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2.反渗透膜纯水侧的溶解性固体总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升高的机理大致如下:制水时,在泵压力下,水分子透过膜片进入纯水侧,盐类离子等截留在浓水侧,纯水侧的tds值很低;停止制水时,纯水侧纯水不能渗透回浓水侧,而浓水侧的盐类离子等缓慢扩散至纯水侧,导致纯水侧tds值升高,也就导致再次制水时的第一杯水tds值偏高,这些含有盐类离子等有害物质的纯水被饮用,会对用户健康产生危害。
3.现有净水机在降低首杯水tds值的方案上多利用纯水回流、储水罐(纯水稀释)等方案,需要额外增加电磁阀、储水罐、回流管路等配件,水路和控制系统复杂,实施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能够降低首杯水tds值,水路和控制系统简单,实施成本较低。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
7.复合滤芯,包括壳体组件、前置过滤组件和反渗透过滤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废水出口和纯水出口,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用于将原水过滤为净水,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用于将净水过滤为纯水和废水;
8.原水管路,与所述原水入口连通;
9.净水管路,所述净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净水龙头连通;
10.纯水管路,所述净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纯水龙头连通;
11.废水管路,与所述废水出口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后置过滤组件,所述后置过滤组件、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和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依次串联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包括内圈过滤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圈过滤件外周侧的外圈过滤件,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包括反渗透膜,所述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后置过滤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盖体和外壳,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原水入口连通的原水流道,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隔水罩,所述第一隔水罩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原水输入通道,所述原水输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原水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圈过滤件的进水侧连通。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流道,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纯水转接管,所述内圈过滤件与所述纯水转接管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入通道,所述净水输入通道与所述反渗透膜的进水侧连通。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隔水罩,所述第二隔水罩设置于所述后置过滤件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隔水罩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水罩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隔水罩与所述第二隔水罩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出通道,所述净水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净水输入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净水流道连通。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纯水出口连通的纯水流道,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纯水中心管,所述内圈过滤件设置于所述纯水转接管的外周侧,所述反渗透膜设置于所述纯水中心管的外周侧,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废水导流管,所述纯水中心管与所述废水导流管之间形成有纯水输出通道,所述纯水输出通道与所述纯水流道连通。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盖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废水出口连通的废水流道,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废水导流管,所述废水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反渗透膜的浓水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废水流道连通。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废水导流管,所述废水导流管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的浓水侧和所述废水出口。
