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

                  媒体
全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媒体。它是指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的全面化,多样化。 全媒体概念,学界并没有给出完全的、可信的,权威的答案。但是在业界却被广泛提及。 全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所有媒体。它是指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受众接受的全面化,多样化。 全媒体概念,学界并没有给出完全的、可信的,权威的答案。但是在业界却被广泛提及。
基本解释
全媒体指媒体机构、经过记者采访,编辑,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5W)。
“全媒体”具备以下特点:
1全媒体是人类现在掌握的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的集成者。从传播载体工具上分可分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络、电信、卫星通讯等等;从传播内容所依重的各类技术支持平台来看,除了传统的纸质、声像外,基于互联网络和电讯的WAPGSMCDMAGPRS3G4G及流媒体技术等等。
2全媒体并不排斥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而且在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的同时仍然很看重传统媒体的单一表现形式,并视单一形式为全媒体的重要组成。
3全媒体体现的不是跨媒体时代的媒体间的简单连接,而是全相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的自身的全面互溶,总之全媒体的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
4全媒体在传媒市场领域里的整体表现为大而全,而针对受众个体则表现为超细分服务。举例来说,对同一条信息,通过全媒体平台可以有各种纷繁的表现形式,但同时也根据不同个体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以及信息表现的侧重点来对采用的媒体形式进行取舍和调整。如在对某一楼盘信息展示时,用图文来展示户型图和楼书中描述性的客观信息;利用音频和视频来展示更为直观的动态信息;同时,对于使用宽带网络或3G手机的受众则可用在线观看样板
间的三维展示及参与互动性的在线虚拟装修小游戏等等。全媒体不是大而全,而应根据需求和其经济性来结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全媒体超越跨媒体的也就是在于其用更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媒体见的综合运用,以求投入最小——传播最优——效果最大。
全媒体在国外的发展历史
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为前缀omni和单词media的合成词。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笔者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即一个名为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MSO)的公司。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术语的全媒体并未为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所提及。
19991019日,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成立。这个公司拥有并管理多种媒体,包括四种核心杂志、34种书籍、一栏荣获艾美奖的艺术电视节目、一栏在CBS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周刊节目This Morning。不仅如此,MSO还管理一个名为AskMartha的报纸专栏(其内容提供给230多家报纸)、一个在美国330多家广播台播出的节目、一个拥有17万注册用户的网站。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是美国当时最有名的家政公司之一,它通过旗下的全媒体传播自身的家政服务和产品。
回顾1999年,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互联网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起步发展。媒介内容通过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站等不同的媒介形态得以表现。然而,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公司并没有实现如今所有的媒介形态如手机电视、户外电视等。当时的全媒体只停留在扩张阶段,只求拓展新的媒介形态,而没有注重全媒体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问题。
全媒体在国内的发展
经过搜索国内的万方数据、维普期刊以及中经专网,笔者发现国内也同期出现了全媒体这一关键词。19996月,《中国经济时报》中的一篇文章《消费真无热点?》上写到: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即将成为家用电器行业的新潮流,也将是消费者新的消费追求热点,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必将造就一片新的市场空间。重享受的发烧友追求全媒体、全数字的声音和图象效果。显然,文中提到的发烧友追求的全媒体的声音和图像效果,只局限于传播形式中的声音和图像,从受众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来说,这种全媒体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1999年至2007年间,各行各业对于全媒体的提及都是在文章中点到为止,可见这个时期人们对全媒体的认识是直观而片面的。笔者认为此时的国内全媒体同国外一样都囿于技术
方面的限制,没有得到正确认识。
2007年开始,全媒体出现在文章中的频率越来越高。20071112日《投资中国项目精选》上的一篇《Xtel统一通信平台项目招商》对全媒体的认识有所突破:“Xtel统一通信平台具有以下功能:全媒体通信,支持音频、视频、即时消息、手机短信、应用共享等各种媒体形式。文中的全媒体通信,包括了当今各种媒介形态。这种对全媒体认识上的进步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全媒体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现状
2008年,全媒体开始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许多媒体从业者纷纷提出全媒体战略全媒体定位。报纸、电视、广播、出版、广告等行业的全媒体发展呈现出两种方式:一是扩张式的全媒体,即注重手段的丰富和扩展,如新兴的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二是融合式的全媒体,即在拓展新媒体手段的同时,注重多种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如已经探索一年多的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媒体电视”“全媒体广播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20083月在全国首开先河,整合集团所有媒体记者,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开始了从传统报业到全媒体的运作方式、生产流程以及各种运营平台的探索。一方面单一的印刷报纸分化
