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液氢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液氢存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液氢瓶。


背景技术:



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3.车载储氢技术是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储氢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和氢化物储氢三种。与高压气态储氢和氢化物储氢相比,液态储氢的储氢质量、体积储氢能量密度均已接近实用化目标要求,如果仅从储氢质量、体积储氢密度角度分析,液态储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储氢方式。
4.现如今大部分的液氢储罐与底部的支撑座采用一体结构,自身不具备减震功能,运输过程中车辆产生的震动会对储罐造成一定损伤,从而降低储罐的使用寿命,同时外罐体内胆之间采用密闭结构,不具备散热机构,长时间运输可能造成内部热量堆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载液氢瓶,具备缓冲机构缓冲罐体的振动,且内胆和罐体之间具备换热结构能够主动散热。
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液氢瓶,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顶部的罐体,所述底座顶部相对于罐体前后两侧设置有缓冲机构,罐体通过缓冲机构活动设置于底部顶部,底座顶部相对于罐体底部垂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罐体底部活动抵触,罐体内部设置有内胆和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设置于内胆和罐体内壁之间,罐体前部设置有与内胆连通的输送口,罐体后部设置有与换热管路连通的冷质入口和冷质出口,底座底部四角处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顶部嵌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底部末端有移动轮。
7.优选地,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控制箱,控制箱内设置有与升降机构电连接的控制器。
8.优选地,所述罐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9.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组限位柱,每组限位柱对称设置于罐体前后两侧,所述限位柱靠近罐体的前后侧端面开设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缓冲滑块,限位杆上相对于缓冲滑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滑块,另一端连接于滑动通槽的顶壁或底壁,缓冲滑块靠近罐体的一侧端面垂设有安装连杆,所述安装连杆的末端连接于罐体。
10.优选地,所述滑动通槽的左右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安装槽,所述缓冲滑块滑动嵌设于两个安装槽中。
11.优选地,所述罐体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安装连杆的末端连接于就近位置的加强筋。
12.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垂设于底座顶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部滑动套设有安装套筒,支撑住顶部和安装套筒内腔顶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
13.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筒顶部开设有与罐体适配的弧形槽。
14.优选地,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缠绕设置于内胆外周的作用管以及与作用管连通的循环管,所述作用管连接于冷质入口,循环管连接冷质出口。
15.优选地,所述冷质入口和冷质出口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7.(1)本技术通过缓冲机构和支撑座将罐体固定于底座之上,罐体振动带动缓冲机构的缓冲滑块沿限位杆上下滑动,通过缓冲弹簧缓冲罐体振动,同时罐体振动带动支撑座的安装套筒沿支撑柱上下滑动,通过支撑弹簧缓冲罐体的振动,从而减小了车辆振动对罐体的损伤。
18.(2)本技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罐体内的温度,通过作用管和循环管组成的换热管路连接外部冷却管路以对内胆进行换热降温,避免热量堆积造成安全风险。
19.(3)本技术通过可升降的移动轮加强了移动性。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21.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22.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23.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5.图中:
26.1、罐体,2、底座,3、缓冲机构,4、支撑座,5、控制器,6、内胆,7、温度传感器,8、作用管,9、循环管,21、升降机构,22、移动轮,31、限位柱,32、安装连杆,33、缓冲滑块,34、限位杆,35、缓冲弹簧,41、安装套筒,42、支撑柱,43、支撑弹簧,101、输送口,102、冷质入口,103、冷质出口,104、加强筋,107、固定支架,31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2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9.在本公开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公开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公开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液氢瓶,包括底座2和设于底座2顶部的
罐体1,所述底座2顶部相对于罐体1前后两侧设置有缓冲机构3,罐体1通过缓冲机构3活动设置于底座2顶部,底座2顶部相对于罐体1底部垂设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的顶部与罐体1底部活动抵触,罐体1内部设置有内胆6和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设置于内胆6和罐体1内壁之间,罐体1前部设置有与内胆6连通的输送口101,罐体1后部设置有与换热管路连通的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底座2底部四角处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顶部嵌设有升降机构21,所述升降机构21的底部末端有移动轮22。
31.具体地,内胆通过连接内胆6和罐体1内壁的固定支架107固定于罐体1内部。
32.所述输送口101用于内胆6内的液氢的注入和排出,所述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连接外部冷却管路以通过换热管路对内胆6进行降温换热,当需要本技术移动时,可通过升降机构21带动移动轮22下移,使移动轮22移动出升降槽,反之,当不需要本技术移动时,升降机构21带动移动轮22上升,使底座2的底部与地面接触,防止本技术移动,所述缓冲机构3和支撑座4用于对罐体的振动进行缓冲。
33.具体地,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若干组限位柱31,每组限位柱31对称设置于罐体1前后两侧,所述限位柱31靠近罐体1的前后侧端面开设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连接有限位杆34,所述限位杆34上套设有缓冲滑块33,限位杆34上相对于缓冲滑块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套设有缓冲弹簧35,所述缓冲弹簧35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滑块33,另一端连接于滑动通槽的顶壁或底壁,具体地,上部的缓冲弹簧35连接滑动通槽的顶壁,下部的缓冲弹簧35连接滑动通槽的底壁,缓冲滑块33靠近罐体1的一侧端面垂设有安装连杆32,所述安装连杆32的末端连接于罐体1。