1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被配置为纯水龙头关闭时,能够将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和所述废水导流管,并经由所述废水出口排出。
2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原水管路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和增压泵,所述进水电磁阀和所述增压泵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净水龙头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净水龙头的启闭状态。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纯水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纯水管路的水压。
2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纯水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三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纯水管路中纯水的tds值。
2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可选方案,所述废水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废水电磁阀。
25.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净水系统。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水系统及净水机,原水经由原水管路进入复合滤芯的原水入口,原水经过前置过滤组件过滤为净水,净水可以经由净水出口输入净水管路,再由净水龙头排出供用户饮用,净水还可以经由反渗透过滤组件过滤为纯水和废水,纯水经由纯水出口输入纯水管路,再由纯水龙头排出供用户饮用,废水经由废水出口排出,当纯水龙头关闭时,前置过滤组件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反渗透过滤组件,并经由废水出口排出,从而将残留的废水冲走,可彻底解决首杯水的高tds值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专用储水罐储存纯水,无需复杂的反冲洗管路和电磁阀控制,效率高,节省水资源,成本低,再次接水时无需等待高tds值的首杯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净水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的分解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的剖视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在单独制备纯水时的剖视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在单独制备净水时的剖视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盖体的剖视示意图;
35.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第一隔水罩的剖视示意图;
36.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第二隔水罩的剖视示意图;
37.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后置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后置上端盖的剖视示意图;
3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后置过滤件的剖视示意图;
40.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后置下端盖的剖视示意图;
41.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前置上端盖的剖视示意图;
4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纯水转接管的剖视示意图;
43.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内圈过滤件的剖视示意图;
44.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外圈过滤件的剖视示意图;
45.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废水导流管的剖视示意图;
46.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反渗透上端盖的剖视示意图;
47.图1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纯水中心管的剖视示意图;
48.图2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反渗透膜的剖视示意图;
49.图2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复合滤芯中外壳的剖视示意图。
50.图中:
51.100、复合滤芯;200、原水管路;300、净水管路;400、纯水管路;500、废水管路;600、控制系统;700、净水龙头;800、纯水龙头;900、出水管;
52.201、进水电磁阀;202、增压泵;
53.401、第二检测模块;402、第三检测模块;
54.501、废水电磁阀;
55.1、壳体组件;2、前置过滤组件;3、反渗透过滤组件;4、后置过滤组件;11、盖体;12、外壳;13、第一隔水罩;14、纯水转接管;15、第二隔水罩;16、废水导流管;17、纯水中心管;
56.111、原水入口;112、原水流道;113、净水出口;114、净水流道;115、废水出口;116、废水流道;117、纯水出口;118、纯水流道;
57.121、限位长筋;
58.131、第一支撑筋;132、第一密封面;133、第四密封槽;134、第一限位筋;
59.141、第六密封槽;142、第一纯水过孔;143、第二限位筋;144、凸出筋;145、第七密封槽;
