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市场上现有带烟盒组件1的烹饪器具,在底座3与上盖2之间设有烹饪腔,烟盒组件1设置在烹饪腔内,一方面占用了内部烹饪空间,另外一方面取放烟丸需要打开上盖,不方便取放烟丸;并且烟盒组件1设置在内部,与空气的接触不够充分,产烟效率低、食物烟熏效果不佳,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方便取放烟丸。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方的上盖,所述底座与上盖之间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风扇,所述烹饪腔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连接进烟通道,所述进烟通道设有进气口,所述进烟通道内设有烟盒组件,所述烟盒组件包括用于放置烟丸的烟盒、用于点燃烟丸的加热件。
6.作为优选,所述进气口设于进烟通道的底部,所述进烟通道的顶部对应与进烟口连接。
7.作为优选,所述烟盒设有使烟丸悬空并可使烟灰掉落的底部格栅。
8.作为优选,所述烟盒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底部格栅位于烟盒的内部且设置在进风口上方;或,所述烟盒的底壁上一体设置有底部格栅,所述烟盒的底壁与进烟通道内壁之间设有通风间隙。
9.作为优选,所述烟盒的背面设有透热孔,所述加热件设于烟盒的背面侧、且与透热孔所在区域对应。
10.作为优选,所述加热件与烟盒之间设有烟网;和/或,所述加热件的背面侧设有用于反射加热件辐射热的反射板。
11.作为优选,所述烟盒的上侧口部设有引导烟气流向进烟口的排烟口;和/或,所述烟盒组件设有感知烟盒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2.作为优选,所述烟盒的上侧口部外设有烟盒盖,所述烟盒盖铰接安装且连接有实现烟盒盖开盖后自动复位的扭簧。
13.作为优选,所述烟盒组件还包括打开或者关闭进烟通道的烟道转向机构。
14.作为优选,所述烟道转向机构包括设有转轴的转向板,转轴转动支承于烟盒的上侧口部上方,所述转轴连接有带动转向板转动的把手;所述转向板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转向板处于第一状态时,进烟通道打开;当转向板处于第二状态时,进烟通道关闭。
15.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由于烟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这样不会占用烹饪腔内部空间,烹饪腔内可以放置更多的食物;
17.由于烟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不用打开上盖也能对烟盒组件进行操作,用于取放烟丸,操作方便;
18.由于烟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从烟盒组件外部进风后,新鲜空气在烟盒内可以及早的接触到烟丸,此时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因而产烟效率高。
19.2、由于进气口设于进烟通道的底部,进烟口对应与进烟通道的顶部连接,因此从进烟通道的底部进入空气后,空气在烟盒中促进烟丸产烟,烟盒组件中烟丸点燃后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因此会自然上升,最后从进烟通道的顶部进入进烟口。
20.3、通过底部格栅将烟丸底部悬空,使得空气可从底部轻松到达烟丸位置,保证烟丸与空气充分接触,实现充分燃烧。
21.4、烟盒可以与进烟通道一体设置,烟盒底部的进风口同时作为进气口,这样结构上更为简单;如果烟盒组件独立于进烟通道设置,可以直接将烟盒的底壁上一体设置有底部格栅,无需单独设置底部格栅。
22.5、由于烟盒的背面设有透热孔,加热件设于烟盒的背面侧、且与透热孔所在区域对应,因而加热件产生热量通过透热孔传递给烟盒内的烟丸,用于点燃烟丸,与现有技术将加热件设于烟盒内部相比,将加热件设置于烟盒外部的好处在于可以点燃烟丸的同时避免烟丸燃烧速度过快,影响产烟效率。
23.6、反射板用于反射加热件背面的辐射热,使热量尽可能多的往烟丸方向传递,从而提高点烟效率,避免点烟所需的热量不足。
24.7、烟盒的上侧口部设有引导烟气流向进烟口的排烟口,从而加快烟气流动,提高烟气利用率;还可以设置感知烟盒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发反馈的温度数值来控制点烟温度,避免温度过高,防止烟丸直接被点燃而产生不了烟气。
25.8、烟盒盖铰接安装在烟盒的上侧口部外侧,方便向上打开烟盒盖,向烟盒中投加烟丸,由于还设置一个扭簧,烟盒盖开启后可以自动复位闭合。
