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一体化的信息家电产业(computer、communication and consumer electronic,简称3c)产品组装过程中,需要将两个零部件进行粘贴后再进行封装作业。在其中一个零部件上设置粘胶,然后通过该粘胶实现两个零部件的连接。一般而言,将两个零部件粘接完成后,还需要对其施加持续压力进行保压,以保证两个零部件之间的密封性和防水性。
3.相关技术中,为使两个零部件能够稳固附着在一起,通常采用保压装置进行保压作业。一般而言,该保压机构通过活动连接在平台上的夹钳带动设置在其上的压块上下运动,以压合在放置待保压零部件的平台上,从而实现两个零部件的粘接保压。但是,传统保压装置由于只有单臂运动,其和平台之间的作业空间有限,不利于取放零部件的夹持镊子或真空吸笔的操作,使得整个保压作业的时长较长,保压作业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保压装置,以解决传统保压装置的保压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5.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保压装置,包括:
6.支撑平台,包括作业区和位于作业区一侧的固定区,作业区设置有用于放置待保压件的容置槽,固定区设置有支撑臂;
7.压合机构,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压合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组件和压块组件,其中,驱动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平行后,继续沿直线靠近支撑平台并压紧待保压件。
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臂,压块组件包括压合臂,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凹槽,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二凹槽,压合臂上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依次贯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以使压合臂同时活动连接于支撑臂和驱动臂。
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分凹槽和第二分凹槽,且第二分凹槽靠近支撑平台设置,转动件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动件在压合臂上间隔设置,其中一个转动件贯穿第一分凹槽和第二凹槽,另一个转动件贯穿第二分凹槽。
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凹槽包括弧形段凹槽和与弧形段凹槽连通的直线段凹槽,且直线段凹槽的延伸线与弧形段凹槽的转动中心位于垂直于支撑平台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分凹槽平行于直线段凹槽设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包括相互垂直设置且连通的第三分凹槽和第四分凹槽,在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转动件在第三分凹槽中运动,在压块组件继续沿直线靠近支撑平台并压紧待保压件的过程中,转动件在第四分凹槽中运
动。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压块组件压紧待保压件的状态时,其中一个转动件位于第一分凹槽的直线段凹槽的末端;另一个转动件位于第二分凹槽的末端。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动件包括转轴和套设于转轴上的轴承,转轴与压合臂固定连接。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臂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臂间隔设置,驱动臂设有两个,两个驱动臂分别与两个支撑臂对应设置,压块组件包括两个压合臂、承载件以及压块,两个压合臂分别与两个支撑臂和两个驱动臂活动连接,承载件连接于两个压合臂之间,压块对应容置槽设于承载件朝向支撑平台的一侧。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块组件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设于承载件朝向支撑平台的一侧,限位件远离承载件的一侧与压块远离承载件的一侧相齐平。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块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于两个压合臂之间,多个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在压合臂的延伸方向。
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臂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臂间隔设置,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臂和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连接于两个驱动臂之间,两个驱动臂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臂,且两个驱动臂活动连接于压块组件,以带动压块组件运动。
1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平台包括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及弹性件,第一载板包括作业区和位于作业区一侧的固定区,第二载板设于作业区,弹性件连接于第二载板和第一载板之间,容置槽设于第二载板远离第一载板的一侧。
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压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计时器、蜂鸣器及控制件,压力传感器、计时器及蜂鸣器均电连接于控制件;
20.压力传感器设于容置槽,用于检测压合组件给待保压件提供的压力值;
21.在压力传感器达到设定压力后,控制件控制计时器计时,并在设定时间后,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声。
