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通信设备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希望能够获得更加轻薄、便携的移动体验,于是对电子设备的轻薄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请参阅图1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在现有技术中,在组装现有显示装置10时,通常是将现有显示模组11、中框支撑板12、中框13以及后壳14依次进行粘接;其中,所述中框支撑板12能够起到支撑所述现有显示模组11的作用;然而,在现有显示装置10的结构设计中,所述中框支撑板12的厚度较大、重量较重,从而导致现有显示装置10不够轻薄,使用便携性不好;而且,所述中框支撑板12安装所需结构空间较大,浪费了显示装置10的空间设计,使得显示装置10的附加值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用以缓解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5.为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和位于所述中框内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7.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
8.金属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
9.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
10.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为单层结构,所述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一侧直接贴合于所述显示部的背面,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二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
11.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第一边框部和第二边框部,所述第一边框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二边框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重叠;
12.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与所述中框之间的连接件,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一边框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
13.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注塑铜片、铜柱或热塑型高分子结构材料中的一种。
14.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
15.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
与所述绑定部之间的连接部件;
16.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显示部直接接触,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二侧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绑定部连接。
17.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二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其中,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凹槽内。
18.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子件和第二支撑子件,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对应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显示部出光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厚度;
19.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上的正投影重叠。
20.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21.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22.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部远离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一侧;
23.彩滤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彩滤光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彩滤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设置的阻、以及设置于相邻所述阻之间的黑矩阵

24.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一侧。
25.在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延伸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26.盖板,位于所述彩滤光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延伸区内的延伸部;
27.遮挡层,位于所述延伸区内,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延伸部,其中,所述遮挡层与所述黑矩阵相接触。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装置组合为一体。
29.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和位于所述中框内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金属支撑构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从而减少所述显示模组的重量和厚度,以达到所述显示模组轻薄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现有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32.图2为现有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支撑构件的俯视图;
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39.请参阅图3~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中框13和位于所述中框13内的显示模组21,所述显示模组21包括显示面板211和金属支撑构件212,所述显示面板211包括显示部211a、与所述显示部211a相对设置的绑定部211b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211a和所述绑定部211b之间的第一弯折部211c,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设置于所述显示部211a和所述绑定部211b之间;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远离所述显示部211a的一侧与所述中框13直接固定连接。
40.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显示部与所述绑定部之间设置金属支撑构件,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从而减少所述显示模组的重量和厚度,实现了所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
41.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2.实施例一
43.请结合图3、图4和图5;其中,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支撑构件的俯视图。
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所述显示装置20包括中框13内的显示模组21,所述显示模组21包括显示面板211和金属支撑构件212,所述显示面板211包括显示部211a、与所述显示部211a相对设置的绑定部211b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211a和所述绑定部211b之
间的第一弯折部211c,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设置于所述显示部211a和所述绑定部211b之间;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远离所述显示部211a的一侧与所述中框13直接固定连接。
