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资料 人格重塑

二、如何重塑人格?
(2010-11-14 14:29:50)
转载
标签:
佛学
禅定
科学
佛教瑜伽
健康
佛法
心理学
潜意识
(续接第53篇:第三节:精神分析是通过什么方法治愈心理疾病的?)
 简单地说,重塑人格既是重塑转换模式。什么是转换模式?下面先看两个例子。
在十几年前,我家一个邻居的三岁孩子,每当他想要一个玩具(或小食品)而没有得到父母
的应允时,他做的第一动作就是倒地打滚,紧接着就是大声嚎哭(后来又发展到以头撞墙的程度),这时父母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赶快将其抱起,马上满足其欲望。结果在谋略一次次获得成功后,在他的潜意识中就建立起来了一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通过自残的方式实现欲望的转换模式。这就导致后来他与父母吵架时,由于在道德上他不能伤害父母,所以就自己照着自己的肚子刺了一刀。
同样在十几年前,我的侄子也三岁,有一次我与和小侄子一同走路,结果小侄子被石头绊倒了,磕破了膝盖,而且流了血。我要去扶他,结果我说不要去管他,我只是回头看了小侄子一眼,然后示意我和她继续走路。你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小侄子欲哭无泪,从地上爬起来后,摸了一下膝盖,然后就继续跟在我们身后走路了。其后我还发现,每当小侄子想要一个玩具什么的,总是先去亲她的妈妈,讨好一翻,然后再说出自己的欲望。前几天还在qq上与小侄子见了面,他看起来很成熟
同样是面对欲而不达的愤怒,为什么邻居家的孩子和我的小侄子反应出的心理行为是不同的?
简单地说,当邻家的孩子面对欲而不达的愤怒时,在他的头脑中会有一个声音暗暗地告诉
他:你可以去倒地打滚和大声哭泣,这样父母就会同意你的欲望了。当小侄子面对欲而不达的愤怒时,脑中会有一个声音暗暗地告诉你他:倒地打滚是不行的,你只有让父母高兴,他们才有可能同意你的欲望
从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邻家孩子和小侄子的脑中都存在着一个在暗暗地指示他在遇到什么情况应该如何去做的声音。这个声音来自脑中的一个指示系统,因为这个声音是暗暗地指示的,所以称为暗示。而这个指示系统就被称为暗示系统。由于人们平时在意识上意识不到暗示的存在,因此所有的暗示都是潜意识的。暗示系统就是潜意识系统。进一步说,是这个潜意识系统指导着他们表现出不同心理行为的。
那么在我们的脑中也存在这样的系统吗?
现在请你回忆一下,当遇到一件事情时,你的脑中是否也出现过类似的声音在告诉你如何去做?
例如:当过马路时,会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你快点过马路,绿灯马上就要转换为红灯了;当钱包被偷了,会有一个声音立即告诉你赶快去报警;当中午到来时,会有一个声音告诉
你:好久没有吃米饭了,今天去吃吧。当你与同事吵架时,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这个同事曾经对你很好,你要去宽容他。如此,每当我们要去做一件事情时,脑中总是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们:你应该这样去做,应该那样去做,这个不行,那么不能动,我多么羞耻,我不敢去做,你不勇敢,你是一个伟人,你像一个缩头乌龟,你真是一个无能的人等。(假设有人这么对你明示——你是一个无能的人,你绝不会同意对方的观点,也不会按照对方所示去做,你会很愤怒的产生抵抗,由于是自己对自己说的,所以自己会毫无抵抗、没有任何批判的接受这一点,这时你就会感到自卑。从这一点你就会更加明晰什么是暗示了)
清楚地说,人人脑中都存在着一个暗示系统(潜意识系统),这个系统会在我们遇到特定环境时,告诉我们如何去做,这个系统也会让我们莫名其妙去喜欢一件东西。例如:有人很喜欢根雕,有人对之却不屑一顾。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却喜欢跳舞,有人喜欢台球,有人喜欢的是篮球。如此等等,我们一切的心理行为都是由我们脑中的暗示系统——潜意识系统决定着的。
从邻居家孩子和小侄子的心理行为上可以清楚看到,面对同一事件(如欲望和愤怒),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而为什么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因为他们脑中的暗示系统是不同的。因为