22.根据本公开提供的一种保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包括作业区和位于作业区一侧的固定区,作业区设置有用于放置待保压件的容置槽,固定区设置有支撑臂;压合机构,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压合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组件和压块组件,其中,驱动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平行后,继续沿直线靠近支撑平台并压紧待保压件。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设置保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降低作业人员对保压装置的使用难度,从而提高保压装置的保压效率。具体而言,将保压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支撑平台和压合机构的组合构件,该支撑平台用于给压合机构提供支撑力,同时也用于给待保压件提供容置位,该压合机构用于和支撑平台配合作用,以给待保压件提供持续的压力,从而使待保压的两个产品可以得到良好保压。该压合机构被配置为至少包括驱动组件和压块组件的组合构件,该压块组件为驱动组件的联动件,在驱动组件从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圧位置的过程中,该压块组件被带动从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由上,在压块组件被联动的过程中,压块组件具有两个运动轨迹:一是,该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平行的第一运动轨迹,该第一运动轨迹呈弧形形式;二是,该压块组件从与支撑平台平行处沿直线运动至支靠近撑平台并压紧待保压件的保圧位置的第二运动轨迹,该第二运动轨迹呈直线形式。如此,以通过优化驱动组件和压块组件的联动方式,从
而达到对保压装置的使用机制的优化,进而提高保压装置的使用简便性和保压作业的高效性。此外,在上述使用机制中,规避了传统保压装置由于夹钳仅带动压块上下运动,而使得夹钳与平台之间的保压作业空间有限,进而使得作业人员在狭小作业空间内操作不便的情况的发生,有效增大了保压装置的保压作业空间,减少了作业人员在取放产品时的耗时,进一步提高了保压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装置在初始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的局部透视图;
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装置在第二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图3的局部透视图;
28.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装置在保压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图5的局部透视图;
30.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压块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32.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支撑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的支撑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视角的支撑平台的主视图;
37.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
39.100、支撑平台;101、容置槽;1011、产品槽;1012、取放槽;110、支撑臂;111、第一凹槽;1111、第一分凹槽;1101、弧形段凹槽;1102、直线段凹槽;1112、第二分凹槽;120、第一载板;130、第二载板;140、弹性件;
40.200、驱动组件;210、驱动臂;211、第二凹槽;2111、第三分凹槽;2112、第四分凹槽;220、第二加强筋;230、手柄;
41.300、压块组件;310、压合臂;311、转动件;3111、转轴;3112、轴承;320、承载件;330、压块;340、限位件;350、第一加强筋;
42.400、箱体;410、避让缺口;
43.α、作业区;β、固定区。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45.图1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装置在初始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驱动臂、压合臂及支撑臂在初始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3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装置在第二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图3中驱动臂、压合臂及支撑臂在第二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5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保压装置在保压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图5中驱动臂、压合臂及支撑臂在保压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7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块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图7中转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9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视角的支撑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视角的支撑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视角的支撑平台的主视图;图14示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载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6.参见图1至图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100和压合机构。
