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阀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


背景技术:



2.换向阀是具有两种以上流动形式和两个以上油口的方向控制阀。是实现液压油流的沟通、切断和换向,以及压力卸载和顺序动作控制的阀门,靠阀芯与阀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控制阀,有转阀式和滑阀式两种;目前市面上的阀芯移动大多采用电磁控制,采用电控的方式控制阀芯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需要实时保持电池阀通电,停电过程中容易发生电池阀停止无法工作的现象,并且需要对电池阀进行编程,增加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本阀体结构合理,气、液流路简洁,便于实现阀体的气、液联动,无需电磁铁控制阀芯工作,提高阀体的便利性。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包括气动阀体和液压阀体组件,液压阀体组件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上,气动阀体内挖设有气动通道,气动通道的开口分别与气动阀体、液压阀体组件连通,液压阀体组件内挖设有液流通道。
6.进一步的,液压阀体组件包括油路阀体、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和油缸底盖,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分别固定安装在油路阀体的两侧端面上,油缸底盖固定安装在第二油缸的端部,第一油缸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上。
7.进一步的,油路阀体内挖设有正向油路、反向油路、进油油路和出油油路,进油油路与正向油路、反向油路连通,同样的,出油油路与正向油路、反向油路连通连通,正向油路的开口朝向第二油缸设置,反向油路的开口朝向第一油缸设置。
8.进一步的,正向油路包括正向出油通道和第一定流通道,第一定流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油油路、出油油路连通,正向出油通道与第一定流通道的中部连通。
9.进一步的,第一定流通道内安装有进液单向阀和出液单向阀,正向出油通道、第一定流通道连接的位置位于进液单向阀、出液单向阀之间。
10.进一步的,气动通道包括正向气缸气路、正向油缸气路、反向气缸气路和反向油缸气路,正向气缸气路、反向气缸气路与气动阀体连通,正向油缸气路、反向油缸气路与液压阀体组件连通。
11.进一步的,气动阀体包括气缸筒、气缸底座和气缸上盖,气缸上盖、气缸底座分别固定安装在气缸筒的两端,液压阀体组件固定安装在气缸底座上。
12.进一步的,气缸上盖上安装有气动换向阀和排气座,气缸上盖内挖设有进气口,气动换向阀与排气座、正向气缸气路、正向油缸气路、反向气缸气路、反向油缸气路、进气口连接,控制阀体内气流方向。
13.进一步的,气缸底座的端面上挖设有油缸安装孔,液压阀体组件与油缸安装孔固定连接,气缸底座内挖设有阀芯孔,阀芯孔与油缸安装孔同轴。
14.进一步的,阀芯孔包括阀芯安装段和通气段,通气段位于阀芯安装段与油缸安装孔之间,正向油缸气路通过通气段与液压阀体组件连通。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气动通道和液流通道的设置,实现混动阀阀体的气液联动,且本混动阀阀体的结构合理,便于对每个阀体部件进行加工生产,并且阀体部件的安装简便,提高气液混动阀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阀体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气液混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气液混动阀a-a剖视图。
19.图4是本气液混动阀b-b剖视图。
20.图5是本气液混动阀的透视图。
21.附图标记:活塞杆1,气缸活塞2,油缸活塞3,油缸活塞盘4,活塞盘密封组件5,油缸密封组件6,活塞密封圈7,油缸油封8,第一安装腔9,气缸活塞通孔11,气缸螺杆12,气缸活塞槽13,密封圈安装槽14,密封圈15,气缸螺栓沉孔16,第二安装腔17,油缸活塞通孔18,油缸螺栓19,油缸螺栓沉孔20;
22.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进油油路1-3,出油油路1-4,正向出油通道 1-5,第一定流通道1-6,进液单向阀1-7,出液单向阀1-8,进液阀腔1-9,出液阀孔1-10,单向阀盖板1-11,弹簧1-12,堵头1-13,反向出油通道1-14,第二定流通道1-15,油缸安装槽1-16,油缸1-17,轴孔1-18,油封1-19,导向环1-20;
