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轴接头系统以及具有此种枢轴接头系统的后视装置

著录项
  • CN201880045560.5
  • 20180524
  • CN110997411A
  • 20200410
  • SMR专利有限公司
  • C·斯科特-科林斯;A·莱提斯
  • B60R1/076
  • B60R1/076

  • 卢森堡卢森堡
  • 卢森堡(LU)
  • 20170524 DE102017111460.2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赵培训
  • 2020010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视装置的枢轴接头系统,所述后视装置具有待固定至车辆的底座(50)以及可相对于所述底座(50)旋转的头部(60,60’),所述枢轴接头系统在围绕轴线(15,25)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以控制从第一设定位置至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的旋转,其中所述两个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圆柱形部分(10b,20b,105,125;11a,21b,111)并且弹性装置布置于所述圆柱形部分(10b,20b,105,125;11a,21b,111)之间的圆柱形空间内,以在所述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视装置的枢轴接头系统,所述后视装置具有待固定至车辆的底座(50)以及能相对于所述底座(50)旋转的头部(60,60’),

所述枢轴接头系统在围绕枢轴轴线(15,25)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以控制从第一设定位置至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的旋转,其中所述两个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圆柱形部分(10b,20b,105,125;11a,21b,111)并且弹性装置布置于所述圆柱形部分(10b,20b,105,125;11a,21b,111)之间的圆柱形空间内,以在所述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其中,

第一构件为所述头部(60,60’)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头部,特别地呈壳体框架(10;20)的形式或固定地连接至壳体框架(100)的部件的形式,并且第二构件为所述底座(50)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底座,特别地呈底座框架(11;21;110)的形式,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围绕所述枢轴轴线(15;25)同中心地布置的扭力弹簧(13;23;130),

所述扭力弹簧(13;23;130)具有在第一端(131)处的、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尾部,以及在第二端(132)处的、附接至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尾部,以使得在使所述第一构件离开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设定位置旋转至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中时,施加至所述扭力弹簧(13;23;130)中的扭转载荷推动所述第一构件返回至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设定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由所述头部(60)的行驶位置限定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包括所述头部(60’)的击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枢轴接头系统包括棘爪装置(24;102,113,121),所述棘爪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构件的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设定位置,直至施加使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旋转的预定的扭转载荷,其中所述棘爪装置(24;102,113,121)使所述第一构件在旋转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中时被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抬升,从而导致对所述扭力弹簧(23;130)的压缩,以使得所述扭力弹簧(23;130)的松弛有助于推动所述第一构件返回至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一设定位置中。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棘爪装置(24;102,113,121)提供

·作用于所述圆柱形延伸部(20d)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个棘爪(24a,24b),和/或

·呈平坦的或倾斜的引导斜坡(24c)的形式的引导面,在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旋转期间所述壳体框架(20;100)的圆柱形延伸部(20d;105)能沿着所述引导面行进,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的所述凹槽(20e)特别地具有与所述引导斜坡(24c)互补的形状,和/或

·形成止动件(24e)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棘爪,所述圆柱形延伸部(20d)抵靠所述止动件以限定第二设定位置,和/或

·顶部(24e),其特别地由所述止动件(24e)提供,用以抵靠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的所述凹槽(20e)。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枢轴接头系统包括由所述壳体框架(100)提供的、优选地在所述棘爪装置(102,113,121)的两个棘爪(102)之间的至少两个头部运动止动件(103)。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枢轴接头系统包括处于所述壳体框架(100)与所述底座框架(110)之间的、优选地被夹至所述壳体框架(100)的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0b;20b;105,125)设置有台阶(10a;20a,101),所述扭力弹簧(13;23;130)推动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1a;21b;111)抵靠所述台阶,和/或

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0b;20b;105,125)至少部分地安装至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1a;21b;111)的圆柱形开口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间隔件(12)特别地在所述扭力弹簧(13)下方围绕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0b)同中心地布置,和/或