47.支撑平台100,包括作业区α和位于作业区α一侧的固定区β,作业区α设置有用于放置待保压件的容置槽101,固定区β设置有支撑臂110;
48.压合机构,与支撑臂110活动连接,压合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组件200和压块组件300,其中,驱动组件20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压块组件30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100平行后,继续沿直线靠近支撑平台100并压紧待保压件。
49.本实施例中,通过优化设置保压装置的具体结构,以降低作业人员对保压装置的使用难度,从而提高保压装置的保压效率。
50.具体而言,将保压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支撑平台100和压合机构的组合构件,该支撑平台100用于给压合机构提供支撑力,同时也用于给待保压件提供容置位,该压合机构用于和支撑平台100配合作用,以给待保压件提供持续的压力,从而使待保压的两个产品可以得到良好保压。
51.进一步地,该支撑平台100上设置有作业区α和固定区β,该作业区α内有用于放置待保压件的容置槽101,该固定区β内设置有支撑臂110,该压合机构活动连接于支撑臂110上。同时,该压合机构被配置为至少包括驱动组件200和压块组件300的组合构件,该压块组件300为驱动组件200的联动件,在驱动组件200从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圧位置的过程中,该压块组件300被带动从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
52.由上,驱动组件200始终保持转动的运动轨迹。而压块组件300在被联动的过程中,具有两个运动轨迹:一是,该压块组件30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100平行的第一运动轨迹,该第一运动轨迹呈弧形形式;二是,该压块组件300从与支撑平台100平行处沿直线运动至靠近支撑平台100并压紧待保压件的保圧位置的第二运动轨迹,该第二运动轨迹呈直线形式。如此,以通过优化驱动组件200和压块组件300的联动方式,从而达到对保压装置的使用机制的优化,进而提高保压装置的使用简便性和保压作业的高效性。
53.此外,在上述使用机制中,规避了传统保压装置由于夹钳仅带动压块上下运动,而使得夹钳与平台之间的保压作业空间有限,进而使得作业人员在狭小作业空间内操作不便的情况的发生,有效增大了保压装置的保压作业空间,减少了作业人员在取放产品时的耗
时,进一步提高了保压作业的效率。
54.参见图1至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200包括驱动臂210,压块组件300包括压合臂310,支撑臂11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1,驱动臂21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11,压合臂310上设置有转动件311,转动件311依次贯穿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211,以使压合臂310同时活动连接于支撑臂110和驱动臂210。
55.本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200和压块组件300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驱动组件200配置为至少包括驱动臂210的构件,同时将压块组件300配置为至少包括压合臂310的构件,该压合臂310上设置有转动件311,该支撑臂11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1,该驱动臂21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11,如此,以通过该转动件311顺次穿过第一凹槽111、第二凹槽211,以实现压合臂310、支撑臂110及驱动臂210的活动连接。
56.具体地,转动件311可同时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211内移动,从而实现压合臂310与支撑臂110、驱动臂210之间的相对移动。该驱动臂21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转动件311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100平行,此时,转动件311同时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211内运动,且转动件311在第一凹槽111内的运动行程大于在第二凹槽211内的运动行程,该转动件311在第一凹槽111内的转动行程即为第一运动轨迹;该驱动臂21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转动件311由与支撑平台100平行的位置沿直线运动至靠近支撑平台100并压紧待保压件的保压位置,此时,转动件311同时在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211内运动,且转动件311在第一凹槽111内的运动行程小于在第二凹槽211内的运动行程,该转动件311在第一凹槽111内的运动行程即为第二运动轨迹。
57.参见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1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分凹槽1111和第二分凹槽1112,且第二分凹槽1112靠近支撑平台100设置,转动件311设置为两个,两个转动件311在压合臂310上间隔设置,其中一个转动件311贯穿第一分凹槽1111和第二凹槽211,另一个转动件311贯穿第二分凹槽1112。
58.本实施例中,对支撑臂110上的第一凹槽111的具体形式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该第一凹槽111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一分凹槽1111和第二分凹槽1112的组合槽形式,同时,转动件311配置有两个,以分别和第一分凹槽1111和第二分凹槽1112配合作用,以同时实现压合臂310的弧形转动和直线运动。