60.151、第二密封面;152、第五密封槽;
61.161、第一废水过孔;162、顶部密封槽;163、中部密封槽;164、底部密封槽;
62.171、第二支撑筋;172、第五密封面;173、第六密封面;174、第四纯水过孔;
63.21、内圈过滤件;22、外圈过滤件;23、前置上端盖;
64.231、第一密封槽;232、第七密封面;233、第十密封槽;234、第二净水过孔;
65.31、反渗透膜;32、反渗透上端盖;
66.321、第一净水过孔;322、支撑环筋;323、第三支撑筋;324、第八密封槽;
67.41、后置过滤件;42、后置下端盖;43、后置上端盖;
68.421、第二密封槽;422、第四密封面;423、第八密封面;424、第五支撑
69.筋;425、第三纯水过孔;
70.431、第三密封槽;432、第三密封面;433、第二纯水过孔;434、第九密封槽;435、第四支撑筋;436、第二废水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71.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7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4.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包括复合滤芯100、原水管路200、净水管路300、纯水管路400、废水管路500和控制系统600。复合滤芯100包括壳体组件1、前置过滤组件2和反渗透过滤组件3,壳体组件1上设置有原水入口111、净水出口113、废水出口115、纯水出口117和废水导流管16,前置过滤组件2用于将原水过滤为净水,反渗透过滤组件3用于将净水过滤为纯水和废水,废水导流管16用于连通反渗透过滤组件3的浓水侧和废水出口115;原水管路200与原水入口111连通;净水管路300的一端与净水出
口113连通,另一端与净水龙头700连通;净水管路300的一端与纯水出口117连通,另一端与纯水龙头800连通;废水管路500与废水出口115连通;控制系统600被配置为纯水龙头800关闭时,能够将前置过滤组件2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反渗透过滤组件3和废水导流管16,并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
75.原水经由原水管路200进入复合滤芯100的原水入口111,原水经过前置过滤组件2过滤为净水,净水可以经由净水出口113输入净水管路300,再由净水龙头700排出供用户饮用,净水还可以经由反渗透过滤组件3过滤为纯水和废水,纯水经由纯水出口117输入纯水管路400,再由纯水龙头800排出供用户饮用,废水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当纯水龙头800关闭时,控制系统600能够将前置过滤组件2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反渗透过滤组件3和废水导流管16,并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从而将残留的废水冲走,可彻底解决首杯水的高tds值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专用储水罐储存纯水,无需复杂的反冲洗管路和电磁阀控制,效率高,节省水资源,成本低,再次接水时无需等待高tds值的首杯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6.可选地,复合滤芯100还包括后置过滤组件4,后置过滤组件4、前置过滤组件2和反渗透过滤组件3依次串联设置于壳体组件1内,对于升级大通量时更易添加更多滤料且不会增加太多直径。前置过滤组件2包括内圈过滤件21以及设置于内圈过滤件21外周侧的外圈过滤件22,反渗透过滤组件3包括反渗透膜31,后置过滤组件4包括后置过滤件41。内圈过滤件21可以是pp棉,外圈过滤件22可以是折纸pp棉,后置过滤件41可以是炭棒、颗粒碳或碳纤维等。
77.原水经由前置过滤组件2的外圈过滤件22和内圈过滤件21过滤为净水,净水经由反渗透过滤组件3的反渗透膜31过滤为纯水,纯水再经过后置过滤组件4的后置过滤件41过滤后可以供用户直接饮用,过滤效果好,保证了饮水安全性。通过将单支pp+c复合滤芯、单支反渗透膜31滤芯复合为pp+c+ro的滤芯,实现了多级滤芯简化为单级滤芯的结构设计,简化了换芯操作,优化了整机水路系统,缩小了整机体积,降低了产品成本。
78.可选地,壳体组件1包括相连接的盖体11和外壳12,盖体11上设置有与原水入口111连通的原水流道112,外壳12内设置有第一隔水罩13,第一隔水罩13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原水输入通道,原水输入通道的一端与原水流道112连通,另一端与外圈过滤件22的进水侧连通。外界的原水经由原水入口111进入原水流道112,再进入第一隔水罩13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然后进入外圈过滤件22的进水侧,开始原水的初步过滤。第一隔水罩13可以避免原水与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
79.可选地,第一隔水罩13上设置有第一支撑筋131,第一支撑筋131与外壳12的内壁抵靠。多个第一支撑筋131沿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一隔水罩13的外周侧,原水可以流过相邻两个第一支撑筋131之间的空隙,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第一隔水罩13受到比较均匀的支撑力,又能够保证原水顺利流过。
80.可选地,第一隔水罩1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面132,前置过滤组件2还包括前置上端盖23,前置上端盖23用来固定安装内圈过滤件21和外圈过滤件22,前置上端盖23上设置有第一密封槽231,第一密封面132与第一密封槽231密封配合。在第一密封面132和第一密封槽231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原水与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第一隔水罩13可以是近似圆筒的回转体,第一密封面132可以是内圆周面。第一密封槽231可以沿轴向设置有