·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1b)具有相对于所述枢轴轴线(15)偏移的纵向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包括所述壳体框架(100)和卡口式装置、特别地卡口式塔件(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框架(100)的、优选地从所述壳体框架(100)的圆柱形部分(105)延伸和/或由所述棘爪装置(102,113,121)所包含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三个棘爪(102)特别地在所述壳体框架(110)的所述棘爪装置(102,113,121)的棘爪(113)之间和/或在所述扭力弹簧(130)上方围绕所述卡口式装置的圆柱形部分(125)同中心地布置和/或同中心地布置于所述壳体框架(110)的圆柱形部分(1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底座框架(110)的棘爪装置(102,113,121)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三个棘爪(113)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有凹槽(114),用以与所述卡口式装置的棘爪装置(102,113,121)的、优选地从所述卡口式塔件(110)的圆柱形部分(1)突出的锁定突起(121)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弹簧(130)适合于被压缩于所述卡口式装置的延伸部或边缘(122)与所述底座框架(110)的、特别地由所述底座框架(110)的棘爪装置(102,113,121)所提供的肩部或边缘(112)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扭力弹簧(13;130)的尾部分别经由锁定装置(14a,14b;115,124)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0b;105,125)和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1a;1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装置(14a,14b;115,124)相对于彼此能够旋转地移动,和/或

·第一锁定装置(14a)在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0b)与所述间隔件(12)之间延伸,并且第二锁定装置(14b)在所述间隔件(12)与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1a)之间延伸,和/或

·所述第一锁定装置(14a)确保在内部将所述扭力弹簧(13)的第一尾部锁定至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0b)中,并且所述第二锁定装置(14b)确保在外部将所述扭力弹簧(13)的第二尾部锁定至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11a)。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枢轴接头系统包括螺栓(22),该螺栓具有与所述枢轴轴线(25)落在一起的纵向轴线,其中,

·所述螺栓(22)提供用于所述扭力弹簧(23)的第一端、优选地用于扭力弹簧的下端的支撑延伸部(22a),以及

·所述扭力弹簧(23)的第二端、优选地该扭力弹簧的上端抵靠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1b)的肩部(21a)。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枢轴接头系统包括垫圈(27),该垫圈布置于所述支撑延伸部(22a)与所述扭力弹簧(23)以及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0b)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0b)围绕所述螺栓(22)同中心地布置,

·所述扭力弹簧(23)围绕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0b)同中心地布置,并且

·所述第二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1b)围绕所述扭力弹簧(23)同中心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圈(27)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0b)和/或所述扭力弹簧(23)的第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3、11、12或13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装置(24)延伸至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0b)的凹槽(20e)中,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的所述凹槽(20e)优选地限定于所述第一构件的圆柱形部分(20b)的圆柱形延伸部(20d)内。

18.一种后视装置,其具有待固定至车辆的底座、能相对于所述底座(50)旋转的头部(60,60’)以及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为所述头部(60,60’)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头部,特别地呈壳体框架(10;20)的形式或固定地连接至壳体框架(100)的、例如卡口式塔件(120)的部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构件为所述底座(50)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底座,特别地呈底座框架(11;21;110)的形式,并且其中,

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由所述头部的行驶位置限定,并且

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包括所述头部(60’)的击出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部(60,60’)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元件和/或照相机,其优选地特别地经由铰接系统附接至所述壳体框架(10;20;100)。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后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框架(100)的所述棘爪装置(102,113,121)的每个棘爪(102)至少沿着它的外周边的一部分设置有唇缘(102a),以与所述铰接系统的马达托架平滑地接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视装置的枢轴接头系统,所述后视装置具有待固定至车辆的底座以及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的头部,所述枢轴接头系统在围绕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以控制从第一设定位置至至少第二设定位置的旋转,其中所述两个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圆柱形部分并且弹性装置布置于所述圆柱形部分之间的圆柱形空间内,以在所述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其中第一构件为所述头部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头部,特别地呈壳体框架的形式或固定地连接至壳体框架的部件的形式,并且第二构件为所述底座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底座,特别地呈底座框架的形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后视装置,所述后视装置具有待固定至车辆的底座、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的头部以及所述枢轴接头系统。

