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散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2.传统的船用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和中冷器基本都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种发动机的热交换器以及中冷器不仅占用体积大,而且重量较重,且散热效率低下无竞争优势,又因为技术问题很难将2个换热器集成在一起。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包括:
5.壳体,其上端部开设有增压空气出口;
6.左侧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介质入口、防冻液入口以及防冻液出口;
7.右侧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右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增压空气入口以及冷却介质出口;
8.所述壳体还在其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的中冷器腔体以及热交换器腔体。
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中冷器腔体内部安装有中冷器芯体,所述中冷器芯体由中冷器管道排列组合而成圆柱形,所述中冷器管道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左侧端盖以及右侧端盖衔接固定,且,其两端还安装有铜翅片。
1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热交换器腔体内部安装有热交换器芯体,所述热交换器芯体由热交换器管道排列组合而成上下独立的半圆柱体,所述热交换器管道之间还安装有固定片,且,所述热交换器管道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端盖以及右侧端盖内侧。
11.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右侧端盖上下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连通管道连通所述中冷器腔体以及热交换器腔体。
12.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右侧端盖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使热交换器芯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连通所述连通管道,其下部连通冷却介质出口。
13.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左侧端盖或右侧端盖内部均安装有o型线圈,所述o型线圈均安装在所述中冷器芯体或热交换器芯体的两端。
14.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防冻液入口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腔体的侧管道,所述增压空气入口安装在所述中冷器腔体的侧管道,且,所述防冻液入口以及增压空气入口在空间上处于同一直线,并相互独立隔开。
15.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防冻液入口所在的侧管道连通热交换器腔体,所述增压空气入口所在的侧管道连通中冷器腔体。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具有以下有
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18.1、通过铸造工艺将中冷器的腔体和中冷器的壳侧腔体结合为一体,将换热器的腔体和换热器的壳侧腔体结合为一体,且保证了换热器的腔体和换热器的壳侧腔与中冷器的腔体和中冷器的壳侧互不影响,减小了换热器的体积,减轻了其重量。
19.2、中冷器壳体与换热器壳体的结构紧凑,内部管路通道泾渭分明,保证了散热的效率。
20.3、换热管选用70/30cuni的换热管,解决了因为流速高导致散热效率底下,腐蚀层度较高的难题。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的正视图;
23.图3为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的正视剖面图;
24.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25.图5为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的侧面剖视图;
26.图6为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的左视图。
27.图中:1、壳体11、增压空气出口2、左侧端盖21、冷却介质入口22、防冻液入口23、防冻液出口3、右侧端盖31、冷却介质出口32、增压空气入口33、隔板4、中冷器腔体41、中冷器芯体411、中冷器管道42、铜翅片5、热交换器腔体51、热交换器芯体511、热交换器管道52、固定片6、o型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包括:
29.壳体1,其上端部开设有增压空气出口;
30.左侧端盖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介质入口21、防冻液入口22以及防冻液出口23;
31.右侧端盖3,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右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增压空气入口32以及冷却介质出口31;
32.所述壳体1还在其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的中冷器腔体4以及热交换器腔体5。
33.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冷却介质可为37.4℃海水,增压空气温度可达107℃以及冷却发动机的所述防冻液温度可为92.8℃,当发动机海水泵从海洋中抽取37.4℃的海水时,可将中冷器壳侧的107℃增压空气冷却至50℃,此时海水温度升至39.4℃;
34.当39.4℃的海水在进入热交换器的管侧时,冷却发动机的92.8℃防冻液,防冻液冷却至84℃,最终海水温度升至51.6℃流入海洋,发动机海水泵不断的从海洋中吸入37.4℃的海水持续工作。
35.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中冷器腔体4内部安装有中冷器芯体41,所述中冷器芯体41由中冷器管道411排列组合而成圆柱形,所述中冷器管道411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左侧端盖2以及右侧端盖3衔接固定,且,其两端还安装有铜翅片42,所述铜翅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能
力和较高的导热效果,当海水经由中冷器管道411时,可迅速对所述中冷器腔体4内部通入的高温增压空气进行冷却降温。
36.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内部安装有热交换器芯体51,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由热交换器管道511排列组合而成上下独立的半圆柱体,所述热交换器管道511之间还安装有固定片52,且,所述热交换器管道51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端盖2以及右侧端盖3内侧,当海水仅由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时,可快速对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内部通入的冷却液进行冷却降温。
