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版权保护

一引言
这个问题一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概念,大多数人在网络上更是希望免费获得他们需要的一切,但是这无形中就是对版权的一种侵害。自从接触传播学这个专业以来,我们就一直遇到这样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那就是数字版权保护问题,版权问题成为制约网络出版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之
二文献源分析
一手创建iTunes 在线音乐商店的史蒂夫·乔布斯成了“用户维权者”,他竟然在07年年2月发表的《关于数字音乐的思考》的文章中呼吁音乐唱片公司应该放弃对数字音乐的版权保护。其后,百代与苹果牵手于无数字版权保护的服务,微软也紧随其后,4月底,百代又允许将其国语音乐在百度上免费试听,这一系列事件都在印证互联网时代,原有数字版权保护的脆弱性,也恰在此时,“共享版权”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也是具有“中国特的数字版权管理产物”。
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从1997年开始征集有关数字版权管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方面的技术提案。MPEG规范中给予DRM的术语是“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 IPMP,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目前,版权持有者的机构在推动DRM的研究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并
已经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而MPEG的目标是实现共用性,这包括两个方面:从厂商的角度而言,要确保来自不同厂商的模块可以通过清晰的接口协议集成到一个产品中;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就是要保证不同来源的内容在不同制造商的播放器上都能播放。
共用性和安全性实际上是一对矛盾。每个厂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容,必然会牺牲共用性,给自己的产品提供专门的保护方案。这样一来,不同厂商的内容不能在一种播放器上兼容使用,既给消费者带来了高成本,也给商家造成了低收益。而共用性和灵活性也是矛盾的MPEG 的IPMP兼容终端设备要适应不同的保护方案,必然要丧失灵活性,导致系统的成本增加、运行效率降低。
近年来,我们专业相关的电子书为主要形式的网络出版,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出版业态,在我国刚刚兴起,网络出版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到底是应该以技术保护还是法律约束呢?
如果以技术保护为主,来制约盗版业,那么存在下面几个弊端。
首先,数字出版物具有低廉的复制代价:绘画、雕塑、书法等传统艺术品的复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以至于一些赝品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但对于数字作品来说,即使是大批量复制,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一幅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电脑绘画作品,只要成为网页的一部分,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成千上万份拷贝,以至于无法分清谁是创作者,谁是复制者。廉价的复制不仅导致了盗版的猖獗,也给追查侵权行为造成了困难。
第二,司法鉴定的困难:针对纸质文书和传统艺术品的真伪辨别,目前的司法鉴定技术有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如纸张鉴定、笔迹鉴定等。而对于数字作品来说,原作与复制品百分之百相同,在理论上就不存在鉴别的可能。虽然文件本身还会携带诸如修改时间、所有者姓名、读写密码等附加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容易被篡改,只能构成一种脆弱的保护。原创者不仅可能“有理讲不清”,而且可能反遭诬告。因此,数字作品侵权的取证工作已经成
为知识产权执法过程中的一个棘手问题。
第三,篡改方便:对传统艺术品来说,篡改或引用是非常困难的,很难想像谁能够将达芬奇的油画剪切一部分贴到自己的作品中。然而,数字作品几乎允许一切可能形式的编辑,这就使原作品的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也模糊了侵权使用与合理使用之间的界线。
第四,网页保护的难题:电子商务的兴起使 Internet 成为企业的生命线,网页的保护十分重要。除了作为企业的网上门户之外,网页本身还凝结着设计者的智慧和劳动,这种智慧和劳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因此,网页的保护既是知识产权保护又是商业利润保护,它必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防篡改,二是防盗用。
但令人乐观的是自从DRM技术的诞生,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水印技术还不成熟的阶段,DRM解决了水印技术容易损坏和破解的弊病。以数据加密和防拷贝为核心的DRM技术,是把数字内容进行加密,
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得到解密的密钥,而且密钥是与用户的硬件信息绑定的。加密技术加上硬件绑定技术,防止了非法拷贝,这种技术能有效地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当前,国内外大部分计算机公司和研究机构的DRM技术采用这种方法,针对各个应用领域,有不同的DRM 系统。
电子书的,流媒体,电子文档,都有相对应的DRM系统
因为专业缘故,所以我在这里突出讲一下电子书(eBook)的DRM技术。
为了保护eBook 流通过程中各个角的合法利益,DRM 技术至少要在四个方面体现eBook 的版权控制。
(1) DRM 技术要保证 eBook 不能被复制, eBook 与阅读的机器是绑定的,计算机文件拷贝到别的机器无法阅读。
