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属于浮游尘菌采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空气浮游尘菌采样器是各制药厂、医院、生物制品、食品加工、公共场等检测部门理想的采样仪器。空气浮游尘菌采样器工作原理:带尘菌的空气高速通过微孔,撞击在培养皿内的琼脂表面,这些活体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发生动态再水化过程,高速生长,从而快速的得出采样结果。
3.专利号cn201220081259.x ,公开了一种空气浮游尘菌采样器,包括采样装置和控制装置,采样装置包括放置培养皿的横壁及互相螺锁的采样腔和抽风腔,采样腔具有设置有内凹的可拆卸式的进风孔盖的一端壁,抽风腔内设置有抽风机、风速传感器及出风口,控制装置主要包括控制模块、显示存储模块;该横壁设置在采样腔中,通过间隔设置的横向支撑臂固定在采样腔的内壁上;在进风孔盖上设置有数个进风孔。
4.上述专利公开以及目前市场上的多孔吸入式尘菌采样器,进风孔盖普遍采用可拆卸式,为了便于进风孔盖的拆卸,进风孔盖安装处存在一定的缝隙。在采样过程中部分气流容易从缝隙流入采样器内部,该部分气流与从进风孔进入的气流碰撞,出现乱流,影响检测的精度。
5.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进气密封性较差的问题,避免空气乱流,提高对浮游尘菌的检测精度。
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包括采样器上壳,采样器上壳设有内凹部,内凹部顶部的开口端处扣合有进气盖;
9.进气盖包括轴线呈竖直设置的导流锥筒,导流锥筒为双层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套设而成,内筒体下端部内嵌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微孔板,外筒体的外围设有端板,外筒体与端板连接处的底部设有环状的密封条;
10.内凹部开口端的周围设有密封环槽,密封环槽与端板扣合连接,内凹部内壁与密封条的外围贴合连接。
11.一种优化方案,内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缩设置,外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扩设置,内外两个筒体的顶部连接,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
12.进一步地,内筒体的下端面与微孔板的下表面共面设置。
13.进一步地,外筒体与端板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流锥筒、端板以及密封条采用一体成型。
15.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与进气盖之间形成容纳腔室,容纳腔室内安装有培养皿和培养皿托,培养皿托位于培养皿的正下方,培养皿托固接在内凹部的底壁上。
16.进一步地,所述微孔板位于培养皿的内腔上部,培养皿开口端的高度高于微孔板所处的高度。
17.进一步地,所述内凹部底部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孔,通孔为圆形结构,通孔下方设有环形卡槽。
18.进一步地,内凹部底部依次设有连通筒体和涡轮风扇。
19.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扩设置,连通筒体的上端插接于环形卡槽内,连通筒体的下端与涡轮风扇相连接。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21.进气盖内嵌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微孔板,内凹部开口端的周围设有密封环槽,密封环槽与进气盖的端板扣合连接,扣合连接的同时内凹部内壁与进气盖底部的密封条的外围贴合连接,确保进气盖与采样器上壳之间具备良好的密封效果,让检测气流全部通过微孔板,避免出现空气乱流的问题,提高对浮游尘菌的检测精度。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n处的放大图;
25.图3是采样器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进气盖与微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进气盖与微孔板在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28.图中,1-进气盖,11-端板,12-导流锥筒,13-密封条,2-微孔板,3-采样器上壳,31-内凹部,32-密封环槽,33-通孔,4-培养皿,5-培养皿托,6-连通筒体,7-涡轮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0.如图1-图5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包括采样器上壳3,采样器上壳3设有内凹部31,内凹部31顶部的开口端处扣合有进气盖1,内凹部31底部依次设有连通筒体6和涡轮风扇7。
31.进气盖1包括轴线呈竖直设置的导流锥筒12,导流锥筒12为双层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套设而成,内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缩设置,外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扩设置,内外两个筒体的顶部连接,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
32.内筒体的下端部内嵌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微孔板2,内筒体的下端面与微孔板2的下表面共面设置。
33.外筒体的外围设有端板11,外筒体与端板11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
34.外筒体与端板11连接处的底部设有环状的密封条13。
35.所述的导流锥筒12、端板11以及密封条13采用一体成型。
36.内凹部31开口端的周围设有密封环槽32,密封环槽32与端板11扣合连接,内凹部31内壁与密封条13的外围贴合连接。