4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面板211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或主动发光型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被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passive matrix oled)显示面板以及量子点有机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面板中的一种,本实施例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46.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为单层结构,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12a与第二侧212b,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侧212a直接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211的背面,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二侧212b与所述中框13直接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为单层结构,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侧212a直接贴合于所述显示部211a的背面,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二侧212b与所述中框13直接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与所述显示面板211成为一个整体,进而减少所述显示模组21的重量和厚度,以达到所述显示模组轻量化的目的。
47.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包括第一边框部2120b1和第二边框部2120b2,所述第一边框部2120b1在所述中框13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211b在所述中框13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二边框部2120b2在所述中框13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211b在所述中框13上的正投影重叠;其中,所述显示模组21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与所述中框13之间的连接件15,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边框部2120b1通过所述连接件15与所述中框13直接固定连接。
48.具体地;所述中框13包括底框131和边框132,所述边框132连接于所述底框131的外周缘,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边框部2120b1通过所述连接件15与所述底框131直接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现有显示装置10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盖板219和显示面板211,所述盖板219通常采用粘性胶(图中未画出)于所述中框13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边框部2120b1通过所述连接件15与所述底框131直接固定连接,从而增强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与所述底框131之间的连接的牢固性。
4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15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第一边框部2120b1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子件151、及设置于所述底框131上的多个第二连接子件(图中未画出),一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51对应一所述第二连接子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51和所述第二连接子件相互连接,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底框131之间的直接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51优选为螺孔,第二连接子件优选为螺母;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51包括具有卡槽的凹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子件包括具有与卡槽形状相配合的凸起结构。
50.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显示装置10中,所述显示模组11通常采用粘性胶与所述中框13连接,其中,当所述现有显示装置10温度上升时,所述粘性胶存在粘性失效,从而导致所述显示模组11具有从所述中框13上脱落的风险;而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连接件15包括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上的多个第一连接子件151、及设置于所述底框131上的多个第二连接子件,一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51对应一所述第二连接子件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子件
151和所述第二连接子件互相匹配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和所述底框131之间的直接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子件151优选为螺孔,第二连接子件优选为螺母,可以避免所述连接件15由于高温的影响而失去粘性。
51.在本实施例中,所金属支撑构件21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材料或者塑性材料,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材料优选为铝合金、不锈钢(sus)、注塑铜片、铜柱或者热塑型高分子结构材料(abs)中的一种,其中,当所金属支撑构件212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时,具有较强支撑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从而将所述显示面板211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出。
52.请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2为现有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显示装置10的结构设计中,通常是将现有显示模组11、中框支撑板12、中框13以及后壳14依次进行粘接,其中,所述现有显示模组11包括显示面板211和支撑件111,所述支撑件11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11的背面,所述显示面板211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部211a和绑定部211b、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211a和所述绑定部211b之间的第一弯折部211c,所述支撑件111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部211a和所述绑定部211b之间的第一背板111a、散热层111b、屏蔽层111c、连接构件111d以及第二背板111e;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显示装置10中包括对所述显示面板211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的所述支撑件111、及对所述显示模组11起支撑作用的中框支撑板12,从而导致所述现有显示装置10整体厚度较大,使用便携性不好,不能满足现代电子设备轻薄结构的技术要求;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显示面板211与所述中框13之间设置金属支撑构件212,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为单层结构,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12a与第二侧212b,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侧212a直接贴合于所述显示面板211的背面,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二侧212b与所述中框13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与所述显示面板211成为一个整体,进而减少所述显示模组21的重量,实现所述显示模组21的轻薄化。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11包括绝缘基底2111,所述绝缘基底2111可以为柔性基底,具体地,当所述绝缘基底2111为柔性基底时,所述绝缘基底2111的材料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基树脂、聚氨酯基树脂、纤维素树脂、硅氧烷树脂、聚酰亚胺基树脂、聚酰胺基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所述绝缘基底2111为柔性基底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54.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部211a、所述第一弯折部211c以及所述绑定部211b一体成型;所述显示模组21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与所述绑定部211b之间的连接部件213,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侧212a与所述显示部211a直接接触,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二侧212b通过所述连接部件213与所述绑定部211b连接。
55.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二侧212b设置有凹槽212b1,所述凹槽212b1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211c的一端;其中,所述连接部件213位于所述凹槽212b1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连接部件213位于所述凹槽212b1内,从而降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和所述连接部件213的组合厚度,进而降低所述第一弯折部211c的弯折半径,改善弯折性能。
