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组件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换弹式电子烟,其包括烟弹和烟杆,烟杆的上部开口,烟弹装设于开口,烟杆内装设有电池、电路板、支架,电路板控制电池的输出,支架为电池、电路板提供固定作用,电路板连接烟弹,进而控制烟弹的雾化功率、模式。
3.烟弹包括外壳,外壳的上部设有吸嘴,外壳的下部装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中心处向上开设进气孔,底座的上表面装设有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包括陶瓷管,陶瓷管的外侧设置有发热丝,发热丝通电产生热量,陶瓷管的上部设置有密封件,密封件烟上下方向开设有雾化通道,密封件的上部设置有出气通道,出气通道的上部连通烟嘴,出气通道的下部连通进气孔,发热丝位于雾化通道,底座、密封件、出气通道、外壳的内壁构成油仓,油仓内装设烟油,烟油通过中空的陶瓷管流动,发热丝将陶瓷管加热,当烟油在陶瓷管的内部沿上下方向流动时,在陶瓷管的外侧被发热丝加热成气态,外界的空气从进气孔流入,将加热成气态的烟气向上带走,通过出气通道、烟嘴流出。由于空气在通过陶瓷管的外壁的时候,陶瓷管的下部、左右两侧的烟油/蒸气直接与空气接触,可以被空气带走,而位于陶瓷管的上部的烟油/蒸气不直接与空气接触,故此处的烟油/蒸气很难被空气带走,长期使用,导致陶瓷管的上部的沉积烟油,影响烟油雾化后的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其具有烟油流动速率快,减少烟油沉积的特性。
5.本设计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包括:
6.一主体,其沿上下方向贯设一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壁向外水开设一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贯穿所述主体的外侧面;
7.一多孔体,装设于所述固定通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多孔通道,所述多孔通道的内壁向下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显露于雾化通道;
8.一导油体,装设于多孔通道;
9.一发热体,缠绕于所述导油体的外侧,所述发热体部分显露于开口,且所述发热体部分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
10.所述发热体呈螺旋状,位于上部的发热体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位于下部的发热体显露于所述开口。
11.所述导油体的外侧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且所述导油体向外延伸凸出多孔通道。
12.所述多孔体的外壁和雾化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气流流动空间,所述开口的夹角为钝角。
13.所述多孔体包括第一半体、第二半体、以及一连接体,第一半体、第二半体分别位于连接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半体、第二半体之间,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开口的正上方,所述多孔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半体、第二半体。
14.所述主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一收容槽,所述下本体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二收容槽,所述固定通道包括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
15.所述上本体的下表面向设置一第一定位部,所述下本体的下表面向设置一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扣合以固定所述多孔体。
16.所述雾化通道贯穿第一收容槽的内壁,所述雾化通道贯穿第二收容槽的内壁,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收容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第二收容槽的外侧。
17.一种使用所述的雾化组件的气雾发生装置,所述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底座,所述外壳的的上部设置有烟嘴,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雾化通道的下方,所述雾化组件和烟嘴之间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底座、外壳的内壁、烟气通道的外壁、雾化组件围成储油仓,储油仓内装设有烟油。
18.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所述导油体的两端伸入收集槽,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引线,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还开设有电极孔,电极孔内装设有电极柱,所述引线插置于电极孔且连接电极柱。
19.本设计主体沿上下方向贯设一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壁向外水开设一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贯穿所述主体的外侧面;一多孔体,装设于所述固定通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多孔通道,所述多孔通道的内壁向下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显露于雾化通道;一导油体,装设于多孔通道;一发热体,缠绕于所述导油体的外侧,所述发热体部分显露于开口,且所述发热体部分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发热体通电产生热量,将多孔体进行加热,多孔体吸收的热量作用于导油体中的烟油,烟油通过导油体在多孔通道内的流动将加快,发热体将导油体中的烟油加热雾化,避免烟油进入到位于雾化通道中的多孔体的上表面,进而避免烟油沉积在雾化通道。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设计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设计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5的局部放大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剖视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雾发生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设计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设计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设计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设计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设计保护的范围。