23.气动阀体2-1,液压阀体组件2-2,油路阀体2-3,第一油缸2-4,第二油缸 2-5,油缸底盖2-6,正向气缸气路2-7,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气缸气路2-9,反向油缸气路2-10,气缸筒2-11,气缸底座2-12,气缸上盖2-13,气动换向阀 2-15,排气座2-16,进气口2-17,油缸安装孔2-18,阀芯孔2-19,阀芯安装段 2-20,通气段2-21,气管2-22,第一换向气路2-23,第二换向气路2-2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25.一种气液混动阀,包括混动阀阀体和阀体活塞杆,阀体活塞杆滑动安装在混动阀阀体内,混动阀阀体包括相互连接的气动阀体2-1和液压阀体组件2-2,阀体活塞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活塞杆1、气缸活塞2和油缸活塞3,油缸活塞3滑动安装在液压阀体组件2-2内,气缸活塞2滑动安装在气动阀体2-1内,在气动阀体2-1上安装有气动换向阀2-15,对应的,气动阀体2-1内挖设有换向气路,换向气路与气动换向阀2-15连接,控制气动换向阀2-15换向,通过气动阀体2-1 内自带的换向气路对气动换向阀2-15进行换向,实现气液混动阀的自动化循环工作。
26.混动阀阀体包括气动阀体2-1和液压阀体组件2-2,液压阀体组件2-2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2-1上,气动阀体2-1内挖设有气动通道,气动通道的开口分别与气动阀体2-1、液
压阀体组件2-2连通,液压阀体组件2-2内挖设有液流通道,通过气动通道和液流通道的设置,实现混动阀阀体的气液联动,且本混动阀阀体的结构合理,便于对每个阀体部件进行加工生产,并且阀体部件的安装简便,提高气液混动阀的生产效率。
27.液压阀体组件2-2包括油路阀体2-3、第一油缸2-4、第二油缸2-5和油缸底盖2-6,第一油缸2-4、第二油缸2-5分别固定安装在油路阀体2-3的两侧端面上,油缸底盖2-6固定安装在第二油缸2-5的端部,第一油缸2-4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2-1上,通过油路阀体2-3的设置,控制第一油缸2-4、第二油缸2-5的油液进出实现阀芯正反向移动。
28.气动通道包括正向气缸气路2-7、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气缸气路2-9和反向油缸气路2-10,正向气缸气路2-7、反向气缸气路2-9与气动阀体2-1连通,通过正向气缸气路2-7、反向气缸气路2-9控制气动阀体2-1内的气缸活塞2移动,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油缸气路2-10与液压阀体组件连通,通过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油缸气路2-10控制液压阀体组件2-2内的油缸活塞3和油缸活塞盘4移动。
29.气动阀体2-1包括气缸筒2-11、气缸底座2-12和气缸上盖2-13,气缸上盖 2-13、气缸底座2-12分别固定安装在气缸筒2-11的两端,液压阀体组件2-2固定安装在气缸底座2-12上,气缸筒2-11内挖设有换向气路。
30.气缸上盖2-13上安装有气动换向阀2-15和排气座2-16,气缸上盖2-13内挖设有进气口2-17,气动换向阀2-14与排气座2-16、正向气缸气路2-7、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气缸气路2-9、反向油缸气路2-10、进气口2-14连接,控制阀体内气流方向。
31.气缸底座2-12的端面上挖设有油缸安装孔2-18,液压阀体组件2-2(第一油缸2-4)与油缸安装孔2-18固定连接,气缸底座2-12内挖设有阀芯孔2-19,阀芯孔2-19与油缸安装孔2-18同轴,阀体活塞杆活动安装在阀芯孔2-19内。
32.阀芯孔2-19包括阀芯安装段2-20和通气段2-21,通气段2-21位于阀芯安装段2-20与油缸安装孔2-18之间,正向油缸气路2-8通过通气段2-21与液压阀体组件2-2(第一油缸2-4)连通。
3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气缸底座2-12与油缸底盖2-6之间连接有气管2-22,便于气动阀体2-1与第二油缸2-5连通,形成反向油缸气路2-10。
