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2.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自行车也广泛作为运动工具,进行身体锻炼,自行车由车架、前车轮、后车轮、链条、座架、齿盘、链条和脚蹬组装而成。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自行车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在雨天或地面积水的情况下行驶时,后车轮旋转,水泥被溅出,坐在后座的人员背后会甩上泥水,造成衣服过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自行车防水防泥效果不佳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安装有前车叉,且前车叉底端的内部安装有前车轮,所述前车叉的顶端设置有把手,所述车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车座,所述车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所述车架的后端安装有后车轮,所述后车轮和前车轮的外部均设置有防护板,且防护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推动结构,所述后车轮外部防护板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泥结构,所述挡泥结构包括链接块,所述链接块固定于后车轮外部防护板的外壁上,所述链接块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链接块的外部安装有挡泥板,且挡泥板靠近链接块位置处的两端均安装有弹簧扣,所述后车轮外部车架的顶端安装有后坐架,且后坐架的顶端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车架的两端均安装有脚蹬。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泥板的作用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当水或挡泥现象,避免车辆在行走时,水或泥甩到骑行者后背。
8.可选的,所述推动结构包括滑孔以及拉杆,所述滑孔均开设于防护板的两端,所述拉杆均贯穿于防护板的两端,所述拉杆位于滑孔内,所述拉杆位于防护板内部的底端固定有铲板,所述拉杆远离铲板一端且位于滑孔内部安装有弹簧一。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波动拉杆,铲板来回拉动,能够对防护板与前车轮或防护板与后车轮中间出现堵塞的泥土进行疏通。
10.可选的,所述拉杆通过弹簧一构成复位结构,所述拉杆通过滑孔构成滑动结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铲板拉回抽拉,便于对堵塞泥土推动。
12.可选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坐板,所述坐板设置于后坐架的上方,所述坐板与后坐架之间沿水平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减震缓冲弹簧,且相邻减震缓冲弹簧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处于坐板与后坐架之间,所述坐板的顶端安装有软垫。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震缓冲弹簧的作用下,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减少抖动现象。
14.可选的,所述坐板远离车座的一侧为突出设置,所述坐板通过减震缓冲弹簧构成缓冲减震。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震动力,提高舒适度。
16.可选的,所述车架底端的中间位置处且位于链条防护壳与后车轮外部且位于链条防护壳的内部均安装有齿盘,齿盘外部连接有链条,所述脚蹬与前齿盘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蹬,能够使后车轮旋转。
18.可选的,所述弹簧扣直径小于预留孔直径,所述挡泥板通过弹簧扣和预留孔的配合下与链接块构成卡接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挡泥板和链接块之间进行固定。
20.可选的,所述挡泥板与链接块为转动连接,所述预留孔共开设有四个。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需要对挡泥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设置有挡泥板、弹簧扣、链接块以及预留孔,链接块固定在防护板外壁,而挡泥板与链接块转动连接,挡泥板通过弹簧扣和多个预留孔的配合下能够对挡泥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挡泥板的作用能够起到挡水和挡泥效果;
24.2.通过设置有减震缓冲弹簧、软垫、坐板以及阻尼器,坐板设置在后坐架上方,而坐板与后坐架之间设置减震缓冲弹簧,并且在减震缓冲弹簧之间且处于坐板与后坐架之间固定阻尼器,通过减震缓冲弹簧能够起到缓冲效果,并且在阻尼器的作用下提高减震效果,通过软垫提高舒适度,提高了该自行车后座减震;
