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储能电源是一种内置锂离子电池,自身可储备电能且具备输出交流电、直流电的多功能便携式电源,储能电源具有容量高、功率大、方便携带等特点。储能电源使用时需要通过一连接线将储能电源和外部设备连接起来,以实现储能电源对外部设备的供电或者外部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但是,现有的连接线通常只有两个接口,一端与储能电源连接,一端与外部设备连接,且接口型号固定只能连接同一种接口型号的设备,连接线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接口的连接组件,以方便储能电源使用。
4.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以及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不同的设备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同一设备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适于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供电设备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对储能电源充电。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从而储能电源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对用电设备供电。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各所述连接端子中,至少一个为dc插头,所述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各所述连接端子中,至少一个为车载充电插头,所述车载充电插头适于与车辆的车载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插头还适于与储能电源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以下连接端子:车载充电插头以及dc插头,所述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插头适于与车辆的车载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插头还适于与储能电源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和所述负极连接端子分别适于与供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以下连接端子中的一个或两个:dc插头、xt插头;所述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xt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
输入端口电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车载充电插头为点烟器插头。
12.进一步地,所述供电设备为太阳能发电装置。
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为伸缩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5.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接口型号的连接端子,可根据储能电源和外部设备电源接口的型号选择连接端子,连接组件能与不同接口型号的设备连接以用作储能电源的充电线或者用电设备的供电线,从而可实现储能电源向用电设备的供电和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无需使用多个连接线,提高了储能电源使用的便利性;连接线采用伸缩线,连接组件未使用时,连接线收纳在伸缩盘内,节省空间,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1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1的一个使用场景;
18.图3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1的另一个使用场景;
19.图4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2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2的一个使用场景;
21.图6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2的另一个使用场景;
22.图7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3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3的一个使用场景;
24.图9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4的示意图;
25.图10为本技术连接组件实施例4的一个使用场景。
26.图中:1、连接线;2、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端子;22、第二连接端子;3、第二连接部;31、第三连接端子;32、第四连接端子;4、储能电源;5、供电设备;51、车载电源;52、太阳能发电装置;6、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
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1,以及分别电连接于连接线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第一连接部2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第二连接部3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子,第二连接部3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不同的设备电连接,或者第二连接部3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同一设备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第一连接部2至少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至少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从而供电设备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对储能电源充电。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部2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从而储能电源可通过连接组件对用电设备供电。连接组件包括多个接口类型的连接端子,拓展了连接组件的适用范围,储能电源通过连接组件可与多类型的设备电连接,储能电源和不同接口型号的设备连接时,无需使用多根不同接口的连接线。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各连接端子中,至少一个为dc插头,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当dc插头设置在第一连接部2时,dc插头可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或者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当dc插头设置在第二连接部3,dc插头可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3的各连接端子中,至少一个为车载充电插头,车载充电插头适于与车辆的车载充电接口电连接,车载充电插头还适于与储能电源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具体的,车载充电插头为点烟器插头,车载充电插头可与车辆上的点烟器插座电连接,连接组件另一端的连接端子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从而车辆蓄电池可通过连接组件向储能电源供电。
3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包括以下连接端子中的一个或两个:dc插头、xt插头;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xt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包括以下连接端子:车载充电插头以及dc插头,车载充电插头适于与车辆的车载充电接口电连接,车载充电插头还适于与储能电源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包括以下连接端子中的一个或两个:dc插头、xt插头;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xt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第三连接端子31为正极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32为负极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分别适于与供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连接。
36.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1中,第一连接部2包括第一连接端子21和第二连接端子22,第一连接端子21为dc插头,第二连接端子22为xt插头,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第三连接端子31为dc插头,第四连接端子32为车载充电插头。如图2-3所示,第三连接端子31可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供电设备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子32可与车载电源等供电设备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第二连接端子22均可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从而可利用连接组件实现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此外,第四连接端子32还可以与储能电源上相应的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可以为具有相应输入端口的用
电设备电连接,从而可通过储能电源向用电设备供电。
