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透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


背景技术:



2.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可对水蒸汽朗肯循环系统难以利用的低温余热、低温工业废热、低压或不清洁的地热蒸汽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该循环系统的广泛应用对落实节能减排和地热能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以r600a作为有机工质的朗肯循环系统由于循环质量流量低、传热性较好、管道对压损敏感性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其中透平膨胀机的进气壳和排气壳作为核心设备的关键部套,起到气体通道、进排油、泄油等作用,但是现有的透平膨胀机进气壳和排气壳油气隔离性不足,影响朗肯循环系统循环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透平膨胀机进气壳和排气壳油气隔离性不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包括进气壳、排气壳和连接法兰;所述进气壳具有进气流道、平衡气孔、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进气壳轴承腔室、高压侧气体泄油孔、进气壳排液孔和进气壳回油腔室;所述进气流道、所述平衡气孔、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壳内部,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位于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一侧,所述高压侧气体泄油孔和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连通,所述进气壳排液孔和所述进气流道连通,所述进气壳回油腔室和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壳具有排气流道、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排气壳轴承腔室、低压侧气体泄油孔、排气壳排液孔和排气壳回油腔室;所述排气流道、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壳内部,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位于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一侧,所述低压侧气体泄油孔和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壳排液孔和所述排气流道连通,所述排气壳回油腔室和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连通;所述连接法兰分别与所述进气壳、所述排气壳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气壳和所述排气壳之间。
6.其中,所述进气壳还具有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位于所述进气壳一侧。
7.其中,所述排气壳还具有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位于所述排气壳一侧。
8.其中,所述排气壳还具有端面密封,所述端面密封位于所述排气壳靠近所述进气壳一侧。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工作时,高温气流自所述进气壳法兰口进入所述进气流道,低温气流流经所述排气流道后经所述排气壳法兰流
出。所述进气流道和所述排气流道采用等环量流道,在所述进气流道中,流道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排气流道中,流道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增加且不设置隔板,保证气流流速均匀,冲击小,效率高。气体密封腔靠近气体流道,形成对工质的密封,设置的泄油口收集气体密封在工质侧微量的漏油,避免密封油排入气体中,轴承腔室不与流道接触,轴承油不进入工质中,实现润滑油与工质的完全分离。本技术的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耐压好,油气隔离性好,效率高,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2.1-进气流道、2-平衡气孔、3-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4-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5-进气壳轴承腔室、6-高压侧气体泄油孔、7-进气壳排液孔、8-进气壳回油腔室、9-排气流道、10-端面密封、11-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2-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13-排气壳轴承腔室、14-低压侧气体泄油孔、16-排气壳排液孔、17-排气壳回油腔室、101-进气壳、102-排气壳、103-螺栓组套。
具体实施方式
13.请参阅图1,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包括进气壳101、排气壳102和螺栓组套103;所述进气壳101具有进气流道1、平衡气孔2、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进气壳轴承腔室5、高压侧气体泄油孔6、进气壳排液孔7、进气壳回油腔室8和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3;所述排气壳102具有排气流道9、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1、排气壳轴承腔室13、低压侧气体泄油孔14、排气壳排液孔16、排气壳回油腔室17、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12和端面密封10;通过前述方案能够解决进气壳101和排气壳102油气隔离性不足的问题。
15.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进气流道1、所述平衡气孔2、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壳101内部,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5位于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一侧,所述高压侧气体泄油孔6和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连通,所述进气壳排液孔7和所述进气流道1连通,所述进气壳回油腔室8和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5连通;所述排气流道9、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1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壳101内部,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13位于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1一侧,所述低压侧气体泄油孔14和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1连通,所述排气壳排液孔16和所述排气流道9连通,所述排气壳回油腔室17和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13连通;所述螺栓组套103分别与所述进气壳101、所述排气壳102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气壳101和所述排气壳102之间。所述进气壳101和所述排气壳102通过所述螺栓组套103进行连接紧固。