25.3.通过设置有滑孔、弹簧一、拉杆以及铲板,滑孔开设在防护板内部,拉杆和铲板连接固定,而拉杆与防护板之间设置弹簧一,通过弹簧一构成复位结构,实现了该自行车带有疏通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的防护板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的坐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的挡泥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的链接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车座;2、车架;3、把手;4、前车叉;5、防护板;6、前车轮;7、推动结构;701、滑孔;702、弹簧一;703、拉杆;704、铲板;8、脚蹬;9、减震器;10、链条防护壳;11、后车轮;12、后坐架;13、减震结构;1301、减震缓冲弹簧;1302、软垫;1303、坐板;1304、阻尼器;14、挡泥结构;1401、挡泥板;1402、弹簧扣;1403、链接块;1404、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参照图1-2,包括车架2,车架2的前端安装有前车叉4,且前车叉4底端的内部安装有前车轮6,前车叉4的顶端设置有把手3,车架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车座1,车架2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9,通过减震器9对驾驶人起到减震缓冲作用。车架2的后端安装有后车轮11,后车轮11和前车轮6的外部均设置有防护板5,防护板5对前车轮6和后车轮11起到保护作用。且防护板5的两端均设置有推动结构7;推动结构7包括滑孔701以及拉杆703,滑孔701均开设于防护板5的两端,拉杆703均贯穿于防护板5的两端,拉杆703位于滑孔701内,拉杆703位于防护板5内部的底端固定有铲板704,拉杆703远离铲板704一端且位于滑孔701内部安装有弹簧一702。拉杆703通过弹簧一702构成复位结构,在拉杆703不受力的作用下复位至原始位置,尽量避免车辆在行驶时,拉杆703出现抖动现象。拉杆703通过滑孔701构成滑动结构便于将铲板704来回拉动。
36.参照图1-2,使用时泥土堵塞在防护板5和后车轮11或防护板5和前车轮6之间时,拉动拉杆703能够带动铲板704来回移动,通过铲板704来回拉动,能够对堵塞在车座1和防护板5或防护板5和前车轮6之间的泥土进行疏通。
37.参照图1、图4、图5和图6,后车轮11外部防护板5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泥结构14,挡泥结构14包括链接块1403,链接块1403固定于后车轮11外部防护板5的外壁上,链接块1403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1404,链接块1403的外部安装有挡泥板1401,挡泥板1401通过链接块1403与防护板5连接。且挡泥板1401靠近链接块1403位置处的两端均安装有弹簧扣1402,弹簧扣1402直径小于预留孔1404直径,弹簧扣1402能够插与预留孔1404内部。挡泥板1401通过弹簧扣1402和预留孔1404的配合下与链接块1403构成卡接连接。挡泥板1401与链接块1403为转动连接,预留孔1404共开设有四个,便于根据个人需要对角度进行调节。
38.参照图4-6,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调节挡泥板1401的倾斜角度,调节时,将挡泥板1401向上或向下波动,波动的过程中,弹簧扣1402收到挤压后向挡泥板1401收缩,当挡泥板1401旋转至合适角度,并且弹簧扣1402与挡泥板1401对应,弹簧扣1402与预留孔1404卡接固定即可。
39.参照图1和图3,后车轮11外部车架2的顶端安装有后坐架12,且后坐架12的顶端设置有减震结构13,减震结构13包括坐板1303,坐板1303设置于后坐架12的上方,坐板1303与后坐架12之间沿水平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减震缓冲弹簧1301,提高减震效果。且相邻减震缓冲弹簧1301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304,阻尼器1304处于坐板1303与后坐架12之间,坐板1303的顶端安装有软垫1302。坐板1303远离车座1的一侧为突出设置,坐板1303通过减震缓冲弹簧1301构成缓冲减震。
40.参照图3,制作时,将坐板1303和后坐架12之间焊接减震缓冲弹簧1301,坐板1303通过减震缓冲弹簧1301的作用下起到缓冲减震效果,而在坐板1303的顶端设置软垫1302,通过软垫1302的作用下能够增加人员坐时的舒适度。
41.参照图1,车架2的两端均安装有脚蹬8,车架2底端的中间位置处且位于链条防护壳10与后车轮11外部且位于链条防护壳10的内部均安装有齿盘,齿盘外部连接有链条,脚蹬8与前齿盘连接。
42.本技术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的实施原理为:
43.首先在行驶时,当遇到泥土地面时,泥土会堵塞在防护板5和后车轮11或防护板5和前车轮6之间,此时需要对堵塞的泥土进行疏通,疏通时,拉回拉动拉杆703,由铲板704进行疏通处理。
44.其次在遇到水槽时,后车轮11旋转,水槽水出现打散,四溅的水质通过挡泥板1401进行遮挡,避免溅射到人背后衣服上。
45.最后载人时,乘坐者坐在坐板1303上方,通过软垫1302提高舒适度,当遇到减速带时,车辆出现颠簸状态,通过减震缓冲弹簧1301的作用下起到减震缓冲效果,而驾驶人通过减震器9起到减震缓冲效果,最终完成该自行车的工作。
