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一氧化碳检测仪是一款高亮度液晶指示,可以灵活配置多种不同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检测仪器。仪器可连续检测有毒气体、氧气、易燃易爆气体浓度,随时观察现气体浓度值。它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煤矿、冶金、食品、纺织等行业,工作人员需手持检测仪前往各处进行浓度分析检测。
3.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现有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不具备相应的显示屏防护措施,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使用过程中,常出现手部打滑引起检测仪脱落状况,极易造成显示屏损伤,防护效果不理想,亟需进行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前侧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检测仪本体前侧中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按键,所述检测仪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检测仪本体一侧连通设置有散热窗;所述显示屏前侧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方杆,所述方杆活动贯穿于套筒内中部,且套筒与检测仪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方杆顶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所述方杆靠近套筒的下侧套设有拉簧,且拉簧两端分别与套筒和护板固定连接;所述把手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输出端与处理器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铁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可通过压力传感器、电磁铁和拉簧等组件的配合使用,该结构设计,可降低因打滑脱落造成显示屏损伤概率,起到良好防护作用。
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护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外端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内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块,可通过海绵块和侧板,在非握持使用状态时,护板位于显示屏前侧,则支杆及侧板位于散热窗外侧,使用时侧板跟随护板上移,起到良好防尘作用,无需手动调节。
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把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且把手靠近压力传感器一侧的防滑垫内侧开设有凹槽,可通过防滑垫增加手部摩擦力,可降低握持打滑脱落概率。
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检测仪本体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磁铁电性连接,可通过蓄电池提供电能,无需拉扯过长导线,降低供电
所需成本。
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检测仪本体顶部棱角均设为圆滑转角,圆滑转角的设计,可避免检测仪棱角刮伤外物或硌伤工作人员,安全系数更理想。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通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电磁铁和拉簧,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使用过程中,如若手部出现打滑检测仪脱落时,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小于设定阈值,即为非握持使用状态,处理器下达指令,电磁铁开启并吸附在套筒上,使护板移动至显示屏外侧,反之压力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拉簧可带动护板上移,该结构设计,可降低因打滑脱落造成显示屏损伤概率,起到良好防护作用。
12.2.本实用新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通过设置有海绵块和侧板,在非握持使用状态时,护板位于显示屏前侧,则支杆及侧板位于散热窗外侧,由海绵块对散热窗进行防尘遮挡,使用时侧板跟随护板上移,起到良好防尘作用,无需手动调节,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的检测仪本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检测仪本体;2、按键;3、把手;31、压力传感器;32、防滑垫;4、方杆;41、拉簧;42、电磁铁;43、处理器;5、套筒;6、护板;7、支杆;71、海绵块;72、侧板;8、显示屏;9、散热窗。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1,检测仪本体1顶部棱角均设为圆滑转角,圆滑转角的设计,可避免检测仪棱角刮伤外物或硌伤工作人员,安全系数更理想,检测仪本体1前侧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显示屏8,检测仪本体1前侧中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按键2,检测仪本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3,把手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32,且把手3靠近压力传感器31一侧的防滑垫32内侧开设有凹槽,可通过防滑垫32增加手部摩擦力,可降低握持打滑脱落概率,检测仪本体1一侧连通设置有散热窗9;显示屏8前侧放置有护板6,护板6顶部固定安装有方杆4,方杆4活动贯穿于套筒5内中部,且套筒5与检测仪本体1固定连接,方杆4顶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42,电磁铁42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43,方杆4靠近套筒5的下侧套设有拉簧41,且拉簧41两端分别与套筒5和护板6固定连接,检测仪本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磁铁42电性连接,可通过蓄电池提供电能,无需拉扯过长导线,降低供电所需成本;把手3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1,压力传感器31的数据输出端与处理器43的数据输入端连接,处理器43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铁4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19.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可通过压力传感器31、电磁铁42和拉簧41等组件的配合使用,该结构设计,可降低因打滑脱落造成显示屏8损伤概率,起到良好防护作用。
20.在有的技术方案中,护板6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杆7,支杆7外端固定安装有侧板72,侧板72内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块71。
21.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可通过海绵块71和侧板72,在非握持使用状态时,护板6位于显示屏8前侧,则支杆7及侧板72位于散热窗9外侧,使用时侧板72跟随护板6上移,起到良好防尘作用,无需手动调节。
22.工作原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试验方法获知。
23.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使用的时候,工作人员握持把手3的防滑垫32转移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并经显示屏8查看相应的浓度分析数值,用于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检测;
24.通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31、电磁铁42和拉簧41,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使用过程中,如若手部出现打滑检测仪脱落时,可通过压力传感器31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小于设定阈值,即为非握持使用状态,处理器43下达指令,电磁铁42开启并吸附在套筒5上,使护板6移动至显示屏8外侧,反之压力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拉簧41可带动护板6上移,该结构设计,可降低因打滑脱落造成显示屏8损伤概率,起到良好防护作用,通过设置有海绵块71和侧板72,在非握持使用状态时,护板6位于显示屏8前侧,则支杆7及侧板72位于散热窗9外侧,由海绵块71对散热窗9进行防尘遮挡,使用时侧板72跟随护板6上移,起到良好防尘作用,无需手动调节,使用效果较为理想。

技术特征:


1.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仪本体(1),所述检测仪本体(1)前侧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显示屏(8),所述检测仪本体(1)前侧中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按键(2),所述检测仪本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3),所述检测仪本体(1)一侧连通设置有散热窗(9);所述显示屏(8)前侧放置有护板(6),所述护板(6)顶部固定安装有方杆(4),所述方杆(4)活动贯穿于套筒(5)内中部,且套筒(5)与检测仪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方杆(4)顶端固定安装有电磁铁(42),所述电磁铁(42)顶部固定安装有处理器(43),所述方杆(4)靠近套筒(5)的下侧套设有拉簧(41),且拉簧(41)两端分别与套筒(5)和护板(6)固定连接;所述把手(3)一侧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1),所述压力传感器(31)的数据输出端与处理器(43)的数据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43)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铁(42)的信号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6)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杆(7),所述支杆(7)外端固定安装有侧板(72),所述侧板(72)内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块(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32),且把手(3)靠近压力传感器(31)一侧的防滑垫(32)内侧开设有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且蓄电池通过导线与电磁铁(42)电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本体(1)顶部棱角均设为圆滑转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一氧化碳气体检测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检测仪本体前侧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显示屏,检测仪本体前侧中部一体成型设置有按键,检测仪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电磁铁和拉簧,在一氧化碳气体浓度分析装置使用过程中,如若手部出现打滑检测仪脱落时,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值,当压力值小于设定阈值,即为非握持使用状态,处理器下达指令,电磁铁开启并吸附在套筒上,使护板移动至显示屏外侧,反之压力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拉簧可带动护板上移,该结构设计,可降低因打滑脱落造成显示屏损伤概率,起到良好防护作用。起到良好防护作用。起到良好防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

侍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苏普为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10

技术公布日:

2023/2/27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6:2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60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氧化碳   所述   检测仪   本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