16.所述进气流道1作为进气壳101气流通道,所述平衡气孔2将平衡气引出所述进气壳101从而减少有机工质膨胀机转子轴向力,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用于安装高压侧气体密封及保证气体密封正常工作的所需油,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5用于安装滑动和推力轴承及保证轴承正常工作的所需油,所述高压侧气体泄油孔6与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相
连,将气体密封的微量漏油引至膨胀机外,所述进气壳排液孔7与所述进气流道1连通,用于排出所述进气壳101流道积液,所述进气壳回油腔室8是所述进气壳101内轴承油流回油站的通道。所述排气流道9为所述排气壳102气流通道,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用于安装低压侧气体密封及保证气体密封正常工作的所需油,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13用于安装滑动及保证轴承正常工作的所需油,所述低压侧气体泄油孔14与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连通,将气体密封的微量漏油引至膨胀机外,所述排气壳排液孔16与所述排气流道9连通,用于排出排气壳102流道积液,所述排气壳回油腔室17是所述排气壳102内轴承油流回油站的通道;
17.工作时,高温气流自所述进气壳101法兰口进入所述进气流道1,低温气流流经所述排气流道9后经所述排气壳102法兰流出。所述进气流道1和所述排气流道9采用等环量流道,在所述进气流道1中,流道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排气流道9中,流道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增加且不设置隔板,保证气流流速均匀,冲击小,效率高。气体密封腔靠近气体流道,形成对工质的密封,设置的泄油口收集气体密封在工质侧微量的漏油,避免密封油排入气体中,轴承腔室不与流道接触,轴承油不进入工质中,实现润滑油与工质的完全分离。本技术的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耐压好,油气隔离性好,效率高,可靠性高。
18.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3位于所述进气壳101一侧。进气侧的各温度、位移、振动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3安装在所述进气壳101上。
19.其次,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12位于所述排气壳102一侧。排气侧的各温度、位移、振动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12安装在所述排气壳102上。
20.另外。所述端面密封10位于所述排气壳102靠近所述进气壳101一侧。所述进气壳101和所述排气壳102通过所述螺栓组套103进行连接紧固,接合面通过是端面密封10进行密封以保证气体不泄漏。
21.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试验时,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与所述进气壳101流道接合处布置轴向螺孔,通过添加盖板可将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4与所述进气壳101流道物理隔离开,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1与所述排气壳102流道接合处布置轴向螺孔,通过添加盖板可将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11与所述进气壳101流道物理隔离开。通过以上两项物理隔离方式,实现进排气壳102流道整体水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整体试验压力最高4mpag保证0泄漏。
22.调试时进排气壳102结构可以在高低压侧腔室分别安装机械密封进行整体保压。工作时,高温气流自所述进气壳101法兰口进入所述进气流道1,低温气流流经所述排气流道9后经所述排气壳102法兰流出。所述进气流道1和所述排气流道9采用等环量流道,在所述进气流道1中,流道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排气流道9中,流道截面由下至上逐渐增加且不设置隔板,保证气流流速均匀,冲击小,效率高。气体密封腔靠近气体流道,形成对工质的密封,设置的泄油口收集气体密封在工质侧微量的漏油,避免密封油排入气体中,轴承腔室不与流道接触,轴承油不进入工质中,实现润滑油与工质的完全分离。
2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或多种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壳、排气壳和连接法兰;所述进气壳具有进气流道、平衡气孔、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进气壳轴承腔室、高压侧气体泄油孔、进气壳排液孔和进气壳回油腔室;所述进气流道、所述平衡气孔、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壳内部,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位于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一侧,所述高压侧气体泄油孔和所述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连通,所述进气壳排液孔和所述进气流道连通,所述进气壳回油腔室和所述进气壳轴承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壳具有排气流道、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排气壳轴承腔室、低压侧气体泄油孔、排气壳排液孔和排气壳回油腔室;所述排气流道、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分别位于所述进气壳内部,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位于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一侧,所述低压侧气体泄油孔和所述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壳排液孔和所述排气流道连通,所述排气壳回油腔室和所述排气壳轴承腔室连通;所述连接法兰分别与所述进气壳、所述排气壳连接,并位于所述进气壳和所述排气壳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壳还具有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孔组位于所述进气壳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壳还具有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孔组位于所述排气壳一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壳还具有端面密封,所述端面密封位于所述排气壳靠近所述进气壳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透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工质轴流透平膨胀机进排气壳结构,包括进气壳、排气壳和连接法兰;进气壳具有进气流道、平衡气孔、高压侧气体密封腔室、进气壳轴承腔室、高压侧气体泄油孔、进气壳排液孔和进气壳回油腔室;排气壳具有排气流道、低压侧气体密封腔室、排气壳轴承腔室、低压侧气体泄油孔、排气壳排液孔和排气壳回油腔室;气体密封腔靠近气体流道,形成对工质的密封,设置的泄油口收集气体密封在工质侧微量的漏油,避免密封油排入气体中,轴承腔室不与流道接触,轴承油不进入工质中,实现润滑油与工质的完全分离。离。离。


技术研发人员:

郭擎 邓浩 刁钟洋 春 曾杰 邱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8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27: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27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气体   气流   工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