EP 0 711 682 A1描述这样的枢轴接头系统。已知的系统在相对于彼此旋转的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以控制从第一设定位置至至少第二设定位置的旋转,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包括至少一个旋转凸轮,其定位于所述两个构件的相邻表面之间并且与所述两个构件的旋转轴线相间隔,所述凸轮被轴颈连接以在所述构件中的一个上围绕大致上横向于所述两个构件之间的旋转轴线的轴线旋转,所述凸轮的操作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凸轮凸角,该凸轮凸角在所述两个构件旋转时旋转并且起作用以使所述构件分离,弹性装置在所述两个构件之间起作用以将所述相邻表面推动在一起并且推动所述相邻表面中的一个抵靠所述凸轮,以使得需要预定的扭矩来在所述构件之间引起相对旋转,所述预定的扭矩由所述弹性装置所施加的力设定,所述力由当所述两个构件在旋转的情况下分离时对所述弹性装置的压缩的程度引起。当所述两个构件之间发生相对旋转时,所述凸轮旋转,并且当凸角进入相邻构件与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之间时,凸角的向上的路径致使所述两个构件分离。

通常,后视装置的头部可以在行驶位置与停车位置之间旋转。当向所述后视装置施加冲击力时,所述头部可能被推动至击出位置中,头部不会从所述击出位置自动地返回至所述行驶位置。将所述头部从所述击出位置手动地推动返回至特别地所述行驶位置中非常耗时并且可能引起所述后视装置的损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开发已知的枢轴接头系统,以特别地通过变为自动对中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该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围绕所述枢轴轴线同中心地布置的扭力弹簧,并且所述扭力弹簧具有在第一端处的、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第一尾部,以及在第二端处的、附接至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二尾部,以使得在使所述第一构件离开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设定位置旋转至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中时施加至所述扭力弹簧中的扭转载荷推动所述第一构件返回至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设定位置中,其中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由所述头部的行驶位置限定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包括所述头部的击出位置。

优选实施例的特征进一步在于棘爪装置,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构件的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第一设定位置,直至施加使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旋转的预定的扭转载荷,其中所述棘爪装置使所述第一构件在旋转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设定位置中时被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提升,从而导致对所述扭力弹簧的压缩,以使得所述扭力弹簧的松弛有助于推动所述第一构件返回至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的所述第一设定位置中。

通过本发明提出的是,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设置有台阶,所述扭力弹簧推动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抵靠所述台阶,和/或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至少部分地安装至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的圆柱形开口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隔件可以特别地在所述扭力弹簧下方围绕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同中心地布置,和/或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枢轴轴线偏移的纵向轴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壳体框架和卡口式装置、特别地卡口式塔件。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框架的、优选地从所述壳体框架的圆柱形部分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三个棘爪特别地在所述壳体框架的棘爪装置之间和/或在所述扭力弹簧上方围绕所述卡口式装置的圆柱形部分同中心地布置和/或同中心地布置于所述壳体框架的圆柱形部分内。

本申请提出的是,在底座框架的棘爪装置的一个或多个、优选地三个棘爪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有凹槽,用以与所述卡口式装置的棘爪装置的、优选地从所述卡口式塔件的圆柱形部分突出的锁定突起接合。

进一步提出的是,所述扭力弹簧适合于被压缩于所述卡口式装置的延伸部或边缘与所述底座框架的、特别地由所述底座框架的棘爪装置所提供的肩部或边缘之间。

进一步提出的是,所述扭力弹簧的尾部分别经由锁定装置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和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