59.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二分凹槽1112具有一定长度,且该第二分凹槽1112朝靠近支撑平台100的方向延伸,如此,以和第一分凹槽1111配合作用,实现转动件311沿靠近或者远离支撑平台100的直线运动。
60.参见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分凹槽1111包括弧形段凹槽1101和与弧形段凹槽1101连通的直线段凹槽1102,且直线段凹槽1102的延伸线与弧形段凹槽1101的转动中心位于垂直于支撑平台100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分凹槽1112平行于直线段凹槽1102设置。
61.本实施例中,对第一分凹槽1111的形状进行优化,以对第一分凹槽1111和第二分凹槽1112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第一分凹槽1111配置为包括弧形段凹槽1101和直线段凹槽1102的弯折槽体结构,转动件311在弧形段凹槽1101内的运动对应压合臂310的第一运动轨迹,转动件311在直线段凹槽1102内的运动对应压合臂310的第二运动轨迹。
62.当压合臂310以第一运动轨迹运动时,其中一个转动件311绕第二分凹槽1112的顶部转动,另一个转动件311在弧形段凹槽1101内移动;当压合臂310以第二运动轨迹运动时,其中一个转动件311从第二分凹槽1112的顶部沿直线运动至第二分凹槽1112的底部,另一个转动件311从弧形段凹槽1101过渡至直线段凹槽1102内,并在直线段凹槽1102内做直线运动。
63.在一具体示例中,弧形段凹槽1101为以驱动臂210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形弧段凹槽。
64.参见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211包括相互垂直设置且连通的第三分凹槽2111和第四分凹槽2112,在压块组件300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转动件311在第三分凹槽2111中运动,在压块组件300继续沿直线靠近支撑平台100并压紧待保压件的过程中,转动件311在第四分凹槽2112中运动。
65.本实施例中,对第二凹槽211的形状进行优化,以对驱动臂210、支撑臂110及压合臂310的连接方式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第二凹槽211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三分凹槽2111和第四分凹槽2112的l型槽体结构,转动件311在第三分凹槽2111内的运动对应压合臂310的第一运动轨迹,转动件311在第四分凹槽2112内的运动对应压合臂310的第二运动轨迹。
66.如此,将保压装置从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使驱动臂210转动,此时,上方的转动件311在弧形段凹槽1101内朝靠近直线段凹槽1102的方向运动,同时,该转动件311在第三分凹槽2111内运动,下方的转动件311绕第二分凹槽1112的顶部转动,如此,以得到压合臂310的第一运动轨迹;进一步驱动驱动臂210转动,以使上方的转动件311从弧形段凹槽1101过渡至直线段凹槽1102内,此时,上方的转动件311从第三分凹槽2111过渡至第四分凹槽2112内,下方的转动件311绕第二分凹槽1112的顶部转动,压合臂310保持该状态不动;再进一步驱动驱动臂210转动,此时,上方的转动件311在直线段凹槽1102内做直线运动,同时,该转动件311在第四分凹槽2112内做直线运动,下方的转动件311在第二分凹槽1112内做直线运动,如此,以得到压合臂310的第二运动轨迹。
67.同时,在保压装置处于保压状态时,垂直连通的第三分凹槽2111和第四分凹槽2112,可使驱动臂210、支撑臂110及压合臂310处于锁死状态,避免了无人作业时,压合臂310、驱动臂210因支撑平台100提供的弹性力而逆向运动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了保压装置的保压稳定性和持久性。
68.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三分凹槽2111为带有一定弧度的凹槽,第四分凹槽2112为直线型凹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分凹槽2111也可以为直线型凹槽。
69.在一具体示例中,驱动臂210在第三分凹槽2111内的运动轨迹幅度大于驱动臂210在第四分凹槽2112内的运动轨迹幅度。如此,以使压合机构具有足够的开合幅度,给作业人员在容置槽101内防止待保压件提供充足的作业空间,解除作业空间的限制。例如但不限于,压合机构的完成打开的状态趋近150
°

70.在一具体示例中,驱动臂210通过滚珠轴承及转轴转动连接于支撑臂110上。
71.参见图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压块组件300压紧待保压件的状态时,其中一个转动件311位于第一分凹槽1111的直线段凹槽1102的末端;另一个转动件311位于第二分凹槽1112的末端。
72.本实施例中,对直线段凹槽1102和第二分凹槽1112的槽长进行限定,如此,以限定
压块组件300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量程。具体而言,将直线段凹槽1102和第二分凹槽1112的槽长相同设置。
73.参见图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动件311包括转轴3111和套设于转轴3111上的轴承3112,转轴3111与压合臂310固定连接。
74.本实施例中,对转动件311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转动件311配置为至少包括转轴3111和轴承3112的组合构件,该转轴3111嵌设于轴承3112内,该转轴3111的一端穿过压合臂310,与压合臂310固定连接,该转轴3111的另一端套设有轴承3112,该轴承3112穿过支撑臂110、并穿入驱动臂210,以与驱动臂210活动连接。例如但不限于,转动件311为凸轮轴承。
75.参见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臂110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臂110间隔设置,驱动臂210设有两个,两个驱动臂210分别与两个支撑臂110对应设置,压块组件300包括两个压合臂310、承载件320以及压块330,两个压合臂310分别与两个支撑臂110和两个驱动臂210活动连接,承载件320连接于两个压合臂310之间,压块330对应容置槽101设于承载件320朝向支撑平台100的一侧。
