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筒喷水条和智能扫洗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扫洗机器人拖洗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滚筒喷水条和智能扫洗机器人。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化科技的发展,家用的智能扫洗机器人成为必不可少的智能家居设备之一,智能扫洗机器人可以自动完成地面的清扫和拖洗作业,进而减少用户的家务工作量。其中,拖洗作业时,一般是通过滚筒对工作面进行拖洗,滚筒在工作时需要喷洒清洁液(如清水或者混有洗涤剂的水),进而提升滚筒拖洗效果;但是,现有滚筒的喷水结构存在滚筒轴向喷水不均匀,造成局部水渍残留,局部干燥,严重影响滚筒的清洁效果。
3.因此,如何提升滚筒喷水结构喷水的均匀性,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喷水条和智能扫洗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技术中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滚筒的喷水结构喷水不均匀的问题。
5.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滚筒喷水条,其包括:
6.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液槽、均流槽和若干喷液槽;
7.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密封所述基板;
8.其中,所述均流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所述进液槽的一端设置有进液位,所述进液槽背离所述进液位的一端与所述均流槽的中部连通,若干所述喷液槽中均设置有喷液口,所述喷液口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9.可选的,所述基板还包括:
10.基板本体,所述均流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所述均流槽和所述进液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进液槽中的进液位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的一端处。
11.可选的,所述基板还包括:
12.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进液位的一端;
13.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上,且位于背离所述进液位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进液槽同侧设置;
14.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第一盖板连接位、第二盖板连接位和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第二盖板连接位和第二安装孔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15.可选的,若干所述喷液槽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远离所述进液位的第一喷液槽、第二喷液槽、第三喷液槽和第四喷液槽,且所述第一喷液槽和第二喷液槽均位于所述进液槽和均流槽之间,所述第三喷液槽和第四喷液槽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均流槽之间。
16.可选的,所述基板还包括:
17.第三盖板连接部,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液槽、均流槽、第二安装部和进液槽之间;
18.第四盖板连接部,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喷液槽、均流槽、第一喷液槽和进液槽之间。
19.可选的,所述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液槽、均流槽、第一喷液槽、第二喷液槽、第三喷液槽、第四喷液槽、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一盖板连接部和第二盖板连接部之间的隔离凸筋;
20.所述盖板设置有与所述隔离凸筋对应设置的密封槽;
21.其中,所述滚筒喷水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凸筋和密封之间的密封胶条。
22.可选的,所述盖板还包括:
23.盖板本体,所述密封槽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基板的端面上;
24.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进液位处;
25.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处;
26.第四安装位,所述第四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处;
27.第一基板连接位,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处;
28.第二基板连接位,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位处;
29.第三基板连接位,所述第三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处;
30.第四基板连接位,所述第四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处。
31.可选的,所述盖板还包括: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第二盖板连接位、第三盖板连接部和第四盖板连接部设置为卡接孔或卡接柱,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第二基板连接位、第三基板连接位和第四基板连接位对应设置为卡接柱或卡接孔。
32.可选的,所述滚筒喷水条还包括:
33.连接防护板,所述连接防护板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l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连接防护板与所述盖板和基板均连接;所述连接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第五安装位、第六安装位和进液管避位孔;所述第五安装位与所述第六安装位设置于所述防护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五安装位对应所述第三安装位和第一安装孔设置,所述第六安装位对应所述第四安装位和第二安装孔设置,所述进液管避位孔位于所述第五安装位靠近所述第六安装位的一侧。
3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中,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如上的滚筒喷水条。
35.上述实施方式中,智能扫洗机器人通过采用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进而使得其雷达不易因碰撞发生结构损伤,保障雷达的使用寿命。
36.有益效果:
37.所述滚筒喷水条的进液槽中流入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均流槽的中心处,使得液体沿均流槽的中心向两端流动,使得所述均流槽中均匀充盈液体;并且由所述均流槽向喷液
槽中均匀供给液体,进而使得各个喷液槽中的喷液口中均匀喷出液体,保障所述滚筒喷水条均匀喷水,保障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拖洗效果。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3是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的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43.图6是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的盖板的仰视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45.10、滚筒喷水条;11、基板;12、盖板;13、密封胶条;14、连接防护板;15、进液槽;16、均流槽;17、喷液槽;111、基板本体;112、第一安装部;113、第二安装部;114、第三盖板连接部;115、第四盖板连接部;116、隔离凸筋;1121、第一安装孔;1131、第一盖板连接位;1132、第二盖板连接位;1133、第二安装孔;121、密封槽;122、盖板本体;123、进液管;124、第三安装位;125、第四安装位;126、第一基板连接位;127、第二基板连接位;128、第三基板连接位;129、第四基板连接位;141、防护板本体;142、第五安装位;143、第六安装位;144、进液管避位孔;151、进液位;171、喷液口;172、第一喷液槽;173、第二喷液槽;174、第三喷液槽;175、第四喷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9.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滚筒喷水条10,所述滚筒喷水条10用于智能扫洗机器人的主机,对主机的拖洗结构中的滚筒进行均匀喷水作业,保