34.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气缸筒2-11的侧壁上挖设有第一换向气路2-23和第二换向气路2-24,第一换向气路2-23、第二换向气路2-24形成换向气路,第一换向气路2-23的两端分别与气动换向阀2-15、气缸筒2-11内壁连通,同样的,第二换向气路2-24的两端分别与气动换向阀2-15、气缸筒2-11内壁连通,优选的,第一换向气路2-23、第二换向气路2-24与气缸活塞2相适配,当气缸活塞 2移动至最右端时,气缸活塞2与第二换向气路2-24的开口干涉,第二换向气路 2-24闭合,第一换向气路2-23贯通,气压通过第一换向气路2-23对气动换向阀 2-15进行换向;当气缸活塞2移动至最左端时,气缸活塞2与第一换向气路2-23 的开口干涉,第一换向气路2-23闭合,第二换向气路2-24贯通,气压通过第二换向气路2-24对气动换向阀2-15进行换向,实现气动换向阀2-15的自动换向,减少电控装置,使得本阀体可以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工作。
35.油路阀体内挖设有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进油油路1-3和出油油路 1-4,进油油路1-3与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连通,同样的,出油油路1-4 与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3连通连通,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的开口分别朝向油路阀体的两侧端面,通过
正向油路1-1和反向油路1-2的设置,便于安装在油路阀体的两端油缸进液出液,结构简单控制稳定,实现气液混动阀内油路部分的阀芯移动。
36.正向油路1-2包括正向出油通道1-5和第一定流通道1-6,第一定流通道1-6 的两端分别与进油油路1-3、出油油路1-4连通,正向出油通道1-5与第一定流通道1-6的中部连通,油液通过第一定流通道1-6流入第二油缸或者从第二油缸内流出。
37.第一定流通道1-6内安装有进液单向阀1-7和出液单向阀1-8,正向出油通道1-5、第一定流通道1-6连接的位置位于进液单向阀1-7、出液单向阀1-8之间,进液单向阀1-7用于使得油液只能流入第一定流通道1-6内,出液单向阀1-8用于使得油液只能流出第一定流通道1-6外,使得油路内油液定向移动。
38.油路阀体的侧壁上挖设有进液阀腔1-9和出液阀孔1-10,进液阀腔1-9、出液阀孔1-10分别与为油路阀体的相邻侧面上,进液单向阀1-7安装在进液阀腔 1-9内,出液单向阀1-8安装在出液阀孔1-10内,通过进液阀腔1-9、出液阀孔 1-10的设置,便于对进出液单向阀进行安装,提高油路阀体的装配效率。
39.进液单向阀1-7包括单向阀盖板1-11、弹簧1-12和堵头1-13,堵头1-13通过弹簧1-12连接在单向阀盖板1-11上,单向阀盖板1-11盖设在进液阀腔1-9的端面上,堵头1-13抵设在进油油路1-3上,通过通过堵头1-13实现第一定流通道1-6内液体只进不出。
40.出液单向阀1-8为螺纹插装单向阀,通过出液单向阀1-8实现第一定流通道 1-6内液体只出不进。
41.反向油路1-2包括反向出油通道1-14和第二定流通道1-15,反向出油通道 1-14与正向出油通道1-5平行,开口相反,第二定流通道1-15的结构与第一定流通道1-16的结构一致,且在第二定流通道1-15内安装有同样的进液单向阀1-7 和出液单向阀1-8。
42.油路阀体的两侧端面上挖设有油缸安装槽1-16,通过油缸安装槽1-16的设置,便于在油路阀体的两端安装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正向出油通道1-5、方向出油通道1-14分别与两侧端面上的油缸安装槽1-16连通,便于油液流入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内,实现阀芯移动。
43.油路阀体的中心位置挖设有轴孔1-18,在轴孔1-18内安装有油封1-19和导向环1-20,优选的,轴孔1-18内安装有成套的油封1-19、导向环1-20,优选的,两个导向环1-20位于两个油封1-19的内侧,便于防止油路阀体两侧的油缸内油液串流。
44.阀体活塞杆包括活塞杆1、气缸活塞2和油缸活塞3,气缸活塞2、油缸活塞3分别固定连接在活塞杆1的两侧端部,活塞杆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油缸活塞盘4,气缸活塞2安装在气缸中,油缸活塞3、油缸活塞盘4安装在油缸中,通过活塞杆1连接气缸部分活塞和油缸部分活塞,实现气液联动,简化液压流路的结构,减小液压流路的占地面积,并且本活塞杆的结构简单,便于提高活塞杆的生产效率,降低活塞杆的生产成本。
45.油缸活塞盘4与油缸活塞3相适配,在使用过程中,本阀体内的液压油位于油缸活塞盘4与油缸活塞3之间,油缸活塞盘4的外侧套设有活塞盘密封组件5,油缸活塞3的外侧套设有油缸密封组件6,通过活塞盘密封组件5、油缸密封组件6的设置,提高液压油的密封性,提高本阀体的控制稳定性。
46.活塞盘密封组件5与油缸密封组件6相互对称设置,均包括活塞密封圈7 和油缸油封8,活塞密封圈7位于油缸油封圈的外侧,即,两个密封圈7布设在两个油缸油封8的外侧,