76.本实施例中,对压块组件300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以优化支撑臂110和压合机构的连接方式。具体而言,配置了两个间隔设置的支撑臂110和与两个支撑臂110分别对应的两个驱动臂210,同时将压块组件300配置为至少包括两个压合臂310、承载件320及压块330的组合构件,两个压合臂310分别与两个支撑臂110和两个驱动臂210对应设置,具体地,两个压合臂310相对设置在两个支撑臂110的外侧,两个驱动臂210相背设置在两个支撑臂110的内侧,其中一驱动臂210、一支撑臂110及一压合臂310形成一驱动机构。该承载件320连接在两个压合臂310之间,如此,在驱动臂210转动时,带动压合臂310运动,从而带动承载件320运动。该压块330设置在承载件320朝向支撑平台100的一侧,且在压合机构处于保压位置时,该驱动臂210抵接在承载件320上,该压块330对应支撑平台100上的容置槽101设置,如此,以对放置于容置槽101内的待保压件进行压合、并保持该压力维持所需时间。
77.在一具体示例中,承载件320可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两个压合臂310上,如此,以提高承载件320与压合臂310的连接紧固性。
78.在一具体示例中,承载件320为承载板,压块330为凸字形结构块。支撑臂110为板状结构,驱动臂210为板状结构,压合臂310为板状结构。
79.参见1和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块组件300还包括限位件340,限位件340设于承载件320朝向支撑平台100的一侧,限位件340远离承载件320的一侧与压块330远离承载件320的一侧相齐平。
80.本实施例中,对压块组件300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压块组件300配置为至少包括两个压合臂310、承载件320、压块330及限位件340的组合构件,该压合臂310活动连接于支撑臂110上,该承载件320连接于两个压合臂310之间,该压块330连接于承载件320朝向支撑平台100的一侧,该限位件340连接于承载件320朝向支撑平台100的一侧,在压块330抵接至放置于容置槽101内的待保压件时,该限位件340远离承载件320的一端也抵接至支撑平台100上,如此,以通过该限位件340对支撑平台100的抵接,限制压块330继续伸入容置槽101内,避免压块330对待保压件的过渡挤压,从而提高待保压件的保压质量。
81.在一具体示例中,限位件340为限位棒/柱,该限位件340设置有四个,四个限位件
340分布在承载件320的四个角处,如此,给压块330的抵接保压作业提供稳定的作业环境;同时,设置多个限位件340,有利于使压块330给待保压件提供均匀的压合力,进一步提高待保压件的保压质量。
82.参见图3和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块组件300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350,第一加强筋350设于两个压合臂310之间,多个第一加强筋350间隔设置在压合臂310的延伸方向。
83.本实施例中,对压块组件300的具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将压块组件300配置为至少包括两个压合臂310、承载件320、压块330及多个第一加强筋350的组合构件,该压合臂310活动连接于支撑臂110上,该承载件320连接于两个压合臂310之间,该压块330连接于承载件320朝向支撑平台100的一侧,该第一加强筋350连接于两个压合臂310之间,多个第一加强筋350沿压合臂310的臂体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如此,在驱动臂210转动时,带动压合臂310运动,从而带动承载件320和第一加强筋350同步运动,进而带动承载件320上的压块330朝靠近或者远离容置槽101运动。至保圧位置时,该驱动臂210部分抵接在第一加强筋350上,以进一步给压块320提供一个向下的压合力。
84.在一具体示例中,第一加强筋350设有两个,该第一加强筋350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分别连接于两个压合臂310之间。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筋350对应承载件320设置,另一个第一加强筋350靠近压合臂310的悬空端设置。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加强筋350为板状结构或者柱状结构。
85.参见图9和图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臂110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臂110间隔设置,驱动组件200包括两个驱动臂210和第二加强筋220,第二加强筋220连接于两个驱动臂210之间,两个驱动臂210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臂110,且两个驱动臂210活动连接于压块组件300,以带动压块组件300运动。
86.本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200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以优化驱动组件200的作业方式。具体而言,配置了两个支撑臂110,同时将驱动组件200配置为至少包括两个驱动臂210和第二加强筋220的组合构件,该第二加强筋2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驱动臂210上,两个驱动臂210的一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支撑臂110上,两个驱动臂210和第二加强筋220形成h形结构件。例如但不限于,第二加强筋220为板状结构或者柱状结构。
87.在一具体示例中,驱动组件200还包括手柄230,该手柄230连接于两个驱动臂210的远离支撑臂110的一端,如此,以方便作业人员握持手柄230,从而带动两个驱动臂210运动,进而带动压合组件运动。例如但不限于,为方便作业,该手柄230为圆柱状结构,手柄230外侧可套接诸如软胶套之类的防滑减震套。
88.参见图11至图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平台100包括第一载板120、第二载板130及弹性件140,第一载板120包括作业区α和位于作业区α一侧的固定区β,第二载板130设于作业区α,弹性件140连接于第二载板130和第一载板120之间,容置槽101设于第二载板130远离第一载板120的一侧。
