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型智能化蓄能空调

著录项
  • CN200710129346.1
  • 20070630
  • CN101196320
  • 20080611
  • 傅本戎
  • 傅本戎
  • F24F1/02
  • F24F5/00 F24F1/02

  • 黑龙江省肇东市八仙大路170号62门
  • 中国,CN,黑龙江(23)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节能环保型蓄能空调技术,它不但能制冷和蓄冷而且能制热和蓄热。本发明的实施不但使空调在生产过程中能节约大量的工业耗材而且还在其应用过程中节约大量电能,也就是说它将大大降低空调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所以,本发明的蓄能空调将是现有空调的换代产品。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方法是:取消现有空调机中的室外机,以立式空调机的室内机为原型,其所有组件都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结构简单紧凑,并能实现分体供冷(热),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解,其蓄能系统耗能很小,当它在夜间进行蓄能时,其节能效果极其显著。该机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送风系统充分发挥了空气动力学原理作用,使制冷(热)迅速均匀。本发明蓄能空调得以实现是充分利用了本发明中的“深度蓄能技术”和“蓄能缓释技术”。
权利要求

1.本发明蓄能空调得以实现是充分利用了本发明中的“深度 蓄能技术”和“蓄能缓释技术”。

这里所说的蓄能是指在同一蓄能空调中,实现的蓄冷或蓄热 并可以相互转换的功能状态。

这里所说的深度蓄能技术是指:通过制冷制热单元将液态蓄 能媒质的温度降低到-18℃或+80℃上,并能保持这一温度的智能 化控制技术。

这里所说的蓄能缓释技术是指通过调节蓄能能量转换媒质 的流量及送风的速度、角度来实现用户所选择的舒适性温度的智 能化控制技术。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压缩机(1),冷凝器(4)及加热控制单元(3)设置在壳体(20) 的底部,其上方是保温箱(7),蒸发盘管(6)设置在保温箱(7) 的内侧,加热器(2)及能量转换盘管(9)设置在保温箱内的蓄 能媒质(8)中,在能量转换盘管(9)内是能量转换媒质(10), 它们通过上方的循环泵(12)与蒸发器(15)相连接并形成回路, 在蒸发器(15)的后方是送风风扇(13)及引风道(11),引风 道(11)内设置有除尘网(5),引风道开口(21)设置在壳体(20) 的下方,在蒸发器(15)的下方保温箱(7)的上方设置有循环 泵(12)、空气净化器(19)及加湿器(18)和主控单元(17), 蒸发器(15)的前方出风口内设置的是导风板(14)。

3.下面以蓄冷为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

接通电源后,压缩机(1)冷凝器(4)开始工作制冷,蒸发器盘管(6)将 冷量带入到保温箱(7)内,使冷量储存在蓄能媒质(8)内,当蓄能媒质(8) 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1)冷凝器(4)停机,蓄能过程结束,在室 内温度高于空调机所设定的舒适温度时,循环泵(12)送风风扇(13)同时工 作,循环泵(12)将能量转换盘管(9)中的低温能量转换媒质(10),送到蒸发 器(15)中,这时送风风扇(13)把从引风道口(21)进入到引风道(11)并 经过除尘网(5)过滤后的空气与空气净化器(19)所产生的负离子混合后吹入 蒸发器(15),空气获冷并通过导风板(14)被送到室内,如此循环。当蓄能箱 (7)内的温度高于设的最低温度时,压缩机(1)开始工作,对蓄能媒质(8) 进行施加冷量,而后停机。当送风风扇(13)通过蒸发器(15)送出的冷风的 温度过低时,循环泵(12)送风风扇(13)同时降低转速,使能量转换媒质(10) 的流量减小,从而使蒸发器(15)的温度升高,也就是使送出的冷风温度有所 提高;当送出的冷风的温度高过设定温度时,循环泵(12)送风风扇(13)同时 提高转速,使能量转换媒质(10)的流量加大,从而使蒸发器(15)的温度下 降,也就是使送出的冷风温度有所降低。

蓄热及供热原理与蓄冷供冷原量相同,只是在供热时加湿器(18)工作, 使水蒸气从加湿器导口(16)喷出,增加室内湿度。

说明书

节能环保型智能化蓄能空调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智能化蓄能空调,特别是包含了深度蓄能技术 和蓄能缓释技术的单体式(立式)和分体式(壁挂)的蓄能空调。

技术背景

蓄能空调即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机 开机并由蓄能设备将其能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 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冷能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 冷的需求。