37.现有用电设备通常具有与dc插头匹配的输入端口,dc插头的第一连接端子21不仅可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连接,也可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连接;而xt插头相较dc插头具有能承受更大电流,输出功率更高的特点,xt插头的第二连接端子22一般用于与大容量的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连接,缩短大容量的储能电源的充电时间。
38.储能电源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储能电源进行充电时,可选择第一连接部2上的连接端子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再根据具体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型号选择第三连接端子31或者第四连接端子32,以实现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当需要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可将第一连接端子21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子32与储能电源的输出端口连接,以实现储能电源对用电设备的供电。
39.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2中,第一连接部2包括第一连接端子21,第一连接端子21为dc插头,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第三连接端子31为dc插头,第四连接端子32为车载充电插头。如图5-6所示,第三连接端子31可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供电设备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子32可与车载电源等供电设备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可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从而可利用连接组件实现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此外,第四连接端子32还可以与储能电源上相应的输出端口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可以与具有相应输入端口的用电设备电连接,从而可通过储能电源向用电设备供电。
40.储能电源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储能电源进行充电时,可选择第一连接端子21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再根据具体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型号选择第三连接端子31或者第四连接端子32,以实现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当需要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可将第一连接端子21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子32与储能电源的输出端口连接,以实现储能电源对用电设备的供电。
41.如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3中,第一连接部2包括第二连接端子22,第二连接端子22为xt插头;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第三连接端子31为dc插头,第四连接端子32为车载充电插头。如图8所示,第三连接端子31可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供电设备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子32可与车载电源等供电设备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22可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从而可根据供电设备的不同,选择第三连接端子31或是第四连接端子32与供电设备电连接,实现不同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
42.储能电源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储能电源进行充电时,可选择第二连接端子22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再根据具体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型号选择第三连接端子31或者第四连接端子32,以实现不同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的充电。
43.如图9所示,在本技术的实施例4中,第一连接部2包括第一连接端子21,第一连接端子21为dc插头,第二连接部3包括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均为mc4插头。如图10所示,第三连接端子31和第四连接端子32分别适于与太阳能发电装置等供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1可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从而可利用连接组件实现不同输出端口的供电设备对储能电源充电。
4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线1为伸缩线,连接组件未使用时,连接线1通过一弹性转盘收纳缠绕在伸缩盘内,连接组件使用时,连接线1可从伸缩盘内抽出,使用完毕后,连接线1自动收回伸缩盘内。此外,连接线1还可选用螺旋线。
45.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线,以及分别电连接于所述连接线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不同的设备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同一设备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适于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供电设备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对储能电源充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至少一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出端口电连接,从而储能电源可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对用电设备供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各所述连接端子中,至少一个为dc插头,所述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各所述连接端子中,至少一个为车载充电插头,所述车载充电插头适于与车辆的车载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插头还适于与储能电源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以下连接端子:车载充电插头以及dc插头,所述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插头适于与车辆的车载充电接口电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插头还适于与储能电源上的输出端口电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正极连接端子和负极连接端子,所述正极连接端子和所述负极连接端子分别适于与供电设备的正极和负极连接。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以下连接端子中的一个或两个:dc插头、xt插头;所述dc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用电设备的输入端口电连接,所述dc插头还适于与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口电连接,所述xt插头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8.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插头为点烟器插头。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设备为太阳能发电装置。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为伸缩线。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线,以及分别电连接与连接线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子,第二连接部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不同的设备电连接,或者第二连接部的两个连接端子适于与同一设备的正负极分别电连接,第一连接部至少适于与储能电源的输入端口电连接,第二连接部至少适于与供电设备电连接,从而供电设备可通过连接组件对储能电源充电。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接口型号的连接端子,连接组件能与不同接口型号的设备连接以实现多设备的连接,减少了使用过程中需要的连接线种类,提高了储能电源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储能电源使用的便利性。提高了储能电源使用的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

何程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齐鹏(深圳)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2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4:23: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43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端子   插头   所述   端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