成多种产品形态,如手机报纸、数字报纸等;另一方面媒介生产流程进一步细分、专业化。
20082月,《TD广电对决手机电视国标》一文中提到,在当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手机电视将成为重要的传播形式,中央电视台的转播也将采取全媒体对外传播。而中央电视台从200972日开播的《世界周刊》,其定位就明确提出全媒地带,信息就是选择。该栏目负责人认为,对于《世界周刊》来说,新闻只是起点。启动强大的信息搜索及整合能力,打破不同媒体间隔,开辟独具特的全媒体地带,给观众丰富的信息选择可能,展示一周世界重大新闻事件背后的世界和新闻所引发的关注,是《世界周刊》的价值及意义所在。
在广播行业,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创新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尝试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全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传输覆盖网络。
在出版行业,2008年年底,贺岁电影《非诚勿扰》的同名长篇小说《非诚勿扰》在北京以全媒体出版方式首发。国内自此掀起了一股全媒体出版热潮,《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的兄弟叫顺溜》等图书都宣布采用全媒体方式出版。2009年在济南举行的全媒体出版
整合营销沙龙上,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这样介绍全媒体的含义,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中文在线所提的全媒体出版整合营销,即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渠道发行阅读产品,同时尽可能覆盖所有读者
在广告行业,20091019日,《中国计算机报》上的《全媒体:指点网络大市场》一文中,作者肖庆飞指出,将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形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形成全媒体 笔者认为,融合式全媒体发展才能真正发掘出全媒体的价值,更符合全媒体的内涵。
全媒体语境下,多种媒体形式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提供不同的表达方式。面对不同的状态,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果各种手段只是同一角度的重复或者只是不同媒体的简单堆积,那么,就很难产生增值的效果。
全媒体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
尽管全媒体在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未被提及,但在近几年经常被我国新闻传播学者提及或研究。我国新闻传播学者对全媒体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营运理念(模式)说,另一类是传播形态说。前者的代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后者的代表是南京政治学
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的周洋。
20097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的《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中明确提出了全媒体的概念。她指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她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是这个报道体系的共同组成部分。
200911月,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的周洋则认为全媒体的概念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是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
具体来说,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笔者认为传播形态说更符合全媒体的内涵。全媒体在发展中往往受到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限制。它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单一模式,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互联网日益普及,博客、播客等媒介形态大行其道;而当手机逐渐普及,手机报、手机小说、手机电视又风靡全
球。全媒体就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传播形态,随着3G网络的成熟,4G网络的开发成功,又将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传播形态加入其中,丰富受众的媒体体验。
综上所述,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
“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当前几种主要的全媒体发展模式
1.全媒体新闻中心模式
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为代表。该集团将旗下三张主要报纸的采访部门合并在一起,组建了全媒体新闻中心,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通讯社
2. “报网合一模式
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杭州日报》与杭州日报网共用同一个编辑部,同一批采编人员,同时运行两种媒体形态,创造了报即是网、网即是报模式。编辑部增加了网络采编流程,报纸、网络两套流程并行,每个选题的策划都同时考虑网络、报纸分别如何报道。
3. “台网互动模式
台网互动已经成为目前广电部门发展新媒体的普遍做法。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创新了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尝试了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1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850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媒体   传播   新闻   网络   形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