89.本实施例中,对支撑平台100的具体结构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将支撑平台100配置为至少包括第一载板120、第二载板130及弹性件140的组合构件,该弹性件140设置在第一载板120和第二载板130之间,如此,以在压块组件300抵接至第二载板130的容置槽101内时,通过该弹性件140给压块组件300提供以缓冲力,避免压块组件300直接抵撞至待保压件
上,给待保压件造成机械损伤/损坏/损害;同时,该弹性件140还给第二承载板130提供一个从下往上的弹性压合力,该向上的弹性压合力与凸块320提供的向下的压合力相互协同,给置于第二承载板130和压块320之间的待保压件提供更好的保压环境和保压效果。
90.在一具体示例中,弹性件140为弹簧或者软胶弹体等。第一载板120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载板130的横截面积。
9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压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计时器(图中未示出)、蜂鸣器(图中未示出)及控制件(图中未示出),压力传感器、计时器及蜂鸣器均电连接于控制件;
92.压力传感器设于容置槽101,用于检测压合组件给待保压件提供的压力值;
93.在压力传感器达到设定压力后,控制件控制计时器计时,并在设定时间后,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声。
94.本实施例中,对保压装置的具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将保压装置配置为至少包括支撑平台100、压合机构、压力传感器、计时器、蜂鸣器及控制件的组合构件。该压合机构活动连接于支撑平台100的支撑臂110上,该压力传感器设于支撑平台100的容置槽101内,如此,在压合机构转动至保压位置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合机构给待保压件提供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信息传递给控制件,控制件根据该压力值信息控制计时器作业,在压力值达到设定压力值后,控制件计时器计时;计时器执行计时作业,并将其获得的时间信息传递给控制件,控制件根据该时间信息控制蜂鸣器作业,在时间信息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件控制蜂鸣器发出警报声,以通知作业人员该待保压件的保压作业完成。
95.参见图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容置槽101包括产品槽1011和取放槽1012,取放槽1012设于产品槽1011的邻侧,且与产品槽1011间隔设置,产品槽1011用于容置待保压件;
96.压力传感器设于产品槽1011。
97.本实施例中,对容置槽101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待保压件的取放效率。具体而言,将容置槽101配置为产品槽1011和取放槽1012,该产品槽1011用于放置待保压件,该取放槽1012用于避让作业人员放置/拿取待保压件时的部分手指/或夹持工具。如此,避免了作业人员需从产品槽1011内将保压好的产品抠出的不便操作,利于作业人员对保压后的产品的收集,有效提高了保压作业效率。应当理解,待保压件放置才产品槽1011内时,该待保压件的部分位于取放槽1012内,以便作业人员拿取。
98.例如但不限于,待保压件包括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其第一产品容置于产品槽1011内,第二产品的一端通过粘胶等粘合剂粘接于第一产品上,其另一端部分容置于取放槽1012内,如此,作业人员可拿取放置于取放槽1012内的第二产品的一端,实现对保压后的产品的取放、转移。应当理解,第二产品可通过限位柱等结构保持和第一产品的相对位置。
99.参见图1、图3及图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压装置还包括箱体400,支撑平台100设于箱体400的顶部。该箱体400用于给支撑平台100提供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以使保压装置可以在一定高度上进行保压作业,如此,一方面避免了支撑平台100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而被地面水/尘土等污染、腐蚀,有利于延长保压装置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一定高度的保压作业给待保压件提供了相对干燥、少干扰的保压环境,有利于提高待保压件的保压质量。
100.在一具体示例中,该箱体400还包括手持凸耳,该手持凸耳凸设于箱体400的侧壁,以便于作业人员对保压装置的转移、安放。
10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箱体400上还可通过设置避让缺口410,以便于作业人员对保压装置的转移、安放。该避让缺口410贯穿箱体400的侧壁,以便于作业人员的手指可以部分插入箱体400内,实现对保压装置的夹持、搬运。该避让缺口410的设置有利于精简箱体400的结构,实现保压装置的小型化进程。
10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3.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平台,包括作业区和位于所述作业区一侧的固定区,所述作业区设置有用于放置待保压件的容置槽,所述固定区设置有支撑臂;压合机构,与所述支撑臂活动连接,所述压合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组件和压块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所述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所述支撑平台平行后,继续沿直线靠近所述支撑平台并压紧所述待保压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臂,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合臂,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压合臂上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以使所述压合臂同时活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臂和所述驱动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分凹槽和第二分凹槽,且所述第二分凹槽靠近所述支撑平台设