通过油封和密封圈的设置,为油缸活塞3、油缸活塞盘 4的密封性能提供双重保障。
47.气缸活塞2的端面上挖设有第一安装腔9,活塞杆1端部可拆式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腔9内,优选的,活塞杆1与第一安装腔9为过渡配合,通过第一安装腔9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提高气缸活塞2与活塞杆1的安装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安装便利性。
48.气缸活塞2内挖设有气缸活塞通孔11,气缸活塞通孔11与第一安装腔9连通,气缸活塞通孔11内安装有气缸螺杆12,气缸活塞2通过气缸螺栓12可拆式安装在活塞杆1的端部,通过组装式的气缸活塞2、活塞杆1的设置,可以对阀体活塞的各个部件进行单独加工,降低阀体活塞的生产难度。
49.气缸活塞2的侧壁上挖设有气缸活塞槽13和密封圈安装槽14,在气缸活塞槽13的两侧均挖设有密封圈安装槽14,密封圈安装槽14内安装有密封圈15,通过密封圈15的设置,提高气缸活塞2的密封性能,通过气缸活塞槽13的设置,便于减少气缸活塞2的侧壁加工面,降低气缸活塞2的加工难度。
50.气缸活塞2的端面上挖设有气缸螺栓沉孔16,气缸螺栓沉孔16与气缸活塞通孔11连通,优选的,气缸螺栓沉孔16的深度大于气缸螺杆12的头部厚度,便于将气缸螺杆12的头部进行隐藏。
51.油缸活塞3的端面上挖设有第二安装腔17,活塞杆1端部可拆式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7内,同样的,第二安装腔17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提高油缸活塞 3与活塞杆1的安装精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安装便利性。
52.油缸活塞3内挖设有油缸活塞通孔18,油缸活塞通孔18与第二安装腔17 连通,油缸活塞通孔18内安装有油缸螺栓19,油缸活塞3通过油缸螺栓19可拆式安装在活塞杆1的端部。
53.油缸活塞3的端面上挖设有油缸螺栓沉孔20,油缸螺栓沉孔20与油缸活塞通孔18连通,优选的,油缸螺栓沉孔20的深度小于油缸螺栓19头部的厚度,通过减小油缸螺栓沉孔20的深度提高油缸活塞3的强度。
54.气液混动阀阀体与阀体活塞杆配合形成a、b、c、d、e、f六个腔体,其中,气缸活塞2端面与气缸上盖2-13端面之间腔体a,正向气缸气路2-7与腔体a 连通;气缸活塞2端面与气缸底座2-12端面之间腔体b,反向气缸气路2-9与腔体b连通;气缸底座2-12端面与油缸活塞盘4端面之间形成腔体c,正向油缸气路2-8与腔体c连通;油缸活塞盘4端面与油路阀体2-3端面之间形成腔体d,反向油路1-2与腔体d连通;油路阀体2-3端面与油缸活塞3端面之间形成腔体 e,正向油路1-1与腔体e连通;油缸活塞3端面与油缸底盖2-6端面之间形成腔体f,反向油缸气路2-10与腔体f连通。
55.本混动阀的工作原理是,
56.(1)压缩空气经气路通至腔体a、腔体c内;
57.(2)在压力作用下,腔体a、腔体c扩大,带动活塞杆向右运动;
58.(3)活塞杆向右运动时,腔体d的液压油排出,腔体e流入液压油,腔体 f的气体经气路排出;
59.(4)活塞杆向右运动至最右端时,第一换向气路2-23通至气动换向阀,使得气动换向阀换向;
60.(5)气动换向阀换向后,压缩空气通至腔体b、腔体f;
61.(6)在压力作用下,腔体b、腔体f扩大,带动活塞杆向左运动;
62.(7)活塞杆向左运动时,腔体d流入液压油,腔体e的液压油排出,腔体 c的气体经气路排出;
63.(8)活塞杆向左运动至最左端时,第二换向气路2-24通至气动换向阀,使得气动换向阀换向;
64.(9)重复步骤(1)-(8)。
6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66.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动阀体(2-1)和液压阀体组件(2-2),液压阀体组件(2-2)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2-1)上,气动阀体(2-1)内挖设有气动通道,气动通道的开口分别与气动阀体(2-1)、液压阀体组件(2-2)连通,液压阀体组件(2-2)内挖设有液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液压阀体组件(2-2)包括油路阀体(2-3)、第一油缸(2-4)、第二油缸(2-5)和油缸底盖(2-6),第一油缸(2-4)、第二油缸(2-5)分别固定安装在油路阀体(2-3)的两侧端面上,油缸底盖(2-6)固定安装在第二油缸(2-5)的端部,第一油缸(2-4)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