暗示系统是由许多单个的暗示集合而成的功能单位,这个功能单位会将外界刺激(或由个人本能欲望发出的刺激)转换为一个人特定的心理行为。所以暗示系统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一个能量转换系统。因此对于邻居孩子和小侄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理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他们对发泄愤怒和实现欲望的转换模式是不同的。进一步说,人与人之所以不同是人格的不同,因此也是他们的人格不同
从以上可以清楚看到:暗示系统=潜意识系统=转换系统=人格系统。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简单地说,人格就是人的格子的什么格子呢?答案就是一个人面对怎样的环境时会作出怎样反应的格子。这些格子中都装了些什么呢?每一个格子中都装了由许多个自我暗示组合成的自我暗示系统。这样的暗示系统会对特定的环境作出特定的一系列的组合反应。例如:有人喜欢吃苹果,有人却对葡萄感兴趣;有人喜欢话剧,有人却对之厌烦;有人面对别人的侮辱会大发雷霆,而有人却付之一笑。
因此,如同电脑的集成电路一样,人格就是自我暗示系统的集成——既是潜意识系统的集成,或者说是转换模式系统的集成。
由于转换模式——心理防卫行为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人格的不同。
当一个人把自己愤怒和欲望转换为社会规范允许的行为时,他的人格就是高尚的。比如,彬彬有礼、义正言辞、铲奸除恶的心理行为。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愤怒和欲望转换为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也不利己的心理行为时,他的人格就是卑劣的。
更清楚地说,高尚与卑劣不在于本能欲望而在于转换模式。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下面以损人也不利己的心理为例加以说明。
当人们看到一个人不小心被椅子绊倒时——即出了洋相时,人们都在心中会莫名其妙地引发出快乐的感受,大多数人会大声笑出来。这种幸灾乐祸就是本能欲望的合理发泄。当然更进一步,人们会故意制造出此类事件的发生。例如,剧院里小丑的滑稽表演,任何在影视剧中出现的剧中角被人愚蠢的场面都会引发观众的笑声,这都是本能欲望的合理发泄。
就是说,你是个生物而不是个石头,生物性的本能反应会在你的内心中时常涌现现出某些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无耻下流的、肮脏不堪的、龌龊的、甚至让你在道义上宁愿死去也不愿意去实现的想法——例如强暴他人、憎恨最亲近的人、报复他人、让你感到无地自容的性欲望……..。那么这些念头在脑中的闪现是正常的,因为你就是他。因此,当下一次脑中闪现
某些让你感到十分羞耻的想法时,不要过分的去指责自己,因为不但是你,任何一个看似高尚的人——比如大学教授、牧师、和尚、市长或总统,在他们内心中都有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脑中的想法比你更为恶劣无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大家都退回没有社会规范的原始社会,大家都跳回到树上,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讲,大家都一模一样——奥巴马无非是非洲一猩猩,而你和我就一个中国猴。
当你勇敢地面对自己,承认自己是一个生物时,你就不会出现过度的自责而引发出自卑和过度抑郁,你也就不会每天生活在重度懊悔之中,由此你的心理疾病也就治愈了一半了——这就是精神分析追求的目标——现实、勇敢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然后选择健康合理的道德方式实现自己。
回过头来,现在我们再问,如何治愈心理疾病?
因为心理疾病是在对本能欲望转换模式中产生的(当然是过度的表现和错误的转换),那么,为了治愈心理疾病能不能彻底删除本能欲望而成为一个完人呢?
为了清楚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高谈阔论,直观一点讲,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有这么一个
人,他对喝水和吃饭已经没有任何欲望了。例如你让他吃树皮或者喝马尿都无所谓;他感到活不活都行,死了也都无所谓;他像太监一样,没有性欲,男人和女人在他眼里无非都是一个东西而已;因为他没有任何欲望,所以他根本就没有了任何的快乐,更没有了任何的愤怒、遗憾、恶心、焦虑、抑郁和狂喜之类的事情;他每天表情木然,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坏事,更不会去做什么好事。假设一个人没有任何本能欲望的话,一个人就变得如此情况!