所述锁定装置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地移动。第一锁定装置可以在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与所述间隔件之间延伸,并且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可以在所述间隔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之间延伸。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可以确保在内部将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一尾部锁定至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中,并且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可以确保在外部将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尾部锁定至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于螺栓,所述螺栓具有与所述枢轴轴线落在一起的纵向轴线,其中所述螺栓提供用于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一端、优选地下端的支撑延伸部,并且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二端、优选地上端抵靠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的肩部。

进一步,本发明的这些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于垫圈,所述垫圈布置于所述支撑延伸部与所述扭力弹簧以及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之间。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可以围绕所述螺栓同中心地布置,所述扭力弹簧可以围绕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同中心地布置,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圆柱形部分可以围绕所述扭力弹簧同中心地布置。所述垫圈可以附接至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和/或所述扭力弹簧的第一端。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棘爪装置延伸至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的凹槽中,其中所述凹槽优选地限定于所述第一构件圆柱形部分的圆柱形延伸部内。

所述棘爪装置可以提供:作用于所述圆柱形延伸部的内表面的至少一个棘爪;和/或呈平坦的或倾斜的引导斜坡的形式的引导面,在所述第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构件旋转期间所述圆柱形延伸部可以沿着所述引导面行进,所述凹槽特别地具有与所述引导斜坡互补的形状;和/或形成止动件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棘爪,所述圆柱形延伸部抵靠所述止动件以限定第二设定位置;和/或顶部,其特别地由所述止动件提供以抵靠所述凹槽。

还提出的是,由所述壳体框架优选地在所述棘爪装置的两个棘爪之间提供至少两个头部运动止动件。

可以在所述壳体框架与所述底座框架之间提供优选地被夹至所述壳体框架的密封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密封元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后视装置,所述后视装置具有待固定至车辆的底座、可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的头部以及前述所限定技术方案中的一项所述的枢轴接头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构件为所述头部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头部,特别地呈壳体框架的形式或固定地连接至壳体框架的的部件(象例如卡口式塔件)的形式,并且所述第二构件为所述底座的一部分或固定地连接至所述底座,特别地呈底座框架的形式,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设定位置由所述头部的行驶位置限定,并且所述第二设定位置包括所述头部的击出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反射元件和/或照相机,其优选地特别地经由铰接系统附接至所述壳体框架。

最后,提出的是,所述壳体框架的所述棘爪装置的每个棘爪至少沿着它的外周边的一部分设置有唇缘,以与所述铰接系统的马达托架平滑地接合。

本发明的枢轴接头系统特别地适合于外部后视装置,所述外部后视装置具有可以相对于固定的底座运动的头部,如例如在EP 3321132A1中所描述的。可运动的头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反射元件和/或一个或多个照相机。在头部冲击或移动之后,头部向前和向后从客户原始位置移动,所述客户原始位置可以为行驶状态所限定的行驶位置。根据本发明,由于形成特殊的弹簧机构来提供扭转力以及(如果适用的话)此外的压缩力来使所述头部自动地返回至所述行驶状态,因此不需要物理或电气重置来重建原始位置。因此,本发明的枢轴接头系统自动对准,因为它使头部在冲击移动之后返回至行驶状态。

所述弹簧机构使用具有两个尾部(每个端一个)的弹簧来分别锁定至所述底座框架构件和壳体框架构件中。将所述弹簧锁定至所述底座框架构件和壳体框架构件这两个构件中使弹簧能够在所述头部断开时在扭力下起作用。将扭转载荷施加至弹簧中的动作将所述头部推动返回至行驶状态。另外,在经由棘爪装置提升所述壳体框架构件时对弹簧施加的压缩结合所施加的扭转载荷促进所述头部的自动返回功能。

另外,理想地,本发明适合于由聚合物材料制造许多构件。这样,它的制造简单且便宜。

参考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以及所附示意图,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在后视装置的头部与底座之间的第一枢轴接头系统的底视图;

图1b为沿着图1a的线A-A所剖开的剖视图;