障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拖洗效果。具体的,所述滚筒喷水条10包括基板11和盖板12;所述基板11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液槽15、均流槽16和若干喷液槽17;所述盖板12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用于密封所述基板11,也就是说,所述盖板12用于密封所述进液槽15、均流槽16和若干喷液槽17;其中,所述均流槽16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1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基板11长度的中点与所述均流槽16的中点重合设置;所述进液槽15的一端设置有进液位151,所述进液槽15背离所述进液位151的一端与所述均流槽16的中部连通,即在进液槽15中流入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均流槽16的中心处,使得液体沿均流槽16的中心向两端流动,进而为保障液体均流分布提供了保障;若干所述喷液槽17中均设置有喷液口171,所述喷液口171沿所述基板1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使得所述滚筒喷水条10沿长度方向(滚筒的轴向)均匀向滚筒喷洒液体,提升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拖洗效果。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还包括:基板本体111,所述均流槽16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本体11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所述均流槽16和所述进液槽15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11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进液槽15中的进液位151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的一端处。通过控制所述均流槽16和进液槽15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能够保障均流槽16沿长度方向上液体均流效果,进而使得每一喷液槽17提供均衡流量的液体供给。也就是说,在所述基板本体111上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有进液槽15、均流槽16和喷液槽17,并且所述均流槽16自所述基板本体111的长度的中心,沿长度方向上向两端对称延伸,进液槽15中流入的液体流入所述均流槽16的中部,在有所述均流槽16的中部向两端延伸,然后由均流槽16向若干喷液槽17中均匀供给液体,保障喷液的均匀性。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还包括: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113;所述第一安装部112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111上,且位于所述进液位151的一端;所述第一安装部112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111上,且位于背离所述进液位151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部113沿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进液槽15同侧设置;可知,所述基板本体111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12和第二安装部113;其中,所述第二安装部113还沿长度方向上向所述基板本体111的中心处延伸,并且沿宽度方向上设置于所述均流槽16相对的一侧,即与所述进液槽15同侧设置;进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提升所述基板11、盖板12和主机其他结构的连接稳定性。
5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112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121,所述第二安装部113设置有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和第二安装孔1133,且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和第二安装孔1133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和第二安装孔1133用于连接所述滚筒喷水条10至主机上,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和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用于连接所述盖板12,进而保障了所述基板11和盖板12的连接稳定性,以及所述滚筒喷水条10的密封性能。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喷液槽17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远离所述进液位151的第一喷液槽172、第二喷液槽173、第三喷液槽174和第四喷液槽175,且所述第一喷液槽172和第二喷液槽173均位于所述进液槽15和均流槽16之间,所述第三喷液槽174和第四喷液槽175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3和均流槽16之间。上述喷液槽17的设置可以进一步的保障所述滚筒喷水条10喷水的均匀性。需要说明的是,若干喷液槽17的数量并不限定与4个,可以为2个、3个、5个乃至5个以上等。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还包括:第三盖板连接部114和第四盖板连接部115;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114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液槽173、均流槽16、第二安装部113和进液槽15之间;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115设置于所述第一喷液槽172、均流槽16、第二喷液槽173和进液槽15之间。可知,所述基板11通过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第三盖板连接部114和第四盖板连接部115与所述盖板12连接,进而一部的保障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的连接稳定性,并保障所述基板11和盖板12之间的密封性能。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液槽15、均流槽16、第一喷液槽172、第二喷液槽173、第三喷液槽174、第四喷液槽175、第一安装部112、第二安装部113、第一盖板12连接部和第二盖板12连接部之间的隔离凸筋116;所述盖板12设置有与所述隔离凸筋116对应设置的密封槽121;所述滚筒喷水条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凸筋116和密封之间的密封胶条13。可知,通过设置所述隔离凸筋116即有效的隔离所述进液槽15、均流槽16、第一喷液槽172、第二喷液槽173、第三喷液槽174、第四喷液槽175、第一安装部112、第二安装部113、第一盖板12连接部和第二盖板12连接部,又能配合所述密封槽121和隔离凸筋116,进一步的提升所述基板11与所述盖板12之间的密封性能。
5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2还包括:盖板本体122、进液管123、第三安装位124、第四安装位125、第一基板连接位126、第二基板连接位127、第三基板连接位128和第四基板连接位129;所述密封槽121设置于所述盖板12朝向所述基板11的端面上;所述进液管123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进液位151处,可知,清水通过所述进液管123进入所述进液槽15的进液位151处,将外接清水补充至所述进液槽15中;所述第三安装位124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处,即所述第三安装位124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连接;所述第四安装位125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1133处,即所述第四安装位125与所述二安装孔1133连接;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126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处,即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126与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连接;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位127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处,即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位127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连接;所述第三基板连接位128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114处,即所述第三基板连接位128与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114连接;所述第四基板连接位129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122对应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115处,即所述第四基板连接位129与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115连接。所述第三安装位124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以及所述第四安装位125配合所述第二安装孔1133,实现将所述滚筒喷水条10安装与所述主机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安装孔1121、第二安装孔1133、第三安装位124和第四安装部位125可以设置为螺纹孔或者卡接孔。