2-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油路阀体内挖设有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进油油路(1-3)和出油油路(1-4),进油油路(1-3)与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连通,同样的,出油油路(1-4)与正向油路(1-1)、反向油路(1-2)连通连通,正向油路(1-1)的开口朝向第二油缸设置,反向油路(1-2)的开口朝向第一油缸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正向油路(1-1)包括正向出油通道(1-5)和第一定流通道(1-6),第一定流通道(1-6)的两端分别与进油油路(1-3)、出油油路(1-4)连通,正向出油通道(1-5)与第一定流通道(1-6)的中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气动通道包括正向气缸气路(2-7)、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气缸气路(2-9)和反向油缸气路(2-10),正向气缸气路(2-7)、反向气缸气路(2-9)与气动阀体(2-1)连通,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油缸气路(2-10)与液压阀体组件(2-2)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气动阀体(2-1)包括气缸筒(2-11)、气缸底座(2-12)和气缸上盖(2-13),气缸上盖(2-13)、气缸底座(2-12)分别固定安装在气缸筒(2-11)的两端,液压阀体组件(2-2)固定安装在气缸底座(2-1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气缸筒(2-11)的侧壁上挖设有第一换向气路(2-23)和第二换向气路(2-24),第一换向气路(2-23)的两端分别与气动换向阀(2-15)、气缸筒(2-11)内壁连通,同样的,第二换向气路(2-24)的两端分别与气动换向阀(2-15)、气缸筒(2-11)内壁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气缸上盖(2-13)上安装有气动换向阀(2-15)和排气座(2-16),气缸上盖(2-13)内挖设有进气口(2-17),气动换向阀(2-15)与排气座(2-16)、正向气缸气路(2-7)、正向油缸气路(2-8)、反向气缸气路(2-9)、反向油缸气路(2-10)、进气口(2-17)连接,控制阀体内气流方向。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气缸底座(2-12)的端面上挖设有油缸安装孔(2-18),液压阀体组件(2-2)与油缸安装孔(2-18)固定连接,气缸底座(2-12)内挖设有阀芯孔(2-19),阀芯孔(2-19)与油缸安装孔(2-18)同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其特征在于,阀芯孔(2-19)包括阀芯安装段(2-20)和通气段(2-21),通气段(2-21)位于阀芯安装段(2-20)与油缸安装孔(2-18)之间,正向油缸气路(2-8)通过通气段(2-21)与液压阀体组件(2-2)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混动阀阀体,包括气动阀体和液压阀体组件,液压阀体组件固定安装在气动阀体上,气动阀体内挖设有气动通道,气动通道的开口分别与气动阀体、液压阀体组件连通,液压阀体组件内挖设有液流通道,通过气动通道和液流通道的设置,实现混动阀阀体的气液联动,且本混动阀阀体的结构合理,便于对每个阀体部件进行加工生产,并且阀体部件的安装简便,提高气液混动阀的生产效率。提高气液混动阀的生产效率。提高气液混动阀的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薛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帕维斯(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05.20

技术公布日:

2023/3/2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0:3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36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阀体   气缸   油缸   油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