37.所述内凹部31与进气盖1之间形成容纳腔室。
38.所述容纳腔室内安装有培养皿4和培养皿托5,培养皿托5位于培养皿4的正下方,对培养皿4进行承托,培养皿托5固接在内凹部31的底壁上,培养皿托5上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
39.所述微孔板2位于培养皿4的内腔上部,培养皿4开口端的高度高于微孔板2所处的高度。
40.培养皿4内腔底部装有琼脂,带尘菌的空气高速通过微孔板2后撞击在琼脂表面,活体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发生动态再水化过程,高速生长,从而快速得出检测结果。
41.所述内凹部31底部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孔33,通孔33为圆形结构,通孔33下方设有环形卡槽。
42.所述连通筒体6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扩设置,连通筒体6的上端插接于环形卡槽内,连通筒体6的下端与涡轮风扇7相连接,涡轮风扇7提供空气流通动力。
4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44.涡轮风扇7通电旋转,带尘菌的空气高速通过微孔板2后撞击在培养皿4内的琼脂表面,空气沿竖直方向进入连通筒体6内,最后空气在涡轮风扇8的作用下吹出。
45.本实用新型中内凹部31开口端的周围设有密封环槽32,密封环槽32与进气盖1的端板11扣合连接,扣合连接的同时内凹部31内壁与进气盖1底部的密封条13的外围贴合连接,确保进气盖1与采样器上壳3之间具备良好的密封效果,让检测气流全部通过微孔板2,避免出现空气乱流的问题,提高检测精度。
46.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器上壳(3),采样器上壳(3)设有内凹部(31),内凹部(31)顶部的开口端处扣合有进气盖(1);进气盖(1)包括轴线呈竖直设置的导流锥筒(12),导流锥筒(12)为双层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套设而成,内筒体下端部内嵌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微孔板(2),外筒体的外围设有端板(11),外筒体与端板(11)连接处的底部设有环状的密封条(13);内凹部(31)开口端的周围设有密封环槽(32),密封环槽(32)与端板(11)扣合连接,内凹部(31)内壁与密封条(13)的外围贴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缩设置,外筒体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扩设置,内外两个筒体的顶部连接,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筒体的下端面与微孔板(2)的下表面共面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外筒体与端板(11)的连接处采用圆滑过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锥筒(12)、端板(11)以及密封条(13)采用一体成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31)与进气盖(1)之间形成容纳腔室,容纳腔室内安装有培养皿(4)和培养皿托(5),培养皿托(5)位于培养皿(4)的正下方,培养皿托(5)固接在内凹部(31)的底壁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板(2)位于培养皿(4)的内腔上部,培养皿(4)开口端的高度高于微孔板(2)所处的高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31)底部设有用于空气流通的通孔(33),通孔(33)为圆形结构,通孔(33)下方设有环形卡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凹部(31)底部依次设有连通筒体(6)和涡轮风扇(7)。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筒体(6)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渐扩设置,连通筒体(6)的上端插接于环形卡槽内,连通筒体(6)的下端与涡轮风扇(7)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游尘菌采样器进气密封结构,属于浮游尘菌采样技术领域,包括采样器上壳,采样器上壳设有内凹部,内凹部顶部的开口端处扣合有进气盖,进气盖包括轴线呈竖直设置的导流锥筒,导流锥筒为双层结构,由内外两个筒体套设而成,内筒体下端部内嵌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微孔板,外筒体的外围设有端板,外筒体与端板连接处的底部设有环状的密封条;内凹部开口端的周围设有密封环槽,密封环槽与端板扣合连接,内凹部内壁与密封条的外围贴合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密封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进气密封性较差的问题,避免空气乱流,提高对浮游尘菌的检测精度。提高对浮游尘菌的检测精度。提高对浮游尘菌的检测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

夏凯敏 薛亚龙 曹景成 张小龙 范宣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恒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9

技术公布日:

2023/3/3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17:1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6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培养皿   微孔   所述   结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