(2) DRM 技术要保证 eBook 不能被篡改,包括 eBook 的内容、eBook 的定价、出版社名称等信息。
(3) DRM 技术要保证 eBook 可以计数。可计数性包括两个含义:第一,读者买 eBook ,按“本”购买;网络电子书站卖书,按“本”卖;数字图书馆按“本”买eBook ,一本一本地借给读者。第二,出版社能知道网络书店卖了几本书、图书馆买了几本书,该统计数据通过技术保证其公正和不可篡改。
(4) DRM 技术可以控制 eBook 的二次传播。例如图书馆购买的书,可以借给读者阅读,读者的 eBook 到了借期后不能继续阅读等等。
DRM与eBook版权保护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是eBook 的权利描述、权利传输控制等技术。对于数字内容的权利描述,已经出现了相关的技术,如 EBX 、 XrML 、 ODRL 等,其中EBX 在电子书中应用较多。EBX是electronic book exchange 的简称,最初是由十几家公司参与制定的标准,现在EBX组织已并入了Open eBook Forum 组织,成为OEB标准的一部分。
EBX 的技术框架构建在 Internet 协议和密码安全系统之上,利用了现有的 Internet 传输协议,如 TCP/IP 、 SSL 、 HTTP 等,以及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认证技术。 EBX 技术框架的核心是“使用许可证”,一个使用许可证是一段 XML 描述或 XML 文件,该使用许可证描述了用户对于 eBook 所拥有的权利。一个 EBX 使用许可证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1)eBook 的唯一标识,如书号 ISBN 或者数字对象标识DOI 。
(2)eBook 的加密密钥。当然,该密钥本身以密文方式表示,只有可得到阅读授权的机器才能取出其中的密钥,通常,加密密钥用使用许可证拥有者的公钥加密,只有得到使用许可者,才可以使用符合 EBX 规范的阅读软件解密。
(3) eBook 的复本数。
(4) 读者对eBook 所拥有的操作权利,包括能否进行借书、送书的操作,从图书馆借eBook 的可阅读期限,能否拷贝部分文字,在指定时间内可拷贝文字的字数,能否打印等等。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点、优先发展数字出版。随着网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发展数字出版的基础和条件,我国的出版业正在逐步迈向数字出版时代。数字视音频压缩、储存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数字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支数量庞大的读者队伍,而且数量还在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数字化,使得信息的复制更加快捷与简便,盗版现象日益严重,并直接威胁和危害着数字出版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数字版权所有者的合法利益,促进数字出版业的蓬勃发展,我对数字版权管理系统(Digital Copyright Management,简称DRM)进行了一些研究。
数字版权保护(Digital Copyright Protection)是指采取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在保证合法的、具有权限的用户对数字信息正常使用的同时,保护数字信息创作者和拥有者的版权,根据版权信息获得合法收益,并在版权受到侵害时能够鉴别数字信息的版权归属及版权信息的真伪。目前,数字版权保护已经在网络点播,DVD播放、艺术作品的版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成功。
数字技术将文字、图像、音视频内容的出版、复制、储存、传播的成本几乎降到了零,使得信息几乎能无障碍地进入传播、共享、使用。进入数字化时代以来,纸质出版物读者的逐步下降,数字出版物的读
者则越来越多,读者已经初步形成,数字出版物也越来越多,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平时阅读的习惯,我国个人电子阅读终端已经超过了1.5亿,占我国读者数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上升。互联网传播报刊、音像等数字化内容,扩大了我过新闻信息文化交流的范围,但是工业文明下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却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目前,我国的数字盗版泛滥,非法牟利行为猖獗。可以说,在数字时代下,我国的数字出版业需求与传播已经失衡,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尚未统一。长此以往,势必对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困扰我国社会的进步。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完成的《整合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报告一文中提出“知识产权已经被视为发达国家的粮食和发展中国家的毒药”。随着中国与世界变得日益融合,中国也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但是数字时代下的中国究竟应该怎样处理数字版权?知识产权到底会是中国的“粮食”还是“毒药”?上述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一部适合数字时代的版权法,相应的版权保护方法也必须发展到位,据我了解,现在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的实现程序是:首先发送者必须产生一个“密钥对”。包括一把公共钥(Public Key)和一把私人密钥(Private Key),公私密钥之间具有惟一的对应关系,但是由公共密钥无法推知私人密钥的内容。发送时,发送者用加密钥对信息加密,然后将加密后的密文发送给接收者,接受者利用发送人的公共密钥核查发送人的电子签名,并通过解密运算得到作品信息,采用加密方法创建和核查。依靠算法函数产生“公共密钥”和“私人密钥”这两套不同但在数字上相关的对应互补的“非对称密码系统”,他人很难在可靠
的非对称密码系统的管制下通过密钥推知私人密钥,从而起到保护版权的作用。按作用的不同,数据加密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储存、数据完整性及密钥管理技术等四种。