34.当罐体1振动时,通过安装连杆32带动安装滑块33沿限位杆34上下滑动,安装滑块33上下部的缓冲弹簧35对缓冲滑块33的移动进行缓冲,进而对罐体1的振动进行缓冲。
35.优选地,所述滑动通槽的左右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安装槽311,所述缓冲滑块33滑动嵌设于两个安装槽311中,所述安装槽311用于对安装滑块33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36.优选地,所述罐体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加强筋104,所述安装连杆32的末端连接于就近位置的加强筋104,所述加强筋104用于加强罐体1的强度。
37.具体地,所述支撑座4包括垂设于底座2顶部的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顶部滑动套设有安装套筒41,所述安装套筒41与罐体1底部活动抵触,支撑柱顶部和安装套筒41内腔顶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43。
38.当罐体1振动时,带动安装套筒41沿支撑柱42上下移动,支撑柱42和安装套筒41之间的支撑弹簧43对安装套筒41的移动进行缓冲,进而进而对罐体1的振动进行缓冲.
39.优选地,所述安装套筒41顶部开设有与罐体1适配的弧形槽,以使安装套筒和罐体1充分接触,加强缓冲效果。
40.具体地,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控制箱5,控制箱5内设置有与升降机构21电连接的控制器。
41.具体地,所述罐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
42.具体地,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缠绕设置于内胆6外周的作用管8以及与作用管8连通的循环管9,所述作用管8连接于冷质入口102,循环管9连接冷质出口103。
43.具体地,所述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44.当温度传感器7监测到罐体1内部的温度超过预设温度t1时,通知所述控制器,控
制器控制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处的电磁阀打开,使换热管路与外部冷却管路相连通,冷质通过冷质入口102进入作用管8以对内胆6和罐体1内腔进行降温,再通过循环管9、冷质出口103返回外部冷却管路,当温度传感器7监测到罐体1内部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t2时,控制器控制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处的电磁阀关闭。
45.具体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升降机构21为电缸。
4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4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液氢瓶,包括底座(2)和设于底座(2)顶部的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顶部相对于罐体(1)前后两侧设置有缓冲机构(3),罐体(1)通过缓冲机构(3)活动设置于底座(2)顶部,底座(2)顶部相对于罐体(1)底部垂设有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的顶部与罐体(1)底部活动抵触,罐体(1)内部设置有内胆(6)和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设置于内胆(6)和罐体(1)内壁之间,罐体(1)前部设置有与内胆(6)连通的输送口(101),罐体(1)后部设置有与换热管路连通的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底座(2)底部四角处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槽顶部嵌设有升降机构(21),所述升降机构(21)的底部末端有移动轮(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控制箱(5),控制箱(5)内设置有与升降机构(21)电连接的控制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3)包括若干组限位柱(31),每组限位柱(31)对称设置于罐体(1)前后两侧,所述限位柱(31)靠近罐体(1)的前后侧端面开设有滑动通槽,所述滑动通槽的顶壁和底壁之间连接有限位杆(34),所述限位杆(34)上套设有缓冲滑块(33),限位杆(34)上相对于缓冲滑块(3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套设有缓冲弹簧(35),所述缓冲弹簧(35)的一端连接于缓冲滑块(33),另一端连接于滑动通槽的顶壁或底壁,缓冲滑块(33)靠近罐体(1)的一侧端面垂设有安装连杆(32),所述安装连杆(32)的末端连接于罐体(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通槽的左右侧壁上开设有对称的安装槽(311),所述缓冲滑块(33)滑动嵌设于两个安装槽(311)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加强筋(104),所述安装连杆(32)的末端连接于就近位置的加强筋(104)。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包括垂设于底座(2)顶部的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顶部滑动套设有安装套筒(41),支撑住顶部和安装套筒(41)内腔顶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4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41)顶部开设有与罐体(1)适配的弧形槽。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缠绕设置于内胆(6)外周的作用管(8)以及与作用管(8)连通的循环管(9),所述作用管(8)连接于冷质入口(102),循环管(9)连接冷质出口(10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质入口(102)和冷质出口(103)分别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液氢瓶,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顶部的罐体,底座顶部相对于罐体前后两侧设置有缓冲机构,罐体通过缓冲机构活动设置于底部顶部,底座顶部相对于罐体底部垂设有支撑座,支撑座的顶部与罐体底部活动抵触,罐体内部设置有内胆和换热管路,换热管路设置于内胆和罐体内壁之间,罐体前部设置有与内胆连通的输送口,罐体后部设置有与换热管路连通的冷质入口和冷质出口,底座底部四角处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顶部嵌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底部末端有移动轮。本申请具备缓冲机构缓冲罐体的振动,且内胆和罐体之间具备换热结构能够主动散热。主动散热。主动散热。


技术研发人员:

赵爱德 孙凤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东齐鲁氢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6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02:2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5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罐体   液氢   内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