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水垢,但传热系数低、占地面积大,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
3.管壳式换热器是将需要冷却的液体传输到管壳内,其内部有着多个管道,管道内部流通有冷却水,进而可以带走液体的热量实现冷却,但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内部冷却水的管道仅仅依靠管道的外壁来与液体进行接触,导致热传递的效率较低,同时在工作时管壳的内壁会直接接触液体,热量传递到管壳上无法散出。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管壳式换热器内部冷却水的管道仅仅依靠管道的外壁来与液体进行接触,导致热传递的效率较低,同时在工作时管壳的内壁会直接接触液体,热量传递到管壳上无法散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个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装置外壳、第一冷却管和传输管壳机构;
7.所述传输管壳机构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套,所述冷却机构在远离第一连接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套;
8.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所述第二连接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一侧和第一连接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9.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输管壳机构包括固定管壳,所述固定管壳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所述固定管壳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挡板,所述固定管壳的顶部一侧和底部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固定管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片。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所需要冷却的液体通过进液管传输至固定管壳的内部,直至经过多个固定挡板最后通过出液管排出,其中第一螺旋片可以增大固定管壳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热量能够快速的吸收到固定管壳上,通过多个第一冷却管内传输的冷却液可以将固定管壳上的热量带走。
11.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管壳和装置外壳均开设有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对应的通孔。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液体可以穿过装置外壳进入固定管壳的内部。
13.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冷却管,多个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片。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液体输送的同时,通过进水管输送的水会进入下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内,然后进入第一连接套内,直至通过上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输出至出水管输出,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螺旋片可以增大第二冷却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液体的热量可以快速的与第二冷却管发生热传递,热量被其内部传输的冷却液带走。
15.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两个连接环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两个连接环上均开设有与螺栓相对应的通孔。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与两个连接环之间固定。
17.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相对应的通孔。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进水管输送的水会进入下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内。
19.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管和出水管相对应的通孔。
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冷却水的进入和排出。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第二螺旋片,可以增大第二冷却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液体与第二冷却管发生的热传递效率更高,使冷却液所带走的热量更高,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螺旋片和第一冷却管,第一螺旋片可以增大固定管壳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热量能够快速的吸收到固定管壳上,通过多个第一冷却管内传输的冷却液可以将固定管壳上的热量带走,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冷却管结构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机构结构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管壳机构结构图。
29.图中:1、连接环;2、装置外壳;3、第一冷却管;4、传输管壳机构;401、固定管壳;402、固定挡板;403、进液管;404、出液管;405、第一螺旋片;5、冷却机构;501、第一固定板;502、第二固定板;503、第二冷却管;504、第二螺旋片;6、第一连接套;7、第二连接套;8、固定隔板;9、进水管;10、出水管;11、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1.请参阅图1-图5,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个连接环1,两个连接环1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装置外壳2、第一冷却管3和传输管壳机构4,传输管壳机构4包括固定管壳401,固定管壳401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环1之间,固定管壳40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挡板402,固定管壳401的顶部一侧和底部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液管403和出液管404,固定管壳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片405,将所需要冷却的液体通过进液管403传输至固定管壳401的内部,直至经过多个固定挡板402最后通过出液管404排出,其中第一螺旋片405可以增大固定管壳401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热量能够快速的吸收到固定管壳401上,通过多个第一冷却管3内传输的冷却液可以将固定管壳401上的热量带走,固定管壳401和装置外壳2均开设有与进液管403和出液管404相对应的通孔,保证了液体可以穿过装置外壳2进入固定管壳401的内部;
32.如图1-图4所示,传输管壳机构4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机构5,冷却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之间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冷却管503,多个第二冷却管503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片504,在液体输送的同时,通过进水管9输送的水会进入下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内,然后进入第一连接套6内,直至通过上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输出至出水管10输出,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螺旋片504可以增大第二冷却管503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液体的热量可以快速的与第二冷却管503发生热传递,热量被其内部传输的冷却液带走,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与两个连接环1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与两个连接环1上均开设有与螺栓相对应的通孔,保证了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与两个连接环1之间固定,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上均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相对应的通孔,保证了进水管9输送的水会进入下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内,冷却机构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套6,冷却机构5在远离第一连接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套7;
3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套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8,第二连接套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10,第二连接套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管9和出水管10相对应的通孔,保证了冷却水的进入和排出,装置外壳2的底部一侧和第一连接套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所需要冷却的液体通过进液管403传输至固定管壳401的内部,同时通过进水管9输送的水会进入下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内,然后进入第一连接套6内,直至通过上半部分的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输出至出水管10输出,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螺旋片504可以增大第二冷却管503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液体的热量可以快速的与第二冷却管503发生热传递,热量被其内部传输的冷却液带走,同时第一螺旋片405可以增大固定管壳401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热量能够快速的吸收到固定管壳401上,通过多个第一冷却管3内传输的冷却液可以将固定管壳401上的热量带走,液体经过双重冷却过后最后通过出液管404排出。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个连接环(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环(1)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装置外壳(2)、第一冷却管(3)和传输管壳机构(4);所述传输管壳机构(4)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机构(5),所述冷却机构(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套(6),所述冷却机构(5)在远离第一连接套(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套(7);所述第二连接套(7)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8),所述第二连接套(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9)和出水管(10),所述装置外壳(2)的底部一侧和第一连接套(6)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管壳机构(4)包括固定管壳(401),所述固定管壳(401)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环(1)之间,所述固定管壳(40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挡板(402),所述固定管壳(401)的顶部一侧和底部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液管(403)和出液管(404),所述固定管壳(4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旋片(4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壳(401)和装置外壳(2)均开设有与进液管(403)和出液管(404)相对应的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5)包括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之间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冷却管(503),多个所述第二冷却管(503)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螺旋片(50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与两个连接环(1)之间均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且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与两个连接环(1)上均开设有与螺栓相对应的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501)和第二固定板(502)上均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冷却管(3)和第二冷却管(503)相对应的通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套(7)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与进水管(9)和出水管(10)相对应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翅化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两个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装置外壳、第一冷却管和传输管壳机构,所述传输管壳机构的内部安装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套,所述冷却机构在远离第一连接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隔板,所述第二连接套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一侧和第一连接套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第二螺旋片,可以增大第二冷却管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进而使液体与第二冷却管发生的热传递效率更高,使冷却液所带走的热量更高,提高了冷却的效率。提高了冷却的效率。提高了冷却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崔哲 李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淄博万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20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5:4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6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管壳   所述   冷却管   多个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