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81.可选地,盖体11上设置有与净水出口113连通的净水流道114,外壳12内设置有纯水转接管14,内圈过滤件21与纯水转接管14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入通道,净水输入通道与反渗透膜31的进水侧连通,外壳12内设置有第二隔水罩15,第二隔水罩15设置于后置过滤件41的外周侧,第一隔水罩13设置于第二隔水罩15的外周侧,第一隔水罩13与第二隔水罩15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出通道,净水输出通道的一端与净水输入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净水流道114连通。原水输入通道的原水进入外圈过滤件22的进水侧,开始原水的初步过滤,原水依次经由外圈过滤件22和内圈过滤件21过滤为净水,净水进入内圈过滤件21与纯水转接管14之间的净水输入通道。当仅需净水时,净水输入通道的净水可以依次经过净水输出通道和净水流道114,再经由净水出口113排出。当需要进一步过滤为纯水时,净水输入通道的净水可以进入反渗透膜31的进水侧。也就是说,该复合滤芯既可以单独输出净水,也可以单独输出纯水,还可以同时输出净水和纯水,功能多样,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82.可选地,第二隔水罩15上设置有第二密封面151,后置过滤组件4还包括后置下端盖42,后置下端盖42用来固定安装后置过滤件41,后置下端盖4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421,第二密封面151与第二密封槽421密封配合。在第二密封面151和第二密封槽421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净水与纯水混合,避免影响饮水口感。第二隔水罩15可以是近似圆筒的回转体,第二密封面151可以是内圆周面。第二密封槽421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83.可选地,后置过滤组件4还包括后置上端盖43,后置上端盖43用来固定安装后置过滤件41,后置上端盖43上设置有第三密封槽431,第三密封槽431通过第一密封圈与第二隔水罩15的内壁密封配合。通过第一密封圈实现第三密封槽431与第二隔水罩15的密封配合,可以有效避免净水与纯水混合,避免影响饮水口感。第一密封圈和第三密封槽431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84.可选地,第一隔水罩13上设置有第四密封槽133,第四密封槽133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净水流道114的外壁密封配合。通过第二密封圈实现第四密封槽133与净水流道114的外壁的密封配合,可以避免原水与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第二密封圈和第四密封槽133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85.为实现第一隔水罩13和第二隔水罩15的轴向定位,可选地,第一隔水罩1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筋134,第一限位筋134与第二隔水罩15贴靠。由于第一隔水罩13与第二隔水罩15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出通道,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限位筋134可以保证净水顺利流通。前置上端盖23上可以设置第二净水过孔234,方便净水经由第二净水过孔234进入第一隔水罩13和第二隔水罩15之间的净水输出通道。
86.可选地,第二隔水罩15上设置有第五密封槽152,盖体11上设置有纯水流道118,第五密封槽152通过第三密封圈与纯水流道118的外壁密封配合。通过第三密封圈实现第五密封槽152与纯水流道118的外壁的密封配合,可以避免净水与纯水混合,避免影响饮水口感。第三密封圈和第五密封槽152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87.可选地,盖体11上设置有与纯水出口117连通的纯水流道118,外壳12内设置有纯水中心管17,内圈过滤件21设置于纯水转接管14的外周侧,反渗透膜31设置于纯水中心管17的外周侧,纯水中心管17与废水导流管16之间形成有纯水输出通道,纯水输出通道与纯
水流道118连通。净水经由反渗透膜31过滤为纯水,纯水进入纯水中心管17与废水导流管16之间的纯水输出通道,然后进入纯水流道118,再经由纯水出口117排出,供用户饮用。纯水中心管17上可以设置有第四纯水过孔174,用于连通纯水中心管17的内腔和反渗透膜31,净水经过反渗透膜31过滤后形成的纯水经由第四纯水过孔174进入纯水中心管17的内腔。
88.可选地,盖体11上设置有与废水出口115连通的废水流道116,废水导流管16设置于外壳12内,废水导流管16的一端与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连通,另一端与废水流道116连通。净水经过反渗透膜31过滤为纯水和废水,聚集在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的废水经由废水导流管16进入废水流道116,再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废水导流管16可以设置在外壳12的正中心处,废水导流管16采用一整根细长管的结构形式,占用体积小,密封性好,保证废水从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径直经由废水流道116和废水出口115排出,避免污染原水、净水和纯水。
89.为方便流通废水,可选地,废水导流管16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废水过孔161,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通过第一废水过孔161与废水导流管16连通。第一废水过孔161可以沿废水导流管16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提高废水流通效率。