置,所述转动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件在所述压合臂上间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转动件贯穿所述第一分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另一个所述转动件贯穿所述第二分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凹槽包括弧形段凹槽和与所述弧形段凹槽连通的直线段凹槽,且所述直线段凹槽的延伸线与所述弧形段凹槽的转动中心位于垂直于所述支撑平台的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分凹槽平行于所述直线段凹槽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包括相互垂直设置且连通的第三分凹槽和第四分凹槽,在所述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在所述第三分凹槽中运动,在所述压块组件继续沿直线靠近所述支撑平台并压紧所述待保压件的过程中,所述转动件在所述第四分凹槽中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块组件压紧所述待保压件的状态时,其中一个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分凹槽的所述直线段凹槽的末端;另一个所述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二分凹槽的末端。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包括转轴和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轴承,所述转轴与所述压合臂固定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臂间隔设置,所述驱动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臂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对应设置,所述压块组件包括两个压合臂、承载件以及压块,两个所述压合臂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和两个所述驱动臂活动连接,所述承载件连接于两个所述压合臂之间,所述压块对应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承载件朝向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与所述压块远离所述承载件的一侧相齐平。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于两个所述压合臂之间,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间隔设置在所述压合臂的延伸方向。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
臂间隔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臂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于两个所述驱动臂之间,两个所述驱动臂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臂,且两个所述驱动臂活动连接于所述压块组件,以带动所述压块组件运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包括第一载板、第二载板及弹性件,所述第一载板包括作业区和位于所述作业区一侧的固定区,所述第二载板设于所述作业区,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载板和所述第一载板之间,所述容置槽设于所述第二载板远离所述第一载板的一侧。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压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计时器、蜂鸣器及控制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计时器及所述蜂鸣器均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件;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置槽,用于检测压合组件给待保压件提供的压力值;在所述压力传感器达到设定压力后,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计时器计时,并在设定时间后,控制所述蜂鸣器发出警报声。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保压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包括作业区和位于作业区一侧的固定区,作业区设置有用于放置待保压件的容置槽,固定区设置有支撑臂;压合机构,与支撑臂活动连接,压合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组件和压块组件,其中,驱动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保压位置的过程中,带动压块组件由初始位置转动至与支撑平台平行后,继续沿直线靠近支撑平台并压紧待保压件。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保压装置的保压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保压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保压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蒲洋海 朱孟祥 刘纯收 杨鹏 张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9

技术公布日:

2022/12/29

本文发布于:2024-09-21 22:47: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93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凹槽   所述   组件   两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