5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包括第一支撑子件2121和第二支撑子件2122,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对应所述凹槽212b1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11出光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子件212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的厚度;其中,所述第
二支撑子件2122在所述绑定部211b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连接部件213在所述绑定部211b上的正投影,所述连接部件213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211b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上的正投影重叠。
5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在所述绑定部211b上的正投影可以与所述连接部件213在所述绑定部211b上的正投影重叠,或者,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在所述绑定部211b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部件213在所述绑定部211b上的正投影重叠。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显示部211a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支撑子件2121在所述显示部211a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件15在所述显示部211a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在所述显示部211a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连接件15在所述显示部211a上的正投影不交叠;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在所述显示部211a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连接件15在所述显示部211a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从而避免所述连接件15对所述绑定部211b的线路造成影响,破坏所述显示模组21的性能。
5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213与所述第一支撑子件2121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211c的一侧连接,从而降低所述第一弯折部211c的弯折半径,改善弯折性能;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通过压敏胶230(psa)与所述显示部211a连接,从而在膜层弯折贴合过程中,减小了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对所述显示面板211膜层受压形变量,减少了所述显示面板211的印痕。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1还包括位于所述绑定部211b远离所述显示部211a一侧的绑定元件214,所述绑定元件214包括覆晶薄膜(图中未画出)、驱动芯片214a和电路板214b;其中,所述底框131设置有多个开槽(图中未标记),所述开槽对应所述绑定元件214设置,所述驱动芯片214a位于所述开槽内,所述电路板214b位于所述开槽内,从而避免所述底框131对所述驱动芯片214a和所述电路板214b造成损伤,进而破坏所述显示模组21的性能。
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1包括显示区100和围绕所述显示区100的非显示区200,所述显示模组21包括触控层216和彩滤光层217,所述触控层216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内,所述触控层216设置于所述显示部211a远离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一侧,所述彩滤光层217位于所述显示区100内,所述彩滤光层217设置于所述触控层216远离所述显示部211a的一侧,所述彩滤光层217包括多个间隔设设置的阻(图中未画出)、以及设置于相邻所述阻之间的黑矩阵217a;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黑矩阵217a位于所述显示区100靠近所述非显示区200的一侧。
62.可以理解的是,请结合图2、图3和图4,在现有显示模组11的结构设计中,所述现有显示模组11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11远离所述支撑件一侧的封装层215、触控层216、偏光片112和粘黏层113,其中,所述偏光片112的厚度较大(通常为104微米),从而造成所述现有显示模组11整体厚度较大,不能满足现代电子设备轻薄结构的技术要求;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彩滤光层217设置于所述触控层216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11的一侧,从而去除所述现有显示模组11中的所述偏光片112,且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211的显示效果;同时,减小了所述显示模组21的厚度,实现所述显示模组21的轻薄化。
6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区200包括与所述显示区100相邻的延伸区
200a,所述显示模组21还包括粘胶层218、盖板219以及遮挡层220,所述盖板219位于所述彩滤光层217远离所述显示部211a的一侧,所述盖板219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100的主体部219a、及位于所述延伸区200a内的延伸部219b,所述遮挡层220位于所述延伸区200a内,所述遮挡层220在所述盖板219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延伸部219b,其中,所述遮挡层220与所述黑矩阵217a相接触。
6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遮挡层220的材料优选为黑胶材,所述粘胶层218位于所述彩滤光层217和所述盖板219之间,所述彩滤光层217通过所述粘胶层218与所述盖板219粘接,所述粘胶层218的材料优选为光学胶。
65.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显示模组11中,通常采用在盖板219靠近所述显示面板211的一侧设置一层油墨114(ink)的方法来防止所述显示面板211的边缘处出现漏光现象,然而,由于所述油墨114的厚度较大,在与所述盖板219贴合的时候,易产生气泡,贴合均匀性不理想,大大降低了所述显示模组11的外观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点胶工艺在所述延伸区200a内制作所述遮挡层220,所述遮挡层220的材料优选为黑胶材,可以避免气泡的产生,使得贴合均匀,进而改善了所述显示模组21的外观质量;并且,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遮挡层220位于所述延伸区200a内,所述遮挡层220在所述盖板219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延伸部219b,从而防止所述显示面板211的所述显示部211a边缘出现漏光现象,进而提高所述显示装置20的显示效果。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19可选自玻璃盖板219(coverglass,cg)或者3d盖板219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盖板219为3d盖板时,所述盖板219包括平直区及位于所述平置区至少一侧的盖板弯曲区,所述盖板弯曲区与所述平置区平滑过渡连接,所述盖板219的内侧用于收容所述显示模组21,此时,所述显示部211a可以包括平面显示部、及连接在所述平面显示部和所述第一弯折部211c之间的弧面显示部,所述盖板弯曲区对应所述弧面显示部设置。
67.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20还包括位于所述中框13远离所述显示模组21一侧的后壳14、以及位于所述中框13和所述后壳14之间的电池组件(图中未画出),可以理解的是,在现有显示装置10中,所述中框支撑板12的厚度较大,因此,容易造成电池组件空间不足,进而影响显示装置20续航时间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所述现有显示装置10来说,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显示面板211的背面设置一金属支撑构件212,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一侧212a与所述显示面板211连接,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第二侧212b与所述中框13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优选地,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从而缓解现有显示装置10中所述中框支撑板12占用空间较大、所述电池组件空间不足的问题。
68.实施例二
69.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相似/相同,具体请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两者的区别仅在于: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11包括绝缘基底2111和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2111上的显示功能层2112,所述绝缘基底2111可以为刚性基底,具体地,当所述绝缘基底2111为