90.可选地,后置上端盖43上设置有第三密封面432,废水导流管16上设置有顶部密封槽162,第三密封面432与顶部密封槽162通过第四密封圈密封配合。在第三密封面432和顶部密封槽162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纯水与废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顶部密封槽162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后置上端盖4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废水过孔,第二废水过孔与废水导流管16的内腔连通,废水导流管16内的废水经由第二废水过孔进入废水流道116,再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
91.可选地,后置下端盖42上设置有第四密封面422,废水导流管16上设置有中部密封槽163,第四密封面422与中部密封槽163密封配合。在第四密封面422和中部密封槽163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纯水与废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中部密封槽163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92.为减少占用空间,可选地,后置过滤件41、纯水转接管14和纯水中心管17依次串联设置于废水导流管16的外周侧。
93.可选地,废水导流管16上设置有底部密封槽164,纯水中心管17上设置有第五密封面172,底部密封槽164与第五密封面172密封配合。在第五密封面172和底部密封槽164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纯水与废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底部密封槽164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94.可选地,纯水中心管17上设置有第二支撑筋171,第二支撑筋171与外壳12的内壁抵靠。多个第二支撑筋171沿周向间隔设置在纯水中心管17的底部,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的废水可以流过相邻两个第二支撑筋171之间的空隙,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纯水中心管17受到比较均匀的支撑力,又能够保证废水顺利流过。
95.可选地,纯水转接管14上设置有第六密封槽141,纯水中心管17上设置有第六密封面173,第六密封槽141与第六密封面173密封配合。在第六密封面173和第六密封槽141的密封配合下,保证了纯水中心管17和纯水转接管14的密封性,可以有效避免纯水与废水或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第六密封槽141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96.为方便流通纯水,可选地,纯水转接管14上设置有第一纯水过孔142,纯水转接管14内的纯水经由第一纯水过孔142进入后置过滤件41。第一纯水过孔142可以沿纯水转接管14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提高纯水流通效率。
97.为避免纯水转接管14相对于废水导流管16晃动,可选地,纯水转接管1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筋143,第二限位筋143与废水导流管16的外壁抵靠。第二限位筋143可以沿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既能够保证纯水转接管14受到比较均匀的支撑力,又能够保证纯水顺利流过。
98.为实现纯水转接管14和后置下端盖42的轴向定位,可选地,第二限位筋143的顶部设置有凸出筋144,凸出筋144与后置下端盖42抵靠。
99.可选地,纯水转接管14上设置有第七密封槽145,前置上端盖23上设置有第七密封面232,第七密封槽145与第七密封面232密封配合。在第七密封面232和第七密封槽145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纯水与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口感。第七密封槽145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100.为方便流通净水,可选地,反渗透过滤组件3还包括反渗透上端盖32,反渗透上端盖32上设置有第一净水过孔321,第一净水过孔321用于通过流向反渗透膜31的净水。第一净水过孔321可以沿反渗透上端盖3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提高净水流通效率。
101.可选地,反渗透上端盖32上设置有支撑环筋322,外壳12的内壁设置有与支撑环筋322抵靠的限位长筋121。支撑环筋322和限位长筋121的抵靠,实现了反渗透上端盖32和外壳12的轴向定位,保证了反渗透上端盖32的安装精度。
102.可选地,反渗透上端盖32上设置有第三支撑筋323,第三支撑筋323与反渗透膜31的进水侧贴靠。第三支撑筋323和反渗透膜31的进水侧的贴靠,实现了反渗透上端盖32和反渗透膜31的轴向定位,保证了反渗透膜31的安装精度。
103.可选地,反渗透上端盖32上设置有第八密封槽324,第八密封槽324与外壳12的内壁密封配合。在第八密封槽324和外壳12的内壁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原水与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第八密封槽324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104.为方便流通纯水,可选地,后置上端盖43上设置有第二纯水过孔433。第二纯水过孔433可以沿后置上端盖43的周向设置有多个,提高净水流通效率。
105.为防止漏碳,可选地,第二纯水过孔433内侧设置有防溢碳无纺布。
106.可选地,后置上端盖43上设置有第九密封槽434,盖体11上设置有废水流道116,第九密封槽434通过第五密封圈与废水流道116的内壁密封配合。在第九密封槽434和废水流道116的内壁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废水与纯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安全。第九密封槽434可以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107.可选地,后置上端盖43上设置有第四支撑筋435,第四支撑筋435与后置过滤件41贴靠。第四支撑筋435和后置过滤件41的贴靠,实现了后置上端盖43和后置过滤件41的轴向定位,保证了后置过滤件41的安装精度。
