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无品中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乐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无品中阮。


背景技术:



2.发明人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中阮,由于其强健的琴弦张力使演奏者难以挖掘每个音被开发的音乐潜能,并且中阮带有二十四个品柱的束缚,使其对每个音的装饰性能力、滑音、揉弦的变化效果以及对每个音的音域变化可塑造性都大打折扣,进而使得本种民族乐器难以演奏、普及、推广。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无品中阮,以解决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半无品中阮。
6.根据本技术的半无品中阮包括: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
7.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
8.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
9.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
10.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
11.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
12.进一步的,所述品柱包括:3个短品柱,3个中品柱及7个长品柱。
13.进一步的,所述指板粘接在所述琴颈上。
14.进一步的,所述琴身为扁圆形共鸣箱体。
15.进一步的,所述共鸣箱体包括:面板、背板,及连接所述面板及所述背板的侧板。
16.进一步的,所述琴轴为4个,且不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琴头的左右两侧。
17.进一步的,所述琴身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音孔。
18.进一步的,所述音孔为飞鸟形音孔。
19.进一步的,所述面板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码子,所述码子上设有通孔,所述琴弦与所述缚弦连接时穿过所述通孔。
20.进一步的,所述琴头的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琴轴下侧处分别设有一个山口,所述山口上设有凹槽。
2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仅保留13个品柱,将前11品柱用指板替代的方式,通过琴
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达到了前11品柱用指板代替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便于演奏、普及、及推广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半无品中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琴头;2、琴颈;3、琴身;4、琴轴;5、缚弦;6、指板;7、琴弦;8、品柱;9、装饰花;10、音孔;11、码子;12、山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8.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9.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如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无品中阮,该半无品中阮包括: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
33.具体的,琴头具有调音以及承载设于其上的琴轴等其他乐器部件的作用;琴颈具有承载指板、琴弦,方便手指操控以及改变琴音的作用;琴身,具有在弹奏琴弦时与琴弦发生共鸣进而发出声音的作用;琴头的底部与琴颈的顶部连接,琴颈的底部与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琴头的两侧,用于配合缚弦固定琴弦,并且通过琴轴调整琴弦的松紧,进而调整音高;缚弦,其设置在琴身的底部,用于配合琴轴固定琴弦,起到挂住琴弦,并使琴弦张紧的作用;指板,其设置在琴颈上,并延伸至琴身上,用于保证弹奏的舒适度、手感以及平衡音;琴弦,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琴轴和缚弦上,且其余部分经过指板以及琴身;品柱,其嵌入在纸板上,其作用是辅助改变弦的震动部分长短从而改变琴弦的音调,其中品柱的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的位置上;中阮属于有品柱的民族弹拨乐器,具有鲜明的演奏优势,其声音洪亮、音高准确、高音区音质清脆,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中阮,其品柱数量为24个,但是过多的品柱也在抑制了音与音在滑音上的连接效果;且由于品柱的存在使音的推拉等装饰性在音高方面只可升高,不可降低,而在无品柱民族弹拨乐器中如三弦等弹拨乐器,此类乐器由于没有品柱的限制,每个音的“推、拉”等装饰性音高皆可升高或降低,使得每个音的装饰效果有了较大的自由空间,音于音之间连接可以自由运用“揉、滑”等左手技法,其左手演奏幅度、速度皆可根据演奏者自由处理;因而本发明将传统中阮的前11个品柱去除,保留了后13个品柱,并使用指板代替前11个品柱,使得半无品中阮在保证有品柱弹拨乐曲高音区音的音准稳定性、音质通透性与颗粒性的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品柱导致的抑制了音与音在滑音上的连接效果、弹奏困难的问题,使得本种半无品中阮更易于演奏、普及以及推广。
3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采用仅保留13个品柱,将前11品柱用指板替代的方式,通过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达到了前11品柱用指板代替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便于演奏、普及、及推广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35.优选的,品柱为13个,包括:3个短品柱,3个中品柱及7个长品柱;通过设置不同长度的品柱,配合指板弹奏,在保持中阮原本特的同时使得琴弦的可操作性更强,拥有了更多的演奏技法上的突破;通过13品柱和指板配合演奏的方式,发明人分别在话音类、揉音
类、按音类以及泛音类技法上实现了突破;例如:
36.1、滑音类
37.(一)、滑音技法:左手按音、右手弹琴弦后从本音滑向指定音。
38.(二)、上滑音技法:从低于演奏音上滑至演奏音后,右手同步发音。
39.(三)、下滑音技法:从高于演奏音下滑至演奏音后,右手同步发音。
40.(四)、虚上滑音:演奏完指定音后,同指上滑,右手不演奏。
41.(五)、虚下滑音:演奏完指定音后,同指下滑,右手不演奏。