26.9、通过烟道转向机构,使用户可以控制食物的烟熏程度。转向板和转向把手安装在一起,且转向板随转向把手转动;当转向板处于第一状态时,进烟通道打开,烟气可以进入烹饪腔,在食物烟熏程度满足需求后,转动转向板,使转向板处于第二状态,此时进烟通道关闭,烟气通往进烟通道外部,食物不再接受烟熏。
27.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9.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有烟盒组件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外形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在烟盒盖打开后的外形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在烟盒盖打开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烟盒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6-1为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烟盒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7-1为烟盒组件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8.图7-2为烟盒组件中烟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3为烟盒组件中烟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40.图7-4为烟盒组件中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41.图8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进烟通道空气及烟气流向示意图;
42.图9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外形示意图;
43.图9-1为图9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4.图10为进气口处的俯视示意图;
45.图11为筛网的设置示意图;
46.图11-1为图1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47.图12为烟盒在进气口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8.图13为底部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4为加热管、烟盒透热孔区域以及烟网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50.图15为实施例二中烟盒组件在第一状态下示意图;
51.图16为实施例二中烟盒组件在第二状态下示意图;
52.图17为实施例二中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53.图18为实施例二中转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9为烟盒组件与进烟通道分体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55.附图标记:进烟组件1,烟丸100,壳体10,通道口1001,u形部1002,固定孔柱1003,接线柱定位槽1004,进烟通道101,进气口1011,烟盒11,透热孔1101,固定孔1102,底部格栅111,定位孔1111,进风口112,挡板1121,筛网113,网孔1131,防灰孔114,内折边115,内凸筋116,加热管12,加热管固定片121,反射板13,烟网14,烟盒上盖15,突出部1501,盒盖把手151,销轴152,扭簧153,排烟口16,格栅孔161,通道槽162,定位折边163,连通口1601,支承槽1602,排烟孔1603,转向板17,转轴171,转向把手172,ntc18,上盖2,风扇21,加热管22,进烟口23,底座3。
【具体实施方式】
56.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8.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1.实施例一