108.可选地,后置下端盖42上设置有第八密封面423,前置上端盖23上设置有第十密封槽233,第八密封面423与第十密封槽233密封配合。在第八密封面423和第十密封槽233的密封配合下,可以有效避免纯水与净水混合,保证了饮水口感。第十密封槽233可以沿轴向设
置有两个或多个,根据所需密封程度而定。
109.可选地,后置下端盖42上设置有第五支撑筋424,第五支撑筋424与反渗透上端盖32贴靠。第五支撑筋424和反渗透上端盖32的贴靠,实现了后置下端盖42和反渗透上端盖32的轴向定位,保证了反渗透上端盖32的安装精度。后置下端盖4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纯水过孔425,纯水转接管14中的纯水经由第三纯水过孔425进入后置过滤件41的进水侧。
110.可选地,原水管路200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201和增压泵202,进水电磁阀201和增压泵202分别与控制系统600电连接。进水电磁阀201属于水路通断阀,用于控制原水管路200是否通入原水,当需要制备纯水时,通过增压泵202对原水进行加压,有利于后续的反渗透过滤作业。
111.可选地,净水龙头700上设置有与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第一检测模块,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净水龙头700的启闭状态。第一检测模块可以是霍尔开关,霍尔效应的灵敏度高低与外加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成正比的关系。霍尔开关就属于这种有源磁电转换器件,它是在霍尔效应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集成封装和组装工艺制作而成,它可方便的把磁输入信号转换成实际应用中的电信号,同时又具备工业场合实际应用易操作和可靠性的要求。霍尔开关具有无触点、低功耗、长使用寿命、响应频率高等特点,内部采用环氧树脂封灌成一体化,所以能在各类恶劣环境下可靠的工作。
112.可选地,纯水管路400上设置有与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第二检测模块401,第二检测模块401用于检测纯水管路400的水压。当纯水龙头800打开时,第二检测模块401检测到纯水管路400的水压降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600,控制系统600启动制备纯水程序。第二检测模块401可以是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的芯体通常选用扩散硅,工作原理是被测水压的压力直接作用于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水压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阻值发生变化,再用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相对应压力的标准测量信号。
113.可选地,纯水管路400上设置有与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第三检测模块402,第三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纯水管路400中纯水的tds值。通过第三检测模块402检测纯水管路400中纯水的tds值,避免纯水龙头800输出的纯水的tds值过高而影响用户饮水安全。第三检测模块402可以是tds探头,tds探头通过在两个或多个电极之间施加电压,带正电的离子(如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氢离子等等)向负电荷的电极移动,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将向正电荷的电极移动,离子的移动形成了电流,tds探头通过检测离子的移动确定电流。
114.为方便控制废水管路500中废水的排出,可选地,废水管路500上设置有与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废水电磁阀501。
115.该净水系统在单独制备纯水时,纯水龙头800打开,净水龙头700关闭,第二检测模块401检测到纯水管路400的水压降低,将信号传至控制系统600,控制系统600控制进水电磁阀201打开,增压泵202通电开始工作,此时废水电磁阀501关闭,原水管路200中通过增压泵202加压后的原水经由原水入口111流向原水流道112,首先进入第一隔水罩13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接着流至外圈过滤件22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然后依次穿过外圈过滤件22与内圈过滤件21过滤形成净水,由于此时净水出口113关闭,净水经反渗透上端盖32向反渗透膜31流去,经过滤的纯水进入纯水中心管17与废水导流管16之间的纯水输出通道,再经由依次纯水转接管14与废水导流管16之间的通道向后置
过滤件41流动,纯水经过后置下端盖42上的第三纯水过孔425进入后置过滤件41进行过滤,由后置上端盖43的第二纯水过孔433流向纯水流道118接着流出纯水出口117,纯水出口117的纯水进入纯水管路400,再经由第二检测模块401和第三检测模块402进入纯水龙头800,最后经由出水管900排出,供用户饮用;需要排出废水时,打开废水电磁阀501,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的废水经第一废水过孔161进入废水导流管16,然后进入后置上端盖43的第二废水过孔,再由废水出口115流出至废水管路500,再经由废水电磁阀501,最后排出至外界。
