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食材口感和营养要求的提高,人们期望更精确的控制烹饪过程中的温度元素,例如更精准的控制食材温度以及加热食材的水的温度等,因此一种被应用于食材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应运而生,这类手持温度探测装置通常为手持式结构,从而方便用户的使用。
3.一些手持温度探测装置采用数码管显示温度数值。但是数码管方案存在显示字体小、显示信息单一、容易出现串光等不足,导致观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以展示一种新的安装结构。
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主体壳体控制板、显示屏组件和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与温度探测单元信号连接,以进行温度探测;
6.所述主体壳体围成安装腔,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主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显示屏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上,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且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的至少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
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具有壳体连接端和控制板连接端,所述壳体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周侧,并与所述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所述控制板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上,且所述控制板上至少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的背侧表面,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设置的控制板支撑面,在自所述显示屏组件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上,所述控制板支撑面高于所述背侧表面。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支撑面和所述背侧表面呈阶梯状、倾斜状或弧面状设置。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支撑面设有至少一个控制板定位部和控制板固定部,所述控制板具有与所述控制板定位部对应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控制板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之间凹凸配合,所述控制板被固定与所述控制板固定部上。
11.一种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于所述控制板端部的定位槽,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板定位部为凸起设置在所述控制板支撑面上的凸起,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凸起
卡合定位,所述控制板固定部与所述定位槽的缺口对齐。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控制板连接端的连接处,以增加所述连接处的厚度。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的外侧表面,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设置的转接件支撑面,在自所述显示屏组件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上,所述转接件支撑面高于所述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支撑面被支撑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
14.所述转接件支撑面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以避免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硬性碰撞。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支撑面与所述外侧表面形成内凹区域,所述内凹区域容置并至少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外侧形成限位,以防止所述第一缓冲件从其外侧脱落。
1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侧表面具有转接件固定部和转接件定位部,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具有与所述转接件定位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转接件定位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凹凸配合,以实现所述壳体连接端与所述主体壳体的定位,所述壳体连接端通过所述转接件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上。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固定部为至少两个,所述转接件定位部位于两个所述转接件固定部之间。
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固定部为通孔,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具有安装盲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盲孔对齐,并通过固定件锁紧。
1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控制板伸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连接端上。
2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至少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转接件相对地设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两侧,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转接件的控制板连接端上。
21.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具有所述温度探测单元,所述探测组件与所述装置主体活动连接,以将所述探测组件相对所述装置主体打开和闭合;所述探测组件位于所述壳体连接端背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
2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连接端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探测组件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重叠,所述控制板连接端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与所述探测组件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错开。
2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的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探测组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的平面的正投影重叠。
2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向所述壳体连接端一侧凹陷的内凹部,所述探测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内凹部,所述壳体连接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凹部与所述第一侧之间的区域,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位于所述内凹部的侧方。
