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RCEP的前世今生,艰难中孕育曲折中发展

陈根:RCEP的前世今⽣,艰难中孕育曲折中发展⽂/陈根
长达8年的谈判之后,区域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在2020年11⽉15⽇正式签
署。
作为全球最⼤朋友圈,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本、韩国、澳⼤利亚、新西兰,
⽽这15个成员国涵盖了全球30%的⼈⼝、接近30%的GDP以及超过全球贸易总量的27%,⼀举
超过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GPTPP)。
⽆疑,RCEP签署将给受到新冠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的世界经济注⼊全新动⼒。可以说,在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贸易秩序混乱的⼤背景下,RCEP的诞⽣是世界经济少有的⼀抹亮⾊。⼀时
间,关于RECP的讨论纷⾄沓来。
尽管对于RCEP的重要意义的⽂章已经铺天盖地,但RCEP究竟对于中国和区域能够带来多⼤的
好处却并不能⽴即被定义。回溯RCEP的诞⽣,可以看到的是,未来平⾏世界趋势已越来越明
显,⽽全球范围内的⾃贸规则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从构想到诞⽣
RCEP最早源于亚太地区出现的多种区域⼀体化安排与构想。
1997年,亚洲⾦融危机打破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局⾯,许多国家的⼤型企业倒闭,⼀些国家
的政局甚⾄因此⽽产⽣动荡。这场经济浩劫让东亚国家意识到全球经济⼀体化过程在带来经济
快速增长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可能蕴含巨⼤风险。于是,东亚各国转⽽寻求区域经济合
作来应对风险和挑战。
同年12⽉,东盟邀请中⽇韩三国领导⼈在马来西亚举⾏⾮正式对话与合作会议,从⽽开启
了“10+3”对话。
2001年,由“10+3”各国专家学者组成的“东亚展望⼩组”(EAVG)提交报告,建议以东盟及中⽇
韩为基础建⽴东亚⾃贸区(“10+3”模式,FTAAP),通过长期合作实现建⽴“东亚共同体”的⽬
标。
在2004年底的“10+3”领导⼈会议上,中国牵头启动东亚⾃由贸易区的可⾏性学术研究。然⽽,
由于担⼼中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影响⼒进⼀步增加,⽇本于2006年否定了这⼀⽅案,转⽽提
出邀请印度、澳⼤利亚和新西兰共同加⼊,建⽴“东亚紧密经济伙伴关系”(“10+6”模
式,CEPEA)。由于当时东盟更关注⾃⾝共同体的建设,加之中⽇韩三国之间存在⽭盾分歧,
东亚区域性合作进程因此⽽受阻。
就在东亚区域性合作进程受阻的另⼀边,2009年,奥巴马政府宣布美国正式参与并主导《跨太
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这引起了亚太周边国家的⾼度关注。TPP作为⼀个⾼标准
的贸易协定,东盟成员中只有4个国家加⼊该谈判,其余6国皆因不满⾜条件⽽被排除在外,东
盟⼗国之间的向⼼⼒和东盟在亚洲地区的核⼼影响⼒因此⾯临巨⼤挑战。
与此同时,中⽇韩三国领导⼈也开始在“10+3”框架外建⽴三国领导⼈峰会机制,⽽中⽇韩FTA发
展前景则严重威胁了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RCEP应运⽽⽣。2011年11 ⽉,东盟接受了以东盟为主导的中⽇共同提案——RCEP,并同意设⽴与 RCEP 相关的三个⼯作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
尽管各国普遍看好RCEP的⼴阔前景,但是当2013年5⽉9⽇RCEP第⼀轮谈判正式开启以后,
谈判议程所涉及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推进谈判进程的艰难性远超各⽅预期。由于参与
谈判成员国众多,经济发展⽔平差别⼤等因素引致成员国之间存在⼤量分歧,加之谈判议题和
谈判⼩组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谈判进展的推动异常缓慢。
RCEP的曲折进展
根据计划,2015年RCEP参与国即可完成谈判。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终谈判并未如期完
成,且进展缓慢。
在RCEP进展缓慢的另⼀边,是2015年10⽉TPP谈判的结束,并于2016年2⽉签署该协议。事实上,东盟⼀直致⼒于提升东盟⼗国的凝聚⼒与维护东盟在东亚区域经济的核⼼地位及影响⼒。然⽽,除了东盟
⼗国中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莱、越南四国加⼊了TPP谈判,泰国也表现出了加⼊TPP的意愿。
这意味着,TPP不仅威胁了东盟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核⼼主导地位,导致东盟的边缘化,更是对东盟的整体性造成了威胁。于是,TPP的压⼒,加速了RCEP的谈判进程。表现之⼀就是会议频次增加,会议级别提⾼。仅2016年就召开了两次部长级会议与六轮谈判,2017年召开了⾸
次RCEP谈判国领导⼈会议。虽然RCEP的签署⽇期被⼀再拖延,但谈判在踟蹰中还是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眼见RCEP即将获得成功,2017年1⽉20⽇,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并于三天后宣布美国正式退出TPP协议。随后,⾼举“美国优先”⼤旗的特朗普政府开始利⽤双边谈判争取美国利益最⼤化,并使⽤各种政治经济⼿段向谈判对⼿施压,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浪潮随之到来。
为了应对美国的经济制裁,以及削弱TPP带来的不良影响,RCEP谈判各⽅开始逐渐达成谅解,并致⼒于积极推动RCEP谈判进展。但由于印度与其他各国在货物贸易⾃由化⽅⾯关于关税减让等问题,加上谈判各国在关税以外的知识产权、电⼦商务等领域依然存在较⼤分歧,谈判最终没能在2018年按计划结束。
事实上,抛开政治因素,印度的退出也有深刻的经济因素。RCEP作为⼀个涵盖更多领域的经贸协议,
也意味着更⼤的机遇与挑战。⽐如,RCEP要求的更⼤程度的服务⾏业的开放,⽽这对于印度这样⼀个⼗分依赖本国服务业尤其是IT产业的经济体来说,贸然的⼤规模开放可能带来巨⼤的对就业市场的冲击,因此印度对于相关条款的考量也会更加复杂。