116.该净水系统在单独制备净水时,净水龙头700打开,纯水龙头800关闭,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净水龙头700打开,将信号传至控制系统600,控制系统600控制进水电磁阀201打开,增压泵202断电(断电时水流也可通过,且压损很小),废水电磁阀501关闭,原水经原水入口111流向原水流道112,首先进入第一隔水罩13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接着流至外圈过滤件22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然后依次穿过外圈过滤件22与内圈过滤件21过滤形成净水,一部分净水一路向上经过前置上端盖23的第二净水过孔234,进入第一隔水罩13和第二隔水罩15之间的净水输出通道,然后流向净水流道114和净水出口113,净水出口113流出的净水经过净水管路300进入净水龙头700,再经由出水管900排出,供用户饮用;另一部分净水一路向下进入反渗透膜31,由于制净水时的原水压力是自来水压力(一般在0.1-0.4mpa之间),纯水出口117关闭且废水电磁阀501打开,因此,纯水几乎不会生成,净水经过反渗透膜31后,经由第一废水过孔161进入废水导流管16,最后由废水出口115流出。这个过程中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堆积的盐类离子等会被净水带走,这样盐类离子扩散到纯水侧的量就很少,当净水机再次制纯水时,首杯水的tds值几乎不会升高,保障了用户的用水安全。
117.该净水系统在同时制备纯水和净水时,净水龙头700和纯水龙头800均打开,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净水龙头700打开,将信号传至控制系统600,第二检测模块401检测到纯水管路400的水压降低,将信号传至控制系统600,控制系统600控制进水电磁阀201打开,增压泵202通电开始工作,废水电磁阀501关闭。具体制备纯水和净水的过程与前述过程大致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过,在同时制备纯水和净水时,由于纯水龙头800打开,净水经过反渗透膜31后形成纯水和废水,废水导流管16仅通过净水过滤后的废水,净水过滤后的纯水则经由进入纯水中心管17与废水导流管16之间的纯水输出通道,再经由依次纯水转接管14与废水导流管16之间的通道向后置过滤件41流动,纯水经过后置下端盖42上的第三纯水过孔425进入后置过滤件41进行过滤,由后置上端盖43的第二纯水过孔433流向纯水流道118接着流出纯水出口117,纯水出口117的纯水进入纯水管路400,再经由第二检测模块401和第三检测模块402进入纯水龙头800,最后经由出水管900排出,供用户饮用。
118.另外,可在控制系统600中设置程序,每次制完纯水时,冲洗反渗透膜31一定时间(一般为20-30秒)。关闭纯水龙头800时,第二检测模块401检测到信号后停止制水,此时进水电磁阀201依然处于打开状态,增压泵202断电、废水电磁阀501打开,原水经原水入口111流向原水流道112,首先进入第一隔水罩13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接着流至外圈过滤件22与外壳12的内壁之间的原水输入通道,然后依次穿过外圈过滤件22与内圈过滤件21过滤形成净水,净水一路向下进入反渗透膜31,由于制净水时的原水压力是自来水压力(一般在0.1-0.4mpa之间),纯水出口117关闭且废水电磁阀501打开,因此,纯水几乎不会生成,净水经过反渗透膜31后,经由第一废水过孔161进入废水导流管16,最后由废水出
口115流出。这个过程中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堆积的盐类离子等会被净水带走,这样盐类离子扩散到纯水侧的量就很少,当净水机再次制纯水时,首杯水的tds值几乎不会升高,保障了用户的用水安全。
11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净水系统,原水经由原水管路200进入复合滤芯100的原水入口111,原水经过前置过滤组件2过滤为净水,净水可以经由净水出口113输入净水管路300,再由净水龙头700排出供用户饮用,净水还可以经由反渗透过滤组件3过滤为纯水和废水,纯水经由纯水出口117输入纯水管路400,再由纯水龙头800排出供用户饮用,废水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当纯水龙头800关闭时,控制系统600能够将前置过滤组件2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反渗透过滤组件3和废水导流管16,并经由废水出口115排出,从而将残留的废水冲走,可彻底解决首杯水的高tds值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专用储水罐储存纯水,无需复杂的反冲洗管路和电磁阀控制,效率高,节省水资源,成本低,再次接水时无需等待高tds值的首杯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20.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滤芯(100),包括壳体组件(1)、前置过滤组件(2)和反渗透过滤组件(3),所述壳体组件(1)上设置有原水入口(111)、净水出口(113)、废水出口(115)和纯水出口(117),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用于将原水过滤为净水,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用于将净水过滤为纯水和废水;原水管路(200),与所述原水入口(111)连通;净水管路(300),所述净水管路(300)的一端与所述净水出口(113)连通,另一端与净水龙头(700)连通;纯水管路(400),所述净水管路(300)的一端与所述纯水出口(117)连通,另一端与纯水龙头(800)连通;废水管路(500),与所述废水出口(1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100)还包括后置过滤组件(4),所述后置过滤组件(4)、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和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依次串联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包括内圈过滤件(21)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圈过滤件(21)外周侧的外圈过滤件(22),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包括反渗透膜(31),所述后置过滤组件(4)包括后置过滤件(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相连接的盖体(11)和外壳(12),所述盖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原水入口(111)