2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为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侧为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内凹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显示屏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2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上,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分别相对地设于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两侧。
2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长条形结构的中部,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相对地设于所述装置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2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缓冲件,以避免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硬性碰撞。
2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至少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为透明部,和/或,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二侧设有外壳;
30.所述显示屏组件为lcd屏组件、oled屏组件或led屏组件。
31.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主体壳体、供电组件、控制板和显示屏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与温度探测单元信号连接,以进行温度探测;
32.所述主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组件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安装腔,所述供电组件、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33.手持温度探测装置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控制板的至少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
3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壳体连接端和控制板连接端,所述壳体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周侧,并与所述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所述控制板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上,且所述控制板上至少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
3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的背侧表面,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设置的控制板支撑面,在自所述显示屏组件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上,所述控制板支撑面高于所述背侧表面。
36.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主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显示屏组件与控制板均固定于主体壳体的第一侧上,方便安装。其中,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通过设置转接件,不仅可以使控制板位于显示屏组件的背侧,同时还可使控制板与转接件连接的一端在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显示屏组件的范围,使控制板至少一端收于显示屏组件对应范围内,减小控制板的长度,进而为其他结构腾出空间,有利于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3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探测组件处于闭合位时,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探测组件处于完全张开位时,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结
构示意图;
3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探测组件与装置主体的分解示意图;
40.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装置主体的分解图;
41.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42.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43.图7和8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转接件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4.图9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板、转接件和显示屏组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46.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47.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48.为了能够在烹饪过程中探测食材或食材加工介质(如水)的温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如图1和2所示,该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可供用户手持使用,操作方便。
49.请参考图1-4,一些实施例中,该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包括探测组件100和装置主体200。
50.该探测组件100活动连接于装置主体200上,以将探测组件100相对装置主体200打开和闭合。用户可改变探测组件100和装置主体200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图1和2所示实施例中,该探测组件100转动连接于装置主体200上,用户可旋转探测组件100,从而改变其相对装置主体200的位置,将探测组件100停留在范围内的任意角度,以方便不同的使用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探测组件100也可与装置主体200通过其他可活动的方式连接,例如探测组件100还可相对装置主体200平移,该平移是指在某一个平面内运动,其平移轨迹可以为直线、曲线、折线或不规则的路线等。该平面既可以为水平面、竖直面,也可以为其他非水平或竖直的面。此外,该探测组件100相对装置主体200的活动方式,还可以转动和平移之外的其他形式。
51.此外,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探测组件100也可固定安装在装置主体200上,不相对装置主体200移动。
52.该探测组件100具有用于温度探测的温度探测单元,如温度探测单元可以是但不限于热电偶,该温度探测单元也可采用其他可用作温度检测的器件。
53.请参考图3和4,该装置主体200具有控制板210、显示屏组件220、主体壳体230和至少一个转接件240,此外,根据其他功能需求,该装置主体200内还可设置其他相关部件,例如电池仓、充电电池和/或外接电源电路等供电组件270。
54.该控制板210具有可实现控制功能的控制电路。该控制板210与显示屏组件220信号连接,以控制显示屏组件220显示信息。该温度探测单元与控制板210信号连接,通过温度探测单元探测的信号被传输到控制板210,控制板210对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温度探测结果,从而实现温度的检测。
