的双稳态弹簧12处于“第一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可保持分别从所述一对主框架20a和20b向前(+x方向)延伸的形状。
71.在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内部的双稳态弹簧12处于“第二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可在+x方向上彼此重叠。
72.衬垫14可设置在束带的内侧,并且在与束带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与双稳态弹簧12重叠。例如,基于与束带111的纵向方向(x轴)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设置在第一束带111的内侧(-y方向)上的衬垫14可与设置在第一束带111内侧的双稳态弹簧12重叠。
73.当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处于“第二形状”时,衬垫14可调整由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形成的角度。衬垫14可在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从“第一形状”转变到“第二形状”时用作阻力。随着衬垫14的厚度增加,由处于“第二形状”的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形成的角度可增加。衬垫14可从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拆卸下来。通过适当地利用衬垫14的厚度和材料来调整“第二形状”的束带的角度,可将锻炼辅助设备调整为适合用户的身体尺寸。
74.在所述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连接到第一束带111并且第一束带111与第二束带112重叠的状态下,所述一对束带111和112可通过围绕第二束带112而被固定。例如,辅助双稳态弹簧(未示出)可设置在所述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内部。
75.图5是示出处于第一稳定状态的双稳态弹簧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处于第二稳定状态的双稳态弹簧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双稳态弹簧的位移角的势能的示意图。
76.参照图5至图7,当双稳态弹簧12处于“第一稳定状态”时,双稳态弹簧12可在与纵向方向(y轴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上具有突出形状。双稳态弹簧12可以变形,使得所述突出形状的曲率在从“第一稳定状态”转变到“第二稳定状态”期间减小。也就是说,当双稳态弹簧12处于“第二稳定状态”时,除了弯曲部分之外,双稳态弹簧12可具有相对平坦的形状。
77.双稳态弹簧12相对于y轴为0度的状态和双稳态弹簧相对于y轴为90度的状态可对应于具有最小势能的点,并且被分别示出为“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然而,构成稳定状态的角度可不限于0度或90度,并且可根据双稳态弹簧的材料或形状而变化。
78.图8是沿着图3的线
ⅷ‑ⅷ
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9是沿着图3的线
ⅸ‑ⅸ
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并且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主框架、束带和双稳态弹簧的横截面图。
79.参照图8至图10,束带11可包括用于容纳双稳态弹簧12的容纳空间s。双稳态弹簧12的位置可相对于束带11的纵向方向固定。例如,容纳空间s的基于束带11的纵向方向的宽度可与双稳态弹簧12的宽度相同。
80.另一方面,基于与束带11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容纳空间s的宽度可大于束带11的宽度。根据这种形状,状态可在双稳态弹簧12内在“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之间自由转换。
81.在第一稳定状态下,双稳态弹簧12的宽度w1可小于容纳空间s的宽度d1。另外,在第二稳定状态下,双稳态弹簧12的宽度w2可大于双稳态弹簧12的宽度w1并且小于容纳空间s的宽度d1。根据这种结构,双稳态弹簧12可在不干扰束带11的形成容纳空间s的内壁的情况下转换状态。
82.双稳态弹簧12的长度l可等于容纳空间s的长度d。双稳态弹簧12可被固定在束带11内部。
83.图11是示出第二束带接近第一束带的状态的横截面图,并且图12是示出一对束带通过紧固构件被固定的状态的横截面图。
84.参照图11和图12,辅助束带151和152中的每一个可设置有辅助双稳态弹簧16。在没有通过辅助双稳态弹簧16向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可保持直线形状。由于所述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保持直线延伸的形状,因此用户可在不打开所述一对辅助束带151和152的情况下使第二束带112更靠近第一束带111。
85.辅助束带151和152中的每一个可设置有用于固定的磁体17。基于辅助束带151和152彼此重叠的状态,设置在第一束带151中的磁体17和设置在第二束带152中的磁体17可以以相反的极性彼此面对。
86.图13和图14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平面图。
87.参照图13和图14,锻炼辅助设备200可包括主体10、主框架20、束带11、双稳态弹簧12'、衬垫14'以及辅助束带151和152。
88.双稳态弹簧12'和衬垫14'可设置成多个并且在束带11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分开。可通过多个双稳态弹簧12'来调整可由束带11'实现的稳定形状。例如,在具有大躯干的用户的情况下,束带11'可能需要弯曲多次。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使用多个双稳态弹簧12'来设置束带11'的弯曲次数。
89.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的平面图,并且图16和图17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主框架、束带、双稳态弹簧和内框架的横截面图。
90.参照图15至图17,支撑件a可包括主框架20'、分别连接到主框架20'的两端的一对束带11、设置在束带11内部的双稳态弹簧12、以及连接到双稳态弹簧12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个端部的内框架18。
91.与参照图1至图17描述的主框架不同,主框架20'可不连接到主体。主框架20'可具有例如u形形状。支撑件a可环绕用户身体的一部分。
92.内框架18可由比束带11相对更坚固的材料形成。内框架18可帮助束带11保持形状。例如,内框架18可包括从主框架20'的一端延伸并连接到双稳态弹簧12的一端的第一内框架181、以及连接到双稳态弹簧12的另一端并朝向束带11的一端延伸的第二内框架182。