62.如图2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底座3和设于底座上方的上盖2,所述底座3与上盖2之间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风扇21,上盖上可以设置加热管22。市场上现有带烟盒组件1的烹饪器具,烟盒组件1设置在烹饪腔内,存在很多缺点,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将烟盒组件设置在烹饪腔外侧。
63.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从烹饪腔外侧向烹饪腔内部进烟,本实施方式中,烹饪腔设有进烟口23,所述进烟口23连接进烟通道101,所述进烟通道设有进气口1011,所述进烟通道内设有烟盒组件1,所述烟盒组件1包括用于放置烟丸的烟盒11、用于点燃烟丸的加热件。加热件将烟丸点燃后,烟丸可以产烟,烟气沿着进烟通道经进烟口23进入烹饪腔,对烹饪腔内食物进行烟熏。
64.由于烟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这样不会占用烹饪腔内部空间,烹饪腔内可以放置更多的食物。
65.由于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例如可以直接设置在上盖外侧,并且没有遮挡物,这样不用打开上盖也能轻松取放烟丸,操作方便。
66.由于烟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且设于进烟通道内,因此通过进气口从外部进入空气,然后空气经过烟盒组件,在烟盒中,空气可以接触到烟丸,此时空气中氧气含量较高,因此产烟效率高。
67.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可以根据此原理,将所述进气口设于进烟通道的底部,所述进烟口对应与进烟通道的顶部连接。这样,从进烟通道的底部进入空气,烟盒组件中烟丸点燃后产生的烟气温度较高,因此会自然上升,最后从进烟通道的顶部进入进烟口。
68.进烟口23可以设置于上盖的左侧面或者右侧面,对应在进烟口的外侧设置进烟通道101和烟盒组件1。
69.为了使烟丸与空气充分接触,可以在烟盒11上设置使烟丸悬空并可使烟灰掉落的底部格栅111。使得空气可从底部轻松到达烟丸位置,保证烟丸与空气充分接触,实现充分燃烧。
70.本实施方式中,是把烟盒组件1和进烟通道一体设置,这样结构上更为简单。即,在进烟口23的外侧直接安装烟盒组件1,在烟盒11的底部设有进风口112,进风口112同时作为
进气口使用,用于向烟盒内引入空气,促进烟丸的燃烧。烟盒的口部上方设有排烟口16,排烟口16作为进烟通道的顶部,排烟口16与进烟口23连通,烟盒内烟丸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过排烟口进入进烟口,最后送入烹饪腔。这样,使烟盒放在上盖外侧面,且直接暴露在外,更换烟丸操作比较方便。并且由于直接与外部空间接触,空气进入烟盒的通道短,烟丸能充分接触新鲜空气,提升产烟效率。
7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9所示,烟盒组件1也可以独立于进烟通道101设置,进烟通道为一个箱体,罩设于烟盒组件外侧,并固定于上盖外侧,烟盒的底壁与进烟通道内壁之间设有通风间隙。并且可以直接将烟盒的底壁上一体设置有底部格栅,无需单独设置底部格栅。
72.进一步的,烟盒组件1还包括壳体10,烟盒11固定于壳体10。如图7-1所示,壳体上设有固定孔柱1003,固定孔柱1003连接螺丝,与上盖2实现固定连接,上盖对应设有与壳体10配合的安装槽,将壳体安装于安装槽内。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单独设置壳体,而将壳体10与上盖2一体设计。
73.为了方便放入烟丸,烟盒11的上侧口部外设有烟盒盖15。烟盒盖打开后,可以向烟盒内放入烟丸100,放入烟丸后,烟盒盖自动关闭。
74.本实施方式具体是在烟盒11的正面侧壁靠近底部设有进风口112,在烟盒的内侧底部设置底部格栅111,并且底部格栅111位于进气口112上方,使得空气从底部轻松到达烟丸位置。
75.为了定位底部格栅,如图6-1所示,进气口112的顶部设有向内侧翻折的内折边115,对应在烟盒背面侧壁上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内凸筋116,内折边115和内凸筋116分别支撑底部格栅的正面和背面两个侧边,从而保持底部格栅处于架空安装状态。另外,参考图6-1和图7-2,底部格栅的侧面设有定位弹片,定位弹片上定位孔1111,烟盒侧壁对应设有固定孔1102,固定孔1102向内侧凸出,定位孔1111卡合于固定孔1102内侧。
76.进一步的,还可以在烟盒11的底部设置防灰孔114,防止烟灰堆积无法清理。烟盒拿走后,通过防灰孔可轻松清洗烟灰。