42.(六)、上滑音或下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左手按音后手腕与小臂上下震动琴弦,同时上滑或下滑音至演奏音,右手同步发音。
43.(七)、虚上滑音与虚下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同指上滑或下滑,手左手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震动琴弦,右手不演奏。
44.(八)、虚回滑音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上滑再下滑后回到本音,右手不演奏。
45.(九)、虚连滑音:弹完指定音后,同指连续滑音三个实音以上,右手不演奏。
46.(十)、虚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在上滑再下滑后回到本音的左手运动过程中,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震动琴弦,右手不演奏。
47.(十一)、回滑音与揉弦相结合左手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在按音后急速回滑过程中,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震动琴弦,右手不演奏。
48.2、揉音类
49.(一)、揉弦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手腕与小臂上下、左右震动琴弦。
50.(二)、吟弦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手腕与小臂上下震动琴弦。
51.(三)、大揉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手腕与小臂大幅度上下、左右震动琴弦。
52.3、按音类
53.(一)、打音技法:左手快速并用力按压指定音,右手不演奏。
54.(二)、勾音技法;左手抬指并同步拨动指定音琴弦,右手不演奏。
55.(三)、止音技法:演奏完指定音后,左手快速捂住琴弦,右手不演奏。
56.4、泛音类
57.(一)、人工泛音:左手手指虚按在指定音品位的正上方,右手同步发音。
58.(二)、自然泛音:左手手指按压指定音,右手外侧手掌同步按压在指定音高八度位置处同步发音。
59.优选的,指板粘接在琴颈上,指板粘贴到琴颈上后再镶嵌琴颈至琴身上,对控制指板投射高度、对齐琴颈与琴身的中线,以及提高人们的视觉判断能力,都有比较大的帮助。
60.优选的,琴身为扁圆形共鸣箱体,弹奏时通过共鸣箱体配合琴弦发声,来将琴弦发出的震动放大,转换成人类可以听到的美妙乐器声。
61.优选的,共鸣箱体包括:面板、背板,及连接面板及背板的侧板;面板通过侧板与背板连接,面板与侧板和背板所形成的空间可以起到拢音的作用,并且面板是共鸣面板,用于与琴弦共鸣发出声音。
62.优选的,琴轴为4个,且不对称地设置在琴头的左右两侧,琴轴具有调整琴弦的松紧,进而调整音高的作用,设置4个琴轴,分别控制4根琴弦的松紧,可以分别单独控制,更便于调节。
63.优选的,琴身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音孔,设置对称音孔的作用是使琴身可以更自由的振动,以加强音,也使琴身内部的振动能够传出乐器外。
64.优选的,音孔为飞鸟形音孔,音孔的形状为飞鸟形,使其在保证其原本功用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
65.优选的,面板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码子,码子上设有通孔,琴弦与缚弦连接时穿过通孔,此时琴弦架压在码子的上端;当琴弦摩擦振动后,波动传递到码子上,再通过码子将震动传递到面板上从而产生谐振,再通过面板的震动带动琴身内部的共振,产生耦合共振,最后使半无品中阮振动,进而发出更好的乐器音质和音。
66.优选的,琴头的左右两侧,且位于琴轴下侧处分别设有一个山口,山口上设有凹槽,凹槽起到固定琴弦的作用。
6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包括: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品柱包括:3个短品柱,3个中品柱及7个长品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板粘接在所述琴颈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身为扁圆形共鸣箱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鸣箱体包括:面板、背板,及连接所述面板及所述背板的侧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轴为4个,且不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琴头的左右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身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音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孔为飞鸟形音孔。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码子,所述码子上设有通孔,所述琴弦与所述缚弦连接时穿过所述通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无品中阮,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颈左右两侧,且位于所述琴轴下侧处分别设有一个山口,所述山口上设有凹槽。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半无品中阮。该半无品中阮包括琴头、琴颈、琴身,所述琴颈的顶部与所述琴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琴颈的底部与所述琴身的顶部连接;琴轴,其设置在所述琴头的两侧;缚弦,其设于所述琴身底部;指板,其设于所述琴颈上;琴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琴轴上,另一端经过所述指板及所述琴身并固定在所述缚弦上;品柱,其嵌于所述指板上,数量为13个,且自指板底部向上均匀排列至琴身顶部处。本申请解决了由于中阮的琴弦张力强健难以演奏,且带有24个品柱束缚,可塑性低,造成的中阮难以演奏、普及、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推广的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华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华卉

技术研发日:

2022.07.14

技术公布日:

2022/11/14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05:4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琴弦   滑音   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