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2.管带式散热器是汽车领域常用的散热器种类之一,主要由水室、多排平行的扁管及位于扁管之间的翅片构成。散热器后配有风扇,通过风扇运转使气流流过散热器表面,与扁管内的液体介质进行换热。目前常见的散热器扁管为增强液体侧的扰动,如图1所示,扁管01上还会增加一些凹坑02,该凹坑02沿扁管0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但由于每根扁管离进出水口的距离不同,导致同一个芯体内各扁管中的液体介质流量都不尽相同,不同扁管中液体介质流量的不均匀,将影响到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以改善采用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散热器的各扁管中的液体介质流量的均匀性,进而改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以及出液端,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所述流阻结构用于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
7.可选地,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管壁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向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管腔内凸出的凹坑,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相邻所述凹坑的间距逐渐变小。
8.可选地,所述凹坑呈梭形,且所述凹坑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9.可选地,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管壁设置有两列所述凹坑,每一列的所述凹坑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列所述凹坑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所述凹坑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间距逐渐变小。
10.可选地,所述凹坑为冲压成型。
11.可选地,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逐渐变小。
12.可选地,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为o型管或b型管。
13.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包括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包括:
14.第一水室以及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设置进液口,所述第二水室设置出液口;
15.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多个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在所述第一水室与所述第二水室之间平行间隔布置,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水室连通,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水室连通;
16.散热翅片,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散热翅片。
17.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之间共用一组所述散热翅片。
18.可选地,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还包括散热风机以及护风罩,所述护风罩一端罩扣于所述散热芯体,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护风罩另一端,所述护风罩在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散热芯体之间形成密闭空间。
19.可选地,所述第一水室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室的出液口关于所述散热芯体中心对称设置。
20.一种车辆,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
2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以及出液端,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流阻结构用于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流阻结构用于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液体流动阻力占散热器总流阻的比例,有利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的流量分配,在总流阻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改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采用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的车辆,由于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采用了如上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因此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理应兼具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现有技术中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的主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的侧视图。
28.图1中:
29.01为扁管;02为凹坑;
30.图2至图4中:
31.1为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2为凹坑;3为第一水室;4为进液口;5为第二水室;6为出液口;7为散热翅片;8为散热风机;9为护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结构设计能够改善采用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散热器的各扁管中的液体介质流量的均匀性,进而改善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3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以及出液端,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流阻结构用于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
36.可以看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在工作时,冷却介质(水或冷却液)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进液端进入,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出液端流出,在此过程中,由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流阻结构的作用,可以适当增加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液体流动阻力占散热器总流阻的比例,有利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的流量分配,在总流阻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改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37.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在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内腔中形成流阻结构,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结构示意图,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管壁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向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管腔内凸出的凹坑2,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相邻凹坑2的间距逐渐变小,由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凹坑2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进液端至出液端不均匀分布,靠近进液端的凹坑2分布间距大,靠近出液端的凹坑2分布间距小,这样不仅适当增加了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中液体流动阻力占散热器总流阻的比例,还可形成对流过液体的扰流,改善液侧的对流换热,同时有利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中的流量分配,在总流阻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改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中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38.作为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凹坑2呈梭形,且凹坑2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以实现对冷却液体的绕流。
39.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管壁设置有两列凹坑2,每一列的凹坑2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列凹坑2对应位置上的两个凹坑2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间距逐渐变小。
40.作为优选地,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为o型管或b型管。
41.作为优选地,上述凹坑2为冲压成型。
42.当然流阻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凹坑结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内腔的横截面积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逐渐变小,需要
说明的是,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的横截面积的变化并不必须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均匀变化,可以在进液端与出液端之间仅有一段或多段采用变径结构,或者也可以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内腔整体采用变径结构,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加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流阻,当然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流阻结构相结合,即同时采用凹坑结构以及变径结构。
43.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包括散热芯体,散热芯体包括第一水室3、第二水室5、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以及散热翅片7,其中,第一水室3设置进液口4,第二水室5设置出液口6,进液口4以及出液口6分别与冷却循环系统的管路连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多个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在第一水室3与第二水室5之间平行间隔布置,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进液端与第一水室3连通,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出液端与第二水室5连通;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散热翅片7,在工作时,冷却介质由进液口4流入第一水室3,经第一水室3分配到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再汇入到第二水室5,通过出液口6流出散热芯体,在此过程中,冷却介质的热量在流经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时,传递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上,进而传递到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相连的散热翅片7上,散热翅片7上的热量,再经散热翅片7向空气传递。
44.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邻两个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1之间共用一组散热翅片7。
45.如图4所示,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还包括散热风机8以及护风罩9,护风罩9一端罩扣于散热芯体,散热风机8设置于护风罩9另一端,护风罩9在散热风机8与散热芯体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使尽可能多的空气流过散热芯体。
46.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水室3的进液口4与第二水室5的出液口6关于散热芯体中心对称设置。
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由于该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因此车辆的技术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48.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9.应当理解,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仅是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不同组件、元件、部件、部分或装配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词语可实现相同的目的,则可通过其他表达来替换该词语。
50.如本技术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它的步骤或元素。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1.其中,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
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52.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3.本技术中如若使用了流程图,则该流程图是用来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系统所执行的操作。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后面操作不一定按照顺序来精确地执行。相反,可以按照倒序或同时处理各个步骤。同时,也可以将其他操作添加到这些过程中,或从这些过程移除某一步或数步操作。
54.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以及出液端,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所述流阻结构用于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管壁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向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管腔内凸出的凹坑,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相邻所述凹坑的间距逐渐变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呈梭形,且所述凹坑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管壁设置有两列所述凹坑,每一列的所述凹坑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相邻两列所述凹坑对应位置上的两个所述凹坑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间距逐渐变小。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为冲压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逐渐变小。7.根据权利要求1-4及6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为o型管或b型管。8.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包括散热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芯体包括:第一水室以及第二水室,所述第一水室设置进液口,所述第二水室设置出液口;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多个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在所述第一水室与所述第二水室之间平行间隔布置,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水室连通,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水室连通;散热翅片,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散热翅片。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之间共用一组所述散热翅片。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还包括散热风机以及护风罩,所述护风罩一端罩扣于所述散热芯体,所述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护风罩另一端,所述护风罩在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散热芯体之间形成密闭空间。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室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室的出液口关于所述散热芯体中心对称设置。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11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车用管带式散热器以及车辆,该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液端以及出液端,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流阻结构用于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上述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的内腔设置有流阻结构,流阻结构用于使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沿进液端至出液端方向对流体的阻力增加,这样可以适当增加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液体流动阻力占散热器总流阻的比例,有利于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的流量分配,在总流阻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改善车用管带式散热器扁管中流量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吕家明 李芸 侯中军 姜峻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1

技术公布日:

2022/11/24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7:2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带   散热器   车用   所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