图2a为本发明的第二枢轴接头系统的局部剖视图;

图2b为所述第二枢轴接头系统的顶视图;

图2c为沿着图2b的线B-B所剖开的剖视图;

图2d为所述第二枢轴接头系统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在行驶状态和折叠状态中的后视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在后视装置的头部与底座之间的第三枢轴接头系统的分解图;

图5为图4的所述枢轴接头系统的壳体框架的底视图;

图6为图4的所述枢轴接头系统的底座框架的立体顶视图;

图7a为图4的所述枢轴接头系统的附接至卡口式塔件的壳体框架的立体顶视图;

图7b为图4的所述枢轴接头系统的附接至所述卡口式塔件的底座框架的立体顶视图;

图7c为图4的所述枢轴接头系统的底座框架与弹簧的顶视图;

图8a和8b为图4的所述枢轴接头系统的卡口式塔件与弹簧的不同的立体图;以及

图9为穿过图4的组装的枢轴接头系统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本发明的枢轴接头系统适合于后视装置,亦即适合于待固定于车辆处的底座与可以相对于底座运动的头部或壳体之间。例如在EP3321132A1中描述这样的后视装置。在下文中,参考图1a至2d描述枢轴接头系统的两个实施例,而图3示出本发明的带有所述枢轴接头系统中的一个的后视装置,其中示出头部60的行驶状态以及头部60’的相对于底座50的向前的击出或折叠状态。所示折叠状态在行驶状态外侧呈第一预定角度,并且另外,可以存在在行驶状态内侧呈第二预定角度的未示出的停车状态。手动地实现所述折叠状态并且因此不影响未示出的致动器装置。头部承载至少一个未示出的反射元件和/或照相机。

在图1a和1b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枢轴接头系统包括属于后视装置的头部60或由后视装置的所述头部提供的壳体框架10、属于后视装置的底座50或由后视装置的所述底座提供的底座框架11、在壳体框架10与底座框架11之间的间隔件12,以及经由第一锁定装置14a附接至壳体框架10并且经由第二锁定装置14b附接至底座框架11的扭力扭簧13。换句话说,扭力弹簧13设置有用于两个锁定装置即第一锁定装置14a、第二锁定装置14b的两个尾部。

壳体框架10设置有台阶10a,底座框架11的充当弹簧壳体的弹簧壳体圆柱形部分11a抵靠所述台阶10a安放。在台阶10a下方,壳体框架10设置有围绕枢轴轴线15同中心地布置的圆柱形部分10b。弹簧13围绕圆柱形部分10b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弹簧壳体圆柱形部分11a通过间隔件12与圆柱形部分10b相间隔,从而留出用于弹簧13的安装空间。

弹簧壳体圆柱形部分11a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枢轴轴线15偏移,以使得该弹簧壳体圆柱形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抵靠在间隔件12上并且在第二部分中留出用于第二锁定装置14b的空间。第二锁定装置14b围绕枢轴轴线15相对于第一锁定装置14a旋转。进一步,第一锁定装置14a在水平面中在壳体框架10与间隔件12之间延伸,并且第二锁定装置14b在水平面中在间隔件12与底座框架11之间延伸。更进一步,第一锁定装置14a确保在内部将弹簧13的第一尾部锁定至壳体框架10中,而第二锁定装置14b确保在外部将弹簧13的第二尾部锁定至底座框架11。

扭力弹簧13在头部60的相对于底座50的正常位置中被预加载,其中在图1a和1b中示出所述正常位置。由于扭力弹簧13被锁定至两个构件(亦即壳体框架10和底座框架11),当头部60脱离所述正常位置至折叠状态中时,容许所述扭力弹簧13在扭力下起作用。将扭转载荷施加至弹簧13中的动作推动头部60’在已经向外脱离正常位置之后返回至行驶状态。因此,本发明的接头系统提供一种用于使头部60’从折叠状态自动地返回至行驶状态的简单的结构。