你觉得这样的人与石头或者木头有什么区别?像不像行尸走肉?你想做这样的完人——即完蛋的人吗?
清楚地说,人是生物。只要是生物就有生物反应。由于人类的进化作用导致人脑的神经系统是生物界,也是全宇宙中最复杂的系统,因此也就产生出了最复杂本能反应系统,进而泛滥出本能欲望。人之所以为,就是这些本能反应——也是本能欲望的集合。
在精神分析概念中,弗洛伊德将人类的这种本能欲望系统用原我来表示。原我的意思是本来的我本质的我生物性的我——也即是兽性的我。所以本能欲望是不能被删除的,因为你就是。如果把他删除了,你也就完蛋了。
既然本能欲望不可被删除,那么我们看看能不能删除转换模式
还是直观地讲,假设没有转换模式,那么人们的野性都比奔跑的狼或者树上的猴子更残暴。一个人将变得毫无理性可言。例如,现在你既可以回忆一下你脑中曾经出现过的念头(如杀人、、性侵犯等等),如果没有转换模式,这些本能欲念都将会真实的实现。那么这将多么的可怕!世界将会疯狂,文明世界将不复存在,人类也将最终灭亡。因此转换模式也不能被删除。
既然本能欲望不可被删除,转换模式也不能被删除,那么如何避免由本能欲望对人类造成的心理疾病呢?答案是:第一是直接发泄;第二是合理的转换。
第一、一个人绝大部分的欲望会直接被发泄掉,因为这些本能欲望是符合社会规范的,例如:饮食、正常的性行为、没有违背法律道德的愤怒、攻击(拳击、练武术)等。
第二、通过合理疏导进行间接发泄掉。就是说,正常的、或者说对一个人伤害很小的疏导方式,对维持一个人正常生活是必须的。因此,那些不被允许的本能欲望会转换为跳舞唱歌、拳击游戏、写作、艺术创造(如升华)等方式被发泄掉。
如果某些本能欲望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或者过度表现),就会导致疾病。例如:抑郁、
焦虑、躁狂症和癔病等。因此疏导就变得至关重要。疏导的方式就是本能欲望转换的方式。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治愈一个人的心理疾病,就要删除以前错误的疏导方式,进而重新塑造出健康无害的疏导方式——这等同于说:重新塑造转换模式——重新塑造暗示系统——重新塑造潜意识系统——重新塑造心理防卫行为——重新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此处被重塑的人格是指那些对人造成伤害的人格部分)。
那么如何去重新塑造人格
从以上可以清楚看到:
第一、人格=自我暗示系统=潜意识系统=转换模式=疏导方式。
第二、任何心理疾病都是由错误暗示导致的,所有错误暗示又都是由一组错误暗示(例如通过自残实现欲望)制造出来的。这一组暗示构成了一个暗示系统。
就像是一个机器出了毛病,结果就产生出了不良产品,而要想获得优质产品就要把机器修理好一样,不良产品就像是错误暗示,而机器就像是自我暗示系统。因此治愈心理疾病的关键是修正能够制造出病态暗示的暗示系统
那么如何才能修正暗示系统呢——就是说,一个暗示系统如何才能被重塑的?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
例如,当邻家孩子面对叔叔的拒绝时,他会像对他父母那样故技重施——倒地打滚,然而他会惊奇地发现这一招对他叔叔不灵验。因此,当他再次遇到叔叔的拒绝时,脑中就会有一个声音悄悄地告诉他:在叔叔面前,倒地打滚是不行的。因此,他的自我暗示系统,在他意识到,在叔叔面前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当下就被修正了——也就是,他面对他叔叔的人格被修正了。

本文发布于:2024-09-20 20:4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7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欲望   系统   本能   没有   转换   暗示   侄子   喜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