55.请参考图4-6,一些实施例中,该主体壳体230围成安装腔。该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位于安装腔内。该主体壳体230可具有两个或更多的子壳体,这些子壳体拼接组合形成主体壳体230。该显示屏组件220与控制板210均固定于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上,方便连接各种连接线缆,提高装配的便利性。将显示屏组件220和控制板210在第一侧安装好后,再安装其他部件或将第一侧连同显示屏组件220和控制板210安装到主体壳体230的其他结构上。
56.其中,该主体壳体230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是从方位上进行的区分,该第一侧和第二侧既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子壳体上,也可以位于同一个子壳体上。例如,请参考图4-6,一些实施例中,该主体壳体230具有第一壳体231和第二壳体232(该第一壳体231和第二壳体232即为两个子壳体的一种形式),第一壳体231和第二壳体232围合成安装腔。这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侧为第一壳体231,第二侧为第二壳体232。该显示屏组件220与控制板210均固定于主体壳体230的第一壳体231上,第二壳体232可罩扣在第一壳体231上,以从显示屏组件220、控制板210等部件的背侧将其遮蔽。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主体壳体230的某一个子壳体的横截面可呈c形,此时,该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为该c形结构中相对的上侧壁和下侧壁。
57.该第一侧既可以为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的前壳,也可以为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的后壳。通常,将主体壳体230上设置显示屏的一面称为前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该设置显示屏的一面称为后壳。图4-6所示的这些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该第一壳体231可以主体壳体230的前壳,第二壳体232为主体壳体230的后壳;或者,该第一壳体231可以主体壳体230的后壳,第二壳体232为主体壳体230的前壳。
58.该显示屏组件220的显示屏既可以为纯显示屏,也可以为触控屏。该显示屏的类型可选为lcd屏、led屏或者oled屏等,oled屏可以是但不限于amoled屏和pmoled屏等。采用这些屏幕,显示信息丰富,可有效提升显示美观性,提升观感体验。例如,oled屏还可通过嵌入式软件调整显示各种字体等,显示方式更加丰富。
59.控制板210位于显示屏组件220的背侧,该背侧是指显示屏组件220背离显示屏的一侧,也即背离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外侧的一侧。考虑到显示屏组件220通常难以加工固定结构,当显示屏组件220和控制板210安装到第一侧时,控制板210为了实现固定,通常使控制板210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相对端伸出到显示屏组件220的外侧,才可与第一侧固定。当需要保证显示屏组件220具有大屏显示区时,该结构导致控制板210的长度或宽度必须大于显示屏组件220,而通常控制板210并不需要那么大,造成了很大的空间浪费,也导致
控制板210侵占主体壳体230内更多的空间,使整个主体壳体230体积更大,不利于该手持式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的小型化设计。当期望该手持式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的整体体积更小巧时,受限于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装配要求,如不期望控制板210过分的侵占空间,只能将显示屏组件220做的更小,这导致显示屏的显示区域缩小,不利于用户查看信息。
60.为了能够兼顾显示屏组件220的大屏设计,同时又可以使得整个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结构更加紧凑,请参考图4-9,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板210通过设置转接件240与第一侧固定。该结构不仅可以使控制板210位于显示屏组件220的背侧,同时还可使控制板210与转接件240连接的一端在显示屏组件220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显示屏组件220的范围,使控制板210至少一端收于显示屏组件220对应范围内,减小控制板210的长度,进而为其他结构腾出空间,有利于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的小型化。
61.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该转接件240的作用,该控制板210的至少一端在显示屏组件220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显示屏组件220的范围,即位于显示屏组件220所对应的区域内或与显示屏组件220端部重叠。当然,在满足功能控制的前提下,控制板210在长度或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在显示屏组件220的正投影都可不超出显示屏组件220的范围,以减少控制板210所侵占的空间。
62.请参考图5,一些实施例中,将图示左右方向称为长度方向,以方便描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图示左右方向也可称为宽度方向。请参考图4-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板210与显示屏组件220在长度方向(也可为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控制板210伸出显示屏组件22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主体壳体230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转接件240上。这样,至少可保证在控制板210的一侧不凸出于显示屏组件220设置。
63.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240也可至少为两个,其中,两个转接件240相对地设于显示屏组件220的两侧,控制板210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转接件240上。
64.该转接件240起到转接支撑的作用,请参考图4-8,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240具有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壳体连接端241位于显示屏组件220的周侧,并与主体壳体230固定连接。控制板连接端242延伸至显示屏组件220的背侧,控制板210至少一端固定于控制板连接端242上,且控制板210上至少与控制板连接端242连接的一端在显示屏组件220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显示屏组件220的范围。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之间整体走势可呈斜向延伸,形成固定在显示屏组件220周侧的悬臂结构,以便于能够从显示屏组件220的周侧延伸到其背侧区域。
65.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9,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连接端241具有背离第一侧的背侧表面2411(即壳体连接端241背离第一侧的表面),控制板连接端242具有背离第一侧设置的控制板支撑面2421,在自显示屏组件220向控制板210的方向(本实施例将其称为厚度方向)上,控制板支撑面2421高于背侧表面2411。该控制板支撑面2421与背侧表面2411在厚度方向形成高低落差,既可以通过控制板支撑面2421实现控制板210的固定,同时因为背侧表面2411处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其可在背离第一侧的一面形成避让空间,该避让空间可提供给其他结构(如探测组件1)进行装配,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装置主体200体积更加小巧。