在图2a至2d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枢轴接头系统包括具有台阶20a的壳体框架20、具有肩部21a的底座框架21以及扭力弹簧23。扭力弹簧23原则上具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扭力弹簧13的功能,以使头部60’从折叠状态返回至在图2b中从顶部示出的行驶状态。

另外,图2a示出布置于中心的螺栓22,枢轴轴线25延伸穿过所述螺栓。螺栓22提供用于弹簧23的下端的支撑延伸部22a,该弹簧的上端抵靠底座框架21的肩部21a。垫圈27布置于一侧上的支撑延伸部22a与另一侧上的弹簧23以及壳体框架20的设置于台阶20a下方的圆柱形部分20b之间。圆柱形部分20b围绕螺栓22同中心地布置,弹簧23围绕圆柱形部分20b同中心地布置,并且底座框架21围绕弹簧23同中心地布置。垫圈27附接至圆柱形部分20b,以使得壳体框架20a的提升运动或向上的运动将导致对弹簧23的压缩。垫圈27还附接至弹簧23的下尾部,以确保弹簧23的在施加扭转力之后的自动返回功能。

螺母26被拧紧于螺栓22的上端上以固定枢轴接头系统并且被布置于壳体框架20的肩部20c内。

棘爪接合确保所述行驶状态,并且包括底座框架21的肩部21a与壳体框架20的台阶20a之间的棘爪装置24。当通过施加预定的扭矩而折叠头部时,可以使棘爪接合断开。将参考图2c和2c具体地解释说明棘爪装置24。

图2c和2d示出棘爪装置24的细节,棘爪装置24附接至底座框架21并且延伸至壳体框架20的凹槽20e中,留出包围棘爪装置24的圆柱形延伸部20d。棘爪装置24提供:

·作用于圆柱形延伸部20d的内表面的两个棘爪24a、24b,

·引导斜坡24c,圆柱形延伸部20d可以沿着所述引导斜坡行进,

·形成止动件24d的第三棘爪,圆柱形延伸部20d在引导斜坡24的端部处抵靠所述止动件,以及

·顶部24e,其由止动件24d提供以抵靠凹槽20e,其中凹槽20e遵循引导斜坡24c的轮廓。

如果头部60被从它的行驶状态击出至折叠状态中,则壳体框架圆柱形延伸部20d被推动以沿着引导斜坡24c运动至止动件24d。在圆柱形延伸部20d的沿着引导斜坡24c的该运动期间,壳体框架20被抬升,并且因此弹簧23被压缩。受压缩的弹簧23的松弛与在将头部60从它的行驶状态击出至折叠状态时所施加的扭转载荷共同作用而促进本发明的枢轴接头系统的自动返回功能。

在图4至9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枢轴接头系统包括壳体框架100、底座框架110、卡口式塔件120以及弹簧130,如在图4中最好地看到的。

壳体框架100在图5中被更详细地示出并且设置有三个棘爪102,每个棘爪在它的内侧处形成有凹槽或台阶101并且围绕它的外周边形成有唇缘102a。唇缘102a确保与铰接系统的未示出的马达托架的接合,所述铰接系统适合于使未示出的反射元件运动并且在组装的后视装置中附接至底座框架100。更进一步,壳体框架100设置有两个头部运动止动元件103。

图6以圆柱形部分111的形式示出底座框架110的进一步的细节,三个棘爪113从所述圆柱形部分111延伸,其中每个棘爪113设置有凹槽114。

图7a示出由壳体框架100和卡口式塔件120所提供的子组件。实际上,这两个部件通过使卡口式塔件120的锁定突起121接合壳体框架100的凹槽或台阶101而牢固地固定至彼此。如相对于图8a和8b所描述的,一旦弹簧130附接至卡口式塔件120,这就通过弹簧130的压缩力而将卡口式塔件120和壳体框架100锁定在一起。