2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就是将版权信息(数字、文字、序列号和图像等)嵌入到多媒体数据中,起到保护版权、私密通信、数据文件的真伪鉴别和产品标志等作用。采用嵌入式技术处理信息,视用户不能直接感知,只能通过数据压缩、过滤等方法才能检测嵌入信息。这种技术的作用就是在他人擅自去除嵌入信息时,使作品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不能正常使用。数字水印的基本特征有:不可感知性、安全性、鲁棒性和确定性等。
3电子签名技术与认证技术
电子签名是附加于数据电讯中的,或与之有逻辑联系的电子形式的数据,它可用来证明
数据电讯签名者同意数据电讯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和数字版权的使用权交易,使用权表现为个人身份密码或个人身份号码(PIC/PIN)的电子签名方式。。一般情况下,一个比较完善的电子签名应该满足三个条件:第一,签名者无法否认其执行了签名的事实。第二,任何人都不能伪造别人的签名。第三,如果双方当事人对签名发生了争执,能够由公正的第三方进行仲裁,通过验证其电子签名来确认其真伪。电子签名可以从工作流程、技术环节和电子认证等方面来确保以上三个法律功能的实现。
电子签名的认证时指特定的机构对签名者的真实身份及其电子签名进行验证的过程。要对电子签名进行认证的原因是电子签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工具性保障,目的是保证数字文件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不使其被仿冒、篡改,或被否认。法律法规对其所作的调整时技术性的,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表现为对符合签名基本功能的电子签名技术予以认定,但这解决不了对公共密钥确定性的判断以及私人密钥持有者否认签发过特定电子文件的问题,从而使欺诈、否认等行为有机可乘。而电子签名认证是一种组织上的保证,不仅需要一定的标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组织结构与之配套,目的是确认发文者的身份,使之与实际上的电子文件签发人一致。
4数字指纹技术
数字指纹是指和用户及其某次购买过程有关的信息。其作用是当返现了非法拷贝后,发行者可以根据该信息对进行非法分发的用户实施跟踪。设置数字指纹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盗版用户的跟踪来阻止用户从事拷贝的非法再分发活动,即使是把拷贝转送他人,发行者也能够出进行非法分发的用户,对其行为进行起诉或制裁,从而抑制非法拷贝。数字指纹系统可以分为算法和协议两部分,其中,算法包括指纹的编码、解码、嵌入、提取和数据的分发策略等,而协议部分则规定了各实体之间如何进行交互,以实现具有各种特点的数据分发和跟踪体制。数字指纹技术具有隐形性、鲁棒性、可靠性、数据量大和抗合谋攻击能力等特点。
但是现有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DRM系统)存在过度保护和关注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和权益的倾向,严重忽视了对普通用户的利益和权益,致使对用户的危害日渐明显,也直接威胁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理想的DRM系统技术必须在保护版权人利益和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数字产品的矛盾中达到有机的平衡。而且,DRM系统技术对最终用户、作者、出版商以及相关版权所有者都要便于操作,简单实用。再者,DRM系统技术在有力保护版权所有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要避免对广大用户权益造成潜在的威胁,尽量达到出版、发行商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合理均衡。
数字出版是一门新兴的产业,我们在看到巨大机遇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阻碍行业发展的瓶颈。数字版权保护应该把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数字出版行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来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也有了许多的数字版权技术来为行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盗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也在向着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盗版的技术越来越高超,但我相信在数字出版业人才的不懈努力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一定会愈加成熟,而数字出版行业的未来也一定会繁荣。
三结语
目前,只有方正Apabi 和部分国外的eBook DRM 技术,采用了 EBX 的技术框架,在这四个方面实现了对 eBook 的版权保护。当然,实现这几个方面保护时,需要用到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 (PKI)
、数据通讯安全技术、版式文件的数据加密以及 XML 等多种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构成完整的eBook DRM 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4-09-22 01:5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17tex.com/tex/2/4720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数字   技术   版权   保护   信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4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易纺专利技术学习网 豫ICP备2022007602号 豫公网安备41160202000603 站长QQ:729038198 关于我们 投诉建议