66.其中,该控制板支撑面2421和背侧表面2411可形成但不限于呈阶梯状、倾斜状或弧面状设置。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中,该控制板支撑面2421和背侧表面2411形成阶梯状设置。
67.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8,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连接端241具有朝向第一侧的外侧表面2412,控制板连接端242具有朝向第一侧设置的转接件支撑面2422,在自显示屏组件220向控制板210的方向(即厚度方向)上,转接件支撑面2422高于外侧表面2412,外侧表面2412与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固定连接,转接件支撑面2422被支撑在显示屏组件220的背侧。该转接件支撑面2422和外侧表面2412形成高低落差,该落差区域可容置显示屏组件220,以便控制板连接端242能够延伸到显示屏组件220的背侧,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68.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该转接件240的控制板支撑面2421设有至少一个控制板定位部和控制板固定部。控制板210具有与控制板定位部对应的第一配合部,控制板定位部与第一配合部之间凹凸配合,以对控制板210定位,定位后可将控制板210固定到控制板固定部上,以方便装配。
69.该控制板定位部和第一配合部可采用各类定位结构,请参考图7-9,一些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部为设于控制板210端部的定位槽211,至少一个控制板定位部为凸起设置在控制板支撑面2421上的凸起2422、2423,定位槽211与凸起2422卡合定位。凸起2423与控制板210上的定位孔配合。在装配时,可方便地将定位槽211和定位孔先与凸起2422、2423对齐,形成定位,然后再将控制板210固定。对于控制板210来说,该定位槽211更方便加工,同时将其设置在端部,也可避免影响到控制板210上其他电子元器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定位槽211和凸起2422也可位置互换,或者控制板定位部和第一配合部采用其他定位结构。
70.请参考图7-9,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板固定部刚好与定位槽211的缺口对齐,该定位槽211可同时用作固定结构,该控制板固定部可以为螺钉孔2424,其通过螺钉与控制板210锁紧。此外,该控制板210与控制板固定部还可采用其他结构进行固定,例如卡接、粘接、焊接等。
71.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板定位部和控制板固定部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请参考图7-9,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板210一端的定位槽211为两个,对应的凸起2422也为两个,当定位槽211与凸起2422配合后,可起到防止转动的作用,以便更好的固定控制板210。
72.进一步地,一些实施例中,该转接件240的外侧表面2412具有转接件固定部和转接件定位部,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具有与转接件定位部配合的第二配合部,转接件定位部和第二配合部凹凸配合,以实现壳体连接端241与主体壳体230的定位,壳体连接端241通过转接件固定部固定于主体壳体230上。
73.请参考图4、8和9,一些实施例中,该转接件固定部为通孔2413,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具有安装盲孔2311,该通孔2413与安装盲孔2311对齐,并通过固定件(如螺钉)锁紧。该第一侧的安装盲孔2311设于内侧,因此从第一侧的外侧无法看到固定件,外观更加整洁。
74.该转接件固定部为至少两个,转接件定位部位于两个转接件固定部之间。这种结构可以形成很好的定位结构,当转接件定位部与第二配合部定位后,即可自动将通孔2413与主体壳体230的安装盲孔2311对齐,方便装配。
75.请参考图4和8,一些实施例中,该转接件定位部为凸起2414,该凸起2414可以非圆形结构,如图示为长条形,对应的第一壳体231上设有非圆形的配合槽2312,以防止转接件240相对主体壳体230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转接件定位部也可为圆形,并不必须排除该圆形结构。
76.进一步地,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呈斜向悬空布置,因此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的连接处可能会出现强度不足的问题,一些实施例中,该腔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之间设有加强筋243,加强筋243位于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的连接处,以增加连接处的厚度。请参考图8,一种实施例中,该加强筋243凸起设置在加强筋243位于壳体连接端241和控制板连接端242的转角处。
77.进一步地,避免显示屏组件220与控制板连接端242硬性碰撞,请参考图4和6,一些实施例中,该转接件支撑面2422与显示屏组件220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251。该第一缓冲件251可以采用泡棉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以将转接件240与显示屏组件220隔开,防止显示屏组件220被撞碎。
78.为了减少厚度,同时也为了稳固第一缓冲件251,请参考图6和8,一些实施例中,转接件支撑面2422与外侧表面2412形成内凹区域2425,内凹区域2425容置并至少在第一缓冲件251的外侧形成限位,以防止第一缓冲件251从其外侧脱落。
79.同样地,请参考图4和6,一些实施例中,该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缓冲件252,以避免显示屏组件220与控制板210硬性碰撞。该第二缓冲件252可以采用泡棉或其他柔性材料制成,以将控制板210与显示屏组件220隔开,防止显示屏组件220被撞碎。
80.该第一缓冲件251和第二缓冲件252可以两个或者更多,例如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缓冲件251和第二缓冲件252形成三角形或四边形排布,以更好地支撑连接件和控制板210。
81.一些实施例中,该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设有面板,面板至少与显示屏组件220的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为透明部,以显示信息。
82.和/或,请参考图4-6,一些实施例中,该主体壳体230的第二侧还可设有外壳233,该外壳233覆盖第二壳体232的上表面,以形成更加简洁的外观。
83.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壳体230具有向壳体连接端241一侧凹陷的内凹部234。具体来说,该第二壳体232安装到第一壳体231时,在第一壳体231的背侧预留出一个安装空间,并且第二壳体232靠近该安装空间的一端具有内凹结构2321,从而与第一壳体231一起围成内凹部234,该探测组件100转动连接于内凹部234。例如探测组件100固定安装在一个转动轴260上,该转动轴260可转动地安装在内凹部234内。此外,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内凹部234也可单独设于第二壳体232或第一壳体231上。
84.请参考图6,为了形成该内凹部234,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232需要向内凹回缩,但同时又不期望不扩大装置主体200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此时,刚好可利用连接件的背侧表面2411与控制板支撑面2421所形成的台阶状结构,使壳体连接端241设置于探测组件100的下方(以图6所示姿态为参考),并对探测组件100以及内凹部234形成避让。即,该探测组件100位于壳体连接端241背离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的一侧。该结构可以使壳体连接端241与探测组件100在厚度方向形成重叠,从而有利于缩短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在长度上的尺寸。
85.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请参考图6,一些实施例中,该壳体连接端241相对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探测组件100相对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的正投影重叠,控制板连接端242相对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的正投影与探测组件100相对主