93.由于内框架18被束带11盖住,因此内框架18可不暴露于外部。内框架18可使设置在容纳空间s内部的双稳态弹簧12的位置固定。
94.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支撑件被穿戴在身体上的状态的前视图。
95.参照图18,支撑件a可被穿戴在用户u的身体上的各种位置处。例如,支撑件a可被穿戴在用户的上臂上以与致动器、接合构件和驱动框架(未示出)一起辅助用户的肘关节运动。在另一示例中,支撑件a可被穿戴在用户的大腿上以辅助用户的膝关节运动。
96.如上所述,尽管已经参考有限的附图描述了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基于此来应用各种技术修改和变化。例如,如果所描述的技术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如果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被其他组件或其等同物替换或补充,则可实现合适的结果。
97.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是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并且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化都应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件,包括:主体;一对主框架,连接到所述主体;一对束带,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主框架;以及双稳态弹簧,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一个束带的内部,并且通过恢复力保持处于两个稳定状态中的一个稳定状态,其中,所述两个稳定状态包括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直线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并且束带的形状根据所述双稳态弹簧的形状被确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中,在所述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个束带保持从所述主框架向前延伸的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中,在分别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内部的所述两个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二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个束带与另一束带重叠。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中,当所述双稳态弹簧处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时,所述双稳态弹簧在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突出形状,并且所述突出形状的曲率在从所述第一稳定状态向所述第二稳定状态转变期间减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所述双稳态弹簧的位置基于束带的纵向方向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束带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双稳态弹簧的容纳空间,并且基于与束带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大于束带的宽度。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下的宽度大于所述双稳态弹簧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下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衬垫,设置在束带的内侧并且被构造为相对于与束带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与所述双稳态弹簧重叠。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所述衬垫能够从束带拆卸下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一对辅助束带,被连接到所述一对束带中的任意一个并且被构造为缠绕在另一束带周围。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辅助双稳态弹簧,被设置在每个辅助束带内部。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还包括:内框架,被设置在束带的内部并且包括比束带的材料相对更硬的材料。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所述内框架包括:第一内框架,从所述主框架延伸并连接到所述双稳态弹簧;以及第二内框架,从所述双稳态弹簧朝向束带的端部延伸。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中,所述双稳态弹簧设置有多个,并且所述双稳态弹簧在束带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隔开。15.一种锻炼辅助设备,包括: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致动器,被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中;以及驱动框架,被构造为能够通过从所述致动器接收动力而旋转。

技术总结


一种根据实施例支撑件的包括:主体;一对主框架,连接到所述主体;一对束带,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主框架;以及双稳态弹簧,被设置在所述一对束带中的每一个的内部,并且通过恢复力保持处于两个稳定状态中的一个稳定状态。所述两个稳定状态可包括第一稳定状态和第二稳定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直线延伸的形状,在所述第二稳定状态中,所述双稳态弹簧具有弯曲一次的形状。束带的形状根据双稳态弹簧的形状被确定。定。定。


技术研发人员:

崔炳浚 李演白 卢世坤 李珉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2021.02.02

技术公布日:

2023/3/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3:2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6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束带   所述   稳态   弹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