77.如图6和图7-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烟盒盖15通过轴销152铰接在壳体10上,轴销152中间还穿过一个扭簧153,用于烟盒上盖开盖后的自动复位闭合,方便合盖操作。烟盒盖15上有一塑料制成的盒盖把手151,由于塑料导热率比金属低,通过盒盖把手对烟盒盖进行操作,可以防止高温烫手。烟盒盖15的上部背面设有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部1501,突出部1501上设有销轴孔与销轴连接。如图7-1所示,壳体的上部设有u形部1002,销轴152铰接于u形部左右两侧壁上。盒盖把手151与烟盒盖15可以采用卡扣或者螺丝固定。
78.本实施方式中,加热件采用加热管12,加热管12设于烟盒的背面侧。为了使热量可以传递到烟盒的内部,用于加热点燃烟丸。如图7-2所示,烟盒的背面设有透热孔1101,因此加热管12的热量透过透热孔1101传递到烟盒的内部。透热孔1101沿竖向延伸,且紧密并排设置多个,以增大透热面积。
79.如图7所示,加热管12固定在壳体10上,加热管12呈u形,口部两侧连接有接线柱,接线柱连接有加热管固定片121,加热管固定片121上两个穿孔与两个接线柱配合,加热管固定片121设有固定耳,固定耳上设有固定孔,采用螺丝固定于壳体上。如图7-1,壳体侧壁对应设有与两个接线柱配合的接线柱定位槽1004。
80.如图6和图7-4所示,排烟口16位于烟盒盖的内侧,也具有在烟盒内放入烟丸后,压
平烟丸的作用。排烟口16的截面轮廓为直角三角形,背面的直角边靠近壳体10,并设有通道槽162,底面直角边上设有格栅孔161,并且底面直角边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折边163。其中,格栅孔161与烟盒口部连通,定位折边163与烟盒口部边缘外侧配合。
81.如图7-3所示,烟盒盖15具有与突出部1501相接的顶壁,还有与顶壁相接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形成背面敞口结构,可以盖合于烟盒口部和排烟口外侧。通道槽162与壳体背面通道口1001连通。
82.如图7和图14所示,还可以在加热管12与烟盒11之间设置烟网14,加热管12与烟网14贴紧。加热管12加热区域位于烟盒上透热孔1101所在区域的中间位置,用于点燃烟丸。
83.为了提高加热管的加热效率,加热管的背面侧设有用于反射加热件辐射热的反射板13,反射板的面积覆盖加热管加热区域。反射板13可以采用螺丝固定在壳体10上,使热量尽可能多的往烟盒方向传递,提高加热效率。
84.烟盒11背面与烟网14贴紧,烟网面积大于烟盒背面面积,烟网丝的宽度可以较小,且烟网丝交叉做成
“×”
形,形成多个菱形的通孔,从而增加热辐射面积,增加传热效率。
85.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加热件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变化,例如设于烟盒的内部,烟盒的口部。
8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例如ntc(热敏电阻)18,用于感知并控制点烟温度,在温度过高超过设定阈值时,控制加热管停止加热,防止烟丸直接被点燃而产生不了烟气。而且ntc并非设于烟盒内部,放在内部万一有明火,会烧坏ntc,因而可以防止温度过高烧坏ntc。
87.工作原理:开始工作时,风扇21转动,空气从进气口1011进入进烟通道101,加热管12先点燃烟丸100,使其产烟,外部空气通过底部格栅111后与烟丸100接触产生烟气,通过排烟口16后,再通过进烟口23,到达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风扇21将烟气均匀地充满这个烹饪腔,使食物充分受到烟熏。
88.上盖2在进烟口23内侧设有挡烟板,挡烟板向内侧隆起,使产生的烟气处于彭烹饪腔内涡流的最外缘,此处速度最大,搅拌效率也最高。
89.如图9、图9-1和图10所示,进风口112设于烟盒底部正面、且沿烟盒的宽度方向延伸,可以延伸至靠近烟盒底部正面边缘。从而通过延长进风口的延伸长度,形成较大的进风宽度。进风口的上方设有向下倾斜的挡板1121。由于挡板的设置,可以实现从下方进风,并且可以阻挡从上方落下的水进入进风口。
90.进风口面积s1为150-200mm2。如果面积过大,空气进入过多,会直接点燃烟丸,产烟效率反而会降低,如果面积过小,空气进入不足,产烟效果也会降低,经过实验验证,此面积适中,在此范围内,产烟效率最高。
91.如图11、图11-1和图12所示,烟盒的内部对应进风口位置设有一筛网113,作用是防止烟灰掉落堵住进风口。其中,筛网的网孔1131直径为0.3-0.35mm,保证只有小颗粒烟灰才能掉下来,太小反而容易堵塞。筛网进风面积s2为60-70mm2。进风口最低位置高于筛网最高位置,两者之间高度差h1为1.5-2mm,防止烟灰直接掉入进风口。
92.如图13所示,底部格栅111上设有过风孔,过风孔宽度l1为5-6mm,长度l2为14-16mm,底部格栅111的进风面积s3为620-680mm
2.