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包括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的前端安装有前车叉(4),且前车叉(4)底端的内部安装有前车轮(6),所述前车叉(4)的顶端设置有把手(3),所述车架(2)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车座(1),所述车架(2)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9),所述车架(2)的后端安装有后车轮(11),所述后车轮(11)和前车轮(6)的外部均设置有防护板(5),且防护板(5)的两端均设置有推动结构(7),所述后车轮(11)外部防护板(5)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泥结构(14),所述挡泥结构(14)包括链接块(1403),所述链接块(1403)固定于后车轮(11)外部防护板(5)的外壁上,所述链接块(1403)的内部开设有预留孔(1404),所述链接块(1403)的外部安装有挡泥板(1401),且挡泥板(1401)靠近链接块(1403)位置处的两端均安装有弹簧扣(1402),所述后车轮(11)外部车架(2)的顶端安装有后坐架(12),且后坐架(12)的顶端设置有减震结构(13),所述车架(2)的两端均安装有脚蹬(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结构(7)包括滑孔(701)以及拉杆(703),所述滑孔(701)均开设于防护板(5)的两端,所述拉杆(703)均贯穿于防护板(5)的两端,所述拉杆(703)位于滑孔(701)内,所述拉杆(703)位于防护板(5)内部的底端固定有铲板(704),所述拉杆(703)远离铲板(704)一端且位于滑孔(701)内部安装有弹簧一(7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703)通过弹簧一(702)构成复位结构,所述拉杆(703)通过滑孔(701)构成滑动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13)包括坐板(1303),所述坐板(1303)设置于后坐架(12)的上方,所述坐板(1303)与后坐架(12)之间沿水平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减震缓冲弹簧(1301),且相邻减震缓冲弹簧(1301)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304),所述阻尼器(1304)处于坐板(1303)与后坐架(12)之间,所述坐板(1303)的顶端安装有软垫(13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板(1303)远离车座(1)的一侧为突出设置,所述坐板(1303)通过减震缓冲弹簧(1301)构成缓冲减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底端的中间位置处且位于链条防护壳(10)与后车轮(11)外部且位于链条防护壳(10)的内部均安装有齿盘,齿盘外部连接有链条,所述脚蹬(8)与前齿盘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扣(1402)直径小于预留孔(1404)直径,所述挡泥板(1401)通过弹簧扣(1402)和预留孔(1404)的配合下与链接块(1403)构成卡接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1401)与链接块(1403)为转动连接,所述预留孔(1404)共开设有四个。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减震的自行车,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前端安装有前车叉,且前车叉底端的内部安装有前车轮,所述前车叉的顶端设置有把手,所述车架顶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车座,所述车架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减震器,所述后车轮外部车架的顶端安装有后坐架,且后坐架的顶端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车架的两端均安装有脚蹬。本申请通过设置有挡泥板、弹簧扣、链接块以及预留孔,链接块固定在防护板外壁,而挡泥板与链接块转动连接,挡泥板通过弹簧扣和多个预留孔的配合下能够对挡泥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通过挡泥板的作用能够起到挡水和挡泥效果。用能够起到挡水和挡泥效果。用能够起到挡水和挡泥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陈展辉 刘叙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中华自行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9

技术公布日:

2022/10/21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17:32: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5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挡泥板   弹簧   车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