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尼龙6共混合金生物降解材料的溶液制备方法

著录项
  • CN201510567198.6
  • 20150908
  • CN106497030A
  • 20170315
  • 李博琪
  • 不公告发明人
  • C08L77/02
  • C08L77/02 C08L67/04 C08L23/08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漆桥镇河滨路1号
  • 江苏(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尼龙6和聚乳酸共混物合金的生物降解材料的溶液制备方法。所述的共混物合金由下列原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比例为重量比:尼龙6为40%~70%、聚乳酸30%~6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先对聚乳酸和尼龙6进行干燥处理2-3小时;然后将尼龙6、聚乳酸放入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解。然后快速升温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分散良好的聚乳酸/尼龙6共混物。将此共混物烘干和破碎,再加入增容剂5%~10%,在注塑机内注塑成型为片材或其他制品。本发明制备的聚乳酸/尼龙6共混合金制品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解决了不可降解塑料成分尼龙6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含尼龙6和聚乳酸共混物合金的生物降解材料的溶液制备方法,其主 要特征在于其发明思想和方法,即本发明是通过共溶解方法使生物降解高分子材 料(聚乳酸)与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尼龙6)在溶液中呈分子级别混合物分 散,然后利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来降低和拆散非生物降解热塑性高分子 材料分子间作用力,通过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组分的降解将非生物降解高分子组 分拆散成为单个分子,从而实现对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组分的生物降解,具体 所述的利用溶液方法制备的聚乳酸/尼龙6合金生物降解材料主要由聚乳酸、尼龙 溶液共混再熔融注塑得到,其原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比例为重量比:尼龙 6为40%~70%、聚乳酸30%~60%、增容剂5%~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尼龙6和聚乳酸共混物合金的生物降解材料,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氯仿、三氯苯、六氟异丙醇、四氯化碳中的一种 或任意比例混合溶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尼龙6和聚乳酸共混物合金的生物降解材料 的溶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对尼龙6和聚乳酸原料进行烘干处理2-3小时,封闭待用;

(2)然后将尼龙6、聚乳酸放入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解;

(3)快速升温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分散良好的聚乳酸/尼龙6共混物;

(4)将此共混物烘干和破碎,再加入增容剂5%~10%,在注塑机内注塑成 型为片材或其他制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溶液制备法得到的一种含尼龙6和聚乳酸共混物 合金生物降解材料中,其增容剂为下列之一或其混合物:乙烯—丙烯酸甲酯—甲 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MAPP。

说明书

一种聚乳酸/尼龙6共混合金生物降解材料的溶液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高或解决非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的技术问题。 涉及到通过一种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和一种非生物降解材料尼龙6进行溶液共混 而制备聚乳酸/尼龙6共混合金生物降解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和用量在飞速增加,但是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废 弃以后在大自然的降解速度非常缓慢,严重污染环境。近年来,由于废弃塑料难 以降解带来的白污染日趋严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采取了一些保护 和限制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又能充分利用高分子材料的优势,研发可降解高分子 材料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可天然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和用量不多,而聚乳酸是其中一种 综合性能较好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通过与聚乳酸共混或共聚制备可生物降 解高分子材料合金是制备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 果和进展。但目前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能与聚乳酸共混制备完全生物降解高 分子合金材料的另一种高分子材料组分本身也必须具有生物降解性能。所以聚乳 酸生物降解共混合金材料其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而采用其他高分子材料单 体与聚乳酸单体进行共聚的方法来制备生物降解聚乳酸合金材料的方法,其成本 较高,且能够与聚乳酸共聚的其他高分子单体种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本发明针对目前生物降解聚乳酸合金材料制备受到的限制,采用一种完全不 同的思路和方法,以尼龙6与聚乳酸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剂同时溶解两种不同 聚合物材料能使两种聚合物材料呈分子级别的分散,从而制备聚乳酸与尼龙6混 合分散良好的共混合金。通过生物降解聚乳酸组成的降解来拆开非生物降级材料 尼龙6分子间的作用力和聚集态形态,从而将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尼龙6变成生 物降解尼龙6单分子这个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本发明采用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选用合适的溶剂来 同时溶解聚乳酸和尼龙6,从而制备出呈分子级别分散的共混合金。提供一种含 尼龙6和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材料的溶液制备方法,解决不可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 难题,从而解决塑料对环境造成的白污染,本发明适用薄膜、片材,管材等所 有类型的该类合金高分子材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溶液共混法制 备的含尼龙6和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材料,由下列原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比 例为重量比:

尼龙6为40%~70%、聚乳酸30%~60%、增容剂5%~10%。

最佳技术方案,由下列比例混合制成:

尼龙6为60%,聚乳酸35%,增容剂为5%。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尼龙6分子量在3×104~8×105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聚乳酸为重均分子量为8万至15万的左旋聚乳酸组成。

技术方案中制备聚乳酸和尼龙6共混合金所采用溶剂为氯仿、三氯苯、 六氟异丙醇、四氯化碳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混合溶剂。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增容剂为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无规三元共聚物,MAPP一种或任意按适当重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对尼龙6和聚乳酸原料进行烘干处理2-3小时,封闭待用;

(2)然后将尼龙6、聚乳酸放入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解。

(3)快速升温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分散良好的聚乳酸/尼龙6共混物。

(4)将此共混物烘干和破碎,再加入增容剂5%~10%,在注塑机内注塑成型

为片材或其他制品。

从上述技术方案实施中采用的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采用的是一种新的混合技术,通过合适的溶剂同时溶解聚乳酸和尼 龙6,能够实现聚乳酸材料与尼龙6材料呈分子间的分散混合。比采用增容方法其 分散效果更有效。从而能更充分利用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性能来拆散和降低尼龙6 材料的分子间结合力,从而提高和实现非生物降解高分子组分的生物降解性能。 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尼龙6材料,可以预计也是解决其他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生 物降解难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主要原材料为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和非生物降解的尼龙6。能解决聚 乳酸材料的韧性差的缺点。

(3)使用过的制品能在自然条件下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生物降解速度 快,而不会产生白污染,符合环保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照比例称取尼龙6为70%、聚乳酸25%、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5%混合料5公斤。将聚乳酸和尼龙6先进行烘干 处理2小时,封闭待用;然后将尼龙6、聚乳酸放入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解; 待两种聚合物都完全溶解后;快速升温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分散良好的聚乳酸/ 尼龙6共混物;将此共混物烘干和破碎,再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混合均匀,在注塑机内注塑成型为片材或其他制品。 注塑温度控制在210~250℃。最后进行自然降解实验。自然降解实验按照国标 GB/T20197-2006的规定来进行。测试结果为:生物分解率为62%,超过国标规定 的≥60%。

实施例2

按照比例称取尼龙6为50%、聚乳酸45%、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5%混合料5公斤。将聚乳酸和尼龙6先进行烘干 处理2小时,封闭待用;然后将尼龙6、聚乳酸放入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解; 待两种聚合物都完全溶解后;快速升温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分散良好的聚乳酸/ 尼龙6共混物;将此共混物烘干和破碎,再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混合均匀,在注塑机内注塑成型为片材或其他制品。 注塑温度控制在210~250℃。最后进行自然降解实验。自然降解实验按照国标 GB/T20197-2006的规定来进行。测试结果为:生物分解率为85%,超过国标规定 的≥60%。

实施例3

按照比例称取尼龙6为40%、聚乳酸55%、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 烯酸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5%混合料5公斤。将聚乳酸和尼龙6先进行烘干 处理2小时,封闭待用;然后将尼龙6、聚乳酸放入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解; 待两种聚合物都完全溶解后;快速升温去除溶剂,得到混合分散良好的聚乳酸/ 尼龙6共混物;将此共混物烘干和破碎,再加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无规三元共聚物,混合均匀,在注塑机内注塑成型为片材或其他制品。 注塑温度控制在210~250℃。最后进行自然降解实验。自然降解实验按照国标 GB/T20197-2006的规定来进行。测试结果为:生物分解率为95%,超过国标规定 的≥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适用于采用 本发明方法的任何范围。本发明方法中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混合物分散良好的聚 乳酸/尼龙6共混物,利用生物降解聚乳酸组分的降解来拆散非生物降解尼龙6 组分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 护范围为准。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2:28: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19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