30.如图1-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雾化组件进行介绍,雾化组件包括:一主体1,其沿上下方向贯设一雾化通道13,所述雾化通道13的内壁向外水开设一固定通道14,所述固定通道14贯穿所述主体1的外侧面,所述主体1由塑胶材料制成,或者由硅胶材料制成,塑胶或者硅胶材料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所述主体1呈方形、圆形,雾化通道13可以呈方形、圆形,雾化通道13可以有部分弯折,最好是上下直通式的,便于成型,也便于蒸气的流动;一多孔体2,装设于所述固定通道14,所述多孔体2沿其轴向开设一多孔通道21,所述多孔通道21的内壁向下开设一开口22,所述开口22显露于雾化通道13;所述多孔体2有陶瓷材料制成,也称为多孔陶瓷,目前,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硅藻土、石英砂、氧化铝、碳化硅等陶瓷粉体为陶瓷骨料,采用硅酸钠作为粘结剂,采用淀粉、木屑等有机物作为造孔剂,利用干压、热浇注、注射等成型方式成型,经过脱脂、烧结等工序制备,其具有吸油、导油功能;一导油体3,装设于多孔通道21,导油体3由导油棉制成,具体为有机棉、纤维棉等,例如无印良品有机棉也是大部分电子烟使用者所选择的导油棉(导油体3),有机棉主要有丸三有机棉、江原道有机棉,纤维棉不是传统意义上说的"棉花"的棉,虽然叫纤维棉,只是外观上看起来跟棉花一样,实际上它是一种特殊的超细的涤纶化纤材料,是工厂二次加工生产出来的。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这种纤维棉,一般根据需求导油速度、储油量来进行选择。
31.一发热体4,缠绕于所述导油体3的外侧,所述发热体4部分显露于开口22,且所述发热体4部分抵接多孔通道21的内壁。发热体4目前主要采用电阻式发热丝,发热丝的截面呈圆形,阻值在1-2欧之间,发热丝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康泰尔发热丝、ni80发热丝,钛丝、纯镍,不锈钢丝等五种,康泰尔发热丝、ni80发热丝属于功率发热丝,钛丝、纯镍属于温控发热丝,不锈钢丝属于可功率可温控的发热丝,发热丝等功率直接影响烟油雾化后的口感。所述发热体4呈螺旋状,位于上部的发热体4抵接多孔通道21的内壁,位于下部的发热体4显露于所述开口22。所述导油体3的外侧抵接多孔通道21的内壁,且所述导油体3向外延伸凸出多孔通道21。螺旋状的发热体缠绕在导油体3的外侧,发热体的内侧抵接导油体3,发热体可将导油体3固定,防止导油体3左右活动,另一方面发热体4可以直接传给热量给导油体3,便于加热导油体3的烟油,使其雾化呈气态;发热体的外侧抵接多孔通道21的内壁,一方面可以固定发热体,另一方面,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给多孔通道21的内壁,多余的热量传递给多孔体2,多孔体2再将热量传给导油体3中的烟油,使烟油的温度升高,加快烟油在导油体3的流动速率。
32.所述多孔体2的外壁和雾化通道13的内壁之间具有气流流动空间,所述开口22的夹角为钝角。以一圈发热体4为例进行简单说明,发热体4的上部的内侧抵接导油体3,发热体4的上部的外侧抵接多孔通道21的内壁,发热体4的下部的内侧抵接导油体3,发热体4的
下部的外侧通过开口22裸露在空气中,发热体4将导油体3吸附的烟油加热气态,外界空气将裸露在开口22中的气态的烟气向上带走,发热体4的上部产生的热量一方面可以传递给多孔体2,另一方面可以加热其下部导油体3的烟油,达到热量的分配和合理利用。
33.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理解本设计,所述多孔体2包括第一半体23、第二半体24、以及一连接体25,第一半体23、第二半体24分别位于连接体25的相对两端,所述开口22位于第一半体23、第二半体24之间,所述连接体25位于所述开口22的正上方,所述多孔通道21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半体23、第二半体24。位于上部的发热体4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传递给连接体25,以将多孔体2加热再传递给导油体3的烟油,使导油体3的烟油更加活活跃,使烟油流速增加。位于上部的发热体4产生的热量将烟油加热成气态,通过开口22和空气混合,再通过多孔体2的外壁和雾化通道13的内壁之间的气流流动空间向上流动,当所述开口22的夹角为钝角时,更便于热气流向上流动,减少流动过程中的阻力。连接体25一方面可以固定第一半体23、第二半体24,另一方面传导热量,当热连接部越小,连接体25上方烟油的沉积则越少,当热,发热体4本身的加热,可以防止导油体3中的烟油向上流动进入到多孔体2。
34.所述主体1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本体11和下本体12,所述上本体11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一收容槽111,所述下本体12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二收容槽121,所述固定通道14包括第一收容槽111和第二收容槽121。
35.所述上本体11的下表面向设置一第一定位部112,所述下本体12的下表面向设置一第二定位部122,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相互扣合以固定所述多孔体2所述雾化通道13贯穿第一收容槽111的内壁,所述雾化通道13贯穿第二收容槽121的内壁,所述第一定位部112位于第一收容槽111的外侧,所述第二定位部122位于第二收容槽121的外侧。例如,第一定位部112为凸起,第二定位部122为凹槽,通过它们的扣合实现上本体11和下本体12的扣合,同时还可夹紧多孔体2,防止多孔体2滑动,当需要更换导油体3、多孔体2的时候,将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分离,进行更换,然后将第一定位部112和第二定位部122扣合,装配完毕,其拆卸方便。
36.本设计的雾化组件在使用中具体如下,所述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51、底座52,所述外壳51的的上部设置有烟嘴53,外壳51的下部设置有底座52,所述底座52开设有进气孔521,所述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底座52,所述进气孔521位于所述雾化通道13的下方,所述雾化组件和烟嘴53之间设置有烟气通道54,所述底座52、外壳51的内壁、烟气通道54的外壁、雾化组件围成储油仓55,储油仓55内装设有烟油。所述底座52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56,所述导油体3的两端伸入收集槽56,发热体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引线,所述底座52的下表面还开设有电极孔,电极孔内装设有电极柱,所述引线插置于电极孔且连接电极柱。