5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2还包括: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1131、第二盖板连接位1132、第三盖板连接部114和第四盖板连接部115设置为卡接孔或卡接柱,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126、第二基板连接位127、第三基板连接位128和第四基板连接位129对应设置为卡接柱或卡接孔。可知,所述盖板12和所述基板11之间可以卡接连接,同时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进而方便对所述基板11和盖板12的维护维修。
5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滚筒喷水条10还包括:连接防护板14,所述连接防护板14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l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连接防护板14与所述盖板12和基板11均连接。可知,所述连接防护板14既可以有效的保护所述基板11和盖板12,又能保障所述滚筒喷水条
10与主机的连接稳定性。
59.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中,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如上所述的滚筒喷水条10。可以理解,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通过采用本技术中提供的滚筒喷水条10,进而能够有效的提升拖洗效果,避免底面污渍残留。
60.综上所述,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滚筒喷水条和智能扫洗机器人,滚筒喷水条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液槽、均流槽和若干喷液槽;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密封所述基板;其中,所述均流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所述进液槽的一端设置有进液位,所述进液槽背离所述进液位的一端与所述均流槽的中部连通,若干所述喷液槽中均设置有喷液口,所述喷液口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滚筒喷水条的进液槽中流入的液体,引流至所述均流槽的中心处,使得液体沿均流槽的中心向两端流动,使得所述均流槽中均匀充盈液体;并且由所述均流槽向喷液槽中均匀供给液体,进而使得各个喷液槽中的喷液口中均匀喷出液体,保障所述滚筒喷水条均匀喷水,保障所述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拖洗效果。
61.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液槽、均流槽和若干喷液槽;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用于密封所述基板;其中,所述均流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所述进液槽的一端设置有进液位,所述进液槽背离所述进液位的一端与所述均流槽的中部连通,若干所述喷液槽中均设置有喷液口,所述喷液口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基板本体,所述均流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基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所述均流槽和所述进液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进液槽中的进液位沿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的一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进液位的一端;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基板本体上,且位于背离所述进液位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进液槽同侧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有第一盖板连接位、第二盖板连接位和第二安装孔,且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第二盖板连接位和第二安装孔依次远离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喷液槽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远离所述进液位的第一喷液槽、第二喷液槽、第三喷液槽和第四喷液槽,且所述第一喷液槽和第二喷液槽均位于所述进液槽和均流槽之间,所述第三喷液槽和第四喷液槽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和均流槽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第三盖板连接部,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喷液槽、均流槽、第二安装部和进液槽之间;第四盖板连接部,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喷液槽、均流槽、第二喷液槽和进液槽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进液槽、均流槽、第一喷液槽、第二喷液槽、第三喷液槽、第四喷液槽、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一盖板连接部和第二盖板连接部之间的隔离凸筋;所述盖板设置有与所述隔离凸筋对应设置的密封槽;其中,所述滚筒喷水条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隔离凸筋和密封之间的密封胶条。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盖板本体,所述密封槽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基板的端面上;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进液位处;第三安装位,所述第三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处;第四安装位,所述第四安装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二安装孔处;第一基板连接位,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处;第二基板连接位,所述第二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二盖板连接位
处;第三基板连接位,所述第三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三盖板连接部处;第四基板连接位,所述第四基板连接位设置于所述盖板本体对应所述第四盖板连接部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包括:所述第一盖板连接位、第二盖板连接位、第三盖板连接部和第四盖板连接部设置为卡接孔或卡接柱,所述第一基板连接位、第二基板连接位、第三基板连接位和第四基板连接位对应设置为卡接柱或卡接孔。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滚筒喷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喷水条还包括:连接防护板,所述连接防护板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l形结构设置,且所述连接防护板与所述盖板和基板均连接;所述连接防护板包括防护板本体、第五安装位、第六安装位和进液管避位孔;所述第五安装位与所述第六安装位设置于所述防护板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所述第五安装位对应所述第三安装位和第一安装孔设置,所述第六安装位对应所述第四安装位和第二安装孔设置,所述进液管避位孔位于所述第五安装位靠近所述第六安装位的一侧。10.一种智能扫洗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智能扫洗机器人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滚筒喷水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扫洗机器人拖洗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滚筒喷水条和智能扫洗机器人,滚筒喷水条包括基板,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液槽、均流槽和若干喷液槽;盖板,设置于基板上,用于密封基板;均流槽沿长度方向的中心与基板沿长度方向的中心重合设置,进液槽的一端设置有进液位,进液槽背离进液位的一端与均流槽的中部连通,若干喷液槽中均设置有喷液口,喷液口沿所述基板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进液槽中流入的液体引流至均流槽的中心处,使液体沿均流槽的中心向两端流动,均流槽中均匀充盈液体;并且由均流槽向喷液槽中均匀供给液体,使得各个喷液槽中的喷液口中均匀喷出液体,保障滚筒喷水条均匀喷水,提升智能扫洗机器人的拖洗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

端广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赤马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3

技术公布日:

2023/3/9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2:4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76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盖板   基板   滚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