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靠背蓄能结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医疗器械、助残助老等座椅领域,特别涉及种靠背蓄能结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2.靠背调节调节的角度一直影响想着使用者的舒适度、现有的座椅调节主要分为手动调节和电动调节两大类。手动座椅调节需要使用者腰部有一定的力量、但靠背最大调节角度多为160度。电动调节达到平躺状态一般都需要大功率电机或者复杂的结构、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靠背蓄能结构及座椅。
4.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靠背蓄能结构,包括:座位板、连接件和靠背,所述座位板一端端部转动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周侧设有受力板,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连接件与靠背连接,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弹簧,所述蓄能装置处于蓄能状态下,蓄能弹簧的一端端部与受力板抵触连接。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动齿轮分别转动设于座位板一端端部的两侧,传动齿轮的周侧分别设有受力板,所述传动齿轮分别通过连接件与靠背的底端端部两侧连接,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两侧分别设有蓄能装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与靠背的上部连接,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与靠背的底部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蓄能装置还包括顶杆,所述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与靠背的上部连接,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与顶杆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杆的底部与靠背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蓄能弹簧处于蓄能状态下,顶杆的底端端面与受力板抵触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套,所述蓄能弹簧和顶杆套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固定设于固定套内,顶杆的底端端部从固定套内伸出。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座位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连接件传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套,所述蓄能弹簧套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固定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从固定套内伸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受力板一侧设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与受力板垂直设置,所述盖板设于传动齿轮远离座位板的一侧。
12.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上述发明内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座位板下方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1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有:
15.本结构中的蓄能装置可以使得靠背在往后转动的过程中,蓄能弹簧在受力板的挤压下,即蓄能状态下,实现压缩,从而有效的达到蓄能的目的,这样在抬起靠背的时候,蓄能弹簧储蓄的能量可以给靠背回弹提供力量,有效的降低手动抬起的难度或降低驱动电机的能耗;除此之外,本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16.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靠背蓄能结构立体图;
17.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蓄能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靠背直立状态示意图;
19.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蓄能装置与受力板抵触连接状态图;
20.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靠背平放状态示意图;
21.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与从动齿轮连接结构爆炸图;
22.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座位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1、座位板;102、连接件;1021、减速器;1022、连接板;103、靠背; 2、传动齿轮;201、主动齿轮;202、从动齿轮;301、受力板;302、盖板; 4、蓄能装置;401、蓄能弹簧;402、顶杆;403、固定套;501、驱动电机; 502、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靠背蓄能结构,包括:座位板101、连接件102和靠背103,座位板101一端端部转动设有传动齿轮2,传动齿轮的周侧设有受力板301,传动齿轮2通过连接件102与靠背 103连接,靠背103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蓄能装置4,蓄能装置4包括蓄能弹簧401,蓄能弹簧4处于蓄能状态下,蓄能弹簧401的一端端部与受力板 301抵触连接。
2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分别转动设于座位板一端端部的两侧,传动齿轮的周侧分别设有受力板,传动齿轮分别通过连接件与靠背的底端端部两侧连接,靠背的后端端面两侧分别设有蓄能装置。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在一侧或者在座位板后端端部的任意位置设置一个传动齿轮,一个蓄能装置也可实现最终的蓄能目的。
28.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蓄能弹簧的固定和蓄能,将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与靠背的上部连接,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与靠背的底部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连接是指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可以相对于靠背的底部进行压缩和释放,具体的可以通过在靠背的底部设置一弹簧套对弹簧进行限位。
29.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蓄能效果,避免蓄能弹簧在压缩和伸展过程中偏向,本实施例的蓄能装置4还包括顶杆402,蓄能弹簧401的顶端端部与靠背的上部连接,蓄能弹簧401的
底端端部与顶杆402的顶端连接,顶杆402的底部与靠背的底部活动连接,蓄能弹簧401处于蓄能状态下,顶杆402的底端端面与受力板301抵触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活动连接是指顶杆的底端端部可以相对于靠背的底部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蓄能弹簧的压缩和释放,具体的可以通过在靠背的底部设置一环套对顶杆进行限位。
30.为了更好的对蓄能装置中的蓄能弹簧进行固定,如图1、图3至图5所示,避免蓄能弹簧偏向,在本实施例中,在靠背103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套403,蓄能弹簧401套设于固定套403内,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固定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从固定套内伸出。这样在与受力板进行压缩的过程中,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会与受力板进行接触,不断压缩蓄能弹簧,实现蓄能目的,进入蓄能状态。