37.电路方面:将气雾发生装置装配到烟杆上,烟杆的上部开有收纳口,气雾发生装置装设于收纳口,烟杆内装设有支架,支架上装设有电池、电路板,电路板连接电池的输出,支架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弹针,电路板还连接弹针,弹针对接电极柱后,形成一个回路,即电路板、弹针、电极柱,引线、发热体4、电池组成一个回路,电路板控制发热体4的雾化功率。
38.油路方面:储油仓55的烟油进入收集槽56,导油体3将收集槽56中的烟油吸附,烟油沿着导油体3向上流动,流到导油体3的中间位置,被发热体4加热成气态。
39.气路方面:发热体4将导油体3的烟油加热成气态,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孔521流入,和烟气混合,将烟气带走,沿着导油体3和雾化通道1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再通
过连接体25和雾化通道13的内壁之间的气流流动空间向上流动,从雾化通道13、烟气通道54、烟嘴53流出。
40.以上所述仅为本设计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设计,凡在本设计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设计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其沿上下方向贯设一雾化通道,所述雾化通道的内壁向外水开设一固定通道,所述固定通道贯穿所述主体的外侧面;一多孔体,装设于所述固定通道,所述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多孔通道,所述多孔通道的内壁向下开设一开口,所述开口显露于雾化通道;一导油体,装设于多孔通道;一发热体,缠绕于所述导油体的外侧,所述发热体部分显露于开口,且所述发热体部分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呈螺旋状,位于上部的发热体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位于下部的发热体显露于所述开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体的外侧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且所述导油体向外延伸凸出多孔通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的外壁和雾化通道的内壁之间具有气流流动空间,所述开口的夹角为钝角。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体包括第一半体、第二半体、以及一连接体,第一半体、第二半体分别位于连接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开口位于第一半体、第二半体之间,所述连接体位于所述开口的正上方,所述多孔通道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半体、第二半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上本体的下表面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一收容槽,所述下本体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开设第二收容槽,所述固定通道包括第一收容槽和第二收容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本体的下表面向设置一第一定位部,所述下本体的下表面向设置一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相互扣合以固定所述多孔体。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通道贯穿第一收容槽的内壁,所述雾化通道贯穿第二收容槽的内壁,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第一收容槽的外侧,所述第二定位部位于第二收容槽的外侧。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装置包括外壳、底座,所述外壳的上部设置有烟嘴,外壳的下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开设有进气孔,所述雾化组件装设于所述底座,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雾化通道的下方,所述雾化组件和烟嘴之间设置有烟气通道,所述底座、外壳的内壁、烟气通道的外壁、雾化组件围成储油仓,储油仓内装设有烟油。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雾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收集槽,所述导油体的两端伸入收集槽,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引线,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还开设有电极孔,电极孔内装设有电极柱,所述引线插置于电极孔且连接电极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及使用其的气雾发生装置,其包括:主体沿上下方向贯设一雾化通道,雾化通道的内壁向外水开设一固定通道,固定通道贯穿主体的外侧面;一多孔体,装设于固定通道,多孔体沿其轴向开设一多孔通道,多孔通道的内壁向下开设一开口,开口显露于雾化通道;一导油体,装设于多孔通道;一发热体,缠绕于导油体的外侧,发热体部分显露于开口,且发热体部分抵接多孔通道的内壁。发热体通电产生热量,将多孔体进行加热,多孔体吸收的热量作用于导油体中的烟油,烟油通过导油体在多孔通道内的流动将加快,发热体将导油体中的烟油加热雾化,避免烟油进入到位于雾化通道中的多孔体的上表面,进而避免烟油沉积在雾化通道。通道。通道。


技术研发人员:

陈家太 周胜文 张辉纳 滕济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3/2/1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00:3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45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多孔   通道   烟油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