目前国内外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主要采用水蓄冷或冰蓄冷的方式,达到了 一定的节能效果,但蓄能系统庞大且价格昂贵,限制了该类空调的大规模普及 应用,而在家用中小型空调领域尚未见蓄能型产品的出现,仍延袭室外机加室 内的传统机型,虽采取了一定的节能技术但仍未解决高峰电力负荷过重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节能环保型蓄能空调技术,它不但能制冷和蓄 冷而且能制热和蓄热。本发明的实施不但使空调在生产过程中能节约大量的工 业耗材而且还在其应用过程中节约大量电能,也就是说它将大大降低空调的生 产成本和运行成本。所以,本发明的蓄能空调将是现有空调的换代产品。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的方法是:取消现有空调机中的室外机,以立式 空调机的室内机为原型,其所有组件都设置在同一壳体内,结构简单紧凑,并 能实现分体供冷(热),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解,其蓄能系统耗能 很小,当它在夜间进行蓄能时,其节能效果极其显著。该机控制系统采用先进 地智能化控制;送风系统充分发挥了空气动力学原理作用,使制冷(热)迅速 均匀。本发明蓄能空调得以实现是充分利用了本发明中的“深度蓄能技术”和 “蓄能缓释技术”。

这里所说的蓄能是指在同一蓄能空调中,实现的蓄冷或蓄热并可以相互转 换的功能状态。

这里所说的深度蓄能技术是指:通过制冷制热单元将液态蓄能媒质的温度 降低到-18℃或+80℃上,并能保持这一温度的智能化控制技术。

这里所说的蓄能缓释技术是指通过调节蓄能能量转换媒质的流量及送风的 速度、角度来实现用户所选择的舒适性温度的智能化控制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压缩机(1),冷凝器(4)及加热控制单元(3)设置在壳体(20)的底部,其上 方是保温箱(7),蒸发盘管(6)设置在保温箱(7)的内侧,加热器(2)及能 量转换盘管(9)设置在保温箱内的蓄能媒质(8)中,在能量转换盘管(9)内 是能量转换媒质(10),它们通过上方的循环泵(12)与蒸发器(15)相连接并 形成回路,在蒸发器(15)的后方是送风风扇(13)及引风道(11),引风道(11) 内设置有除尘网(5),引风道开口(21)设置在壳体(20)的下方,在蒸发器 (15)的下方保温箱(7)的上方设置有循环泵(12)、空气净化器(19)及加 湿器(18)和主控单元(17),蒸发器(15)的前方出风口内设置的是导风板(14)。

下面以蓄冷为例结合附图(1)进一步说明:

接通电源后,压缩机(1)冷凝器(4)开始工作制冷,蒸发器盘管(6)将 冷量带入到保温箱(7)内,使冷量储存在蓄能媒质(8)内,当蓄能媒质(8) 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1)冷凝器(4)停机,蓄能过程结束,在室 内温度高于空调机所设定的舒适温度时,循环泵(12)送风风扇(13)同时工 作,循环泵(12)将能量转换盘管(9)中的低温能量转换媒质(10),送到蒸发 器(15)中,这时送风风扇(13)把从引风道口(21)进入到引风道(11)并 经过除尘网(5)过滤后的空气与空气净化器(19)所产生的负离子混合后吹入 蒸发器(15),空气获冷并通过导风板(14)被送到室内,如此循环。当蓄能箱 (7)内的温度高于设的最低温度时,压缩机(1)开始工作,对蓄能媒质(8) 进行施加冷量,而后停机。当送风风扇(13)通过蒸发器(15)送出的冷风的 温度过低时,循环泵(12)送风风扇(13)同时降低转速,使能量转换媒质(10) 的流量减小,从而使蒸发器(15)的温度升高,也就是使送出的冷风温度有所 提高;当送出的冷风的温度高过设定温度时,循环泵(12)送风风扇(13)同时 提高转速,使能量转换媒质(10)的流量加大,从而使蒸发器(15)的温度下 降,也就是使送出的冷风温度有所降低。

蓄热及供热原理与蓄冷供冷原量相同,只是在供热时加湿器(18)工作, 使水蒸气从加湿器导口(16)喷出,增加室内湿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蓄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进风道示意图

附图中:

1、压缩机2、电磁加热器3、加热控制器4、冷凝器5、滤尘网 6、蒸发器盘管7、蓄能保温箱8、蓄能媒质9、能量转换盘管 10、能量转换媒质11、引风道12、循环泵13、送风风扇 14、导风板15、蒸发器16、加湿器导口17、主控单元 18、加湿器19、空气净化器20、壳体21、引风道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蓄能空调不但适用于家庭,同样也适用于商业场所,它可以彻底 解决用电高峰的电力负荷过重的问题,节能效果十分显著,是现有空调产品无 法比拟的,它将是现有空调产品的换代产品.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5:27: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36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