刚性基底时,所述绝缘基底2111的材料可以包括金属或玻璃,本实施例以所述绝缘基底2111为刚性基底为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2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22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和驱动芯片214a,所述柔性电路板221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11远离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一侧的第一连接部221a、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11一侧的第二连接部221b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1a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21b之间的第二弯折部221c,所述第一连接部221a、所述第二弯折部221c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21b一体成型;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子件2121通过所述连接件15与所述底框1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子件2122通过所述连接部件21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b连接,所述驱动芯片214a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b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11的一侧。
7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11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200内的绑定部211b,所述第一连接部221a位于所述绑定部211b远离所述金属支撑构件212的一侧,所述绑定部211b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21a连接。
7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装置组合为一体。
75.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模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此不在重复说明。
76.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头盔、台式机电脑、智能电视或者数码相机等设备的显示屏,甚至可以应用在具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上。
7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和位于所述中框内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金属支撑构件,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从而减少所述显示模组的重量和厚度,以达到所述显示模组轻薄化的目的。
7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79.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和位于所述中框内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与所述显示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金属支撑构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和所述绑定部之间;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为单层结构,所述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一侧直接贴合于所述显示部的背面,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二侧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第一边框部和第二边框部,所述第一边框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不重叠,所述第二边框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重叠;其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与所述中框之间的连接件,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一边框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中框直接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注塑铜片、铜柱或热塑型高分子结构材料中的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2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位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与所述绑定部之间的连接部件;其中,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一侧与所述显示部直接接触,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二侧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与所述绑定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第二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靠近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其中,所述连接部件位于所述凹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子件和第二支撑子件,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对应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显示部出光侧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子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子件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绑定部上的正投影,所述连接部件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部在所述金属支撑构件上的正投影重叠。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子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支撑子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连接件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正投影不交叠。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触控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部远离所述金属支撑构件的一侧;
彩滤光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内,所述彩滤光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层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彩滤光层包括多个间隔设设置的阻、以及设置于相邻所述阻之间的黑矩阵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黑矩阵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一侧。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相邻的延伸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盖板,位于所述彩滤光层远离所述显示部的一侧,所述盖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延伸区内的延伸部;遮挡层,位于所述延伸区内,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延伸部,其中,所述遮挡层与所述黑矩阵相接触。12.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装置组合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显示装置包括中框和位于中框内的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金属支撑构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部、与显示部相对设置的绑定部以及连接于显示部和绑定部之间的第一弯折部,金属支撑构件设置于显示部和绑定部之间;其中,金属支撑构件远离显示部的一侧与中框直接固定连接,从而减少显示模组的重量和厚度,以达到显示模组轻薄化的目的。示模组轻薄化的目的。示模组轻薄化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

李治福 韩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5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0:3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9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构件   模组   正投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