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七下第五课《仕女·簪花》word教案

仕女·簪花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以《簪花仕女图》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古代的服、妆、饰文化。教材给予了教师们美术各门类之间的连接点,使学生从服饰与生活、服饰与审美、服饰与社会等多角度赏析中国传统的服、妆、饰文化,从而了解古人的生活,也读懂了经典作品。
教材中引导学生用身边易得材料,动手制作小饰物,与现今学生的DIY生活理念相吻合,注重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1. 教学路径
看:《簪花仕女图》,绢本,重彩,纵49厘米、横180厘米。画面分逗狗、看鹤、持花、拈蝶四段。薄如蝉翼的披帛,高髻蛾眉簪花,贵妇和手持纨扇的侍女,闲闲步态。整个画面淡淡敷彩,细细线条,竟然仿佛使风都停止了,生怕吹皱了贵妇们身上透明的薄纱。图卷中走动展翅的白鹤、盛开的辛夷花、跳跃撒娇的小犬,使得画面异常生动而充实。
学:在中国传统绘画历史中,“仕女图”属于人物画之一,大多描绘历代社会中相对上层的妇女生活场景。《簪花仕女图》构图以主大从小的方式突出主要人物,卷首、卷尾的回首顾盼姿态,使人物活动呼应,成为一个完整的画卷。其更大的成功还在于对人物无一雷同的服饰描绘,薄雾般的轻纱、彩绘泥金披巾、彩绘云鹤的披风、大袖对襟罗衫、束胸曳地长裙,以及人物眉间的金花子、发饰金步摇、金质云团纹项圈……
实践:仔细欣赏《簪花仕女图》,一图中有哪些饰品,并用笔勾一勾,了解其造型特征。条件许可,用身边的材料试着做12饰品。
创新:为学校的艺术节活动设计、制作相关饰品,增强活动的艺术效果,丰富校园生活。
2. 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中国传统服、妆、饰赏析,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了解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运用,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第二课时围绕饰物的个性设计、材料运用、制作等方面进行探究,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更好地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服、妆、饰文化,感受精湛的制造工艺,体会吉祥纹饰表达的美好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饰品,培养学生的设计、审美及动手制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服饰艺术,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饰文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中国饰文化的发展与继承。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彩胶泥、彩卡纸、铜丝、串珠等其他易得物品。
戴组佩的木俑示意图
四、教学内容要点
中国传统饰物的种类:发饰、耳饰、项饰、手镯、戒指等。
中国传统饰物的独特审美:饰物虽小却凝聚智慧,能以小见大,微中见奇。饰物是整体着装的点睛,映衬出人们着装之灵气,反映出佩戴者的审美品味和时尚意识,同时也是等级地位的某种标识,审美文化的折射。
饰品设计要点:饰品设计需将作品的功能和审美高度地统一起来,求得一种设计的情趣和新意。
如仿生饰物蕴含着生命活力,反映了人们心中那一份乡土情结和对自然界感悟的生态意识,使人感受到一种自我意识的生命和活力,从而给人们以舒适和安全感。
教学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侧重中国古代饰文化欣赏,通过对比、引导、分析传统饰物,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
美观念,拓展想象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注重时代性与审美要求的融合,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业设计为多元形式;画一画、做一做、说一说。在设计、制作中,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精心制作,养成耐心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评价建议
校园橱窗展示饰品作业,并附50字设计设想说明及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的评价,点评学生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活动,表达自己的设想。
参考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彩胶泥、彩卡纸、铜丝、串珠等其他易得物品。
二、新课导入
视频:200888日晚8时,第29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
在第一部分的表演中,很长时间集中在一幅画纸上,其中展现了不少天价国宝,特别是在《簪花仕女图》映衬下,众多唐装仕女的表演让人们难以忘怀。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19:3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9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设计   审美   中国   饰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