体壳体230的第一侧的正投影错开,即将控制板连接端242与探测组件100错开,这样可避免因为控制板210以及控制板连接端242与探测组件100在厚度重叠而增加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在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86.尤其是,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板连接端242在垂直于第一侧的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探测组件100在垂直于第一侧的平面的正投影重叠,即控制板连接端242与探测组件100在厚度方向上有重合,以将控制板连接端242与探测组件100沿长度方向排布,来减少对厚度方向的影响。
87.进一步地,请参考图4-6以及图9,一些实施例中,装置主体200包括供电组件270,供电组件270固定于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上。其中,这些实施例中,该供电组件270为电池仓,其可用来安装一次性电池或充电电池。供电组件270和探测组件100分别相对地设于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的两侧,以减少装置的厚度尺寸。
88.而且,将该供电组件270与显示屏组件220以及控制板210等安装在同一侧,如安装在第一壳体231上,更方便装置的装配,可先将供电组件270与显示屏组件220以及控制板210在第一侧装好后,再安装主体壳体230的第二侧(如第二壳体232)等。
89.其中,请参考图4-6以及图9,一些实施例中,装置主体200为长条形结构,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位于长条形结构的中部,供电组件270和探测组件100相对地设于装置主体200长度方向的两端。
90.请参考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探测组件100位于装置主体200上背离显示屏的一侧,且固定在第一壳体231上,在这种结构要求下,将显示屏组件220、控制板210以及供电组件270安装在第一壳体231上,更利于整个装置的装配,可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91.另一方面,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
92.该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与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结构类似,例如,该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200,该装置主体200具有主体壳体230、供电组件270、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供电组件270和显示屏组件220与控制板210信号连接,控制板210用于与温度探测单元信号连接,以进行温度探测。该主体壳体23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231和第二壳体232,供电组件270和显示屏组件220均固定于第一壳体231上,第一壳体231和第二壳体232围成安装腔,供电组件270、控制板210和显示屏组件220位于安装腔内。
93.该手持温度探测装置1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该控制板210除了可固定在主体壳体230的第一侧(如第一壳体231)之外,还可固定在主体壳体230的第二侧(如第二壳体232)上。基于此,该控制板210的至少一端在显示屏组件220上的正投影同样可不超出显示屏组件220的范围。
94.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主体壳体、控制板、显示屏组件和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与温度探测单元信号连接,以进行温度探测;所述主体壳体围成安装腔,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主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显示屏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上,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且通过所述转接件与所述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的至少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具有壳体连接端和控制板连接端,所述壳体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周侧,并与所述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所述控制板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上,且所述控制板上至少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的背侧表面,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设置的控制板支撑面,在自所述显示屏组件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上,所述控制板支撑面高于所述背侧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支撑面和所述背侧表面呈阶梯状、倾斜状或弧面状设置。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支撑面设有至少一个控制板定位部和控制板固定部,所述控制板具有与所述控制板定位部对应的第一配合部,所述控制板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配合部之间凹凸配合,所述控制板被固定与所述控制板固定部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于所述控制板端部的定位槽,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板定位部为凸起设置在所述控制板支撑面上的凸起,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凸起卡合定位,所述控制板固定部与所述定位槽的缺口对齐。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壳体连接端和所述控制板连接端的连接处,以增加所述连接处的厚度。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的外侧表面,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侧设置的转接件支撑面,在自所述显示屏组件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上,所述转接件支撑面高于所述外侧表面,所述外侧表面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接件支撑面被支撑在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所述转接件支撑面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设有第一缓冲件,以避免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硬性碰撞。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支撑面与所述外侧表面形成内凹区域,所述内凹区域容置并至少在所述第一缓冲件的外侧形成限位,以防止所述第一缓冲件从其外侧脱落。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表面具有转接件固定部和转接件定位部,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具有与所述转接件定位部配合的第二配合