,过风孔的大小根据烟丸大小进行设计,并且排布较为紧密,总的进风面积较大,因此,既可以保证烟丸不掉落,又保证足够的透风量。
93.如图14所示,加热管加热区域位于烟盒透热孔区域的中间位置,烟盒透热孔区域高度h3高于加热管高度h2,h3-h2=5-7mm,保证烟丸在烟盒无论上下多少都可以被点燃。烟网丝宽度l3为0.8-1mm。
94.实施例二
95.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在烟盒上部增加一烟道转向机构,使用户可以控制食物的烟熏程度。
96.如图15至图18所示,烟道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板17、转向把手172,转向板17设有转轴171,转轴171和转向把手172安装在一起,转向把手设有向转轴端部延伸的侧面延伸部,与转轴一体设置,转向板随转向把手一起转动。
97.如图17所示,排烟口16大致呈矩形,设有底壁、前侧壁、左右两侧壁,后侧开口朝向进烟口,其中底壁设有连通口1601,与烟盒上部开口连通,排烟口左右两侧壁上设有支承转轴的支承槽1602,支承槽1602呈u形,排烟口的前侧壁设有排烟孔1603。另外,排烟口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固定孔,可以采用螺丝固定。
98.转向板的固定是靠转向板和转向把手重心位于转轴的内外两侧变化实现的。
99.如图15所示,转动转向把手,使转向板和转向把手重心位于转轴的外侧,并且转向板的上侧和下侧受到限位,因此处于倾斜状态,将烟盒口部与进烟口连通的同时,遮挡住排烟孔,因此,烟气通过进烟口进入烹饪腔;
100.如图16所示,转动转向把手,使转向板和转向把手重心位于转轴的内侧,并且转向板的上侧和下侧受到限位,因此处于倾斜状态,将烟盒口部与进烟口之间的通路阻断,同时,使烟盒口部与排烟孔连通,因此,烟气通过排烟孔向外部排出。
101.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方的上盖,所述底座与上盖之间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腔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连接进烟通道,所述进烟通道设有进气口,所述进烟通道内设有烟盒组件,所述烟盒组件包括用于放置烟丸的烟盒、用于点燃烟丸的加热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于进烟通道的底部,所述进烟通道的顶部对应与进烟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设有使烟丸悬空并可使烟灰掉落的底部格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的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底部格栅位于烟盒的内部且设置在进风口上方;或,所述烟盒的底壁上一体设置有底部格栅,所述烟盒的底壁与进烟通道内壁之间设有通风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的背面设有透热孔,所述加热件设于烟盒的背面侧、且与透热孔所在区域对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与烟盒之间设有烟网;和/或,所述加热件的背面侧设有用于反射加热件辐射热的反射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的上侧口部设有引导烟气流向进烟口的排烟口;和/或,所述烟盒组件设有感知烟盒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的上侧口部外设有烟盒盖,所述烟盒盖铰接安装且连接有实现烟盒盖开盖后自动复位的扭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盒组件还包括打开或者关闭进烟通道的烟道转向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转向机构包括设有转轴的转向板,转轴转动支承于烟盒的上侧口部上方,所述转轴连接有带动转向板转动的把手;所述转向板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当转向板处于第一状态时,进烟通道打开;当转向板处于第二状态时,进烟通道关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操作方便的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设于底座上方的上盖,所述底座与上盖之间设有烹饪腔,所述烹饪腔内设有风扇,所述烹饪腔设有进烟口,所述进烟口连接进烟通道,所述进烟通道设有进气口,所述进烟通道内设有烟盒组件,所述烟盒组件包括用于放置烟丸的烟盒、用于点燃烟丸的加热件。本实用新型将烟盒组件设于烹饪腔的外侧,这样不会占用烹饪腔内部空间,烹饪腔内可以放置更多的食物;不用打开上盖也能对烟盒组件进行操作,用于取放烟丸,操作方便。由于烟盒组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从烟盒组件外部进风后,新鲜空气在烟盒内可以及早的接触到烟丸,此时空气中氧气含量最高,因而产烟效率高。因而产烟效率高。因而产烟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

王旭宁 郭耀 江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6

技术公布日:

2023/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4 12:28: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29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烟盒   所述   组件   通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