37.本实施例中,所述右侧端盖3上下之间设有连通管道34,所述连通管道34 连通所述中冷器腔体4以及热交换器腔体5,海水经由中冷器芯体41时,可继续通过所述连通管道34进入热交换器腔体5内,并继续进行对冷却液的降温操作。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右侧端盖3还设有隔板33,所述隔板33使热交换器芯体 51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连通所述连通管道34,其下部连通冷却介质出口31,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隔板33使得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内的海水必须先经过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的上半部,在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的下半部后,才能流出进入海洋;
39.此结构不仅增加了海水的冷却路径的长度,最大限度的利用海水的降温效果,还减缓了海水在所述中冷器芯体41以及热交换器芯体51的流速,增加了抗海水腐蚀能力,延长产品寿命。
40.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左侧端盖2或右侧端盖3内部均安装有o型线圈6,所述o型线圈6均安装在所述中冷器芯体41或热交换器芯体51的两端,所述o 型线圈6增加所述左侧端盖2以及右侧端盖3的密封性,防止因为设备密封性不足导致的降温效果不佳。
41.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冻液入口22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的侧管道,所述增压空气入口32安装在所述中冷器腔体4的侧管道,且,所述防冻液入口22 以及增压空气入口32在空间上处于同一直线,并相互独立隔开,运用该结构可大大降低产品的空间占有率,同时节省产品所需的材料,减轻了重量,同时也可对发动机减轻负载并减少能耗具有实际意义。
42.作为较佳的实施例,所述防冻液入口22所在的侧管道连通热交换器芯体51,所述增压空气入口32所在的侧管道连通中冷器腔体4,当防冻液通过所述防冻液入口22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时,则所述防冻液从上往下依次流经热交换器管道,实现防冻液的快速降温并与位于底部的防冻液出口23流出;当高温增压空气通过所述增压空气入口32时,则增压空气从下到上依次经过中冷器管道411,实现增压空气在所述中冷器腔体4内的快速降温,并于所述增压空气出口流出。
43.具体地,当发动机海水泵从海洋中抽取37.4℃的海水时,使所述中冷器芯体41以及热交换器芯体51内部充满海水时,可向中冷器壳侧通入107℃增压空气,所述增压空气流经中冷器腔体4时冷却至50℃,并通过所述增压空气出口流出,此时海水温度升至39.4℃;
44.当39.4℃的海水在进入热交换器的管侧时,冷却发动机的92.8℃防冻液可进入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并流经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冷却至84℃,并通过所述防冻液出口23流出,最终海水温度升至51.6℃流入海洋,发动机海水泵不断的从海洋中吸入37.4℃的海水持续工作。
4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上端部开设有增压空气出口;左侧端盖(2),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左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介质入口(21)、防冻液入口(22)以及防冻液出口(23);右侧端盖(3),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右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增压空气入口(32)以及冷却介质出口(31);所述壳体(1)还在其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的中冷器腔体(4)以及热交换器腔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腔体(4)内部安装有中冷器芯体(41),所述中冷器芯体(41)由中冷器管道(411)排列组合而成圆柱形,所述中冷器管道(411)的两端分别在所述左侧端盖(2)以及右侧端盖(3)衔接固定,且,其两端还安装有铜翅片(4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内部安装有热交换器芯体(51),所述热交换器芯体(51)由热交换器管道(511)排列组合而成上下独立的半圆柱体,所述热交换器管道(511)之间还安装有固定片(52),且,所述热交换器管道(511)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端盖(2)以及右侧端盖(3)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端盖(3)上下之间设有连通管道(34),所述连通管道(34)连通所述中冷器腔体(4)以及热交换器腔体(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端盖(3)还设有隔板(33),所述隔板(33)使热交换器芯体(51)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上部连通所述连通管道(34),其下部连通冷却介质出口(3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端盖(2)或右侧端盖(3)内部均安装有o型线圈(6),所述o型线圈(6)均安装在所述中冷器芯体(41)或热交换器芯体(51)的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液入口(22)安装在所述热交换器腔体(5)的侧管道,所述增压空气入口(32)安装在所述中冷器腔体(4)的侧管道,且,所述防冻液入口(22)以及增压空气入口(32)在空间上处于同一直线,并相互独立隔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冻液入口(22)所在的侧管道连通热交换器芯体(51),所述增压空气入口(32)所在的侧管道连通中冷器腔体(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发动机紧凑型换热器,壳体,其上端部开设有增压空气出口;左侧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冷却介质入口、防冻液入口以及防冻液出口;右侧端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右侧,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增压空气入口以及冷却介质出口;所述壳体还在其内部分为两个独立的中冷器腔体以及热交换器腔体,通过铸造工艺将中冷器的腔体和中冷器的壳侧腔体结合为一体,将换热器的腔体和换热器的壳侧腔体结合为一体,保证了换热器的腔体和换热器的壳侧腔与中冷器的腔体和中冷器的壳侧互不影响,减小了换热器的体积,减轻了其重量。减轻了其重量。减轻了其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

衡文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艾普尔换热器(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5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3 01:34: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39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