部,所述转接件定位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凹凸配合,以实现所述壳体连接端与所述主体壳体的定位,所述壳体连接端通过所述转接件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上。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固定部为至少两个,所述转接件定位部位于两个所述转接件固定部之间。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固定部为通孔,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具有安装盲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盲孔对齐,并通过固定件锁紧。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与所述显示屏组件在长度和/或宽度方向上错开设置,所述控制板伸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连接端上。14.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至少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转接件相对地设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两侧,所述控制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转接件的控制板连接端上。15.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具有所述温度探测单元,所述探测组件与所述装置主体活动连接,以将所述探测组件相对所述装置主体打开和闭合;所述探测组件位于所述壳体连接端背离所述第一侧的一侧。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端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探测组件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重叠,所述控制板连接端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与所述探测组件相对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的正投影错开。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的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探测组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侧的平面的正投影重叠。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具有向所述壳体连接端一侧凹陷的内凹部,所述探测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内凹部,所述壳体连接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凹部与所述第一侧之间的区域,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位于所述内凹部的侧方。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为第一壳体,所述第二侧为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内凹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显示屏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20.如权利要求15-19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固定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上,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分别相对地设于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两侧。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长条形结构的中部,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探测组件相对地设于所述装置主体长度方向的两端。22.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二缓冲件,以避免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控制板硬性碰
撞。23.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一侧设有面板,所述面板至少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为透明部,和/或,所述主体壳体的第二侧设有外壳;所述显示屏组件为lcd屏组件、oled屏组件或led屏组件。24.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具有主体壳体、供电组件、控制板和显示屏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控制板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板用于与温度探测单元信号连接,以进行温度探测;所述主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显示屏组件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成安装腔,所述供电组件、所述控制板和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控制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控制板的至少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至少一个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有壳体连接端和控制板连接端,所述壳体连接端位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周侧,并与所述主体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背侧,所述控制板至少一端固定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上,且所述控制板上至少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端连接的一端在所述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所述显示屏组件的范围。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的背侧表面,所述控制板连接端具有背离所述第一侧设置的控制板支撑面,在自所述显示屏组件向所述控制板的方向上,所述控制板支撑面高于所述背侧表面。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食物烹饪的手持温度探测装置,其主体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显示屏组件与控制板均固定于主体壳体的第一侧上,方便安装。其中,为了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通过设置转接件,不仅可以使控制板位于显示屏组件的背侧,同时还可使控制板与转接件连接的一端在显示屏组件上的正投影不超出显示屏组件的范围,使控制板至少一端收于显示屏组件对应范围内,减小控制板的长度,进而为其他结构腾出空间,有利于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小型化。有利于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小型化。有利于手持温度探测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研发人员:

赵将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虎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30

技术公布日:

2022/11/22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2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4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控制板   壳体   组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