图7b示出底座框架110和卡口式塔件120的子组件。卡口式塔件120的锁定突起121接合棘爪113的凹槽114。该子组件在卡口式塔件120最终被装载至壳体框架100中(如相对于图7a所解释说明的)之前就已经存在,其中,在最终组装至壳体框架100之前,临时位置最初以压缩和扭转方式加载弹簧130。

图7c示出弹簧130在底座框架110内的布置,其中弹簧130的一个端132被接收于底座框架110的锁定接收器115中,以便将所述一个端锁定。如图8a和8b中所示,弹簧130的另一个端131被锁定至卡口式塔件120。卡口式塔件120设置有圆柱形部分125以及用于弹簧的所述另一个端131的锁定接收器124,弹簧的所述另一个端131实际上被引入至锁定接收器124的凹槽123中。

在组装构造中,弹簧130被压缩于卡口式塔件120的边缘122与底座框架110的边缘112之间,如图9中所示。边缘122成角度以遵循弹簧130的压缩状态,从而使至装饰性底座盖(未示出)的间隙最大。因此,弹簧130围绕卡口式塔件120的圆柱形部分125布置并且被布置于底座框架110的圆柱形部分111内,其中底座框架110经由棘爪系统附接至壳体框架100以及卡口式塔件120。棘爪系统包括底座框架110的接合于从壳体框架100的圆柱形部分105竖立的棘爪102之间的棘爪113,以及卡口式塔件120的接合由棘爪113所提供的凹槽114的锁定突起121。

将弹簧130附接于一方面由壳体框架100和卡口式塔件120所组成的子组件与另一方面底座框架110之间容许壳体框架100在已经在受到外力的影响而被击出之后自动返回,因为弹簧130不仅通过压缩力确保卡口式塔件120、底座框架110以及壳体框架100之间的连接,而且充当扭力弹簧。

对壳体框架100施加力致使该壳体框架被提升并且旋转。这由于还通过卡口式塔件120的边缘122提升该卡口式塔件120而压缩弹簧130。另外,施加至弹簧130的所述力导致弹簧的扭转。一旦所述力不再被施加至壳体框架100,存储于弹簧130内的压缩和扭转能量就推动壳体框架100返回于它的原始位置中。

因此,本发明的枢轴接头系统利用弹簧机构,其被形成为提供扭转力和压缩力,以使头部60’在受到旋转冲击之后从击出位置自动地返回至行驶状态。

尽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提出修改和改变,但是本申请的意图是在于此所授权的专利内包含合理地且可能落入本领域的技术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和修改。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详细地阐述本发明的特征,其被认为是新颖的。对于本发明的在它的不同的实施例中的实现而言,在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所公开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每种组合为必不可少的。

附图标记

10 壳体框架

10a 台阶

10b 圆柱形部分

11 底座框架

11a 圆柱形部分

12 间隔件

13 扭力弹簧

14a 第一锁定装置

14b 第二锁定装置

15 枢轴轴线

20 壳体框架

20a 台阶

20b 圆柱形部分

20c 肩部

20d 圆柱形延伸部

20e 凹槽

21 底座框架

21a 肩部

21b 圆柱形部分

22 螺栓

22a 支撑延伸部

23 扭力弹簧

24 棘爪装置

24a 第一棘爪

24b 第二棘爪

24c 引导斜坡

24d 止动件

24e 顶部

25 枢轴轴线

26 螺母

27 垫圈

28 轴线

50 底座

60 处于行驶位置中的头部

60’ 处于击出位置中的头部

100 壳体框架

101 台阶

102 棘爪

102a 唇缘

103 止动元件

105 圆柱形部分

110 底座框架

111 圆柱形部分

112 边缘

113 棘爪

114 凹槽

115 锁定接收器

120 卡口式塔件

121 锁定凸起

122 边缘

123 凹槽

124 锁定接收器

125 圆柱形部分

130 扭力弹簧

131 第一端

132 第二端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9:3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71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