31.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3至图5所示,为了更好的对蓄能装置4 中的蓄能弹簧401和顶杆402进行固定,避免蓄能弹簧偏向,在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置固定套403,蓄能弹簧和顶杆套设于固定套403内,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固定设于固定套403内,顶杆的底端端部从固定套内伸出,这样在与受力板进行压缩的过程中,顶杆402底端端面会与受力板301进行接触,不断压缩蓄能弹簧,实现蓄能目的,进入蓄能状态。在本实施例中,顶杆402 的顶端端部可以与蓄能弹簧401的底端端部固定连接,也可以将蓄能弹簧401 的底端端部套设于顶杆402的顶端端部上。
32.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2包括主动齿轮201和从动齿轮202,主动齿轮201与座位板101转动连接,主动齿轮201与从动齿轮 202传动连接,从动齿轮202与连接件102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可以通过设于座位板后端端部的传动轴与座位板转动连接。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由驱动机构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连接件转动,连接件带动了靠背转动,从而有效的实现了靠背的抬起与放下操作。
33.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受力板301一侧设有一盖板302,盖板设于受力板远离传动齿轮的受力板一侧,且盖板302与受力板301垂直设置,盖板302盖设于传动齿轮远离座位板101的一侧,用于保护传动齿轮2;连接件 102设于从动齿轮与盖板之间。
34.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件102包括一减速器1021和一连接板1022,从动齿轮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减速器的侧壁与连接板固定连接,连接板与靠背的侧壁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从动齿轮转动时带动减速器转动,减速器带动连接板转动,连接板带动靠背转动。
35.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受力板固定设于传动齿轮靠近座位板后端端面的一侧;具体的,传动齿轮的周侧可以设有保护壳,受力板通过螺钉固定于靠近座位板后端端面的保护壳上;在本实施例中,座位板后端端面是指座位板与靠背连接处靠近的一端端面。
36.工作原理:当靠背未放下的时候,即蓄能弹簧或者顶杆的底端端面未与受力板接触之前,属于放松状态,此时,蓄能装置无需蓄能,当靠背放下的过程中,即蓄能装置的蓄能弹簧或者顶杆的底端端面与受力板开始抵触连接的时候,此时进入蓄能状态,随着靠背的逐渐放平,蓄能弹簧的蓄能量越来越大,直至靠背完全放平,蓄能达到最大值,当需要抬起靠背时,由于蓄能弹簧的回弹会使得靠背的抬起更加省力,若靠背抬起过程是人力抬起,则可以有效的节省人力,当靠背抬起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传动齿轮实现的时候,则可以有效的节省能耗,且可实现驱动电机驱动靠背从放平角度为180度到成功抬起的目的。
37.通过实验证明,当蓄能弹簧采用进口的合金钢模具弹簧,规格是外径 10mm、内径
5mm、长度300mm,压缩量为20%极限压力为353n,可以得出每压缩1mm产生的推力为5.8n,在装蓄能弹簧的时候会将蓄能弹簧预压缩5mm,而在蓄能过程中,蓄能弹簧的压缩量为40mm,所以蓄能弹簧产生的推力约为 265n,因为左右都设置了蓄能弹簧所以此时会产生530n的推力,完全可以达到蓄能目的,实现节省人力或降低能耗的目的。
38.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座位板101下方设有驱动电机501,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502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当传动齿轮 2为主动齿轮201和从动齿轮202时,且座位板两侧分别设有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情况下,传动轴502的两端延伸至座位板的两侧分别与主动齿轮201 传动连接,如图7所示,这样即可实现主动齿轮相对于座位板转动连接的目的。
39.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位板、连接件和靠背,所述座位板一端端部转动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周侧设有受力板,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连接件与靠背连接,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弹簧,所述蓄能装置处于蓄能状态下,蓄能弹簧的一端端部与受力板抵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分别转动设于座位板一端端部的两侧,传动齿轮的周侧分别设有受力板,所述传动齿轮分别通过连接件与靠背的底端端部两侧连接,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两侧分别设有蓄能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与靠背的上部连接,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与靠背的底部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还包括顶杆,所述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与靠背的上部连接,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与顶杆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杆的底部与靠背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蓄能弹簧处于蓄能状态下,顶杆的底端端面与受力板抵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套,所述蓄能弹簧和顶杆套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固定设于固定套内,顶杆的底端端部从固定套内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座位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连接件传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固定套,所述蓄能弹簧套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顶端端部固定设于固定套内,蓄能弹簧的底端端部从固定套内伸出。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一侧设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与受力板垂直设置,所述盖板设于传动齿轮远离座位板的一侧。9.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靠背蓄能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板下方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靠背蓄能结构及座椅,包括:座位板、连接件和靠背,所述座位板一端端部转动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周侧设有受力板,所述传动齿轮通过连接件与靠背固定连接,所述靠背的后端端面上固定设有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包括蓄能弹簧,所述蓄能装置处于蓄能状态下,蓄能弹簧的一端端部与受力板抵触连接;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特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

杨磊 吕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8

技术公布日:

2022/12/23

本文发布于:2024-09-25 16:3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87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靠背   所述   齿轮   弹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