此外,关税、服务贸易、市场以及投资等⽅⾯,印度担⼼短期内⼤幅开放其国内市场将对国内⼯业产⽣冲击,以及关税降低将对国内制造业造成影响不⽆道理。最终,在本国内部各⽅暂时⽆法达成共识时,印度也只能选择退出。
事实上,这些年来,RCEP之所以出现“马拉松式”的谈判,原因就包括在印度⽅⾯“卡壳”。当然,RCEP还是给印度留了“⼝⼦”,并且持开放态度,中国在多个场合也都表⽰欢迎印度在合适的时候能够重返谈判。
回顾RCEP的历史,地缘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变化可见⼀斑。从最早的倡导成员东盟⼗国,到⽇本主张的“10+6”模式,显然,对于地处东南亚的这些国家来说,加强⾃⾝的经贸联系,是应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个主动选择。
同时,任何⼀个地区性的经贸安排都存在着边界,RCEP谈判进程举步维艰的原因不仅在于谈判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平存在巨⼤差异,还在于东亚地区存在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众多尚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逆全球化浪潮下兴起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潮。
此外,南亚的印度、⼤洋洲的澳⼤利亚和新西兰作为3个域外成员国的加⼊,进⼀步增加了RCEP成员国间利益博弈与谈判诉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导致RCEP谈判进程演变成⼀场漫长的谈判拉锯战,最终致使其发展历程极具长期性、复杂性和艰难性等特点。
⾃贸规则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时下,历经艰苦的长跑之后,《区域全⾯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终于在15⽇签署,亚太区域的合纵连横进⼊了⼀个新的阶段。
⼀⽅⾯,关税减让是经贸协议给市场的第⼀印象,各国之间的关税减让将达到⼀个巨⼤的规模。RCEP 框架,有利于RCEP的15国形成统⼀的巨⼤市场。统⼀⼤市场的形成,会进⼀步促进区域内贸易,产⽣经济⼀体化经济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扩⼤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这⼀深度⼀体化的⼤市场,具有巨⼤的成长潜⼒。
另⼀⽅⾯,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当前全球贸易环境处于⼀个⽐较混乱的局⾯,WTO对维护全球贸易稳定的作⽤⼤⼤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占全球经济1/3总量的RCEP诞⽣,可以在很⼤程度上稳定当前全球的贸易环境,并且在未来的经贸活动中获得稳定性和安全感。
RCEP整合和优化了五个“东盟+”,形成区域内统⼀的规则体系。这统⼀、透明的制度环境,为跨国企业依据⽐较优势配置资源,重构、优化区域内分⼯体制和产业链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减
少降低经营成本,从⽽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竞争⼒。
事实上,RCEP⼗五个成员国的互补性很强,既有⽇本、韩国这样技术领先型国家,也有越南、柬埔寨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国家,还有澳⼤利亚这样的资源丰富型国家。理论上⽽⾔,RCEP区域伙伴如果能够密切合作,⼀定可以形成⼀个相当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在疫情冲击全球供应链出现⼤范围“断链”下,为参与各国提供⼀个抵御外部风暴的港湾。
对于中国来说,倘若RCEP于2021年正式⽣效,恰逢我国“⼗四五”规划第⼀年。RCEP 的达成不仅将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相关产业产⽣影响,更能有效对冲中美贸易摩擦的不利影响。
⽐如,RCEP可以解决被美国封锁后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如果美国决⼼与中国脱钩,或者核⼼产品对华封锁,有这样⼤⾯积、涉及众多发达国家的⾃贸区即可以解决这⼀问题:中国可以从这⾥购买被封锁后中断的供应链产品,使国内因为脱钩或封锁被中断的制造业供应链重新连接起来。同时,可以继续稳定中国制造业⼯⼈的就业,这对作为⼈⼝⼤国的中国⾄关重要。
与此同时,任何⼀项制度都会有成本。RCEP签署必然带来新的问题。⽐如,RCEP达成后会改变亚洲的投资战略图,促进⽣产要素在区域内(⼤市场)重新配置。这不仅会产⽣贸易的创造效应,还会引致贸易的转移效应与产⽣资本转移的“马太效应”,从⽽增加区域内贫富差距。
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下,除了看到RCEP 的签署对区域经济发展乃⾄世界经济的重要意义外,我们也要看到TPP发展壮⼤的威胁。美国退出TPP之后,⽇本主导推进TPP,在2018年更是推出了CPTPP(全⾯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协定包含⽇本在内的11个国家。
CPTTP仍然是⼀个极⾼标准的⾃贸协定,其开放程度⽐刚刚签署的RCEP更⾼。理论上⽽⾔,更⾼标准的⾃贸区,往往更具有竞争优势。
对于RCEP⽽⾔,更⼤的威胁在于美国有可能重返TPP。随着拜登当选美国总统,他有可能重拾当年奥巴马时期的TPP战略。如果美国选择重新加⼊,将⼤⼤提升TPP的地位和优势。未来平⾏世界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或许,全球范围内的⾃贸规则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15:3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844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谈判   经济   贸易   区域   美国   东亚   全球   印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