连通的原水流道(112),所述外壳(12)内设置有第一隔水罩(13),所述第一隔水罩(13)与所述外壳(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原水输入通道,所述原水输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原水流道(1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外圈过滤件(22)的进水侧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净水出口(113)连通的净水流道(114),所述外壳(12)内设置有纯水转接管(14),所述内圈过滤件(21)与所述纯水转接管(14)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入通道,所述净水输入通道与所述反渗透膜(31)的进水侧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2)内设置有第二隔水罩(15),所述第二隔水罩(15)设置于所述后置过滤件(41)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隔水罩(13)设置于所述第二隔水罩(15)的外周侧,所述第一隔水罩(13)与所述第二隔水罩(15)之间形成有净水输出通道,所述净水输出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净水输入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净水流道(114)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纯水出口(117)连通的纯水流道(118),所述外壳(12)内设置有纯水中心管(17),所述内圈过滤件(21)设置于所述纯水转接管(14)的外周侧,所述反渗透膜(31)设置于所述纯水中心管(17)的外周侧,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废水导流管(16),所述纯水中心管(17)与所述废水导流管(16)之间形成有纯水输出通道,所述纯水输出通道与所述纯水流道(118)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1)上设置有与所述废水出口(115)连通的废水流道(116),所述外壳(12)内设置有废水导流管(16),所述废水导流管(16)的一端与所述反渗透膜(31)的浓水侧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废水流道(116)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废水导流
管(16),所述废水导流管(16)用于连通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的浓水侧和所述废水出口(11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600),所述控制系统(600)被配置为纯水龙头(800)关闭时,能够将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和所述废水导流管(16),并经由所述废水出口(115)排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管路(200)上设置有进水电磁阀(201)和增压泵(202),所述进水电磁阀(201)和所述增压泵(202)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600)电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龙头(700)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净水龙头(700)的启闭状态。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管路(400)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第二检测模块(401),所述第二检测模块(401)用于检测所述纯水管路(400)的水压。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管路(400)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第三检测模块(402),所述第三检测模块(402)用于检测所述纯水管路(400)中纯水的tds值。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管路(500)上设置有与所述控制系统(600)电连接的废水电磁阀(501)。15.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净水系统。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净水系统及净水机。所述净水系统包括复合滤芯、原水管路、净水管路、纯水管路和废水管路,复合滤芯包括壳体组件、前置过滤组件和反渗透过滤组件,壳体组件上设置有原水入口、净水出口、废水出口和纯水出口,纯水龙头关闭时,能够将前置过滤组件过滤后的净水依次通入反渗透过滤组件和废水导流管,并经由废水出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可彻底解决首杯水的高TDS值问题,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专用储水罐储存纯水,无需复杂的反冲洗管路和电磁阀控制,效率高,节省水资源,成本低,再次接水时无需等待高TDS值的首杯水排出,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

任富佳 任汪洋 陈天 郁明跃 刘建保 涂小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02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6:3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5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纯水   净水   所述   废水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